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卷二

关灯
    精神愈开,略无醉意。

    酒每一行,必八音齐奏,声调清和,令人有超凡遗世之想。

    酒阑,东西二美人起曰:“夜已向深,郎夫妇可就寝矣。

    ”遂为褰帷拂枕而去。

    其余侍女,亦皆随散。

    凡百器物,瞥然不见。

    门亦尚扃,又不知何自而出。

    独留同坐美人,相与解衣登榻。

    则帷褥衾枕,皆极珍奇,非向之故物矣。

    程虽骇异,殊亦心动。

    美人徐解发绾发,黑光可鉴,殆长丈余。

    肌肤滑莹,凝脂不若。

    侧身就程,丰若有余,柔若无骨。

    程于斯时,神魂飘越,莫知所为矣。

    已而,交会才合,丹流浃藉;若喜若惊,若远若近,娇怯婉转,殆弗能胜,真处子也。

    程既喜出望外,美人亦眷程殊厚。

    因谓:“世间花月之妖,飞走之怪,往往害人,所以见恶。

    吾非若比,郎慎无疑。

    虽不能有大益于郎,亦可致郎身体康胜,资用稍足。

    倘有患难,亦可周旋。

    但不宜漏泄耳。

    自今而后,遂当恒奉枕席,不敢有废。

    兄虽至亲,亦慎勿言。

    言则大祸踵至,吾亦不能为子谋矣。

    ”程闻言甚喜,合掌自誓云:“某本凡贱,猥蒙真仙厚德,恨碎骨粉身,不能为报。

    伏承法旨,敢不铭心。

    倘违初言,九殒元悔。

    ”誓毕,美人挟程项谓曰:“吾非仙也,实海神也。

    与子有夙缘甚久,故相就耳。

    ”忽邻舍鸡鸣至再,美人揽衣起曰:“吾今去矣,夜当复来,郎宜自爱。

    ”言毕,昨夕二美人及诸侍女齐到,各致贺词,盥洗严妆,捧拥而出。

    美人执程手,瞩令勿泄,叮咛数四,去复回顾,不忍暂舍。

    爱厚之意,不可言状。

    程益倾喜发狂,不能自禁。

    转盼间已失所在。

    谛视门扉,犹昨夕所扃也。

    回视室中,则上炕布衾,荆筐芦席,依然如旧。

    向之瑰异无有矣。

    程茫然自失曰:“岂其梦耶?”然念饮食笑语,交合誓盟之类,皆在历明甚,非梦境也。

    且惑且喜。

    顷之,曙色辨物,出就兄室,兄大骇曰:“汝今晨神彩发越,顿异昨日,何也?”程恐见疑,谬言:“年来失志,乡井无期,昨夕暴寒,愁思殊切,展转悲叹,竟夕不寝,兄必闻之。

    有何快心而神彩发越耶?”兄言:“我亦苦寒,思家不寐。

    静听汝室,始终阅然,何尝闻有悲叹声耶?”已而,商伙群至,见程容色,皆大惊异,言与兄合。

    程但唯唯谦晦而已。

    然程亦自觉神思精明,肌体润腻,倍加于前。

    心窃喜之,惟恐其不复至也。

    是日,频视晷影,恨不速移。

    才至日晡,托言腹痛,入室扃扉,虔想以伺。

    及街鼓初动,则室中忽然复明,宛如昨夕。

    俄顷,双炉前导,美人至矣。

    侍女数人耳,仪从不复畴昔之盛。

    彼二人者亦不复来。

    美人笑曰:“郎果有心若是。

    但当终始如一耳。

    ”即命侍女行酒荐馔,珍腆如昨;欢谑谐笑,则有加焉。

    须臾,撤席就寝,侍女复散。

    顾视床褥,又锦绣重叠矣。

    然不见其铺设也。

    程私念:“吾且诈跌床下,试其所为。

    ”方欲转身,则室中全衬锦NFDF8,地无寸隙矣。

    是夕,绸缪好合,愈加亲狎。

    晨鸡再鸣,复起妆沐而去。

    自后,人定即来,鸡鸣即起,率以为常,殆无虚夕。

    虽言语喧闹,音乐迭奏,兄室甚迩,终不闻知。

    莫知其何术也。

    程每心有所慕,即举目便是,极其神速。

