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关灯
    这很奇怪。

     那人心中有些猜想,不敢相信,叫上不少人一起撞了门。

     将门撞开后,味道更大了,他们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太辣眼睛。

     待他们看清屋中景象时,彻底受不住了,转头就冲到院外吐了起来。

     众人吐得眼泪汪汪,恨不得将胆水一并吐出来。

    ?? 天气大,老光棍已经烂了。

     这件事儿,成了全县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人惋惜:两个老光棍虽然没成婚,但也不偷鸡摸狗,就是懒了些,死了可惜。

     有人嘲讽:县令大人都下令扔得远远地了,这俩人还是跟恶狗似的去捡回来吃,死了怪不了谁。

     有人拍胸口,自觉逃过一截:他也想上山捡来着,被自家婆娘拦了下来。

     众人如何反应都是小事,苦了他们的县令大人。

     出了人命,总有人要担责,他们那勤勤恳恳的县令,被知府大人安了个治下不严的罪责,知府大人说他不该扔到山上去,该用火烧。

     县令大人的官帽虽保住了,但总归升迁无望。

     后来这件事还是被宣扬了出去,就是为了给百姓们提个醒,生了霉的稻谷与大米,都吃不得,会中毒,且再好的大夫都束手无策,活脱脱的阎王在世。

     别县的百姓与官员都有些唏嘘,不知道该说那县令害了光棍,还是光棍害了县令。

     沈筝见村民们翻稻谷累得满头大汗,心中有了想法,立即与余正青去了县学一趟。

     余正青知道她又有新主意了,也不问,就跟着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她找到乔老,给他描述了一下晒耙的大致模样。

     “用竹子做,省银子又省力,长长的竹竿把手,下方是竹编的耙子,竹竿一定要长,人站在原地,就能用耙子翻不少稻谷。

    ” 沈筝觉得这种简单的工具,大周应当早就有了,只是同安县这边不常用。

     果不其然,乔老听后点了点头:“这晒耙我之前听说过。

    ” 他在心中谱好图纸后,有些傲娇地昂起了头,“这种简单的工具,若非给咱们同安县人用,老头子是绝不亲自动手的。

    ” 沈筝笑道:“这两天日头大,稻谷再晒一两日就可以筛种了,您老做一两个出来就行了,让他们先试试,好用的话明年秋收前再做。

    ” 乔老点头,沈筝又想到还有一项工具,一并给乔老说了。

     “......跟这个差不多,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