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续集卷二
关灯
小
中
大
乘郁金揖,泛积翠池。
自吹紫玉萧,音韵朗畅,帝意欢适。
李夫人歌以随。
歌曰:‘顾鄙贱,奉恩私,愿吾君,万岁期。
’”又名武仙郎者问归舜曰:“君何姓氏行第?”归舜曰:“姓柳,第十二,曰柳十二。
”“自何许来?”归舜曰:“吾将至巴陵。
遭风泊舟,兴酣至此耳。
”武仙郎曰:“柳十二官偶因遭风,得臻异境,此所为因病致妍耳,然下官禽鸟,不能致力生人。
为足下转达桂家三十娘子。
”因遥呼曰:“阿春,此间有客。
”即有紫云数片,自西南飞来,去地丈余,云气渐散。
遂见珠楼翠幕,重槛飞槛,周匝石际。
一青衣自中出,年始十三四,身衣珠,颜甚姝美。
谓归舜曰:“三十娘子使阿春传语郎君,贫居僻远,劳此检校,不知朝来食否?请垂略坐,以具蔬馔。
”即有捧水精床出者,归舜再让而坐。
阿春因教凤花台鸟:“何不看客。
三十娘子以黄郎不在,不敢接对郎君。
汝若等闲,似前度受捶。
”有一鹦鹉即飞至曰:“吾乃凤花台也。
近有一篇,君能听乎?”归舜曰:“平生所好,实契所愿。
”凤花台乃曰:“吾昨过蓬莱玉楼,因有一章诗曰:露接朝阳生,海波翻水晶。
玉楼瞰寥廓,天地相照明。
此时下栖止,投迹依旧楹。
顾余复何忝,日侍群仙行。
”归舜曰:“丽则丽矣。
足下师乃谁人?”凤花台曰:“仆在王母左右一千余岁。
杜兰香教我真篆,东方朔授我秘诀,汉武帝求大中大夫,遂在石渠署。
见杨雄、王褒等赋颂,始晓箴论。
王莽之乱,方得还吴。
后为朱然所得,转移陆逊,复见机云制作,方学缀篇什。
机云被戮,便至于此。
殊不知近日谁为宗匠?”归舜曰:“薛道衡,江总也。
”因诵数篇示之。
凤花台曰:“近代非不靡丽,殊少骨气。
”俄而,阿春捧赤玉盘,珍羞万品,目所不识,甘香裂鼻。
饮食讫,忽有二道士自空飞下,顾见归舜,曰:“大难得与鹦鹉相对,君非柳十二乎?君船以风便索君甚急,何不促回?”因投一尺绮,曰:“以此掩眼,即去矣。
”归舜从之,忽如身飞,却坠巴陵达舟所,舟人欲发。
问之,失归舜已三日矣。
后却至此泊舟寻访,不复再见也。
元藏几处士元藏几,自言后魏清河孝王之孙也。
隋炀帝时,官任奉信郎。
大业九年,为过海使判官。
无何风浪坏船。
黑雾四合,同济者皆不免,而藏几独为破木所载。
殆经半月,忽达于洲岛间。
洲人问其从来、则瞀然具以事告。
洲人曰:“此沧洲,去中国已数万里。
”乃出菖蒲花桃花酒饮之,而神气清爽。
其洲方千里,花木常如二月,地上宜五谷,人多不死。
出凤凰、孔雀,灵牛、神马之属;更产分蒂瓜,长二尺,其色如椹,二颗二蒂。
有碧枣、丹栗,皆大如梨。
其洲人多衣缝掖衣,戴远游冠。
与之话中国事,则历历如在目前。
所居或金阙银台、玉楼紫阁。
奏萧韶之乐,饮香露之醑。
洲上有久视之山,山下出澄水泉。
其泉阔一百步,亦谓之流渠,虽投之金石,终不沉没,故洲人以瓦铁为船肪。
更有金池,方十数里,水石泥沙,皆如金色,其中有四足鱼。
又有金莲花,洲人研之如泥,以间彩绘,光辉焕烂,与真无异,但不能拒火而已。
更有金茎花如蝶,每微风至,则摇荡如飞,妇人竞采之以为首饰,且有语曰:“不戴金茎花,不得在仙家。
”更以强木造船,其上多饰珠玉,以为游戏。