    一夕,偶思鲜荔枝,即有带叶百余颗,香味色皆绝珍美。

    他夕,又念杨梅,即有白色一枝,长三四尺,二百余颗,甘美异常,叶殊鲜嫩。

    食余,忽不见。

    时已深冬,不知何自而得,况二物皆非北地所产也。

    又夕,言及鹦鹉。

    程言:“闻有白者,恨未之见。

    ”转盼间,已见数鹦鹉飞舞于前。

    白者,五色者相半。

    或诵佛经,或歌诗赋。

    皆汉音也。

    一日,市有大贾,售宝石二颗,所谓硬红者,色若桃花,大于拇指,价索百金。

    程偶见之。

    是夜言及,美人抚掌曰:“夏虫不可语冰,信哉。

    ”言绝,即异宝满室。

    珊瑚有高丈许者,明珠有如鹅卵者,五色宝石有如栲栳者,光艳烁目,不可正视。

    转睫间,又忽空空矣。

    是后,相狎既久,言及往年贸易耗折事,不觉嗟叹。

    美人又抚掌曰:“方尔欢适,便以俗事婴心,何不洒脱若是那!虽然郎本业也,亦无足异。

    ”言绝,即金银满前,从地及栋,莫知其数,指谓程曰:“子欲是乎?”程歆艳之极,欲有所取。

    美人引箸夹食前肉一脔,掷程面曰:“此肉可粘君面否?”程言:“此是他肉,何可粘吾面也。

    ”美人笑指金银:“此是他物,何可为君有那。

    君欲取之,亦无不可。

    但非分之物不足为福,适取祸耳。

    吾安忍祸君也。

    君欲此物,可自经营,吾当相助耳。

    ”时己卯初夏,有贩药材者,诸药已尽,独余黄檗、大黄各千余斤不售,殆欲委之而去。

    美人谓程:“是可居也,不久大售矣。

    ”程有佣值银十余两,遂尽易而归。

    其兄谓弟失心病风,谇骂不已。

    数日,疫疠盛作,二药他肆尽缺,即时踊贵,果得五百余金。

    又有荆商贩彩缎者,途间遭湿蒸热,发斑过半,日夕涕泣。

    美人谓程:“是亦可居也。

    ”遂以五百金,获四百余匹。

    兄又顿足不已,谓弟福薄,得此非分之财,随亦丧去,为之悲泣。

    商伙中无不相咎窃笑者。

    月余,逆藩宸濠反于江西,朝廷急调辽兵南讨,师期促甚,戎装衣帜,限在朝夕,帛价腾踊。

    程所居者,遂三倍而售。

    庚辰秋,有苏人贩布三万余匹,已售十八矣,尚存粗者十二。

    忽闻母死,急欲奔丧。

    美人又谓程:“是亦可居也。

    ”程往商价,苏人获利己厚,归计又急,只取原值而去。

    盖以千金易六千余匹云。

    明年辛已三月,武宗崩,天下服丧。

    辽既绝远,布非土产,价遂顿高。

    又获利三倍。

    如是屡屡,不能悉纪。

    四五年间,展转数万,殆过昔年所丧十倍矣。

    宸濠之变也,人心危骇,流言屡至。

    或谓据南都即位矣,或谓兵渡淮矣,或谓过临清、近德州矣。

    一日数端,莫知诚伪。

    程心念乡邑,殊不能安。

    私叩美人。

    美人晒曰:“真天子自在湖湘间,彼何为者,止速死耳,行且就擒矣。

    何以虑为。

    ”时七月下旬也。

    月余报至,逆徒果以是月二十六日兵败。

    程初闻真天子在湖湘之说,恐江南复遭他变,愈疑惧。

    美人摇首曰:“无事,无事。

    国家庆祚灵长,天下方享太平之福,近在一二年耳。

    ”更叩其详,曰:“其已近矣,何必预知再期。

    ”今上中兴,海字于变,悉如美人之言。

    其明验之人者如此,余细弗录。

    他夕,程问:“天堂地狱、因果报应之说,有诸?”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心所感召,各以类应,物理自然。

