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关灯
    写了一首又一首的诗啊!】 【什么“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什么“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什么“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 ...... 提及楼兰,刘弗陵的眼中闪过一抹更为深沉的寒意。

     匈奴是明目张胆的结仇,楼兰则是反复无常的墙头草。

     楼兰的地理位置极为关键,正好卡在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上,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

     其地界北邻匈奴,南接大汉,如此夹缝中求生的境遇,迫使楼兰不得不时常在两大势力间权衡利弊,以求自保。

     而楼兰与匈奴更为接近,使得楼兰在多数时候倾向于向匈奴示好。

     先帝刘彻,虽对楼兰之举略有不满,但出于全局战略考量,并未对楼兰进行军事讨伐,而是邀请楼兰王至长安一叙。

     楼兰王一到长安就开始诉苦,说自己夹在匈奴和大汉之间实在是太难做人,他们对汉朝的某些行为实属无奈之举。

     大汉当时正在同匈奴对抗,万万不可同楼兰交恶。

     否则若是楼兰给匈奴通风报信,那样大汉将会十分被动。

     因此汉武帝选择“原谅”楼兰王,允许楼兰在保持中立的同时,继续与汉朝保持友好往来。

     然而,好景不长,老楼兰王离世,新王即位。

     这位自幼在匈奴部落成长的楼兰新王,自然对匈奴怀有深厚的情感,上台后迅速切断了与汉朝的联系,并封锁了楼兰古道。

     甚至与龟兹联手,纵容匈奴人杀害汉朝使者。

     更甚者,楼兰王还带头杀了来自安息、大宛的使者,将贡品据为己有。

     其行径之猖狂,令人发指。

     楼兰的多次挑衅,刘弗陵怒不可遏,于是沉声问道: “诸位爱卿,可有对付龟兹和楼兰的良策。

    ” 朝廷顿时陷入一片寂静,百官都不敢轻易开口。

     先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已使汉朝国力有所损耗,还需谨慎行事。

     在刘弗陵有些恼怒之时,时任骏马监的傅介子主动请缨。

     他很想出人头地,有所作为,毕竟给皇帝一直养马也不是长久之计。

     “启禀陛下,臣愿以出使大宛之名,前往龟兹与楼兰,对其行径进行严正谴责。

    ” 刘弗陵闻言,点头应允。

     “爱卿一旦完成任务,那必然会重重有赏。

    ” 他又顿了顿,接着说道: “爱卿此行,务必小心谨慎,安全归来。

    ” 同时,他朝天幕努努嘴,又给了傅介子一个奇怪的眼神,并说道: “爱卿,一切便宜行事!” ...... 永乐年间。

     朱瞻基顿时乐了。

     也不知道后世的疆省人背到这些杀气腾腾的诗词时,是什么感受。

     那些自幼便耳熟能详的诗句,长大了才发现,要斩的竟然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