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已明事理,当斩立决!

关灯
    决于身高,不论年龄如何,一旦身高超过六尺五寸,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然,身高未达到六尺五寸的少年也并非完全免责。

     秦律中还明文规定,假如少年犯下死罪,虽暂时不会怎么样,但待其成年之后,还是会执行。

     后世华夏难道是等着他们成年之后,再执行吗? 这几人罪大恶极,不会因为未满十八,就能逃脱律法制裁吧? 还是说这几人不是主犯,所以惩罚力度不大? 嬴政有些迷惑。

     然而片刻之后,却是一声无奈叹息。

     就算杀了他们几人又怎么样,也换不回庄老的性命。

     也无法挽回因此而陷入停滞期的大豆研究工作。

     更无法挽回华夏后世的国运! ...... “为什么不都杀了!” “这几人死不足惜!” 朱瞻基怒不可遏。

     如此严重的后果,怎么只有这么轻微的刑罚! 有期徒刑三年和十年,这不是闹着玩吗? 既然几人已经读书识字,明了是非,就应该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未满十八岁,就能如此轻描淡写地处理吗? 天幕上这几人看起来已经超过十五岁了,他们若是身在大明,必然会被判处死刑! 在大明,不是简单的界定“幼“的界限,而是分为以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七岁以上十岁以下、七岁以下三个档次。

     对于那些年龄在十岁以上十五岁之间的,除死刑外,虽可通过银钱赎罪来减轻罪责,但若是犯下死罪,仍会毫不留情地执行死刑。

     另一边,朱棣实在是无法理解。

     就算后世的刑罚对未满十八岁之人格外宽容,可是他们做了如此毁坏国运之事,不是应该杀了以儆效尤吗? 难道后世还要给他们改过机会吗? 朱棣有点无语,于是他开口问道: “瞻基,朕问你,若是有两名少年打斗致其中一人死亡,该怎么判?” 朱瞻基毫不犹豫地开口: “先将罪犯押入牢房,听候发落。

    ” 朱棣接着问道: “如何发落呢?” 朱瞻基思考片刻之后,一脸严肃地说道: “在午饭时,将筷子一正一反插入犯人的碗中。

    ” “若犯人接过碗,将筷子捋顺了吃,已明事理,当斩立决。

    ” “不捋顺吃,心机颇深,当斩立决。

    ” “坚决不吃,决意赴死,当斩立决。

    ” “用手抓吃,此子绝不心善,当斩立决。

    ” 听完朱瞻基的回答,朱棣整个人都懵了。

     怎么都是斩立决。

     朱瞻基又笑嘻嘻的开口: “当然,要看是否是过失杀人还是蓄意杀人。

    ” “蓄意杀人,那必须是斩立决。

    ” “过失杀人,酌情处理嘛。

    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 “当然,若是过失杀人,其后果异常严重,那也是要斩立决的。

    ” 朱棣这才满意点头。

     ...... 【同时,这起案件也引发了莱阳市领导层的大规模调整,多人被撤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