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卷二

关灯
    艳异编卷二 水神部 张无颇传长庆中,进士张无颇居南康。

    将赴举,游丐番禺。

    偶府帅改移,投诣无所,愁疾卧于逆旅,仆从皆逃。

    忽有善易者袁大娘来主人舍,瞪视无颇曰:“子岂久穷悴耶!”遂脱衣买酒而饮之,曰:“君窘厄如是,能取某一计,不旬日向当富赡,兼获延龄。

    ”无颇曰:“某困饿无似,敢不受教。

    ”大娘曰:“某有玉龙膏一盒子,不惟还魂起死,因此亦遇名姝。

    但立一表白曰‘能治业疾’。

    若常人求医,但言不可治。

    若遇异人请之,必须持此药而一往,自能富贵耳。

    ”无颇拜谢受药,以暖金盒盛之。

    曰:“寒时但出此盒,则一室暄热,不假炉炭矣。

    ”无颇依其言,立表数日,果有黄衣若宦者,叩门甚急,曰:“广利王知君有膏,故使召见。

    ”无颇志大娘之言,遂从使者而往。

    江畔有画舸,登之甚轻疾。

    食顷,忽睹城宇极峻,守卫甚严。

    宦者引无颇人十数重门,至殿庭。

    多列美女,服饰甚鲜,卓然衙立。

    宦者趋而言曰:“召张无颇至。

    ”遂闻殿上使轴帘。

    见一丈夫,衣王者之衣,戴远游冠。

    二紫衣侍女扶立而临砌,召无颇曰:“请不拜。

    ”王曰:“知秀才非南越人,不相统摄,幸勿展礼。

    ”无颇强拜,王磬折而谢曰:“寡人薄德,远邀大贤。

    盖缘爱女有疾,一心钟念。

    知君有神膏,倘获痊平,实所愧戴。

    ”遂令阿蓝三人,引人贵主院。

    无颇又经数重户,至一小殿。

    廊宇皆缀明玑翠,楹楣焕耀,若布金钿。

    异香氤郁,满其庭户。

    俄有二女搴帘,召无颇入。

    睹珍珠绣帐中,有一女子,才及笄年,衣翠罗缕金之襦。

    无颇切其脉,良久曰:“贵主所疾,是心之所苦。

    ”送出龙膏,以酒吞之,立愈。

    贵主遂抽翠玉双鸾篦而遗无颇,目视者久之。

    无颇不敢受。

    贵主曰:“此不足酬君子,但表其情耳。

    然王当有献遗。

    ”无颇愧谢。

    阿蓝遂引之见王。

    王出骇鸡犀、翡翠碗、丽玉明瑰而赠无颇,无颇拜谢。

    宦者复引送于画舸,归番禺,主人莫能觉。

    才货其犀,已巨万矣。

    无颇睹贵主华艳动人,颇思之。

    月余,忽有青衣叩门而送红笺,有诗二首,莫题姓字。

    无颇捧之,青衣倏亦不见。

    无颇曰:“此必仙女所制也。

    ”词曰:羞解明寻汉渚,但凭春梦访天涯。

    红楼日暮莺飞去,愁杀深宫落砌花。

    又曰:燕语春泥堕锦笺,情愁无意整花钿。

    寒闺欹枕不成梦,香炷金炉自袅烟。

    顷之,前时宦者又至,谓曰:“王令复召,贵主有疾如初。

    ”无颇欣然复往。

    见贵主,复切脉,次,左右云:“王后至。

    ”无颇降阶。

    闻环佩之响,宫人侍卫罗列。

    见一女子可三十许,服饰如后妃。

    无颇拜之。

    后曰:“再劳贤哲,实所怀惭。

    然女子所疾,又是何苦?”无颇曰:“前所疾耳。

    心有击触而复作焉。

    若再饵药,当去根干耳。

    ”后曰:“药何在?”无颇进药盒。

    后睹之,默然色不乐,慰谕贵主而去。

    后遂白王曰:“爱女非疾,其私无颇矣。

    不然者,何以宫中暖金盒得在斯人处耶?”王愀然良久,曰:“复为贾充女耶?吾亦当继其一而成之,无使久苦也。

