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科举起步
关灯
小
中
大
少年有为!愚兄不才,虽早几年侥幸得了个生员功名,却也深知这科举之路的艰辛。
明弟若有任何需探讨之处,尽管来寻愚兄,不必客气。
”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有恭维,又有试探,还抛出了“共同探讨”的诱饵。
李明只觉得眼前这人像一条滑腻的鱼,看似亲近,却总让人抓不住实处。
他维持着表面的恭敬:“多谢赵兄关怀。
初次应试,只求尽力而为,不敢奢望。
若有疑难,定当向赵兄请教。
” “好说,好说!”赵文瑞哈哈一笑,显得十分爽朗。
他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李明身后,看到正从正屋走出来的王氏,立刻又遥遥行了一礼,“李夫人安好。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氏微笑着颔首回礼。
赵文瑞这才像想起什么似的,用折扇指了指那几个刚卸下、正被仆役吃力搬进门的樟木箱,语气带着一丝刻意的无奈和炫耀:“家父在任上收集了些许典籍古物,此番一并运来了,也好解这异地为官的寂寥。
东西粗笨,让明弟和夫人见笑了。
”他话虽如此,但那几个箱子沉重的分量和仆役吃力的模样,却无声地诉说着“些许”二字的水分。
“赵县丞博学雅好,令人钦佩。
”王氏温言应了一句。
赵文瑞又寒暄两句,便借口要指挥安置行礼,告辞回了自家官舍。
李明站在原地,看着赵家仆役将最后一个沉重的木箱吭哧吭哧地抬过高高的门槛。
那箱子异常沉重,箱底边缘似乎还沾着些深褐色的泥土,与清源县本地的土色略有不同。
抬箱的仆役脚步踉跄了一下,箱子重重磕在门槛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小心点!没吃饭吗?”门内传来赵文瑞压低却带着薄怒的呵斥。
仆役慌忙稳住,更加费力地将箱子拖了进去,只留下门槛上几道新鲜的磕碰痕迹,和箱体边缘震落下的一小撮深褐色泥土。
李明看着那泥土,又回想起刚才赵文瑞话语里若有似无的试探,以及那辆马车来时的方向——似乎并非从驿站或城门方向而来。
他心头那点因报名成功和兄长相助而升起的暖意,被一股无声的寒意悄然覆盖。
“明儿,回屋吧,外头风凉了。
”王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明应了一声,转身随母亲回去。
走到院中那株槐树下,他下意识地回头,最后瞥了一眼赵家官舍紧闭的大门。
大门厚重,隔绝了内里的一切声响和景象。
就在他收回目光的刹那,一阵风打着旋儿吹过,卷起地上几片落叶,也卷起了赵家门口地上散落的几片枯叶和杂物。
在那枯叶杂物之下,刚才马车停驻、箱子卸下的青石板地上,清晰地留下两道深深的、带着特殊纹路的车辙印记,以及几处因重物拖拽形成的、略显杂乱的划痕。
那车辙的深度和纹路,绝非寻常运送书籍衣物的马车所能留下。
李明脚步猛地一顿,瞳孔微缩。
他记得很清楚,数日前,一个深夜,他因温书口渴去厨房寻水,曾无意间瞥见后衙角门悄悄打开,两辆没有任何标识、样式普通的青篷马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停在了赵家官舍的侧院。
当时夜色深沉,他只隐约看到几个黑影将几个同样沉重的大木箱卸下搬了进去,便迅速关门,无声无息。
那夜的马车,似乎也有类似深陷的车辙…… 当时只道是赵家搬运私人物品,未曾多想。
但此刻,这光天化日之下、赵文瑞口中“典籍古物”的箱子,其沉重程度、箱底的异色泥土、还有这与深夜所见极其相似的异常车辙印痕……种种细节如同破碎的珠子,被一种本能的警觉猛地串联起来! 一丝冰冷的疑虑,如同吐信的毒蛇,倏地钻入李明心底。
这赵家,白日里冠冕堂皇运来的“典籍古物”,和深夜那鬼祟送入的沉重木箱……装的,当真只是书卷和古玩吗? 父亲那日沉重的叹息如同警钟,再次在耳边敲响——“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他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留下几道月牙形的白痕。
那沉甸甸的考篮仿佛已提前压在了肩上,里面装的不仅是笔墨纸砚,更有一份骤然沉重起来的、关乎家宅安宁乃至父亲官声的、无形的警惕。
喜欢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请大家收藏:()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
