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楚再败文公会盟

关灯
    我不要失信于楚国,先轸则说打仗以取胜为要务。

    我用先轸之谋而胜,但狐偃之言是千秋大计。

    如何能以一时之功而盖万世之利?所以狐偃应居首功。

    ” 众人皆服。

    此后,晋国在晋文公的治理下蒸蒸日上。

    然而,南方楚国新上任的将领年轻气盛,急于为楚国雪耻,不断在边境挑衅晋国附属小国。

    消息传到晋国,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有人主张立刻出兵教训楚国,以绝后患;有人则认为应先观望,避免再次陷入大战。

     晋文公陷入沉思,他深知这一战关系到晋国霸主地位的稳固与否,稍有不慎,多年来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最终,他决定先派遣使者前往楚国,试探楚国的态度,同时加强边境防御,做好两手准备,一场新的风云变幻,将在晋楚之间展开。

     楚国将领年轻气盛,对城濮之战,楚军惨败不能接受,所以终日练兵,一定要战胜晋军,争回面子。

    但对于双方实力的判断,楚国将领显然高估了自己,以为晋军的将领头发都白了,已经是老弱残兵,不堪一击。

     使者到了楚国,年轻将领态度傲慢,根本不把晋国放在眼里,还扬言要踏平晋国。

    使者无奈返回晋国,将情况如实汇报。

    晋文公得知后,眉头紧锁,知道这一战已不可避免。

    他迅速召集将领们商议作战计划,先轸提出可联合齐国、秦国等国共同抗楚,形成合围之势。

     楚军自以为准备充分,一定会战胜晋军,一雪前耻。

    晋军与楚军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上相遇。

    楚军见晋军老弱病残,没有把晋军放在眼里。

    也是楚军求胜心切,便向晋军展开了攻势。

    楚军一声呐喊,便向晋军展开攻势。

     晋国的老弱残兵,怎能抵挡得住楚军的精兵强将。

    晋军败退,楚军紧追不舍。

    见晋军退进一个山谷。

    楚军不知是计,以为晋军真的败了,一直追进山谷。

    追进了晋军的包围圈。

     楚军进了晋军包围圈,才知道上当了,再想撤出来,已经晚了。

    晋军队如潮水般涌来,截住了楚军退路,喊杀声四起。

    晋文公站在高处,冷静地指挥着战斗。

    楚军大败,四处逃散。

     这年冬天,晋文公与诸侯在温会盟。

    想带领他们朝拜周王。

    但晋文公考虑到路途遥远,诸侯朝拜多有不便。

    这时,有人提议可将周王请到河阳,这样既能完成朝拜之事,又方便了诸侯。

    晋文公觉得此计可行,便派人去请周王。

     周王虽心中不悦,但碍于晋国强大的实力,只好前往河阳。

    会盟当日,诸侯们齐聚一堂,场面十分壮观。

    晋文公带领诸侯们向周王行朝拜之礼,彰显了尊王的姿态。

    周王也对晋文公的安排表示认可,再次肯定了他诸侯长的地位。

     此次会盟,进一步巩固了晋国的霸主地位,让各诸侯更加敬畏晋国。

    晋文公在会盟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使得晋国在诸侯间的威望达到了新的高度。

     喜欢话说史记请大家收藏:()话说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