强木,不沉木也,方一尺,重八百斤,巨石缒之,终不没。
藏几淹留既久,忽念中国。
洲人遂制凌风舸以送焉。
激水如箭,不旬即达于东莱。
问其国,乃皇唐也;询其年号,即贞元也;访其乡里,棒芜也;追其子孙,疏属也。
有隋大业元年至贞元年末,已二百年矣。
有二鸟,大类黄鹏,每翔翥空中,藏几呼之即至,或令衔珠,或令受人语。
乃谓之转言鸟,出沧洲也。
藏几工诗、好酒,混俗无拘检,十数年间,遍游江表,人莫之知。
而赵归真常与藏几弟子九华道士叶通微相遇,求得其实。
归真以藏几之异备奏上,上令谒者赍手诏急徵。
及至中路,忽然亡去,谒者惶恐即上疏具言其故。
上览疏咨嗟曰:“朕不如明皇帝,以降异人。
”后有人见藏几泛小舟于海上,至今江表道流,大传其事焉。
唐宪宗唐宪宗好神仙不死之术。
元和五年,内给事张维则自新罗国回,云于海中泊山岛间,忽闻鸡犬鸣吠,似有烟火,遂乘月闲步。
约及一二里,则见花木,楼台殿阁,金户银阙,其中有数公子,戴章甫冠,衣紫霞衣,吟啸自若。
维则知其异,遂请谒。
公子曰:“汝何所从来?”维则具言其故。
公子曰:“唐皇帝,乃吾友也。
当汝旋去,愿为传语。
”俄而,命一青衣捧出金龟印以授维则,乃置之于宝匣。
复谓维则曰:“致意皇帝。
”维则遂持之还舟中。
回顾旧路,悉元踪迹。
金龟印长五寸,上负黄金玉印,面方一寸八分,其篆曰“凤芝龙木受命无疆”。
维则至京师,即具以事上进。
宪宗曰:“朕前生岂非仙人乎?”及览金龟印,欢异良久,但不能谕其文耳。
因缄以紫泥玉锁置于帐内。
其后往往见五色光,可长丈余。
是月,寝殿前连理树上,生灵芝二株,宛如龙凤。
宪宗因叹曰:“凤芝龙木,宁非此兆乎?”时,又有处土伊祁玄解,缜发童颜,气息香洁,常乘一黄牝马,才三尺高,不啖刍粟,但饮醇酎,不施缰辔,惟以青毡籍其背,常游历青兖间。
若与人款曲,话千百年事,皆如目击。
帝知其异人,遂令密诏入宫内。
馆于九华之室,设紫茭之席,饮龙膏之酒。
紫茭席,类茭叶,光软香静,夏凉冬温。
龙膏酒,黑如纯漆,饮之令人神爽。
此本鸟戈山离国所献也。
鸟戈山离国,见班固西京赋。
帝每日亲自访问,颇加敬仰。
而玄解鲁朴,未尝娴人臣礼。
帝因问之曰:“先生春秋高而颜色不老,何也?”玄解曰:“臣家于海上种灵草食之,故得然也。
”即于衣间出三等药实,为帝种于殿前。
一曰双麟芝,二曰六合葵,三曰万根藤。
双鳞芝,色褐,一茎两穗,穗形如麒,头尾悉具,其中有子如琴瑟焉。
六合葵,色红而叶类于葵。
始生,六茎其上,合为一株,共生十二叶,内出二十四花。
花如桃花,而一朵千叶,一叶六影,其成实如相思子。
万根藤,一子而生万根。
枝叶皆碧,钩连盘曲,荫一亩。
其状类芍药,而蕊色殷红,细如丝发,可长五六寸。
一朵之内,不啻千茎,亦谓之绛心藤。
灵草既成,人乃莫见。
而玄解请帝自采饵之,颇觉神验,由是益加时礼重焉。
遇西域有进美玉者,一圆一方,径各五寸。
光彩凝冷,可鉴毛发。
时玄解方坐于帝前,熟视之,曰:“此一龙玉也,一虎玉也。
”惊而问曰:“何谓龙玉虎玉也?”玄解曰:“圆者龙也,生于水中,为龙所宝。
若投之于水,必有霓虹出焉。
方者虎也,生于岩谷,为虎所宝。
若以虎毛拂之,紫光迸逸,而百兽慑服。
”帝异其言,遂令尝之,各如所说。
