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牛家湾

关灯
    太阳将落未落,月亮将明未明之时的天色是极美的。

    如果这时候天边再有一些云彩,那么此时在余晖的照耀下,云边呈现出来紫色、红色,加上白色的云朵以及天空的蓝色,多姿、绚丽就共同绘制出了此时的天空。

     绚烂之下,一条大河穿过青山,向着太阳落山的方向蜿蜒流转。

    此时,在河水的映衬下,天与地共一色。

     河边有个村庄,名叫牛家湾,正好处于河湾的内湾里。

    村庄所处位置像一个喇叭,三面临水,喇叭口则对着村外,一条驿道正好从村口经过。

    驿站离牛家湾二十几里,名曰桥头驿,实际上,那地方并没有桥,不过桥头驿所在,却是本乡之所在。

     村庄不小,百十户人家,这个数量,刚好一里。

    国朝初定之后,太祖皇帝为重新编造户籍,下旨百十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

    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

    岁役里长一人,甲首十人。

     然后规定,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

     就是说,一百一十户为一里,十户为一甲。

    按照丁粮多寡排序,也就是按照人口征收税粮的规模排序,其中十户为里长。

    一甲之内,按丁粮多寡其中一户为甲首。

    十名里长以十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应役,每年一名里长率领十名甲首应役。

     那如果遇到了鳏寡老人呢?或者一个村子超过了一百一十户呢?也有规定,对于超出一百一十的,则由里长带管。

     打个比方,一个村子有125户,110户为一里,超出15户,这十五户则有里长带管,成为这个里的带管户。

    带管户是需要服差役的。

     而对于无力承担差役的鳏寡人户,年老、残疾、十岁以下的幼童,这些人被编为畸零户。

    畸零户则不需要服差役。

     还是以上述为例,村子125户,其中有6户是畸零户,因此,这个里就形成了一百一十户在编户以及9户带管户,这119户都是需要服差役的。

    此外还有6户畸零户,他们6户不需要服差役。

     但是一项制度并不是没有缺点,里甲制看上去能更好的统治基层,但是从一开始,这项制度就存在致命缺陷。

    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以及家庭生产能力、家庭成员的变化,还有地方差异等,一些里、甲会出现差异。

     例如一甲之内出现富裕者,那么这户人家就可能需要连着服差役。

    又或者一户人家相继有人去世,成了畸零户,那么就会退出在编差役中。

     如果后续没有对制度进行重新修订,一味的沿用,最终矛盾会越来越大。

     此时,牛家湾内大多数房子都已经冒起了炊烟。

    大人们开始呼喊自家孩子的名字,玩疯了的孩子们从村口大树下面疯跑着回家。

     一些不想回家的孩子则被自家大人揪着耳朵一路拎回来,回到家时脸上通红。

     大抵是孩子们也怕社死,被家里长辈揪着耳朵,还被同伴们看到,有损自己的“脸面”吧。

    出来混,讲究的就是一个脸字。

     村口的大树下,看上去三十多岁,一脸憨相的里长牛大正一脸憨笑的看着孩子们被自家大人撵回家。

    刚刚,自家小子还被自己媳妇揪着耳朵带回家了,那小子被揪着耳朵还不忘朝着自己喊“阿爹救命”。

     等到孩子们都被拎回家,牛大脸上的憨笑才慢慢收敛,取而代之的是紧皱的眉头。

    他一脸的憨相,加上此时紧皱着眉头,这张脸上的表情实在是有些反差萌。

     皱眉不是为别的,正是县里的差役。

     这里就不得不提里甲差役,本朝里甲差役分两种,一种是里甲正役,一种是杂泛差役。

     正役就需要说到里甲制的另一项重要作用,那就是征税。

    正役除了县衙勾摄公事,另一个就是催收钱粮。

     不过,正役之外,需要服差役的更多是杂役。

    杂役种类繁多,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各级官府以及职能部门,或者是官员,都可以要求地方人员服杂役。

