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关灯
    陈寄还是没有回答。

     林思弦又问:“你家营业执照违反哪项条例啊?昨天我姨父也没给我解释,不知道我要不要打电话问一下。

    ” 陈寄开口打断他:“你想干什么?” “不干什么,”林思弦把烧烤放在一旁,正色道,“关心和帮助同学,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学习。

    ” 在陈寄没回答之前,林思弦忽地没有憋住,笑了。

     “正常情况下我会这么回答的,”林思弦说,“但你那天说很讨厌说谎的人,怎么办呢?” 陈寄还是那句话:“你到底想干什么?” 窗外是属于校园的黄昏,半开的窗户将余晖投射到晃动的书页上,形成流动的拼图。

     林思弦说:“十分钟。

    ” 陈寄没懂:“什么?” 林思弦用手指了指头顶上的钟:“距离他们吃饭回来,还有十分钟。

    ” “所以?” “你就站在那里,就这么看着我,”林思弦双手撑在身旁,“持续十分钟。

    ” 第13章真心换真心 春末的风温度不冷不热。

     陈寄站在原地,似乎明白了情况,略有嘲讽地反问:“就因为我说没把你放在眼里?小学生也不至于那么幼稚。

    ” 林思弦回望着他。

    陈寄穿了一件黑色短袖,尺寸偏小,骨骼在布料上顶出轮廓,细看发现手肘和锁骨上有几道微小红痕,之前那场架他也不是完全没受伤。

     他特意没穿校服,看起来做好了继续以肢体语言解决的准备,譬如原地不动让林思弦痛殴一顿,来换取那张营业执照。

     但林思弦显然没有让他如愿:“幼稚吗?好像是有一点。

    那你也可以不做,选择权在你。

    ” 十分钟,六百秒,三首歌,四分之一节课,不短不长的时间。

     林思弦不知道自己在陈寄眼中什么样,陈寄情绪几乎不外露,也不知道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但林思弦并不在意。

    他们离得不算近,他没办法从陈寄瞳孔中看见自己的倒影,但他知道他肯定真实存在于陈寄视野里。

     没有人计时,同班同学推门而入的谈笑声成了天然闹钟。

     第三个进来的是语文课代表,他嗅到了一丝战场的气息,又敏锐道:“两位同学在干嘛?没发生什么吧?” 林思弦又很礼貌地回复他:“之前我跟陈同学有点小误会,刚才偶然聊了点心里话,将心比心,误会已经解除了。

    ” 他从讲台上下来,走到陈寄旁边,略微抬头,送给他一个很灿烂的笑容:“我们以后就是朋友啦。

    ” 林思弦在第二天夜晚接到了姨父的电话。

     姨父对他向来都非常客气,每次家庭聚会时都会以不同的形容词来夸赞他,来电时也并没有直入主题,而是先嘘寒问暖了几句,才委婉他跟陈寄在学校是不是关系很好。

     “还不错,”林思弦说,“他们家很困难吗?” “是有些难处,”姨父大概花了一天时间在庞总跟林思弦当中权衡,并且做好了决定,于是对于陈寄家庭的描述多了怜悯与仁慈,“他母亲靠这个店独自抚养一对兄妹,听说还有个老人在医院住着,不久前还因为医疗费产生了点纠纷。

    ” 在林思弦的引导询问下,姨父多讲了一点内容。

    陈寄他父亲以前是电子厂员工,几年前的一个深夜,送完醉酒的领导,自己独自骑摩托车回家,路上疲劳驾驶出了事故离世。

     原来他父亲的死因是这样。

    林思弦突然回想起陈寄在跨年那夜的酒吧门口,看垃圾一样的眼神。

     通话的最后林思弦说:“姨父,营业执照没问题的话,你平时定期派人去他家店里看看吧,关照关照,医院那边也帮忙看看,我学习忙,没事帮我送个果篮。

    ” 姨父答应了,再度夸奖他:“思弦,你人心善,未来肯定会有福报。

    ” 林思弦当然没打算做慈善。

    所谓的关照不过是提醒。

    告知陈寄所有的果篮都有标价,而这些价格都需要陈寄来支付。

     这个道理他跟陈寄都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