    ”无颇出,王命延之别馆,丰厚宴犒。

    后王召之曰:“寡人窃慕君子为人,欲以爱女奉托如何?”无颇再拜辞谢,喜不自胜。

    遂命有司择吉日,具礼成婚。

    王与后敬仰愈于诸婿,遂止月余,欢宴俱极。

    王曰:“张郎不同诸婿,须归人间。

    昨夜检于幽府,云‘当是冥数”,即寡人之女,不至苦矣。

    番禺地近,恐为他人所怪;南康又远,不如归韶阳甚便。

    ”无颇曰:“某意亦欲如此。

    ”遂具舟楫服饰、异珍、金玉,曰:“惟侍卫辈即须自置,无使此阴人减算耳。

    ”遂与别曰:“三年即一到彼,勿言于人。

    ”无颇挈家居于韶阳,人罕知者。

    住月余,忽袁大娘叩门见无颇,无颇大惊。

    大娘曰:“张郎今日赛口,及小娘子酬媒人可矣。

    ”二人各具珍宝赏之,然后告去。

    无颇诘妻,妻曰:“此袁天纲女,程先生妻也。

    暖金盒,即某宫中宝也。

    ”后每三岁,广利王必夜至张室。

    后无颇为人疑讶,于是去之,不知所适。

    郑德传贞元中,湘潭尉郑德,家居长沙。

    有亲表居江夏,每岁一往省焉。

    中间涉洞庭,历湘潭,常遇老叟棹舟而粥菱芡,虽白发而有少容。

    德与语。

    多及玄解。

    诘曰:“舟无糗粮,何以为食?”叟曰:“菱芡耳。

    ”德好酒,每挈松醑春过江夏,遇叟无不饮之。

    叟饮,亦不甚愧荷。

    德抵江夏,将返长沙,驻舟于黄鹤楼下。

    旁有鹾贾韦生者,乘巨舟亦抵于湘潭。

    其夜与邻舟告别饮酒。

    韦生有女。

    居于舟之舵楼,邻舟女亦来访别,二女同处笑语,夜将半,闻江中有秀才吟诗曰:物触轻舟心自知,风恬浪静月光微。

    夜深江上解愁思,拾得红蕖香惹衣。

    邻舟女善笔札、因睹韦氏妆奁中有红笺一幅,取而题所闻之句,亦吟哦良久,然莫晓谁人所制也。

    及旦,东西而去。

    德舟与韦氏舟同离鄂渚。

    信宿及暮,又同宿至洞庭之畔,与韦生舟楫颇似相近。

    韦氏美而绝,琼英腻云,莲蕊莹波,露濯姿,月鲜珠彩,于水窗中垂钓。

    德因窥见之,甚悦。

    遂以红绡一尺,上题诗曰:纤手垂钓对水窗,红蕖秋色艳长江。

    既能解佩投交甫,更有明珠乞一双。

    强以红绡惹其钩,女因收得。

    吟玩久之。

    然虽讽读,却不能晓其义。

    女不工刀札,又耻无所报,遂以钓丝而投夜来邻舟女所题红笺者。

    德谓女所制,疑思颇悦,喜畅可知。

    然莫晓诗之意义,亦无计遂其款曲。

    由是女以所得红绡系臂,自爱惜之。

    明月清风,韦舟遽张帆而去。

    风势将紧,波涛恐人。

    德小舟不敢同越,然意殊恨恨。

    将暮,有渔人语德曰:“向者贾客巨舟,已全家没于洞庭矣。

    ”德大骇,神思恍惚,悲惋久之,不能排抑。

    将夜,为《吊江妹》诗二首曰:湖面狂风且莫吹,浪花初绽月光微。

    沉潜暗想横波泪,得共鲛人相对垂。

    又曰:洞庭风软荻花秋,新没青娥细浪愁。

    泪滴白君不见,月明江上有轻鸥。

    诗成,酹而投之。

    精贯神祗,至诚感应,遂感水神,持诣水府。

    府君览之,召溺者数辈曰:“谁是郑生所爱?”而韦氏亦不能晓其来由。

    由主者搜臂见红绢而语府君曰:“德异日,是吾邑之明宰。

    况曩日有义相及,不可不曲活尔命。

    ”因召主者携韦氏送郑生。

    韦氏视府君,乃一老叟也。

    逐主者疾趋而无所碍。

    道将尽,睹一大池,碧水汪然,遂为主者推堕其中。

