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苍蝇馆子的「江湖菜谱·三月廿八」

关灯
    一、晨雾里的巷弄漫游 三月廿八晨雾还未散尽,青石板路就被早市的喧闹染出了烟火气。

    李可佳抱着笔记本跟在骆梓淇身后,帆布鞋踩过湿润的地面,溅起细碎的光斑——这是她们在成都的第三天,按计划要蹲守社区老餐馆的回锅肉秘方。

     拐过三道弯,街边的黄桷树正抖落晨露。

    树干上斑驳的苔痕像幅水墨画,树下摆着几张竹编躺椅,几位老人正就着盖碗茶摆龙门阵。

    骆梓淇举起相机抓拍时,穿蓝布衫的婆婆忽然笑出声:“妹儿,拍树要等太阳穿过叶缝嘛,那光影才巴适。

    ” 顺着婆婆手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锦里巷口飘来缕缕甜香。

    糖油果子在油锅里滋滋翻滚,裹着白芝麻的琥珀色圆球被竹签串成串,摊主大叔手腕翻转,竹签在掌心转出利落的圈。

    李可佳咽了咽口水,忽然想起攻略里说,成都的早晨是“甜香打底,麻辣开场”,此刻倒真应了景。

     路过宽窄巷子时,青瓦灰墙间的雕花窗棂在雾中若隐若现。

    骆梓淇指着巷口的拴马石:“以前这里是满城,清兵驻军的地方,这些石头可是百年前的老物件。

    ”话音未落,穿汉服的姑娘撑着油纸伞从巷内走来,裙摆扫过青石板,恍若从旧时光里跌出的画中人。

    李可佳摸出手机想拍,却见姑娘在一家糖画摊前驻足,老师傅手腕轻抖,金黄的糖汁在石板上画出活灵活现的凤凰——这烟火与古韵交织的场景,倒比任何景点都鲜活。

     二、老馆子里的「刀工试炼」 晌午的阳光终于穿透云层,照得餐馆门头的“陈记老灶”木牌发亮。

    掌勺的陈师傅系着油渍斑斑的围裙,见两人进来,随手递过两张竹椅:“外头说我们是苍蝇馆子,嘿,我们这苍蝇馆子,靠的是真手艺。

    ” 李可佳盯着案板上的五花肉咽口水——三层分明的肉块泛着温润的光泽,旁边瓷盆里泡着的二荆条青中带红,蒜苗码得整整齐齐,根须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

    “回锅肉要好吃,料得讲究。

    ”陈师傅抄起菜刀,刀刃在磨刀石上“噌噌”两下,“五花肉得选二刀肉,肥瘦均匀;二荆条要选二指宽的,辣中带甜;蒜苗嘛……”他忽然把刀推向李可佳,“妹儿,敢不敢试试切蒜苗?” 刀刃在掌心发烫。

    李可佳屏住呼吸,捏住蒜苗根部,想起昨晚在民宿练了半小时的“滚刀切丝”。

    刀片落下时,蒜苗段却长短不一,有的还被压出了裂痕。

    正窘迫时,陈师傅忽然笑了:“手腕要稳,刀跟贴紧案板,像这样——”他覆上李可佳的手,刀刃起落间,蒜苗丝如绿雪般簌簌落下,每段都约莫三厘米长,粗细均匀得像用尺子量过。

     “不错,有悟性。

    ”陈师傅退后半步,示意李可佳再来。

    这次她沉下心,刀刃跟着呼吸起伏,当最后一段蒜苗落案板时,旁边择菜的阿姨率先鼓掌:“哎哟,比我家闺女第一次切得好多了!”骆梓淇举着相机蹲在案板旁,镜头里,李可佳额角沾着碎蒜苗,嘴角却扬起得意的笑——案板上的青红相间,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