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卷十三

关灯
    艳异编卷十三 宫掖部九 唐玄宗梅妃传梅妃,姓江氏,莆田人。

    父仲逊,世为医。

    妃年九岁,能诵《二南》。

    语父曰:“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

    ”父奇之,名曰采。

    开元中,高力士使闽越,妃笄矣。

    见其少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

    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几四万人,自得妃,视如尘土。

    宫中亦自以为不及。

    妃善属文,自比谢女。

    淡妆雅服,而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

    性喜梅,所居栏槛,悉植数株,上榜曰“梅亭”。

    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

    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妃有《萧》、《兰》(《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绚窗》八(七)赋。

    是时承平岁久,海内无事。

    上于兄弟间极友爱,日从燕间,必妃侍侧。

    上命破橙往赐诸王。

    至汉邸,潜以足蹑妃履,登时退阁。

    上命连趋,报言“适履珠脱缀,缀竟当来”。

    久之,上亲往命妃。

    妃曳衣迓上,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卒不至。

    其恃宠如此。

    后上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

    斗茶今又胜我矣。

    ”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

    设使调和四海,烹任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

    ”上大悦。

    会太真杨氏人侍,宠爱日夺,上无疏意。

    而二人相疾,避路而行。

    上尝方之英、皇,议者谓广狭不类,窃笑之。

    太真忌而智,妃性柔缓,亡以胜,后竟为杨氏迁于上阳东宫。

    后,上忆妃,夜遣小黄门灭烛,密以戏马召妃至翠华西阁,叙旧爱,悲不自胜。

    既而上失寤,侍御惊报曰:“妃子已届阁前,当奈何?”上披衣,抱妃藏夹幕间。

    太真既至,问:“‘梅精’安在?”上曰:“在东宫。

    ”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温泉。

    ”上曰:“此女已放屏,无并往也。

    ”太真语益坚,上顾左右不答。

    太真大怒,曰:“肴核狼藉,御榻下有妇人遗舄,夜来何人侍陛下寝,欢醉至于日出不视朝?陛下可出见群臣,妾止此阁以俟驾回。

    ”上愧甚,曳衾向屏复寝,曰:“今日有疾,不可临朝。

    ”太真怒甚,径归私第。

    上顷觅妃所在,已为小黄门送令步归东宫。

    上怒斩之。

    遗舄并翠钿命封赐妃。

    妃谓使者曰:“上弃我之深乎?”使者曰:“上非弃妃,诚恐太真无情耳!”妃笑曰:“恐怜我则动肥婢情,岂非弃也?”妃以千金寿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相如为《长门赋》,欲邀上意。

    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报曰:“无人解赋。

    ”妃乃自作《楼东赋》,略曰:玉鉴尘生,凤奁香珍。

    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

    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

    信标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

    况乃花心恨,柳眼弄愁。

    暖风习习,春鸟啾啾。

    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

    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

    忆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画NFEAB之仙舟。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亡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

    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陇。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

    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

    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太真闻之,诉明皇曰:“江妃庸贱,以谀词宣言怨望,愿赐死。