    或沉或浮,亦甚困苦。

    时已三更,德未寝,但吟红笺之诗,悲而益苦。

    忽有物触舟,然舟人已寝,德遂秉炬照之。

    见衣服彩绣,似是人物。

    惊而拯之,乃韦氏也,系臂红绢尚在。

    德喜且骇。

    良久,女苏息,及晓,方能言。

    乃说“府君感君而活我命。

    ”德曰:“府君何人也?”终不省悟。

    遂纳为室,感其异也,将归长沙。

    后三年,德当调选,欲谋醴陵令。

    韦氏曰:“不过作巴陵耳。

    ”德曰:“子何以知?”韦氏曰:“向者水府君言,是吾邑之明宰。

    洞庭乃属巴陵,此可验矣。

    ”德志之。

    选果得巴陵令。

    及至巴陵县,使人迎韦氏。

    舟揖至洞庭侧,值逆凤不进。

    德使佣篙工者五人而迎之,内一老叟挽舟,若不为意。

    韦氏怒而唾之,史回顾曰:“我昔水府活汝性命,不以为德,今反生怒。

    ”韦氏乃悟,恐悸,召叟登舟,拜而进酒果,叩头曰:“吾之父母,当在水府,可省觐否?”曰:“可。

    ”须臾,舟揖似没于波,然无所苦。

    俄到往时之水府,大小倚舟号恸。

    访其父母,父母居止严然,第舍与人世无异。

    韦氏询其所须,父母曰:“所溺之物,皆能至此,但无火化,所食惟菱芡耳。

    ”持白金器数事而遗女曰:“吾在此无用处,可以赠尔,不得久停。

    ”促其相别。

    韦氏遂哀恸,别其父母。

    叟以笔大书韦氏巾曰:“昔日江头菱芡人,蒙君数饮松醪春,活君家室以为报,珍重长沙郑德。

    ”书讫,叟遂为仆侍数百辈,自舟迎归府舍。

    俄顷,舟却出于湖畔,一舟之人,咸有所睹。

    德详诗意,方悟水府老叟乃昔日粥菱芡者。

    岁余,有秀才崔希周投诗卷于德,内有《江上夜拾得芙蓉》诗,即韦氏所投德红笺诗也。

    德疑诗,乃诘希周。

    对曰:“数年前泊轻舟于鄂渚,江上月明,时尚未寝,有微物触舟,芳香袭鼻,取而视之,乃一束芙蓉也,因而制诗。

    既成,讽咏良久。

    敢以实对。

    ”德叹曰:“命也!”然后更不敢越洞庭。

    德官至刺史。

    洛神传太和中,处士萧旷,自洛东游至孝义馆,夜憩于双美亭。

    时,月朗风清。

    旷善琴,遂取琴弹之。

    夜半,调甚苦。

    俄闻洛水之上有长叹者。

    渐相逼,乃一美人。

    旷因舍琴而揖之曰:“彼何人耶?”女曰:“洛浦神女也。

    昔陈思王有赋,子不忆也耶?”旷曰:“然。

    ”旷又问曰:“或闻洛神即甄皇后,后谢世,陈思王遇其魄于洛滨,遂为《感甄赋》。

    后觉事之不正,改为《洛神赋》。

    寄意于宓妃,有之乎?”女曰:“妾即甄后也。

    为慕陈思王之才调,文帝怒而幽死。

    后精魄遇王于洛水之上,叙其冤抑,因感而赋之。

    觉事之不典,易其题,乃不谬矣。

    ”俄有双鬟,持茵席,具酒肴而至。

    谓旷曰:“妾为袁家新妇时,性好鼓琴。

    每弹至《悲风》及《三峡流泉》,未尝不尽夕而止。

    适闻君琴韵清雅,愿一听之。

    ”旷乃弹《别鹤操》及《悲风》。

    神女长叹曰:“真蔡中郎之俦也。

    ”问旷曰:“陈思王《洛神赋》如何?”旷曰:“真体物溜亮,为梁昭明之精选耳。

    ”女微笑曰:“状妾之幸止云:‘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得无疏矣!”旷曰:“陈思王之精魄今何在?”女曰:“见为遮须国王。

