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缝合怪VS集大成者

关灯
    此时弹幕弹出。

     ”这不是缝合怪吗?” “瞎说,这哪里是缝合怪,这明明是集大成者。

    ” ”所以,汉武帝也没有真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百家的思想都体现在里面了。

    ” ”三纲五常禁锢思想,贻害无穷。

    ” “孔子要是知道他的儒家被改造成愚化民众的工具了,会不会把棺材板都掀翻了。

    ” “秦始皇之后,就没有真正的儒家了。

    ” “董仲舒这一通改造,放在古代那个封建的社会环境下,也算是一个标准答案了。

    ” ...... 嬴政嘴角抽了抽。

     还真是天幕中的评论所言,这思想改造,实属“缝合怪”。

     这三纲五常,听起来怎么这么熟悉呢。

     不是法家韩非子在《忠孝》写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吗? 这五常,不会是先秦儒家的“五伦”吧。

     这缝合完,就变成了天下人要绝对服从君王了。

     这跟大秦的制度不是差不多吗? 原来就是因为他没有给法家披上儒家的外衣!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此刻则是十分复杂。

     他们早已从天幕中得知,后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们的理论,皆被否定。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思想其实并没有被否定,而是悄咪咪的被融合了。

     他们苦苦探求的救世之道,就这样被轻易改造。

     披上“儒家”的外衣,为皇权服务。

     这让他们很是难受。

     自己的思想被改造一下之后披上别人思想的外衣,这搁谁能好受。

     当然更难受的要属先秦儒家,毕竟儒家思想被改造的不成样子了。

     孔子感到既愤怒又无力。

     原来儒家思想就是他的思想! 他的思想被传承几千年,他本应该高兴才对。

     可是全都被曲解了啊! 他有一个很根本的思想叫做“正名”,说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他的本意是每个人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样天下就会太平了。

     他所有的思想核心都在于一个“仁”字。

     哪里会要求什么三纲五常,制订等级顺序! 孔子长叹一声。

     可能是他所向往的“君臣一心,上下和睦”的理想社会,终究是令人难以企及的奢望。

     后世皇帝为有着统一的思想,方便教化民众。

    改造儒家,终是大势所趋。

     当然对于董仲舒的这一套思想体系,先秦儒家之人中也有着一些不同看法。

     有些人深感不满,认为他改变了儒家的本质,这是对儒家思想的背弃。

     然而,也有人称赞董仲舒。

    认为他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他的改造让儒家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具现实意义。

     还有一部分人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无疑是对儒家的一大贡献。

     当然,也有人批评董仲舒的思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