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关灯
小
中
大
他这一副逆来顺受的模样,倒让薛瑜欺负不下去了。
“这份写完了?我来看看。
”薛瑜清了清嗓子,拿起方锦湖收好放到一边的辎重三轮车改造汇报看了一遍。
重要的图纸和改良细节都附在匠人们送来的手稿上,薛瑜有意没有给他那一部分,检查了一下文书内容没有问题,她誊抄了两遍,其中一份加蜡油封口,准备叫魏卫河送去军营。
刚叫了一声,她就顿住了。
一起经历过生死的侍卫不多,眼下只有魏卫河一人在,其他都是后来调来的,还是小心为上。
大军启程辎重在后,晚一两天赶过去也不妨事。
“殿下?”魏卫河站在窗下,沉声唤道。
薛瑜:“无事。
夜里小心,劳你守夜了。
” “臣的本分,不敢言劳苦。
”魏卫河的回答一如既往地一板一眼。
整理了两份稿子,翌日一早薛瑜赶去军营,正好遇到整队准备启程的伍明一家,披了软甲的伍九娘和伍二郎迎上来,带着几分惊讶,“岂敢劳殿下相送?” 薛瑜自己也觉得他们之间关系还不到可以明目张胆送别这份上,但说实话就太伤人了些,她笑了笑,“此去山长水远,祝二位武运昌隆,边关无战事。
” 她这句祝福发自真心,如果种花计划能顺利推行,西南山民的归化问题应该就能得到解决,能用其他办法震慑或是控制,就没必要把一支精兵消耗在无谓的异族内乱中。
“多谢殿下。
” 见她没有带礼物来,远处的伍明反倒松了口气。
带礼物说明有利益相关,他虽然欣赏三殿下,但作为边将最重要的是守国门,牵扯进皇子们的争端里,怎么看都不是一件好事。
骑兵组成的黑铁洪流走在队伍最前方,黑压压一片,像是伍明的黑色羽翼。
紧跟其后的步兵脚步很快,他们身上的甲胄与常见的不同,由深色的藤蔓编织而成,既轻便又具有丛林之中的隐蔽性。
薛瑜屏息望着他们,不知不觉间被洪流裹挟出了军营,伍明牵马停在她旁边,“是不是很漂亮?殿下让人在营中试做的三轮车是不是快定下来了,我之前想要两架,嘿,居然被堵回来说不在兵械单子上,您说气不气人?” 薛瑜对他的试探一笑而过,“我就是来找庄将军说此事,上报的文书已经准备好了,如果庄将军点头答应,跟在后面的辎重队里应该就能配上。
不过……将军从乔尚书那里磨够军费了?” 伍明刚咧开的嘴巴又闭上了。
边关的军费除了中央调拨,就是当地屯田收益和边关城池的税收直接划拨。
只是够养军卒就要想着修缮刀剑,换了刀剑还有牛马,换了牛马还有战车军械,真花起钱来,哪有嫌多的时候?但光薛瑜了解到的,每年度支部都是咬着牙给几处边关拨钱。
国库钱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伍明等人回来再怎么纠缠,该没有的还是没有。
今年倒是有些不一样。
伍明顺着山路望去,守在外围的商队和等着去赴任的官员都会随大军一起离开。
伍明望向薛瑜,忽地笑了,“看来殿下信心十足。
” “我期待将军的好消息。
” 121.鸣水接引处(二更)引导者是他们的明…… 送走了西南调军,薛瑜带着稿子去找了一趟目前负责行宫训练营的将军庄骁。
如伍明所说,待在营里的几个将军早都馋起了这个省力的新车,只不过一直没能走流程通过,而兵械坊的匠人们都还在等薛瑜回来点头,也没敢提交,薛瑜到了说完来意,顺利拿到了庄骁的附言建议,交给侍卫送回京城走将作监的流程上报。
另一份上书则是改变用词抄录两份让侍卫一起送回,一则作为行宫宫令上报,二则过一下度支部,让下辖有管理田赋职能的度支部尚书了解种植苜蓿和进行青贮的优势,好顺利推广。
行宫除了苜蓿田,其他地方没有多少变化,薛瑜往鸣水工坊而去,路上经过围场大门前的水泥斜坡,狠狠被颠簸了一下。
给世家挖的坑,还是坑到了自己头上。
薛瑜动了一瞬修整行宫道路的心思,最终想到水泥产量和更要紧的京城道路,没有把这件事列入日程表中。
立冬后温度下降,鸣水湖四周已经罕有水鸟,干枯的苇草被附近建房和苜蓿青贮窖两大需求瓜分了个干净。
远远望去,湖边光秃秃一片,不仅具有了冬日的萧瑟,还把波光粼粼的美景变得有些好笑。
远处策马奔来的陈关靠近后放慢了速度,跳下马上车对薛瑜施礼,“殿下。
” 他的目光不着痕迹地掠过跟在薛瑜身后明显女扮男装的方家娘子身上,顿了顿没有直接开始汇报,
