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拜师成功
关灯
小
中
大
“学生谨遵夫子教诲!”李明和李承宗同时肃然应道。
拜师之礼已成。
李承宗又说了几句拜托照拂的客套话,便起身告辞。
临走前,他深深看了李明一眼,那眼神中饱含了期许、担忧、警告和无声的嘱托。
李明读懂了,用力地点了点头。
李承宗的身影消失在屏风后。
书斋内只剩下李明和孙夫子。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线香燃烧的细微声响和窗外隐约传来的风声。
夫子那平和的目光再次落在他身上,没有了父亲的在场,这目光似乎变得更加沉静,也更加深邃,仿佛能穿透皮囊,直视灵魂深处那不安分的异世孤魂和那柄名为“天赋”的双刃剑。
李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比父亲的威严更甚。
他垂手肃立,屏息凝神,如同等待审判。
孙夫子并未再说什么,只是拿起桌上的一本薄册子,递给李明:“此乃《松鹤斋规》及《弟子箴言》,拿去细细诵读,今日下学前,当能背诵前十条斋规及《弟子箴言》开篇。
” 李明双手接过册子。
纸张粗糙,墨迹清晰。
他翻开第一页,上面是工整的馆阁体小楷,密密麻麻列着斋规条目。
“去吧。
”孙夫子淡淡吩咐道,目光已转向了桌上摊开的书卷。
李明如蒙大赦,捧着那本薄薄的册子,小心翼翼地退出书斋。
当他重新踏入光线稍亮的正厅时,才发现自己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湿了一片,紧紧贴在皮肤上,带来一阵冰凉的粘腻感。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狂跳的心脏,走向学童们好奇目光聚焦的中心——一个空置的书案。
刚在硬实的长条板凳上坐定,还未及看清册子上的字,旁边就伸过来一只胖乎乎、沾着几点墨渍和疑似糕点碎屑的手,毫不客气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嘿!新来的?叫啥名儿?我叫钱多多!”一个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优越感和自来熟响起。
李明侧头看去。
邻座是个约莫十岁出头的胖墩儿。
圆脸盘,双下巴,皮肤白净得近乎有些虚胖,穿着一身簇新的宝蓝色绸缎直裰,料子在略显昏暗的厅堂里闪着润泽的光,衣襟上还用金线绣着精巧的缠枝花纹。
腰带上挂着一枚小小的、雕刻着貔貅的羊脂玉佩。
他头发梳得油亮,用一根嵌着米粒大小珍珠的金簪固定,手腕上还戴着一个沉甸甸的、雕着福字的银镯子。
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我很富有”的气息。
此刻,他正咧着嘴,露出两颗略大的门牙,好奇地打量着李明,眼神里带着一种审视货物般的兴趣,手里还捏着半块没吃完的、撒着芝麻的酥饼。
“李明。
”李明简短地回答,身体不着痕迹地往旁边挪了挪,避开那只油乎乎的手。
他本能地对这种过于张扬的富贵气感到不适。
“李明?好名字!简单好记!”钱多多似乎毫不在意李明的疏离,自顾自地啃了一口酥饼,含糊不清地说,“我爹是城南‘永昌号’的大东家!这清源县里,就没有我们钱家不知道的事儿!以后在学里,有事报我钱多多的名字,保管好使!”他得意地扬了扬下巴,酥饼的碎屑簌簌落下。
李明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目光已转向手中的《松鹤斋规》,开始逐行默读。
夫子那柄油亮的戒尺和那深邃的目光,如同悬顶之剑,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过目不忘的能力瞬间启动,目光扫过之处,文字如同被精准拓印,清晰地烙印在脑海。
“喂,跟你说话呢!”钱多多见李明反应冷淡,只顾看书,有些不悦,又用胳膊肘捅了捅他,“新来的,懂不懂规矩?知道我是谁吗?”他刻意提高了些音量,试图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果然,前排一个穿着洗得发白、打着两个补丁的粗布短打,身形瘦削的男孩闻声转过头来。
他约莫十二三岁年纪,面色微黑,手指骨节粗大,带着明显的劳作的痕迹。
他眉头紧锁,眼神里带着明显的不耐烦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低声呵斥道:“钱多多!夫子刚训过话!噤声!莫要扰人清静!” 钱多多被他一吼,胖脸上闪过一丝恼怒,但似乎对这瘦高个有些忌惮,撇了撇嘴,悻悻地嘟囔了一句:“张铁柱,就你事多!装什么用功!”但还是收敛了些声音,不再刻意招惹李明,转而把注意力都放在剩下的酥饼上。
张铁柱?李明心中一动,记下了这个名字。