明弟若有任何需探讨之处,尽管来寻愚兄,不必客气。
”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有恭维,又有试探,还抛出了“共同探讨”的诱饵。
李明只觉得眼前这人像一条滑腻的鱼,看似亲近,却总让人抓不住实处。
他维持着表面的恭敬:“多谢赵兄关怀。
初次应试,只求尽力而为,不敢奢望。
若有疑难,定当向赵兄请教。
” “好说,好说!”赵文瑞哈哈一笑,显得十分爽朗。
他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李明身后,看到正从正屋走出来的王氏,立刻又遥遥行了一礼,“李夫人安好。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氏微笑着颔首回礼。
赵文瑞这才像想起什么似的,用折扇指了指那几个刚卸下、正被仆役吃力搬进门的樟木箱,语气带着一丝刻意的无奈和炫耀:“家父在任上收集了些许典籍古物,此番一并运来了,也好解这异地为官的寂寥。
东西粗笨,让明弟和夫人见笑了。
”他话虽如此,但那几个箱子沉重的分量和仆役吃力的模样,却无声地诉说着“些许”二字的水分。
“赵县丞博学雅好,令人钦佩。
”王氏温言应了一句。
赵文瑞又寒暄两句,便借口要指挥安置行礼,告辞回了自家官舍。
李明站在原地,看着赵家仆役将最后一个沉重的木箱吭哧吭哧地抬过高高的门槛。
那箱子异常沉重,箱底边缘似乎还沾着些深褐色的泥土,与清源县本地的土色略有不同。
抬箱的仆役脚步踉跄了一下,箱子重重磕在门槛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小心点!没吃饭吗?”门内传来赵文瑞压低却带着薄怒的呵斥。
仆役慌忙稳住,更加费力地将箱子拖了进去,只留下门槛上几道新鲜的磕碰痕迹,和箱体边缘震落下的一小撮深褐色泥土。
李明看着那泥土,又回想起刚才赵文瑞话语里若有似无的试探,以及那辆马车来时的方向——似乎并非从驿站或城门方向而来。
他心头那点因报名成功和兄长相助而升起的暖意,被一股无声的寒意悄然覆盖。
“明儿,回屋吧,外头风凉了。
”王氏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明应了一声,转身随母亲回去。
走到院中那株槐树下,他下意识地回头,最后瞥了一眼赵家官舍紧闭的大门。
大门厚重,隔绝了内里的一切声响和景象。
就在他收回目光的刹那,一阵风打着旋儿吹过,卷起地上几片落叶,也卷起了赵家门口地上散落的几片枯叶和杂物。
在那枯叶杂物之下,刚才马车停驻、箱子卸下的青石板地上,清晰地留下两道深深的、带着特殊纹路的车辙印记,以及几处因重物拖拽形成的、略显杂乱的划痕。
那车辙的深度和纹路,绝非寻常运送书籍衣物的马车所能留下。
李明脚步猛地一顿,瞳孔微缩。
他记得很清楚,数日前,一个深夜,他因温书口渴去厨房寻水,曾无意间瞥见后衙角门悄悄打开,两辆没有任何标识、样式普通的青篷马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停在了赵家官舍的侧院。
当时夜色深沉,他只隐约看到几个黑影将几个同样沉重的大木箱卸下搬了进去,便迅速关门,无声无息。
那夜的马车,似乎也有类似深陷的车辙…… 当时只道是赵家搬运私人物品,未曾多想。
但此刻,这光天化日之下、赵文瑞口中“典籍古物”的箱子,其沉重程度、箱底的异色泥土、还有这与深夜所见极其相似的异常车辙印痕……种种细节如同破碎的珠子,被一种本能的警觉猛地串联起来! 一丝冰冷的疑虑,如同吐信的毒蛇,倏地钻入李明心底。
这赵家,白日里冠冕堂皇运来的“典籍古物”,和深夜那鬼祟送入的沉重木箱……装的,当真只是书卷和古玩吗? 父亲那日沉重的叹息如同警钟,再次在耳边敲响——“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他猛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留下几道月牙形的白痕。
那沉甸甸的考篮仿佛已提前压在了肩上,里面装的不仅是笔墨纸砚,更有一份骤然沉重起来的、关乎家宅安宁乃至父亲官声的、无形的警惕。
喜欢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请大家收藏:()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