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刘邦:一直劝,一直听

关灯
    其实真正最厉害的人还是听劝的刘邦。

     商纣王、秦二世、隋炀帝这些被后人称作昏君的皇帝,他不信他们的身边没有忠言直谏之士。

     只是他们完全听不进去而已。

     刘邦这次不仅仅是听进去了一次劝谏,而是刘邦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欲望。

     或者说,刘邦有了更为宏大的视野与抱负。

     咸阳的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

     比咸阳城更为重要的,就是天下,是万民福祉,是千秋基业。

     ...... 嬴政对刘邦的印象更好了。

     这就是刘邦和项羽两人差距。

     一个只顾报仇,一个收拢民心。

     即便最后是项羽拿了江山,也坐不稳。

     嬴政已经渐渐明白,民心对于稳固王朝的重要性。

     然而片刻之后,嬴政眼神又黯淡了起来。

     只是可惜了子婴啊! 秦皇室之人,皆数陨落! 嬴政的双手再次攥紧。

     秦二世而亡的命运,他一定要改变! ...... 【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

    】 【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

    】 【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

    】 【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

    】 【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

    】 【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 ....... 李世民微微颔首。

     听劝这个事,就像是连锁反应。

     试想,若是别人劝了,刘邦根本不听,久而久之,别人就不会再劝了。

     那即使刘邦有再多的能人,进谏了千种良策,到最后,都无从施展。

     相反,别人劝,刘邦听,别人就会一直劝。

     所以,刘邦手下的能人很多,也都愿意给刘邦出主意。

     这就像一个良性循环。

     而项羽就一个范增,项羽还不好好用。

     所以,这天下就该是刘邦的。

     而李世民自己,也会效仿刘邦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 【第三点,有超前的认知。

    】 【但还能做到顺势而为,即使这其中有些不那么体面。

    】 【咱们看像秦始皇的郡县制,在当时先进不?】 【答案是肯定的。

    】 【但是一下子摊子铺得太大,导致消化不良,最终伴随着秦朝的灭亡而破产了。

    】 【在当时,普遍的观念仍倾向于分封制,认为郡县制难以行得通,旧贵族的保守思想根深蒂固。

    】 【但刘邦的内心是认可郡县制的,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