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关灯
小
中
大
征求同意后陈寄点开了这封邮件,看见了林思弦写的非常用心剖析剧情并自我推荐的小作文。
陈寄难得地觉得思绪万千,说实话看林思弦绞尽脑汁、用一些不太通顺又非常用心的语句,来试图理解他曾写下的文字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当然除此之外,更复杂的心情是看到林思弦那非常惨淡的简历。
尽管这位选角助理也许并没有时间一一点开这些自荐邮件,但就算点开了希望也比较渺茫。
陈寄给选角助理发了林思弦的名字,刚好谢洛维又邀请他拍摄期间去跟组,陈寄没犹豫太久就答应了。
谢洛维这个人总让陈寄想起当年的袁寻。
两个人的身份多少有些类似,袁副主任曾经为陈寄他爸的案件说过话,而谢洛维从演员改行做编剧的母亲也曾在多个场合引荐陈寄。
不过比起身份,他们性格好像更相似一些,因为娇生惯养所以经常撒娇、经常诉苦,很容易闹脾气,在陈寄明确拒绝他们的时候都第一时间哭着骂了陈寄。
陈寄也不觉得他们是真心喜欢自己,可能只是人生没经历过什么失败,才有了一些逆反心理。
在去昔关的飞机上时,陈寄自认为想得很清楚,他来这一趟只是想了解林思弦退学以及为什么星途如此惨淡的原因。
虽然重新见到林思弦时还是觉得恍惚。
林思弦比之前还要瘦,弯着身子打量下水道里的什么东西,应该是才洗了把脸,水珠沿着发丝落至他手肘,又顺着小臂滑下去,在陈寄心里激起经久未停的涟漪。
陈寄知道,有些事情无论怎么刻意逃避,最终都是徒劳。
陈寄想过林思弦也许不会跟自己说实话,但他没料到这人竟然跟自己装失忆。
而陈寄曾多次询问林思弦的答案,就在手中这份材料里缓缓向他展开---- “这背景有点敏感,有些东西我不太好打印出来,所以还是跟你当面聊比较好。
” “总而言之这林思弦就还挺倒霉的,先摊上这么个姥爷,弄巧成拙导致学也上不成了,后来庞术想睡他没睡成,反被他一口,那给气的,我了解到的至少有十多次试镜吧,都给他整黄了,没听说的肯定比这个数量更多,后来拍的那个什么《高楼》,又被他亲姨夫给搞掉了。
” “这事儿还蛮稀奇,感觉他们亲戚之间可能有点矛盾,哦对,说到亲戚,林思弦他爸前几年倒过得挺风光的,最近也被查了,但林思弦也挺神奇的,当初父母离婚时不知怎么想不开,不去选有钱的爸,要选个得病的妈,他妈住院那段时间就只能去借钱。
” “就这么倒霉一人,后来还出个工地事故,得,钱没有,工作没有,身体也不好了----这都不是出门不看黄历,这是出生那天没看黄历啊。
” 空白。
陈寄时隔很多年又感觉到那种类似空白的情绪。
就好像电脑内存过载于是骤然黑屏。
纸上的字跟代码一般输入陈寄脑中,身体的神经却预知到将会迎来怎样剧烈的波涛,所以躲避着不传达信号。
只有大脑的记忆还在工作。
陈寄回想起林思弦在各个阶段跟他说过的话----“我要进组了”,“惨?谁惨?我过得挺好啊”,“以前年少轻狂,多多少少犯了点错”,以及陈寄问他到底犯了什么事时,那句也许稍微诚实一点的“我不知道啊”。
也许他也思考过为什么命运偏偏对他苛责,但纸上很多笔还款记录,被查到的那一小部分的试镜记录,还有当初陈寄曾见过的其中一篇用心小作文,都显示他在暗无天地的岁月里无数次挣扎过。
陈寄非常清楚,当一个画面被提取成精简的文字,会漏掉多少无从知晓的细节。
所以陈寄很罕见地冒出一种懦弱的情绪,不敢去试想那些细节长什么样。
时间在此刻也变得模糊而无意义。
不知多久后,陈寄才开口问:“他那个工地事故什么情况?什么时候发生的?” “诶?这个我没写吗,可能漏掉了,”对方瞥了一眼,“没事儿我说就行。