    ”上默然。

    会岭表使归,妃问左右:“何处驿使来,非梅使耶?”对曰:“庶邦贡杨妃果实(荔)使来。

    ”妃悲咽泣下。

    上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妃。

    妃不受,以诗付使者曰:“为我进御前也。

    ”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寞。

    上览诗,怅然不乐。

    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是此始。

    后禄山犯闭,上西幸,太真死。

    及东归,寻妃所在,不可得。

    上悲,谓兵火之后,流落他处。

    诏:“有得之,官二秩,钱百万。

    ”访搜不知所在。

    上又命方士飞神御气,潜经天地,亦不可得。

    有宦者进其画真,上言:“甚似,但不活耳。

    ”诗题于上,曰: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读之泣下,命模像刊石。

    后上暑月昼寝,仿佛见妃隔竹间泣,含涕障袂,如花蒙雾露状。

    妃曰:“昔陛下蒙尘,妾死乱兵之手。

    哀妾者埋骨池东梅株旁。

    ”上骇然流汗而寤。

    登时令往太液池发视之,无获。

    上益不乐。

    忽悟温泉汤池侧有梅十余株,岂在是乎!上自命驾,令发现。

    才数株,得尸,裹以锦,盛以酒槽,附土三尺许。

    上大恸,左右莫能仰视。

    视其所伤,胁下有刀痕。

    上自制文诔之,以妃札易葬焉。

    赞曰:明皇自为潞州别驾,以豪伟闻。

    驰骋犬马杜之间,与侠少游。

    用此起支庶,践尊位,五十余年,享天下之奉,穷奢极侈,子孙百数,其阅万方美色众矣。

    晚得杨氏,变易三纲,浊乱四海,身废国辱,思之不少悔,是固有以中其心,满其欲矣。

    江妃者,后先其间,以色为所深嫉,则其当人主者,又可知矣。

    议者谓:或覆宗,或非命,均其媚忌自取。

    殊不知明皇耄而忮忍,至一日杀三子,如轻断蝼蚁之命。

    奔窜而归,受制昏逆,四顾嫔嫱,斩亡俱尽,穷独苟活,天下哀之。

    《传》曰“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盖天所以酬之也。

    报复之理,毫发不差,是岂特两女子之罪哉!东舞女宝历二年,东贡舞女二人,一日“飞燕”,二曰“轻凤”。

    修眉伙首,兰气融冶,冬不纩衣,夏无汗体。

    所食多荔枝、榧实、金屑,龙脑之类。

    戴轻金雅冠,罗衣,无缝而成,其文织巧,人未之识。

    轻金冠以金丝结之,为鸾凤之状,仍饰以五彩细珠,玲珑相续可高一尺,称之为三二分。

    上更琢玉芙蓉以为二女歌舞台。

    每夜歌舞一发,如鸾凤之音,百鸟莫不翔集其上,及于庭际,舞态艳逸,非人间所有。

    每歌罢,上令内人藏之金屋宝帐,盖恐风日故也。

    由是宫中语曰:“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

    ”文宗大和九年,诛王涯、郑注后,仇士良专权恣意,上颇恶之。

    或登临游幸,虽百戏骈罗,未尝以为乐。

    往往膛目独语,左右莫敢进问。

    因题曰:替路生春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偶于内殿前看牡丹,翘足凭栏,忽吟舒元舆《牡丹赋》云:“俯者如愁,仰者如语。

