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商战开始了

关灯
    时间如同被按下了加速键,波士顿的四季在窗外流转,而林晚坐镇的别墅指挥中心,却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战争引擎核心。

    加密通讯线路昼夜不息,闪烁着冰冷的数据流。

    巨大的屏幕上,全球金融市场的K线图如同惊涛骇浪,红色与绿色的数字瀑布般倾泻而下,映照着林晚那张愈发沉静、也愈发锐利的脸庞。

     那三十条被放出去的“鬣狗”,果然没有辜负林晚的“信任”(或者说,对林枭“人渣筛选”眼光的信任)。

    他们在林晚精准的“预言”指引和磐石小组提供的“必要辅助”下,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市场哀鸿遍野的混乱泥沼中,展现出了令人咋舌的效率和……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

     **战报如同雪片般飞向林晚的加密终端:** ***代号“秃鹫”的精英:**目标是一家曾风光无限、如今股价跌入尘埃的科技硬件公司。

    他精准地利用了公司内部股东在恐慌中的互相倾轧和绝望。

    先是暗中吸纳流通股,然后通过散布精准的负面信息(半真半假,由林晚提供“内幕”)引发更大恐慌,股价雪崩。

    就在公司濒临破产清算、股东们急于套现最后一点渣滓时,“秃鹫”以低到令人发指的价格,闪电般完成了对最大几个股东股权的收购。

    紧接着,他利用手中积累的筹码和掌控的信息,联合几个同样被逼入绝境的小股东,发起了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宫廷政变”,直接将原管理层扫地出门。

    最后一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金融操作(包括精准的做空原管理层关联资产),他不仅以几乎零成本获得了公司绝对控股权,还顺手将那些被踢出局、试图反扑的股东彻底做空,榨干了他们最后的价值。

    最终,一份代表着这家老牌科技公司100%控制权的文件,以及一份详尽得令人头皮发麻的资产和知识产权清单,被恭敬地呈递到了林晚的案头。

     ***代号“缝补匠”的精英:**目标是一家位于底特律、因行业转型和经营不善而奄奄一息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厂。

    这家厂拥有几个关键专利和一批经验丰富的老技工,但负债累累,设备老旧,人心涣散。

    “缝补匠”没有选择直接收购(那价格也高不到哪去),而是巧妙地扮演了“白衣骑士”和“债主”的双重角色。

    他先是低价收购了工厂最大债权人的坏账,获得了谈判的主导权。

    然后,他亲自下场,穿着工装混在工人里,摸清了工厂的症结所在(效率低下、管理腐败、供应链被卡脖子)。

    接着,他一边利用林枭在国内强大的制造业人脉(老爹的“天罗地网”润滑剂),以极低的成本锁定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渠道;一边用雷霆手段(配合磐石小组的一点“小警告”)清除了几个趴在工厂身上吸血的蛀虫管理层。

    最后,他拿着林晚提供的、基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的改造方案,以“拯救工厂、保住工人饭碗”的名义,用几乎等同于废铁的价格,完成了对工厂的实际控制。

    短短几个月,濒死的工厂焕发生机,订单开始回流,成为林晚布局未来汽车产业链的一颗关键棋子。

     ***代号“星探”的精英:**他的战场不在交易所或工厂,而是在咖啡馆、破旧的工作室、甚至救济站。

    他的任务,是寻找那些在危机中被打压、被埋没、甚至穷困潦倒的“未来之星”。

    一个在街角画廊无人问津、却有着惊世骇俗设计理念的落魄设计师;一个因理念太过超前而被原公司扫地出门、如今在车库里捣鼓着改变世界算法的程序员;一个因揭露公司财务造假而被行业封杀、郁郁不得志的年轻金融分析师……“星探”用他毒辣的眼光和厚如城墙的脸皮,精准地找到了这些人。

    他没有许诺金山银山,而是提供了一份无法拒绝的“契约”:在最低谷时雪中送炭的救命钱、一个不受干扰的创作/研究环境、以及一个承诺——一个在林晚打造的帝国中,属于他们的、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