“这份写完了?我来看看。
”薛瑜清了清嗓子,拿起方锦湖收好放到一边的辎重三轮车改造汇报看了一遍。
重要的图纸和改良细节都附在匠人们送来的手稿上,薛瑜有意没有给他那一部分,检查了一下文书内容没有问题,她誊抄了两遍,其中一份加蜡油封口,准备叫魏卫河送去军营。
刚叫了一声,她就顿住了。
一起经历过生死的侍卫不多,眼下只有魏卫河一人在,其他都是后来调来的,还是小心为上。
大军启程辎重在后,晚一两天赶过去也不妨事。
“殿下?”魏卫河站在窗下,沉声唤道。
薛瑜:“无事。
夜里小心,劳你守夜了。
” “臣的本分,不敢言劳苦。
”魏卫河的回答一如既往地一板一眼。
整理了两份稿子,翌日一早薛瑜赶去军营,正好遇到整队准备启程的伍明一家,披了软甲的伍九娘和伍二郎迎上来,带着几分惊讶,“岂敢劳殿下相送?” 薛瑜自己也觉得他们之间关系还不到可以明目张胆送别这份上,但说实话就太伤人了些,她笑了笑,“此去山长水远,祝二位武运昌隆,边关无战事。
” 她这句祝福发自真心,如果种花计划能顺利推行,西南山民的归化问题应该就能得到解决,能用其他办法震慑或是控制,就没必要把一支精兵消耗在无谓的异族内乱中。
“多谢殿下。
” 见她没有带礼物来,远处的伍明反倒松了口气。
带礼物说明有利益相关,他虽然欣赏三殿下,但作为边将最重要的是守国门,牵扯进皇子们的争端里,怎么看都不是一件好事。
骑兵组成的黑铁洪流走在队伍最前方,黑压压一片,像是伍明的黑色羽翼。
紧跟其后的步兵脚步很快,他们身上的甲胄与常见的不同,由深色的藤蔓编织而成,既轻便又具有丛林之中的隐蔽性。
薛瑜屏息望着他们,不知不觉间被洪流裹挟出了军营,伍明牵马停在她旁边,“是不是很漂亮?殿下让人在营中试做的三轮车是不是快定下来了,我之前想要两架,嘿,居然被堵回来说不在兵械单子上,您说气不气人?” 薛瑜对他的试探一笑而过,“我就是来找庄将军说此事,上报的文书已经准备好了,如果庄将军点头答应,跟在后面的辎重队里应该就能配上。
不过……将军从乔尚书那里磨够军费了?” 伍明刚咧开的嘴巴又闭上了。
边关的军费除了中央调拨,就是当地屯田收益和边关城池的税收直接划拨。
只是够养军卒就要想着修缮刀剑,换了刀剑还有牛马,换了牛马还有战车军械,真花起钱来,哪有嫌多的时候?但光薛瑜了解到的,每年度支部都是咬着牙给几处边关拨钱。
国库钱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伍明等人回来再怎么纠缠,该没有的还是没有。
今年倒是有些不一样。
伍明顺着山路望去,守在外围的商队和等着去赴任的官员都会随大军一起离开。
伍明望向薛瑜,忽地笑了,“看来殿下信心十足。
” “我期待将军的好消息。
” 121.鸣水接引处(二更)引导者是他们的明…… 送走了西南调军,薛瑜带着稿子去找了一趟目前负责行宫训练营的将军庄骁。
如伍明所说,待在营里的几个将军早都馋起了这个省力的新车,只不过一直没能走流程通过,而兵械坊的匠人们都还在等薛瑜回来点头,也没敢提交,薛瑜到了说完来意,顺利拿到了庄骁的附言建议,交给侍卫送回京城走将作监的流程上报。
另一份上书则是改变用词抄录两份让侍卫一起送回,一则作为行宫宫令上报,二则过一下度支部,让下辖有管理田赋职能的度支部尚书了解种植苜蓿和进行青贮的优势,好顺利推广。
行宫除了苜蓿田,其他地方没有多少变化,薛瑜往鸣水工坊而去,路上经过围场大门前的水泥斜坡,狠狠被颠簸了一下。
给世家挖的坑,还是坑到了自己头上。
薛瑜动了一瞬修整行宫道路的心思,最终想到水泥产量和更要紧的京城道路,没有把这件事列入日程表中。
立冬后温度下降,鸣水湖四周已经罕有水鸟,干枯的苇草被附近建房和苜蓿青贮窖两大需求瓜分了个干净。
远远望去,湖边光秃秃一片,不仅具有了冬日的萧瑟,还把波光粼粼的美景变得有些好笑。
远处策马奔来的陈关靠近后放慢了速度,跳下马上车对薛瑜施礼,“殿下。
” 他的目光不着痕迹地掠过跟在薛瑜身后明显女扮男装的方家娘子身上,顿了顿没有直接开始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