    ”旷曰:“何为遮须国?”女曰:“刘聪子死而复生。

    语其父曰:‘有人告某云,遮须国久无主,待汝父来做主。

    ’即此国是也。

    ”俄有一青衣,引一女曰:“织绡娘子至矣。

    ”神女曰:“洛浦龙君之爱女,善织绡于水府。

    适令召之耳。

    ”旷因语织绡曰:“近日人世或传柳毅灵姻之事,有之乎?”女曰:“十得其四五耳。

    余皆饰词,不可惑也。

    ”旷曰:“或闻龙畏铁,有之乎?”女曰:“龙之神化,虽铁石金玉可透达,何独畏铁乎!畏者,蛟螭辈也。

    ”旷又曰:“雷氏子,佩丰城剑,至延平津,跃入水,化为龙。

    有之乎?女曰:“妄也。

    龙,木类。

    剑乃金,金既克木而不相生,焉能变化。

    岂同雀入水为蛤,雉入水为蜃哉。

    但宝剑灵物,金水相生而入水,雷生自不能沉于泉耳。

    其后搜剑不获,乃妄言为龙。

    且雷焕只言化去,张司空但言终合,俱不说为龙化。

    剑之灵异,亦人之鼓铸锻炼,非自然之物。

    是知终不能为龙,明矣。

    ”旷又曰:“梭化为龙如何?”女曰:“梭,木也。

    龙本属木,变化归本,又何怪也。

    ”旷又曰:“龙之变化如神,又何病而求马师皇疗之?“女曰:“师皇是上界高真,哀马之引重负远,故为马医。

    愈其疾者,万有余匹。

    上天降鉴,化其疾于龙唇吻间,欲念师皇之能,龙后负而登天。

    天假之,非龙真有病也。

    ”旷又曰:“龙之嗜燕血,有之乎?”女曰:“龙之清虚,食饮沆瀣;若食燕血,岂能行藏。

    盖嗜者乃蛟蜃辈耳。

    无信造作,皆梁朝四公诞妄之词耳。

    ”旷又曰:“龙何好?”曰:“好睡。

    大即千年,小不下数百岁。

    偃仰于洞穴,鳞甲间聚积砂尘,或有鸟衔木叶,遗弃其上,乃甲坼生树,至于合抱,龙方觉悟,遂振迅修行。

    脱其体而实虚无;澄其神而归寂灭。

    自然形之与气,随其化用,散入真空。

    若未胚,若未凝结,如物在恍惚,精奇杳冥。

    当此之时,虽百骸五体,尽可入于芥子之内。

    随其举止,无所不之。

    自得还原返本之术,与造化争功矣。

    ”旷又曰:“龙之修行,向何门而得?”女曰:“高真所修之术何异。

    上士修之,形神俱达;口士修之,神超而形沉;下士修之,形神俱坠。

    且当修之时,气爽而神凝,有物出焉。

    即老子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也。

    其于幽微,不敢泄物,恐为上天谴谪耳”。

    神女遂命左右传觞叙语,情况昵洽,兰艳动人,若左琼枝而右玉树,缱绻永夕,感畅共怀。

    旷曰:“遇二仙娥于此,真所谓双美亭也。

    ”忽闻鸡鸣,神女乃留诗曰:玉凝腮忆魏宫,朱丝一弄清风。

    明晨追赏应愁寂,沙渚烟销翠羽空。

    织绡诗曰:织绡泉底少欢娱,更劝萧郎尽此壶。

    悲见玉琴弹《别鹤》,又将清泪滴真珠。

    旷答二女诗曰:红兰吐艳间夭桃,自喜寻芳数已遭。

    珠佩鹊桥从此断,遥天空恨碧云高。

    神女遂出明珠翠羽二物赠旷曰:“此乃陈思王赋云‘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故有斯赠,以成《洛神赋》之咏民。