    若谓冥冥之中必有主者,铢铢两两,而较其重轻以行诛赏,为神抵者不亦劳乎。

    ”“轮回之说有诸?”曰:“释以为有,诬也。

    儒以为无,亦诬也。

    人有真元完固者,形骸虽毙,而灵性犹存,投胎夺舍,间亦有之。

    千亿中之一二也。

    ”“人死而为厉,有诸?”曰:“精神未散,无所依归,往往凭物为厉。

    所谓游魂为变耳。

    ”“人间祭把,鬼神歆飨有诸?”曰:“精诚所至,一气感通,自然来格。

    非鬼而祭,徒自耳。

    所谓神不散非类,民不祀非族也。

    ”“人有化为异类者,何也?”曰:“人之心术,既与禽兽无异,积之至久,外貌犹人,而五内先化。

    一旦改形,无足深讶。

    ”。

    “异类亦有化人者,何也?”曰:“是与人化异类,同一理耳。

    ”“人有为神仙者,何也?”曰:“异类犹有化人者,况人与仙,本一阶耳,又何足异。

    ”“雷神巧异,往往有迹,何也?”曰:“阳能变化,理所自然。

    人得几何而智巧若是。

    况雷实至阳,其为神变,何足怪乎。

    ”“龙能变化,大小不常,何也?”曰:“龙亦至阳,故能屈伸变化,元足问也。

    ”“蜃气能为山川城郭,楼台人物之形,何也?”曰:“天地精明之气,游变无常,两间所有,时或自现,此可验天地生物之机。

    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也。

    蜃何能为。

    ”程平生所疑,皆为剖析,词旨明婉,如指诸掌。

    又夕,问:“美人姓氏为何?”曰:“吾既海神,有何姓氏。

    多则,天下人尽吾同姓;少则,一姓亦无也。

    ”“有父母亲戚乎?”曰:“既元姓氏,岂有亲戚。

    多则,天下人尽吾同胞;少则,全无瓜葛也。

    ”“年几何矣?”曰:“既无所生,有何年岁。

    多则,千岁不止;少则,一岁全无。

    ”言多类此。

    迨嘉靖甲申,首尾七年,每夜必至,气候悉如江南二三月。

    琪花宝树,仙音法曲,变幻无常,耳目迎接不暇。

    有时或自吹签鼓琴,浩歌击筑,必高彻云表,非复人世之音。

    盖凡可以娱程者,无不至也。

    两清缱绻愈固。

    一夕,程忽念及乡井,谓美人口:“仆离家二十年矣,向因耗折,不敢言旋。

    今蒙大造,丰饶过望。

    欲暂与兄归省坟墓,一见妻子,便当复来,永奉欢好。

    期在周岁,幸可否之。

    ”美人欷叹曰:“数年之好,果尽此乎!郎宜自爱,勉图后福。

    ”言讫,悲不自胜。

    程大骇曰:“某告假归省,必当速来,以图后会。

    何敢有负恩私,而夫人乃遽弃捐若是耶?”美人泣曰:“大数当然,非关彼此。

    郎造所言,自是数当永诀耳。

    ”言犹未已,前者同来二美人及诸传女、仪从一时皆集。

    萧韶迭奏,会宴如初。

    美人自起酌酒劝程,追叙往昔。

    每吐一言,必泛滥哽咽。

    程亦为之长恸,自悔失言。

    两情依依,至于子夜。

    诸女前启:“大数已终,法驾备矣。

    速请登途,无庸自戚。

    ”美人犹执程手泣曰:“子有三大难近矣,时宜警省,至期吾自相援。

