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大运河上

关灯
    因为朱重八运的粮食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一共是七条大船,这样的船是专门的运粮船。

    也叫平底船,这种船是低平,头方,身宽,体大。

     在元朝,粮食的单位为石,一石大约是现在的一百二十五斤。

    这几条运粮船,每条运粮是两千四百石。

     因为朱重八出的价格不低,所以,运费是包含在总价里面的。

     据元史记载,在元朝末年每年经漕运海运进大都的粮食大约三百三十万石,每年都在这个数字上下有所浮动。

     对比一下数字,可见朱重八运的粮食真的是不少,这么多的粮食突然运进大都,肯定对大都的粮价有所影响的。

     当然元史所记载的都是官家所运粮食,商人所运的应该不在官家统计数字之内。

     朱建华在上学的时候,曾经做过几次船的,但是那时他坐的船都是小船,和现在朱重八所坐的船不一样。

     朱重八这一次之所以运这么多的粮食,也在于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那些粮商之所以赊粮给朱重八,主要的原因就在这于粮食太多了,实在没有地方放了,下面马上就是江南的梅雨季节了,如果粮食进了水,那就全完了。

     他们商定,只有在朱重八付清所有粮款以后,才能把粮食从船上运到岸边,否则,定金不退还。

     朱重八敢于这样大胆的做,也是他胆子比较大的原因,要是现代那个朱建华肯定是不会这样做的。

     现在的朱重八是非常完美的一个人了,原来的朱重八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文化,而朱建华的穿越,补起了这个短板,所以,假以时日,这个朱重八的成就肯定会超越原来那个朱重八的。

     大运河真的是黄金水道,这往来的船可真的是多,船的速度非常的平稳,朱重八三兄弟是住在一个船舱里。

     在外人看来,是朱重八的二哥,三哥在照顾着朱重八,他只是一个小孩,谁都想不到的是,朱重八才是实际上的决策人。

     这运粮实际上是大有讲究的,如果不是朱重八和他们这些粮商谈好的这些条件,这些事情都是要朱重八考虑的,那他不就太累了嘛! 现在这种状况,朱重八在路上可以当一万个心,即使出了什么问题,他也不用负什么责任的,大不了那五千两银票不要了,仅此而已。

     对于那些银票,朱重八是一点都不心疼的,那些都是借来的,想到这里,朱重八又想到了沈万三,估计这会沈万三早就把他给忘了,人家沈万三一天挣的银子,估计只有沈万三自己知道有多少。

     这大运河上往来的商船,说不定有很多都是人家沈万三家的。

    这些都是朱重八的想法。

     再说现在这个时候的沈万三,他正在周庄家里喝茶,突然打了一个喷嚏,沈万三心说,这是谁在说他呢? 说实话,沈万三真的是把朱重八已经忘记了,人家沈万三之所以被成为沈大善人,那可不是浪得虚名,沈万三一年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