    ”龙女也轻绡一匹赠旷曰:“若有胡人购之,非万金不可。

    ”神女曰:“君有奇骨异相,当出世,但淡味薄俗,清襟养真,妾当为阴助。

    ”言讫,超然蹑虚而去,无所睹矣。

    后旷保其珠、绡,多游嵩岳,友人尝遇之,备写其事,今遁世不复见焉。

    太学郑生垂拱中,驾在上阳宫。

    太学进士郑生,晨发铜驼里,趁晓月渡洛桥。

    桥下有哭声甚哀。

    生下马察之,见一艳女,翳然蒙袂曰:“孤养于兄嫂,嫂恶苦我,今俗赴水,故留哀须臾。

    ”生曰:“能随我归乎?”应曰:“婢御无悔。

    ”遂载与之归所居,号曰汜人。

    能诵楚词《九歌》、《招魂》、《九辨》之书。

    亦尝拟词赋为怨歌,其词艳丽,世莫有属者。

    因撰《风光词》曰:隆光秀兮昭盛时,播薰缘兮淑华归。

    顾室没兮有处尊,方潜重房以饰姿。

    见耀态之韶美兮,蒙长褐以为帷。

    醉融光兮眇眇弥弥。

    元千里兮涵烟眉,晨陶陶兮暮熙熙。

    无娜之条兮,盈盈以披迟。

    酬游颜兮倡蔓卉,流情电兮发随施。

    生居贫,汜人尝出轻缯一端卖之,有胡人酬千金。

    居岁余,生将游长安。

    是夕,谓生曰:“我湖中蛟室这姝也,谪而从居。

    今岁满,无以久留君所。

    ”乃与生诀,生留之不能得。

    去后十余年,生兄为岳州刺史,会上巳日,与家徒登岳阳楼,望鄂渚,张宴乐酣,生愁思吟曰:“情无限兮荡洋洋,怀佳期兮属三湘。

    ”声未终,有画舫浮漾而来。

    中为彩楼,高百余尺。

    其上,花帷帐栏笼画囊,有弹弦鼓吹者,旨神仙峨眉,被服烟电,裾袖皆广尺。

    中一人起舞,含颦怨慕,形类汜人,舞而歌曰:“祈青春兮江之隅,拖湖波兮袅绿裾。

    荷拳拳兮来舒,非同归兮何如。

    ”舞毕,敛袖怅然。

    须臾,风涛崩怒,遂不知所在。

    邢凤宋时,有邢凤者,字君瑞,寓居西湖,有堂曰“此君”。

    水竹幽雅,常偃息其中。

    一日独坐,见一美女度竹而来。

    凤意为人家宅眷,将起避之。

    女遽呼曰:“君瑞毋避我,有诗奉观。

    ”乃吟曰:娉婷少女踏春阳,无处春阳不断肠。

    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虚度五秋霜。

    凤听罢,亦口占挑之曰:意态精神画亦难,不知何事出仙坛?此君堂上云深处,应与萧郎驾彩鸾。

    女曰:“予心子意,彼此相同。

    奈夙效未及,当期五年,君来守土,相会于凤凰山下。

    君如不爽,千万相寻。

    ”言讫不见。

    后五年,凤随兄镇杭,乃思前约,具舟泛湖。

    默念间,忽闻湖浦鸣榔,遥见一美人,架小舟举手招之曰:“君瑞,信人也。

    ”方舟相叙曰:“妾西湖水神也。

    千里不违约,君情良厚矣。

    ”君瑞喜,跃过舟,荡入湖心,人舟俱没。

    后人常见凤与采莲女,游荡于清风明月之下,或歌或笑,出没无时焉。

    辽阳海神传程宰士贤者,徽人也。