    过此以后,终身清吉,永无悔吝,寿至九九,当候子于蓬莱三岛,以续前盟。

    子亦宜宅心清净,力行善事,以副吾望。

    身虽与子相远,子之动作,吾必知之。

    万一堕落,自干天律,吾亦无如之何矣。

    后会迢遥,勉之,勉之。

    ”叮咛频复,至于十数。

    程斯时神志俱丧,一辞莫措,但零涕耳。

    既而,邻鸡群唱,促行愈急,乃执手泣诀而去。

    犹复回盼再四,方忽寂然。

    于时,蟋蟀悲鸣,孤灯半灭,顷刻之间,恍如隔世。

    亟启户出现,见曙星东升,银河西转,悲风萧飒,铁马叮当而已。

    情发于中,不觉哀拗。

    才号一声,兄即惊呼间故。

    盖不复昔之若聋矣。

    兄细诘不已,度弗能隐,乃具述其会合始末,及所以丰裕之由。

    兄始骇悟,相与南望瞻拜。

    至明,而城之内外,传皆遍矣。

    程由是终日郁郁,若居伉俪之丧。

    遂束装南归。

    俾兄先部货贿,自潞河入舟,而自以轻骑,由京师出居庸,至大同省其从父,留连累日未发。

    忽夕梦美人催去甚急.曰:“祸将至矣,犹盘桓耶?”程忆前言,即晨告别。

    而从父殷勤留饯,抵暮出城。

    时已曛黑,乃寓宿旅馆。

    是夜三鼓,又梦美人连催速发云:“大难将至,稍迟不得脱矣。

    ”程惊起,策骑车奔四五里,忽闻炮声连发,回望城外,则火炬四出,照天如昼矣。

    盖叛军杀都御史张文锦,胁城内外壮了同逆也。

    及抵居庸,夜宿关外。

    又梦美人连促过关,云:“稍迟必有狴犴忧矣。

    ”程又惊起,叩关,候门启先人。

    行数里,而宣府檄至,凡自大同入关者,非公差吏人,皆桎梏下狱诘验。

    恐有好细入京故也。

    是夜,与程偕宿者,无一得免。

    有禁至半年而释者,有瘐死于狱者。

    程入舟,为兄备言得脱之故,感念不已。

    及过高邮湖,天云骤黑,狂风怒号,舟掀荡如簸。

    须臾,二桅皆折,花零落如粉,倾在瞬息矣。

    忽闻异香满舟,风即顿息。

    俄而,黑雾四散,中有彩云一片,正当舟上,则美人在焉。

    自腰以上,毫发分明,以下则霞光拥蔽,莫可辨也。

    程悲感之极,涕泗交下,遥瞻稽首。

    美人亦于云端举手答礼,容色犹恋恋如故也。

    舟人皆不之见。

    良久而隐,从是遂绝矣。

    戊子初夏,余在京师闻其事,犹疑信间,适某企宪、某总戎自辽入京,言之详甚,然犹未闻大同以后事。

    今年丙申,在南院,客有言程来游雨花台者,遂令邀与偕至,询其始末。

    程故儒家子,少尝读书,其言历历具有原委。

    且已六秩,容色仅如四十许人,足征其遇异人之无疑,而昔之所闻不谬也。

    作辽阳海神传。

    洞箫记徐鏊字朝楫,长洲人,家东城下,为人美丰仪,好修饰,而尤善音律。

    虽居廛陌,雅有士人风度。

    弘治辛酉,年十九矣。

    其舅氏张镇者,富人也。

    延鏊主解库,以堂东小厢为之卧室。

    是岁七夕,月明如昼,鏊吹箫以自娱。

    人二鼓,拥衾榻上,鸣未休。

    忽闻异香酷烈,双扉自开。

