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关灯
    不过他想了想自己养过的那些马和见过的那些驴,长得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的相同,或许,还真的能行? 先记下。

    刘彻秉承着仙画说的就是好的理念,先让笔吏记下,打算到时候找马丞来问一问。

     【李老后来还研究出了更多的优良小麦品种,同时还在黄准海地区治理中低产的耕地。

    】 【大家还记得之前说过的漂亮国人布朗发表的那篇文章吗?《谁来养活中国》。

    布朗的这篇文章真的是刺痛了我们这些农学家先辈们的心。

    不仅是研究水稻的黄老袁老他们记着,研究小麦的李老也记着呢。

    2005年,在海南博鳌的亚洲论坛上,李老作为代表发言,将他收集了15年的数据都甩了出来。

    】 精神矍铄的老者站在会场的讲台上,对与会的每一个人铿锵有力的说道: “我们认为应该将这些真实情况告诉世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

    现在如 此,将来我们凭着中国正确的政策和科技、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能够自己养活自己!”② 【李老现在90多岁了,身体还很健朗,据说还经常出现在育种中心的田间地头。

    】 “乖乖,这些人果然是神仙降世吧,一个个都活到了90多。

    ”有人感叹。

     “说不定是神仙见他们功劳大,所以照拂他们呢。

    ” 也不怪古人大惊小怪,在古代的时候,活到90岁的老人实属稀罕。

    普通人能活到四十岁往上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所以才有这么多的皇帝想要寻仙问药,祈望长生。

     赢政就在心里琢磨,这位李老和之前的袁口口同点就是下地干活,很勤劳。

    难道要下地干活才能活得那么久?但他见过下地的农人,他们的寿命远没有士卿来得久远。

     难道,真是的因为大功德? 赢政在迷茫中,不知不觉的走上了另外一条求长生的路。

     【除了这位李老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李老,那就是研究玉米的李竞雄院士。

    】 【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

    只有水稻是我们国家原产的,小麦是由西亚传入的,玉米的传入时间最晚,是在明朝嘉靖年间。

    】 和小麦以及水稻不同,成片的玉米田给人的感觉很有气势,因为它们比人还高,密密麻麻的种在-起的时候,硕果累累的感觉扑面而来。

     一根根成熟后的金色玉米被收割下来,然后成串的被挂在屋檐下和房梁上。

     高高的玉米杆则被拖去了柴火房,充当生火的柴禾和牲畜的口粮。

     “此为何物?”走过很多地方来收集不同农作物的贾思勰面带疑惑。

     长成这个样子的他从来没见过。

     但是看这长势就知道这肯定是好东西,沉甸甸的,颗粒也大,肯定容易饱腹。

     而明朝的某位大户家主忽然想起来:这和咱们花园里种着的珍珠粟是不是有点像啊? 这珍珠粟是某位南方的海商送来的礼物,说是中原大地上没有的,虽然长得不是很好看,但重在稀罕,所以他非常郑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