    正德初元,与兄某挟重赀商于辽阳数年。

    所向失利,展转耗尽。

    徽俗,商者率数岁一归,其妻孥宗党,全视所荻多少,力贤不肖而爱憎焉。

    程兄弟,暨皆落莫,羞惭惨沮,乡井无望,遂受佣他商,为之掌计以糊口。

    二人联屋而居,抑郁愤懑,殆不聊生。

    至戊寅秋,又数年矣。

    辽阳天气早寒。

    一夕,风雨暴作。

    程已拥衾就枕,苦寒思家,揽衣起坐,悲歌浩叹,恨不速死。

    时灯烛已灭,又无月光。

    忽尽室明朗,殆同白日。

    室中什物,毫发可数。

    方疑惑间,又闻异香氤氲,莫知所自。

    风雨息声,寒威顿失。

    程益惜愕,不知所为。

    亟启户出视,则风雨晦寒如故。

    闭户入室,即别一境界矣。

    疑鬼物所幻,高声呼怪,冀兄闻之。

    兄寝室,才隔一土壁,连呼救十,寂然不应。

    愈惶恐无计,遂引衾幂首,向壁而卧。

    少顷,又闻空中车马暄闹,管弦金石之音。

    自东南来。

    初犹甚远,须臾,已入室矣。

    回眸窃视,则三美人,皆朱颜绿鬓,明眸皓齿,约年二十许。

    冠帔盛饰,若世所图画后妃之状。

    遍体上下,金翠珠玉,光艳互发,莫可测识。

    容色风度,夺目惊心,真天人也。

    前后左右,侍女数百,亦皆韶丽。

    或提炉,或挥扇,或张盖,或带剑,或持节,或捧器币,或秉花烛,或挟图书,或列宝玩,或荷旌幢,或拥衾褥,或执巾,或奉盘。

    或擎如意,或举肴核,或陈屏障,或布几筵,或奏音乐。

    虽纷纭杂沓,而行列整齐,不少错乱。

    室才方丈,数百人各执其事,周旋进退,绰然胡余,不见其隘。

    门窗皆扃,不知何自而入。

    俄顷,冠帔者一人,前逼床,抚程微笑曰:“果熟寝耶?吾非祸人者。

    子有夙缘,故来相就。

    何见疑若是?且吾已到此,必无去理。

    子便高呼终夕,兄必不闻,徒自苦耳。

    速起,速起!”程私度:“此物灵变若斯,非仙则鬼。

    果欲祸我,虽卧不起,其可逭乎。

    且彼既有夙缘语,亦或无害。

    ”遂推枕下榻,匍匐前拜曰:“下界愚夫,不知真仙降临,有失虔迓,诚合万死,伏乞哀怜。

    ”美人引手掖程起,慰令无惧,遂一南面同坐,其二人者东西相向,皆言:“今夕之会,数非偶尔,慎勿自生疑阻。

    ”遂命侍女行酒进馔,品物皆生平所未睹。

    才一举箸,珍美异常,心胸顿爽。

    俄以红玉莲花卮进酒。

    卮亦绝大,约容酒升许。

    程素少饮,固辞不胜。

    美人笑曰:“郎惧醉耶?此非人间曲蘖所酝,奈何概以狂药见疑。

    ”遂自举卮奉程。

    程不得已,为之一吸。

    酒凝厚如饧,而爽滑异甚,略不粘齿。

    其甘香清冽,醴泉甘露弗及也,不觉一卮俱尽。

    美人又笑曰:“郎已信吾朱?”遂边酌数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