    合者如咽。

    ”吟罢,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

    良久,位下沾臆。

    时有宫人沈阿翘,为上舞《河满子》,调声风态,卒皆宛畅。

    曲罢,上赐金臂环,即问其从来。

    阿翘曰:“妾本吴元济之伎女。

    济败,因以声得为宫人。

    ”俄又进白玉方响,云:“吴元济所与也。

    ”光明皎洁,可照十数步。

    言犀,捶即响犀也。

    凡物有声,乃响应其中焉。

    架则云檀香也,而文彩若云霞之状,芬馥着人,则弥月不散。

    制度精妙,固非中国所有。

    上因令阿翘奏《凉州曲》,音韵清越,听者无不凄然,咸谓之天上乐。

    乃选内人与翘为弟子焉。

    武宗贤妃王氏传王氏,邯郸人。

    失其世,年十三,善歌舞,得入宫中。

    穆宗以赐颖王。

    性机悟。

    开成末,王嗣帝位,妃阴为助画,故进号“才人”,遂有宠。

    状纤颀,颇类帝。

    每畋苑中,才人必从袍而骑,容服光宠,略同至尊,相与驰出入,观者莫知孰为帝也。

    帝欲立为后,宰相李德裕曰:“才人元子,且家不素显,恐贻天下议。

    ”乃止。

    帝稍惑方士说,欲饵药长年,后浸不豫,才人每谓亲近曰:“陛下日燎丹,意取不死。

    肤泽稍槁,吾心忧之。

    ”俄而疾侵。

    才人侍左右,帝熟视曰:“吾气奄奄,情虑耗尽,顾与汝辞。

    ”答曰:“陛下大福未艾,安语不祥?”帝曰:“脱如我言,奈何?”对曰:“陛下万岁后,妾得以殉。

    ”帝不复言。

    及大渐,才人悉取所常贮,散遗宫中。

    审帝已崩,即自经幄下。

    当时嫔媛,虽常妒才人专上者,返皆义才人,为之感恸。

    宣宗即位,嘉其节,赠“贤妃”,葬端陵之柏城。

    南唐后主昭惠后周氏后主昭惠后周氏,小字蛾皇,大司徒宗之女,甫十九岁,归于王宫。

    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

    元宗赏其艺,取所御琵琶,时谓之烧槽者赐焉,烧槽之说,即蔡邕焦桐之义,或谓焰材而断之,或谓因而存之。

    元宗南幸豫章,诏旨存问,以令妇称。

    后主即位,册为国后。

    后虽在妙龄,妇顺母仪,宛如老成。

    唐之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曲。

    罹乱,瞽师旷职,其音遂绝。

    后主独得其谱,乐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谱粗得其声,而未尽善也。

    后辄变易讹谬,颇去洼淫,繁手新音,清越可听。

    后主尝演《念家山》旧曲,后复作《邀醉舞》、《恨来迟》新破,皆行于时。

    中书舍人徐铉闻《霓裳羽衣》曰:“法曲终慢,而此声太急,何耶?”曹生曰:“其本实慢,而宫中有人易之,然非吉征也。

    ”岁余,周后子母继死,后主国步浸微。

    音之所起,实由人心,而蝉缓噍杀,治乱应之,岂虚言乎?后生三子,皆秀嶷。

    其季仲宣,标字清峻,后尤钟爱,自鞠视之。

    后既病,仲宣甫四岁,保育于别院。

    忽遘暴疾,数日卒。

    后闻之,哀号颠仆,遂致大渐。

    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

    后虽病亟,爽迈如常,谓后主曰:“婢子多幸,托质君门,冒宠乘华,凡十载矣。

    女子之荣,莫过于此。

    所不足者,子殇身殁,无以报德。

    ”遂以元宗所赐琵琶及常臂玉环,亲遗后主。

    又自为书,请薄葬。

    越三日,沐浴正衣妆,自内含玉,殂于瑶光殿之西室。

    时乾德二年十二月甲戌也,享年二十有九。

    明年正月王午,迁灵柩于园寝。

    后主哀苦,骨立,杖立而后起。

    (讥之也。

    何讥尔?以太后在故也。

    )自为诔曰:天长地久,嗟嗟蒸民。

    嗜欲既胜,悲叹纠纷。

    缘情攸宅,触事来津。

    赀盈世逸,乐鲜愁殷。

    沉乌逞兔,茂夏凋春。

    年弥念旷,得故亡新。

    阙景颓岸,世阅川奔。

    外物交感,犹伤昔人。

    诡梦高唐,诞夸洛浦。

    曲平虚,亦悯终古。

    况我心摧,兴哀有地,苍苍何辜,歼予伉俪,窈窕难追,不禄于世。

    玉润珠融,殒然破碎。

    柔仪俊德,孤映双纤。

    鲜挺秀,婉娈开扬。

    艳不至冶,慧或亡伤。

    盘迪奚诫,慎肃惟常。

    佩环爱节,造次有章。

    含颦发笑,擢秀胜芳。

    鬓云留鉴,眼彩飞光。

    情澜春媚,爱语风香。

    瑰姿禀异,金冶昭样。

    娩容亡犯,均教多方。

    茫茫独逝,舍我何乡。

    昔我新婚,燕尔情好。

    媒亡劳辞,筮亡违报。

    归妹邀终,咸交协兆。

    俯仰同心,绸缪是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今也如何,不终往告。

    呜呼哀哉!志心既达,孝爱克全。

    殷勤柔握,力危言。

    遗情盼盼,哀泪涟涟。

    何为忍心,览此哀编。

    绝艳易调,连城易脆。

    实曰能容,壮心是醉。

    信美堪餐,朝饥是慰。

    如何一旦,同心旷世。

    呜呼哀哉!丰才富艺,女也克肖。