     牛大忧心的正是杂役,县里已经通知,牛家湾十甲各出一人服杂役。

    可是,牛家湾前不久才刚刚服完杂役,而眼下正值粮食收获时期,哪家出一个劳动力,都是一份损失,更何况才刚刚服完役。

     村口的驿道上,远处有一道穿着皂色衣服,骑着杂色马匹的身影飞速的接近,这是牛大要等的人,县里下来的皂隶。

     皂隶也属于杂役的一种,通常情况下皂隶以一年为期限。

     来的这人显然认识牛大,在隔着牛大十几米远的地方喊了一声牛大哥,随后一勒马缰,马儿顿时漫步,走上几米之后停了下来。

    马上的骑士翻身下马,动作娴熟,一看就是练过骑术的。

     牛大迎了上去,“王老弟,可把你等来了。

    ” 皂隶叫王二,与牛大在服杂役时认识,感情笃厚。

    此刻,王二也握着马缰绳朝牛大拱手,“牛大哥,久等了。

    ” “哪里,走走走,随我回家。

    ” 最后一丝太阳的光辉终究是藏进了地平线下方,清冷的月光辉洒在大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牛家院子,借着月光,牛大正与王二喝酒吃菜。

     “王老弟,再来一杯。

    ” “牛大哥,真不能再喝了。

    ” “兄弟,你就与为兄说说,这前不久才服了杂役,怎么又要服杂役?” “牛大哥,这我就是和你说,可不要随意乱传啊。

    ” “兄弟看你说的,你信不过哥哥?” “没有,”王二停顿了下,用只有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道,“主要是闹白莲了。

    ” “白莲,”牛二终于知道为什么王二这么谨慎了。

     说起白莲教,那真是由来已久。

    在本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可谓是历史悠悠。

    白莲教的信徒广泛的存在于广大的底层人民,实行家长制,而首领对于朝廷额态度不一,实际上对于朝廷来说,这是一颗定时炸弹。

     因此,本朝初期,白莲教被严禁。

    主要原因是当时某些地区的白莲教发动武装暴动、教首称皇称帝,作为统一王朝的皇帝自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

     铲除白莲,也成为了基层政府政绩的一部分。

     夜已经深了,村子里彻底的安静了下来,偶有的几声狗叫声在这个空旷的夜晚显得格外明显。

     靠近牛大家的一户人家,主人显然还没睡。

    站在院子里,隐隐约约的说话声不断传出来。

     “小姐姐……手机……” 说了一堆听不懂的话,然后化为一声叹息。

     夜,更加幽静了。

     天亮未亮,鸡还没有打鸣,牛大已经起床。

    天气还不冷,但晚上依然有些微凉,单薄的被褥没有多少温暖。

    王二这厮睡得正熟,被褥大部分盖在他身上,好不容易抢到一些,转眼就快天亮了。

     里屋妻子已经起床,估计这会儿正在厨房忙活。

    牛大打开屋门,走到泥土夯的紧实的院子里,深吸一口气后,双腿齐肩宽站定,抬手打了一套拳,身随拳走,脚随身走,拳风呼啸,虎虎生威。

     拳法是县里教的,皂隶、弓手等半武装差役全部由县里教授武艺,不然平民百姓哪有机会练武。

    待早晨的凉意彻底消散,身上起了一层薄汗,牛大才收拳站定。

    提上木桶,打开院门,走出院子,转身就看到了一道略显瘦弱的身影提着一桶水慢慢的走向自家院门,却是隔壁李家二郎李逸。

     “二郎。

    ” 李逸闻言,放下水桶,看向牛大拱手。

    “牛大哥。

    ” 牛大走过去,看着李逸,“怎起的这般早?身体可好些了?” “好多了,谢谢牛大哥这段日子的关照。

    ” “看你说的,都是邻里乡亲的。

    ”看着李逸,牛大有些诧异,这李家二郎怎的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客气了? 李家不是牛家村的原住民,而是从其他地方迁徙而来的,实际上就是流民迁徙至此。

    从国朝初立开始,帝国人口迁徙运动一直在进行。

    国初因为战争的原因,人口与耕地分布不均,太祖发动了百万人口大迁徙,此后成祖也在一些地方进行了人口大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