    有巨大突入,项缀金铃,绕室一周而去。

    鏊方讶之,闻庭中人语切切,有女郎携梅花灯,循阶而上。

    分两行。

    凡十六辈。

    最后一美人,年可十八九。

    瑶冠凤履,文犀带,著方锦纱袍,袖广几二尺,若世所画宫妆之状。

    而玉色莹然,与月光交映,真天人也。

    诸侍女服饰略同,而形制差小,其貌亦非寻常所见。

    人门各出笼中红烛,插银台上,一室朗然,四壁顿觉宏敞。

    鏊股栗,罔知所措,美人徐步就榻坐,引手人衾,抚鏊体殆遍。

    良久趋出,不交一言。

    诸侍女导从而去。

    香烛一时俱灭。

    鏊惊怪,志意惶惑者累日。

    越三夕,月色愈明。

    鏊将寝,又觉香气异常,心念昨者佳丽,得无又至乎。

    逡巡问,侍女复拥美人来。

    室中罗设酒肴,若几席架之属,不见有携之者,而无不毕具。

    美人南向坐,顾盼左右,光彩烨如也。

    使侍女唤鏊,鏊整衣冠起揖之。

    美人顾使坐其右。

    侍女向鏊,捧玉杯进酒,酒味醇烈特异。

    而肴核精腆,水陆珍错,不可名状。

    美人谓鏊曰:“卿勿疑讶,身非相祸者。

    与卿宿缘,应得谐合。

    虽不能大有补益,然能令卿资用无乏,饮食恒足,远味珍错,缯素绝锦,亦复都有,世间之物,惟卿所欲,即不难致。

    但忧卿福薄耳!”复亲酌劝鏊,稍前促坐,辞致温婉,笑语款洽。

    鏊唯唯不能出一言,饮食而已。

    美人曰:“昨听得箫声,知卿兴致非浅,身亦薄晓丝竹,愿一闻之。

    ”顾侍女取箫授鏊。

    吹罢,美人继奏一曲,音调清越,不能按也。

    且笑曰:“秦家儿女,才吹得世间下俚调,如何解引得凤凰来?令渠萧生在,应不羞为徐郎作奴。

    ”逡巡去。

    起明夕又至。

    饮酒间,侍女请曰:“夜向深矣。

    ”因拂榻促眠。

    美人低面微笑。

    良久,乃相携登榻,帏帐茵藉,穷极瑰丽,非复鏊向时之比也。

    鏊心念:“吾试诈跌入地,观其何为。

    ”念方起,榻下已遍铺锦褥,殆无隙地。

    美人解衣,独著红绢裹肚一事,相与就枕交会,已而,流丹泱藉,宛转诓怯难胜。

    鏊于斯时,情志飞荡,颠倒若狂矣。

    然竟莫能一言。

    天且明,美人先起揭帐。

    侍女十余,奉沃盥。

    良久,妆讫言别。

    谓鏊曰:“感时追运,猥得相从,良非容易。

    从兹之后,欢好当复无间,卿举一念,身即却来。

    但忧卿此心还易翻覆耳。

    且多言可畏。

    第此来,诚不欲令世间俗子辈得知,惟卿牢为秘密而已。

    ”遂去。

    鏊恍然自失。

    徘徊凝睇者久之。

    昼出,人觉其衣香气酷烈异常,多怪之者。

    自是,每一举念,则香发,美人辄来,来则携酒相与欢宴,频频向鏊说天上事,及诸仙人变化。

    言甚奇妙,非世所闻。

    鏊心欲质其居止所向,而相见辄讷于辞。

    乃书小札问之,终不答。

    曰:“卿得好妇,适意便足,何烦穷问?”间自言:“吾从九江来,闻苏杭名郡多胜景,故尔暂游。

    此世中处处是吾家。

