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关灯
    方学群稍稍提点几句就退席了,临走看了一眼方绍玮,父亲年迈老去,需要他执掌门户了。

     方绍玮历练了几年,场面功夫很过得去了,将棉纱厂未来前景一通描绘,又将主人架势端得十足,不断招呼大家吃菜,吆喝众人喝酒,把自己也喝得红光满面。

     但方绍伦发现,虽然喝酒,众掌柜十分给面子的与他频频碰杯,但说到正事,大部分还是将目光转向张定坤。

     桌上有掌柜问,“三爷,博新纱厂您准备认领多少股?给兄弟们透个底呗。

    ” 认肯定是要认的,但数量的多少显然是众掌柜的风向标。

     张定坤竖起一根手指头。

     “十股?太少了吧?!” “三爷不看好这事吗?我就说这机器哪有人靠谱。

    ” “就是,我听沪城的几个掌柜说,机器三不五时就坏,还得从外国派人来修。

    一来一回就两个月,哪里等得起。

    ” 方绍玮面泛羞恼之色,棉纱厂已经势在必行,倘若张定坤带头唱衰,认股的事只怕就要黄了。

     众人议论纷纷,张定坤伸出手掌按了按,场面立时安静下来。

     “我的意思是,你们不要的我都包圆了。

    ” 他在众人疑惑的目光里朗声笑道,“你们只知织布机造价高昂、修理繁琐,可知它一晚所出可抵一个熟练女工三月所织?” “三月?!不可能吧?”方家派出去学习的人手有限,有些只是道听途说。

     有两三个去过其它纱厂的夹在中间点头,“确实如此。

    我亲眼看见那机车‘嚓嚓嚓’,布匹就跟码好似的,大半匹布不过个把时辰就得了。

    ” “而且,”张定坤一发话,众人就沉寂下来,“说到机器维修,国家派了大量人才到国外学习,尤重工科,洋鬼子为什么能到我们的地盘耀武扬威?就是靠的工业革命。

    我们已经走在了后面,所以要学,难道我们的人比那些洋鬼子蠢?修理不会是大问题。

    织布机采购之前,会签订好人员的培训协议。

    不把我们的人交会了,我们能给钱?” 他不把话说尽,让众人自行思索。

     更不提认股的事,但是气氛明显不同了,酒杯都向张定坤和方绍玮涌过去,场面一时间热闹非凡。

     方颖珊仍是这两桌唯一的女性,只是这一次她陪坐的对象换成了胡启山。

     张定坤说话的时候,她的眼眸垂向桌面,端起杯来饮酒,喝得满面通红之后,眼风便再也控制不住,频频飞向张定坤。

     方绍伦一路旁观,不得不承认,张三已非吴下阿蒙,方颖珊对他的倾慕并非心血来潮。

     他向旁边桌的方颖琳打眼色,小姑娘很机灵,跑过来在她姐耳旁低声说了几句,终于劝得起身,扶着她穿过庭院,回自己小楼去了。

     男人们的话题聊着聊着不免拐向时事战局。

     即使群山阻隔,北边隆隆的炮火硝烟也不断吹到西南边陲来。

     众人的目光和话语不自觉向张定坤靠拢,似对他的见识见解颇为认可。

     张定坤隐瞒了北上的行踪,但他才从沪城回来,了解到一些讯息也不足为奇。

     他在众人期待的目光里擎了酒杯站起身,简略的说了说各地局势,兵力战备都总结了三五句。

     末了说道,“俗话说分久必合,但我看要聚在一起还早得很,各家虽然兵备有差异,但也各有优势和便利。

    就拿中原那几家来说,心脏腹地最核心,但也被盯得最紧、刮得最狠。

    咱们算是龟缩于一角,但地理优势明显,一时半会为难不到我们头上。

    ” 行商最怕战祸,众人听他这么说,都松了口气。

     谁不愿意和平呢?枪子可没长眼睛,能够偏安一隅,已算福分。

     方颖珊走开,胡启山举止言语都自在不少,转头问方绍伦,“大公子,您刚说东瀛武器装备远胜我们,据说不过弹丸小国,如何做到的?” 东瀛与北俄一战之后,世界都看到了这个弹丸小国的实力。

     方绍伦道,“改革的力量。

    东瀛擅长学习,多年前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