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月楠老山,华夏练兵场

关灯
    夏将更加坚不可摧。

     未来必定不会有不长眼的国家,再来挑衅华夏! ...... 【第八次国运之战,是韬光养晦、和平崛起。

    】 【上世纪80年代,漂亮国和毛熊国大搞军备竞赛,而我们却闷头发财,专注于自身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实力的稳步提升,全然不管两个阵营的争斗。

    】 【这一时期的中央高层,深刻洞察到世界格局的微妙变化。

    】 【明确指出尽管国际局势暗流涌动,随时都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但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的主流。

    】 【特别是毛熊国勒紧腰带搞军备的时候,我们却提出了对军队进行精简的百万裁军计划。

    】 【我们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以及经济建设。

    】 【回望那段历史,我们不得不感慨,当时的决策是何等的英明与前瞻。

    】 ...... 北宋的皇帝,此刻都格外震惊。

     在随时可能都会有战争的年代,华夏却要进行百万裁军?! 若战事骤起,没有足够的士兵,那华夏岂不是危险了?! 华夏这是用裁军,在赌未来的发展吗? 赌对了,节约军费,发展经济。

     赌错了,兵力空虚,陷入绝境。

     虽然他们已经猜测到,华夏在此之后是没有发生战争的。

     但是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正如他们北宋。

     北宋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就失去了防御线和养马区。

     最终,北宋只能用大量的步兵来对抗骑兵。

     而北宋周边又有太多政权,辽国、西夏、吐蕃、大理等等。

     迫使北宋在边境线上驻扎重兵。

     此刻,这些皇帝都在感慨。

     还好他们北宋有钱呐,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

     若是没有大量的军队,北宋就更危险了。

     所以,他们还是觉得华夏此举,似乎有点任性呐。

     众所周知,宋朝的士兵数量最多,但是最怂。

     所以,他们真的不太理解华夏后世的百万裁军计划。

     ...... 永乐年间。

     朱棣对于后世华夏的裁军举措深表赞同。

     毕竟士兵的数量绝非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唯一标准。

     若是军队的数量一味增加,而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只会让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难以持续。

     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精兵,其战斗力远胜于数量庞大却缺乏纪律与技能的军队。

     就如同北宋,士兵数量确实是多,可是冗兵。

     士兵素质参差不齐,战斗力低下。

     而华夏既然已经觉察到时代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自然会果断调整战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经济建设中。

     这就是时代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