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关灯
    想回到黎家时,哥哥和嫂子也不会给她好脸色,只有妹妹黎丽悄悄将自己攒的零用钱塞给她。

    黎想很感动,但这点钱不能真正解决她的困境。

     她决定去摆摊,有了钱要做任何事才有底气,这件事却遭到了阎家人的强烈反对。

     虽然国家决定改革开放了,但社会上的观念并没有那么快扭转过来,各地关于“个体户”的政策亦是摇摆不定。

     摆摊是需要进货成本的,先不说能否将东西卖出去,上头还没有关于能否摆摊的明确说法呢。

    万一被公家抓了,货物被没收就是血本无归,甚至还要坐牢怎么办? 黎想和他讲道理,讲政策,阎学军还是犹豫。

    他担心哪天又变回去了,还是端公家饭碗更稳妥。

     讲到这里,唐编还给演员们详细地讲了什么是“投机倒把罪”。

    这个词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要到1997年才会彻底取消。

    所以,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对个体买卖抱有疑虑,是很正常的事情。

     阎学军性格保守,黎想的胆子却很大。

    她受够了贫穷拮据的生活,坚持说要试试,还说如果阎学军担心她会坐牢,影响到他考大学,那他们可以先离婚,等以后确定没事再复婚。

     这句话成了他们两人矛盾大爆发的导火索,也让他们两个真离婚时也带着赌气成分。

    不过,后面只有阎学军一个人后悔,黎想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以上是基于原著的内容,还原度特别高。

    在改编时,唐编犹豫过要不要改掉一些细节,让黎想决定去摆摊的心路历程显得更“被生活所迫”? 凌穗岁否决了她的想法,并告诉她这段按照原著来。

     她理解唐编的意思,毕竟黎想决定去摆摊的主观能动性太强,就会显得她“拜金”,也肯定会有部分观众把婚姻破裂的锅丢给她,夫妻之间为什么要闹这么僵呢?阎学军已经在努力考大学了,她就不能再等等吗? 没办法,女性角色在影视作品中就是更容易被审判,凌穗岁却不怕这个。

     她就是要塑造这样的黎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的本能,她有什么错?难道她就非要过穷日子吗?从小疼爱她的哥哥在娶了嫂子后也会变,谁能保证丈夫考上大学后,对她的感情始终如一? 和他们一同下乡的男知青,为了回城可以抛妻弃子。

    现成的案例摆在眼前,黎想没办法不多想。

     李元庆边听边记:“阎学军应该察觉到了黎想的这种心思,所以两人之间的矛盾更大了。

    他观念比较旧,觉得结婚以后彼此就是对方最重要的人,但黎想先是提假离婚,又是对他设防,他感觉自己被看轻了。

    ” “这是你的视角。

    ”凌穗岁点头说,“但在黎想看来,阎学军每天只需要看书学习,她却要做阎家所有的家务,照顾家里的侄子侄女,讨好公婆、哥嫂和小姑,不然他们就没有住的地方了。

    ” “尽管这样,他们也只能睡在很挤的地铺上,饭桌上多吃一口都会被翻白眼。

    两人都没有工作,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糊火柴盒,黎想又要赚钱又要伺候全家,完全累到崩溃,阎学军还只会给她画饼,一点心疼她的实际行动都没有。

    ” 虽然她说的是角色,产生代入感的李元庆还是不禁感到脸红。

     他解释道:“阎学军这方面确实太渣了,但他是觉得多复习更要紧,考上大学之后才能让夫妻俩脱离现状……” 在凌穗岁的微笑注视下,李元庆咳了咳: “当然,他的行为还是很利己的,相当于是抢先做了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