应该就是普通事故,当时那工地
陈寄难得地觉得思绪万千,说实话看林思弦绞尽脑汁、用一些不太通顺又非常用心的语句,来试图理解他曾写下的文字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当然除此之外,更复杂的心情是看到林思弦那非常惨淡的简历。
尽管这位选角助理也许并没有时间一一点开这些自荐邮件,但就算点开了希望也比较渺茫。
陈寄给选角助理发了林思弦的名字,刚好谢洛维又邀请他拍摄期间去跟组,陈寄没犹豫太久就答应了。
谢洛维这个人总让陈寄想起当年的袁寻。
两个人的身份多少有些类似,袁副主任曾经为陈寄他爸的案件说过话,而谢洛维从演员改行做编剧的母亲也曾在多个场合引荐陈寄。
不过比起身份,他们性格好像更相似一些,因为娇生惯养所以经常撒娇、经常诉苦,很容易闹脾气,在陈寄明确拒绝他们的时候都第一时间哭着骂了陈寄。
陈寄也不觉得他们是真心喜欢自己,可能只是人生没经历过什么失败,才有了一些逆反心理。
在去昔关的飞机上时,陈寄自认为想得很清楚,他来这一趟只是想了解林思弦退学以及为什么星途如此惨淡的原因。
虽然重新见到林思弦时还是觉得恍惚。
林思弦比之前还要瘦,弯着身子打量下水道里的什么东西,应该是才洗了把脸,水珠沿着发丝落至他手肘,又顺着小臂滑下去,在陈寄心里激起经久未停的涟漪。
陈寄知道,有些事情无论怎么刻意逃避,最终都是徒劳。
陈寄想过林思弦也许不会跟自己说实话,但他没料到这人竟然跟自己装失忆。
而陈寄曾多次询问林思弦的答案,就在手中这份材料里缓缓向他展开---- “这背景有点敏感,有些东西我不太好打印出来,所以还是跟你当面聊比较好。
” “总而言之这林思弦就还挺倒霉的,先摊上这么个姥爷,弄巧成拙导致学也上不成了,后来庞术想睡他没睡成,反被他一口,那给气的,我了解到的至少有十多次试镜吧,都给他整黄了,没听说的肯定比这个数量更多,后来拍的那个什么《高楼》,又被他亲姨夫给搞掉了。
” “这事儿还蛮稀奇,感觉他们亲戚之间可能有点矛盾,哦对,说到亲戚,林思弦他爸前几年倒过得挺风光的,最近也被查了,但林思弦也挺神奇的,当初父母离婚时不知怎么想不开,不去选有钱的爸,要选个得病的妈,他妈住院那段时间就只能去借钱。
” “就这么倒霉一人,后来还出个工地事故,得,钱没有,工作没有,身体也不好了----这都不是出门不看黄历,这是出生那天没看黄历啊。
” 空白。
陈寄时隔很多年又感觉到那种类似空白的情绪。
就好像电脑内存过载于是骤然黑屏。
纸上的字跟代码一般输入陈寄脑中,身体的神经却预知到将会迎来怎样剧烈的波涛,所以躲避着不传达信号。
只有大脑的记忆还在工作。
陈寄回想起林思弦在各个阶段跟他说过的话----“我要进组了”,“惨?谁惨?我过得挺好啊”,“以前年少轻狂,多多少少犯了点错”,以及陈寄问他到底犯了什么事时,那句也许稍微诚实一点的“我不知道啊”。
也许他也思考过为什么命运偏偏对他苛责,但纸上很多笔还款记录,被查到的那一小部分的试镜记录,还有当初陈寄曾见过的其中一篇用心小作文,都显示他在暗无天地的岁月里无数次挣扎过。
陈寄非常清楚,当一个画面被提取成精简的文字,会漏掉多少无从知晓的细节。
所以陈寄很罕见地冒出一种懦弱的情绪,不敢去试想那些细节长什么样。
时间在此刻也变得模糊而无意义。
不知多久后,陈寄才开口问:“他那个工地事故什么情况?什么时候发生的?” “诶?这个我没写吗,可能漏掉了,”对方瞥了一眼,“没事儿我说就行。
应该就是普通事故,当时那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