    采戏传能,弈棋逞妙。

    媚动澄眸,歌萦柔调,小鼗质,奇器传华。

    翠虬一举,红袖飞花。

    情驰天降,思栖云涯。

    发扬掩抑,纤紧洪奢。

    穷幽极致,莫得微暇。

    审音者仰止,达乐者兴嗟。

    曲演来迟,破传邀舞。

    利拨迅手,吟商逞羽。

    制革常调,法移往度。

    剪遏繁态,蔼成新矩。

    霓裳旧曲,韬音沦世。

    失味齐音,犹伤孔氏。

    故国遗声,忍乎湮坠。

    我稽其美,尔扬其秘。

    程度余律,重新雅制。

    非子而谁,诚吾有类。

    今也则亡,永从遐逝。

    呜呼哀哉!该兹硕美,郁此房风。

    事传遐祀,人难与同。

    式瞻虚馆,空寻所踪。

    追悼良时,心存目忆,景旭雕薨,风和绣额。

    燕燕交音,洋洋接色。

    蝶乱落花,雨晴寒食。

    接辇穷欢,是宴是息。

    含桃荐实,畏日流空。

    林调晚箨,莲舞疏红。

    烟轻丽服,雪莹修容。

    纤眉范月,高髻凌风。

    辑柔尔颜,何乐靡从。

    蝉响吟愁,槐凋落怨。

    四气穷哀,革此秋晏。

    我心亡忧,物莫能乱。

    弦尔清商,艳尔醉盼,情如何其,式歌且宴。

    寒生蕙帷,雪舞兰堂。

    珠笼暮卷,金炉夕香。

    丽尔渥丹,婉尔清扬。

    厌厌夜饮,予何尔忘。

    年去年来,殊欢逸赏。

    不足光阴、先怀帐快。

    如何倏然,已为畴曩。

    呜呼哀哉!孰谓逝者,荏苒弥疏。

    我思妹于,永念犹切。

    爱而不见,我心毁如。

    寒暑斯疚,吾宁御诸。

    呜呼哀哉!万物无心,同烟若故。

    惟日惟月,以阴以雨。

    事则依然,人乎何所。

    悄悄房栊,孰堪其处。

    呜呼哀哉!佳名镇在,望月伤娥。

    双眸永隔,见镜无波。

    皇皇望绝,心如之何。

    草树苍苍,哀摧无际。

    历历前欢,多多遗致。

    丝竹声悄,绮罗香查。

    想涣乎忉怛,恍越乎惟悴,呜呼哀哉!岁云暮兮,无相见期。

    情瞀乱兮,谁将因依。

    维昔之时兮,亦如此;维今之心兮,不如斯。

    呜呼哀哉!神之不仁兮,敛怨为德。

    既取我子兮,又毁我室。

    镜重轮兮何年,兰袭香兮何日?呜呼哀哉!天漫漫兮愁云噎,空暖暖兮愁烟起。

    蛾眉寂寞兮闲佳城,哀寝悲氛兮竟徒尔。

    呜呼哀哉!日月有时兮龟蓍既许,萧前凄咽兮旗常是举。

    龙一驾兮亡来辕,金屋千秋兮永无主,呜呼哀哉!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

    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亡极。

    呜呼哀哉!应寤皆感兮何响不哀,穷求弗获兮此心隳摧。

    号亡声兮何续,神求逝兮长乖。

    鸣呼哀哉!杳杳香魂,茫茫天步,血抚榇,邀子何所。

    苟云路之可穷,冀传情于方士。

    呜呼哀哉!每于花朝月夕,无不伤怀。

    如: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栏惆怅人谁会,不觉然泪眼低。

    层城亡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池上哭蛾眉。

    皆因后作。

    又尝与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己殂,因成诗见意曰: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此不特叙其幽思,且以兴内助之艰难,而不得与之同乐。

    又云:失却烟花主,东君不自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此足以见光景于人无情,而人于景物,不可认而有之也。

    悲夫!至于书灵笺手巾云:浮生苦憔悴,壮岁失婢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云:自肩如削,难胜数缕。

    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触物寓意类如此。

    初,烈祖为刺史时,后父宗给使左右。

    及赞禅代,尤为亲信。

    元宗以宗为社稷元老,故聘其女为吴王妃,克相其夫,显于诸子,而身居国母,可谓贤也。

    陵曰“懿陵”,谥“昭惠”。

    方是时,南唐虽去帝号,而其余制度,尚未减损,如元宗之葬,犹称皇帝,故昭惠虽谓之国后,而群臣国人皆称曰“皇后”焉。

    后主继室周后后主继室周后,昭惠之母弟也。

    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

    昭惠感疾,后常出入卧内,而昭惠未之知也。

    一日,因立帐前,昭惠惊曰:“妹在此耶?”后幼未识嫌疑,即以实告,曰:“既数日矣。

    ”昭惠恶之,返卧不复顾。

    昭惠殂,后未胜礼服;待年宫中。

    明年,钟太后殂,后主服丧,故中宫位号,久而未正。

    至开宝元年,始议立后为国后。

    南唐享国日浅,而三世皆娶于藩邸,故国主婚礼,议者不一。

    诏中书舍人徐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