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灯
    过伦敦。

    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都没有来过。

     上辈子,她虽然读的理科,从小学到大的却是钢琴,高考时报的也是艺术特长生。

     学音乐已经很贵了,而英国人几乎不给非本土的留学生奖学金,非土豪不能来英国修音乐。

     当然,她只来得及填报志愿,并没有来的及走进大学, 她的人生,她的梦想,她的爱情。

     她还要和朋友们在小庭院的葡萄架下摆三两个小菜。

     要在紫阳花下开一瓶陈年老酒。

     还有那些中秋至时,赏菊暖酒吃螃蟹的日子。

     这一切,这一切…… 都终止在,下个春天来临之前。

     伦敦,雾,丝袜,和孤儿。

     第一次从纸上认识伦敦,是八岁的时候,看到作家狄更斯对伦敦的描写。

     书是父亲买的。

     小学旁,掩映在重重烟柳后的小书店,种花和做菜一样拿手的书店男主人,还有盘着简单发髻,温温婉婉整理书架的女主人。

     雨天,七八点。

     树枝上悬挂着老式的八角灯,灯光暖黄暖黄的。

    灯罩上绘着周文王祝寿,皮影戏一样印在大朵芙蓉的叶子上。

     而父亲,依然是那么平平淡淡的,从柳树后的小径上走出来,拿着给她的《双城记》,还拎了一提女主人一定要送的梅子酒。

     内容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里面一些片段却怎么都忘不掉,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这样描述伦敦: “变成了浓雾的细雨,将五十尺以外的景物都包上了模糊昏晕的外壳。

    有几处耸立云霄的高楼在雾气中只显现了最高的几层,巨眼似的成排的窗洞内闪闪烁烁射出惨黄的灯光,——远远地看去,就像是浮在半空中的蜃楼,没有一点威武的气概。

    ” 是的,没有一点威武气概的伦敦。

     当年书里描述的情景,穿过一个世纪,穿过几种语言,穿过几万里的土地,穿过几千万个人。

     现在又穿过两个时空,来到她的面前。

     …… 它能来到她的面前,可是她却再也回不去了。

     她沉默地站立了一会儿,没有注意到身后静静望着她的金发男人,他不远不近地和她隔了一段距离,一反飞机上的话唠男姿态,安静地没有上前来打扰她。

     她挥手打了一部红色的cab,关上门对司机报了个地址:“BakerSreet,221B.” 就在车子引擎发动的时候,一头耀眼的金发突然闯入了伦敦灰蒙蒙的雨天,斯图亚特拉开车门,灿烂地对路德维希一笑: “哎呀好巧,我也是去贝克街!” 路德维希:“……” 艹! ☆、不可能的贝克街{叁} 于是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路德维希和皇室话痨男斯图亚特转眼就来到了传说中的贝克街。

     这真的已经算是是历史中的故事了,柯南道尔是上上个世纪的作家。

     当年夏洛克和莫里亚蒂被柯南道尔不求同生但是共死以后,伦敦还发生了游.行,来反抗福尔摩斯这种基情的死法。

     (喂,真的是因为基情才反抗的么?再黑伦敦,伦敦游.行民众一定会糊你一脸大姨妈的!) 对比之下,当年的伦敦是有多么地纯洁,现在的伦敦太堕落了! …… 坚决地拒绝了斯图亚特“要去路德维希小姐家以一个贵族的礼仪拜访伯父伯母”的要求,并且把他先赶下车以后,路德维希终于双脚踏在了着名并且凶残的贝克街221B号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