第165章 第三次攻城

关灯
    其实真要说心疼,靖王和离王还是有的,尤其是靖王。

     从云州各靖州来的那些城防军,身体素质要比他麾下一般士兵强上不少,这个得益于萧鼎对麾下军队的口粮从不克扣,也不限制,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浪费。

     能吃饱饭,训练也很卖力,这些士兵的身体素质确实好。

     尤其是云州来的那些人,身体素质堪比自己麾下精锐。

     但没办法,靖王是真不敢用这些人。

     这些人确实是他有意调来京都的,运送粮草只是借口,真正的目的是消耗萧鼎的守城物资。

     留守在靖州和云州的那些人,虽然是真正的叛徒,但是他们有野心,有欲望。

     这种人更方便控制,为了往上爬,也愿意出力去拼。

     而调来京都的这些人,则是纯纯的墙头草。

     在萧鼎麾下的时候看不出什么,因为主力是重甲兵。

     即使后期重甲兵离开,但这些人的主要任务只是守城而已。

     有人叛变,他们立刻跟随。

     云州叛变,真没有常备军反抗吗?有,但是不多,而且靖王派去的暗探也不是只负责联系叛军,还负责嘴炮。

     只用一句话就打消了这些人的反抗意志。

     “萧鼎留下的重甲兵被杀,所有常备军都有连带责任。

    ” 就这么一句话,这些人就停止反抗了。

     这些人的身体素质确实好,但靖王真正心疼的是他们身上穿的盔甲。

     全身盔甲,还有铁质护臂以及铁质头盔。

     但在会合之后,已经收缴了这些人的备用武器,不能再收缴他们的盔甲吧,除非是傻子,否则谁都知道靖王要派他们去送死。

     好在那些铁质甲片回收之后还能用,只需要重新组装成盔甲就行,毕竟铁质甲片不怕火油烧。

     不过也有好处,那就是替靖王麾下匠作营省去了拆除甲片的工序。

     离王心疼的原因也差不多,只不过他麾下的叛军不多,十二县满打满算才两万多人,除去投靠自己的,还剩一半是这种墙头草,也就万余人。

     萧鼎掌控三大雄关的时候,常备军本就不多。

    金门关被麾下重装步兵攻击,战死一批,剩下的投降了不足万人。

     风鸣关在被萧鼎放弃的时候,一部分人选择了回家,一部分被萧鼎带走,最后才是剩下的,同样只有万余人。

     而猛虎关常备军被萧鼎带走三千,大部分选择回家。

     最后剩下的本就没多少。

     而且离王在金门关和猛虎关并没有得到武器盔甲,一件都没有。

     所以他心疼的只是从十二县带来的叛军身上穿着的盔甲。

     以及从金门关缴获的那些,为了区分归属,从金门关缴获的盔甲配发给了风鸣关和猛虎关带来的降兵。

     总共不到三万人。

     和靖王一样,这些人大部分都在这两天的攻城战中消耗了。

     两位反王打的主意倒是相同,等攻下京都,有的是时间收集铁质武器和甲片。

     坐镇皇宫的萧鼎则明白,两天内消灭这么多敌人,不是这些攻城部队有多么精锐,更不是这些攻城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