    ”其美人虽柔和自喜,而御下极严,诸侍女在左右,惴惴跪拜惟谨,使事鏊必如事己。

    一人以汤进,微偃蹇,辄摘其耳,使跪谢乃已。

    鏊时有所需,应心而至。

    一日出行,见道旁柑子,意甚欲之。

    及夕,美人袖出数十颗遗焉。

    市场有不得者,必为委曲方便致之。

    鏊有佳布数匹,或剪六尺藏焉。

    鏊方动觉,美人来语其处,令收之。

    解库中失金首饰,美人指令于黄牛坊钱肆中寻之。

    曰:“盗者已易钱若干去矣。

    ”诘朝往访焉,物宛然在,径取以归。

    主人者徒瞪目视而已,鏊尝与人有争,稍不胜,其人或无故僵卧,或以他事横被折辱,美人辄告曰:“奴辈无礼,已为郎报之矣。

    ”如此往还数月,外间或微闻之。

    有爱鏊者,疑其妖,劝使勿近。

    美人已知之,见鏊曰:“痴奴妄言,世宁有妖如我者乎?”鏊尝以事出,微戾邸中,美人欹床坐于旁,时时会合如常。

    其眠处人虽甚多,了不觉也。

    数戒鏊云:“勿轻向人道,恐不为卿福。

    ”而鏊不能忍口,时复宣泄,传闻浸广,或潜相窥伺,美人始愠。

    会鏊母闻其事,使召鏊归,谋为娶妻以绝之,鏊不能违。

    美人一夕见曰:“郎有外心矣,吾不敢复相从矣。

    ”遂绝不复来,鏊虽念之,终莫能致也。

    至十一月望后,鏊夜梦四卒来呼。

    过所居萧家巷,立土寺词外。

    一卒人呼土神,神出,方巾白袍老神也,同行曰:“夫人召。

    ”鏊随之。

    出胥门,蹑水而度,到大第院。

    墙里外乔木数百章,蔽翳天日。

    历三重门,门尽朱漆兽环,金浮沤钉,有人守之。

    至堂下,堂可高八九切,陛数十级。

    下有鹤,屈头缩一足立卧焉。

    彩绣朱碧,上下焕映。

    小青衣遥见鏊,奔人报云:“薄情郎来矣。

    ”堂内女儿捧香者、调鹦鹉者、弄琵琶者、歌者、舞者,不知几辈,更迭从窗隙看鏊。

    亦有旧识相呼者、笑者、微谇骂者。

    俄闻佩声泠然,香烟如云。

    堂内逆相报云:“夫人来。

    ”老人牵鏊使跪,窥帘中,有大金地炉,燃兽炭,美人拥炉坐,自提著挟火。

    时或长叹云:“我曾道渠无福,果不错。

    ”少时,闻呼卷帘。

    美人见鏊,数之曰:“卿大负心者。

    昔语卿云何,而辄背之。

    今日相见愧否?”因欷泣下曰:“与卿本期终始,何图乃尔!”诸姬左右侍者或进曰:“夫人无自苦。

    个儿郎无义,便当杀却,何复云云。

    ”颐指群卒,以大杖击鳌。

    至八十,鏊呼曰:“吾诚负心,念尝蒙顾覆,情分不薄,彼洞箫犹在,何无香人情耶?”美人因呼停杖,曰:“实欲杀卿。

    感念畴昔,今贳卿死。

    ”鏊起,匍匍拜谢。

    因放出,老人仍送还。

    登桥失足,遂觉。

    两股创甚,卧不能起。

    又五六夕,复见美人来,将繁责之如前。

    语云:“卿自无福,非关身事。

    ”既去,疮即瘥,后诣胥门,踪迹其境,杳不可得,竟莫测为何等人也。

    余少闻鏊事,尝面质之,得其首未如此,为之叙次,作《洞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