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深夜烛影窥天机

关灯
    罩在这片昏黄摇曳的光影之下,熟悉又陌生。

     他坐在李朗常坐的那把硬木椅上,椅子对他来说有些高,双脚悬空。

    他将那卷《千字文》在桌上摊开。

    纸张粗糙发黄,墨迹浓淡不均,显然不是新书,不知被多少双手翻阅过。

    昏黄的灯光下,墨字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他默念着开篇的第一句,目光扫过每一个字。

    没有刻意去记忆,只是如同扫描仪一般,让目光缓缓地、匀速地移动。

    当最后一个“荒”字映入眼帘,他闭上眼睛。

     一片黑暗。

    但随即,那摊开的书页如同高清照片般,清晰地投射在意识的幕布上!纸张的纹理,墨迹的浓淡,甚至某个字旁不小心溅上的墨点,都纤毫毕现!开篇那十六个字,如同烙印,清晰无比地悬浮在脑海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他尝试着回忆第二句。

    没有!脑海中的图像只停留在第一行!需要再次“扫描”! 他猛地睁开眼,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跳动。

    不是瞬间记忆!需要主动“摄入”!他再次集中精神,目光专注地投向第二行:“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一次,他放慢了速度,让目光如同刻刀,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入脑海。

    完成。

    闭眼。

    第二行文字,同样清晰地浮现! 有效!巨大的兴奋如同电流般窜遍全身,让他握着书卷的手指微微颤抖。

    他压抑着几乎要冲出喉咙的欢呼,开始疯狂地测试。

     速度!他尝试加快目光移动的速度,一目十行地扫过第三行:“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闭眼。

    文字清晰!再加快!第四行:“闰余成岁,律吕调阳…”几乎是一眼扫过!闭眼!依旧清晰!文字的摄入速度,似乎只取决于他目光停留的专注度,而非时间长短! 范围!他不再局限于一行,而是将目光投向一整段:“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一段几十字!闭眼!整段文字,如同被完美复制的拓片,悬于脑海!他甚至能“看”到哪个“阙”字的“门”部首墨色稍浅,哪个“光”字最后一笔微微上扬! 极限?他深吸一口气,翻过几页,目光投向更靠后、更复杂的一段:“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这是一段关于忠孝礼仪的论述。

    他凝神静气,目光如同探照灯,将整段文字纳入视野。

    闭眼!清晰!再翻!再扫!连续几段,无一错漏! 文字!文字!文字!他的大脑仿佛变成了一个贪婪而高效的无底洞,疯狂地吞噬着纸页上的每一个符号。

    油灯的火苗在他专注的瞳孔中跳跃,映照出那双眼睛里燃烧的、近乎妖异的兴奋光芒。

    这不是神童,这简直是…人形活字库!他几乎能听到大脑神经元高速连接、信息洪流奔涌的无声轰鸣! 文字测试的狂喜稍稍平复,一个更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图像呢?声音呢? 他的目光离开了书页,投向桌面。

    油灯昏黄的光晕下,一方廉价的青石砚台静静卧着。

    砚池边缘有一道细微的、不规则的磕碰痕迹,像一道小小的伤疤。

    砚台旁边,是一个粗瓷笔洗,釉色青灰,表面有几处不易察觉的缩釉小点。

    再旁边,是李朗用过的一张毛边纸,上面残留着几个墨迹未干的习字,笔画略显稚嫩,其中一个“永”字八法写得格外用力,墨迹渗透了纸背。

     李明屏住呼吸,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将这方寸之间的景象——砚台的磕痕、笔洗的缩釉点、毛边纸上“永”字的墨痕深浅、笔画的细微走向——全部纳入眼中。

    他闭上眼睛,努力在脑海中重构这景象。

     出现了!但…与文字那种绝对的、像素级的清晰不同!图像的“记忆”更像是一幅写意的工笔!砚台的形状、磕痕的大致位置、笔洗的釉色和小点、毛边纸上的墨字轮廓…这些主体信息异常清晰!但一些极其细微的细节,比如缩釉点边缘的毛刺、墨迹渗透纸背形成的晕染纹路,却显得有些模糊,如同蒙上了一层薄纱!需要更集中精神去“回想”,才能勉强补全,且耗费的心力远超记忆文字! 喜欢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请大家收藏:()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