他看了一眼那瘦削却挺直的背影,还有那身洗得发白的旧衣,以及那粗糙的手指——这显然是一个真正的寒门子弟。
他眼中那份对钱多多的鄙夷和对规矩的维护,
拜师之礼已成。
李承宗又说了几句拜托照拂的客套话,便起身告辞。
临走前,他深深看了李明一眼,那眼神中饱含了期许、担忧、警告和无声的嘱托。
李明读懂了,用力地点了点头。
李承宗的身影消失在屏风后。
书斋内只剩下李明和孙夫子。
空气仿佛凝固了,只剩下线香燃烧的细微声响和窗外隐约传来的风声。
夫子那平和的目光再次落在他身上,没有了父亲的在场,这目光似乎变得更加沉静,也更加深邃,仿佛能穿透皮囊,直视灵魂深处那不安分的异世孤魂和那柄名为“天赋”的双刃剑。
李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比父亲的威严更甚。
他垂手肃立,屏息凝神,如同等待审判。
孙夫子并未再说什么,只是拿起桌上的一本薄册子,递给李明:“此乃《松鹤斋规》及《弟子箴言》,拿去细细诵读,今日下学前,当能背诵前十条斋规及《弟子箴言》开篇。
” 李明双手接过册子。
纸张粗糙,墨迹清晰。
他翻开第一页,上面是工整的馆阁体小楷,密密麻麻列着斋规条目。
“去吧。
”孙夫子淡淡吩咐道,目光已转向了桌上摊开的书卷。
李明如蒙大赦,捧着那本薄薄的册子,小心翼翼地退出书斋。
当他重新踏入光线稍亮的正厅时,才发现自己后背的衣衫已被冷汗浸湿了一片,紧紧贴在皮肤上,带来一阵冰凉的粘腻感。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狂跳的心脏,走向学童们好奇目光聚焦的中心——一个空置的书案。
刚在硬实的长条板凳上坐定,还未及看清册子上的字,旁边就伸过来一只胖乎乎、沾着几点墨渍和疑似糕点碎屑的手,毫不客气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嘿!新来的?叫啥名儿?我叫钱多多!”一个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优越感和自来熟响起。
李明侧头看去。
邻座是个约莫十岁出头的胖墩儿。
圆脸盘,双下巴,皮肤白净得近乎有些虚胖,穿着一身簇新的宝蓝色绸缎直裰,料子在略显昏暗的厅堂里闪着润泽的光,衣襟上还用金线绣着精巧的缠枝花纹。
腰带上挂着一枚小小的、雕刻着貔貅的羊脂玉佩。
他头发梳得油亮,用一根嵌着米粒大小珍珠的金簪固定,手腕上还戴着一个沉甸甸的、雕着福字的银镯子。
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我很富有”的气息。
此刻,他正咧着嘴,露出两颗略大的门牙,好奇地打量着李明,眼神里带着一种审视货物般的兴趣,手里还捏着半块没吃完的、撒着芝麻的酥饼。
“李明。
”李明简短地回答,身体不着痕迹地往旁边挪了挪,避开那只油乎乎的手。
他本能地对这种过于张扬的富贵气感到不适。
“李明?好名字!简单好记!”钱多多似乎毫不在意李明的疏离,自顾自地啃了一口酥饼,含糊不清地说,“我爹是城南‘永昌号’的大东家!这清源县里,就没有我们钱家不知道的事儿!以后在学里,有事报我钱多多的名字,保管好使!”他得意地扬了扬下巴,酥饼的碎屑簌簌落下。
李明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目光已转向手中的《松鹤斋规》,开始逐行默读。
夫子那柄油亮的戒尺和那深邃的目光,如同悬顶之剑,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过目不忘的能力瞬间启动,目光扫过之处,文字如同被精准拓印,清晰地烙印在脑海。
“喂,跟你说话呢!”钱多多见李明反应冷淡,只顾看书,有些不悦,又用胳膊肘捅了捅他,“新来的,懂不懂规矩?知道我是谁吗?”他刻意提高了些音量,试图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果然,前排一个穿着洗得发白、打着两个补丁的粗布短打,身形瘦削的男孩闻声转过头来。
他约莫十二三岁年纪,面色微黑,手指骨节粗大,带着明显的劳作的痕迹。
他眉头紧锁,眼神里带着明显的不耐烦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低声呵斥道:“钱多多!夫子刚训过话!噤声!莫要扰人清静!” 钱多多被他一吼,胖脸上闪过一丝恼怒,但似乎对这瘦高个有些忌惮,撇了撇嘴,悻悻地嘟囔了一句:“张铁柱,就你事多!装什么用功!”但还是收敛了些声音,不再刻意招惹李明,转而把注意力都放在剩下的酥饼上。
张铁柱?李明心中一动,记下了这个名字。
他看了一眼那瘦削却挺直的背影,还有那身洗得发白的旧衣,以及那粗糙的手指——这显然是一个真正的寒门子弟。
他眼中那份对钱多多的鄙夷和对规矩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