询得玉之由,使人曰:“一自渔者得,一自猎者获。
”帝因命取龙虎二玉,以锦囊盛之于内府。
玄解将还东海,亟请于帝,未许之。
遇宫中刻木作海上三山,彩绘华丽,间以珠玉。
帝元日与玄解观之。
帝指蓬莱曰:“若非人仙,朕无由得及是境。
”玄解笑曰:“三岛咫尺,谁日难及?臣虽无能,试为陛下一游,以探物象妍丑。
”即踊体于空中,渐觉微小,俄而入于金银阙内。
左侧连声呼之,竟不复有所见。
帝追思叹恨,近成赢疹。
因号其山为藏真岛,每诘旦,于岛前焚凤脑香,以崇礼敬。
后旬日,青州奏云:“玄解乘黄牝马过海矣。
”
自吹紫玉萧,音韵朗畅,帝意欢适。
李夫人歌以随。
歌曰:‘顾鄙贱,奉恩私,愿吾君,万岁期。
’”又名武仙郎者问归舜曰:“君何姓氏行第?”归舜曰:“姓柳,第十二,曰柳十二。
”“自何许来?”归舜曰:“吾将至巴陵。
遭风泊舟,兴酣至此耳。
”武仙郎曰:“柳十二官偶因遭风,得臻异境,此所为因病致妍耳,然下官禽鸟,不能致力生人。
为足下转达桂家三十娘子。
”因遥呼曰:“阿春,此间有客。
”即有紫云数片,自西南飞来,去地丈余,云气渐散。
遂见珠楼翠幕,重槛飞槛,周匝石际。
一青衣自中出,年始十三四,身衣珠,颜甚姝美。
谓归舜曰:“三十娘子使阿春传语郎君,贫居僻远,劳此检校,不知朝来食否?请垂略坐,以具蔬馔。
”即有捧水精床出者,归舜再让而坐。
阿春因教凤花台鸟:“何不看客。
三十娘子以黄郎不在,不敢接对郎君。
汝若等闲,似前度受捶。
”有一鹦鹉即飞至曰:“吾乃凤花台也。
近有一篇,君能听乎?”归舜曰:“平生所好,实契所愿。
”凤花台乃曰:“吾昨过蓬莱玉楼,因有一章诗曰:露接朝阳生,海波翻水晶。
玉楼瞰寥廓,天地相照明。
此时下栖止,投迹依旧楹。
顾余复何忝,日侍群仙行。
”归舜曰:“丽则丽矣。
足下师乃谁人?”凤花台曰:“仆在王母左右一千余岁。
杜兰香教我真篆,东方朔授我秘诀,汉武帝求大中大夫,遂在石渠署。
见杨雄、王褒等赋颂,始晓箴论。
王莽之乱,方得还吴。
后为朱然所得,转移陆逊,复见机云制作,方学缀篇什。
机云被戮,便至于此。
殊不知近日谁为宗匠?”归舜曰:“薛道衡,江总也。
”因诵数篇示之。
凤花台曰:“近代非不靡丽,殊少骨气。
”俄而,阿春捧赤玉盘,珍羞万品,目所不识,甘香裂鼻。
饮食讫,忽有二道士自空飞下,顾见归舜,曰:“大难得与鹦鹉相对,君非柳十二乎?君船以风便索君甚急,何不促回?”因投一尺绮,曰:“以此掩眼,即去矣。
”归舜从之,忽如身飞,却坠巴陵达舟所,舟人欲发。
问之,失归舜已三日矣。
后却至此泊舟寻访,不复再见也。
元藏几处士元藏几,自言后魏清河孝王之孙也。
隋炀帝时,官任奉信郎。
大业九年,为过海使判官。
无何风浪坏船。
黑雾四合,同济者皆不免,而藏几独为破木所载。
殆经半月,忽达于洲岛间。
洲人问其从来、则瞀然具以事告。
洲人曰:“此沧洲,去中国已数万里。
”乃出菖蒲花桃花酒饮之,而神气清爽。
其洲方千里,花木常如二月,地上宜五谷,人多不死。
出凤凰、孔雀,灵牛、神马之属;更产分蒂瓜,长二尺,其色如椹,二颗二蒂。
有碧枣、丹栗,皆大如梨。
其洲人多衣缝掖衣,戴远游冠。
与之话中国事,则历历如在目前。
所居或金阙银台、玉楼紫阁。
奏萧韶之乐,饮香露之醑。
洲上有久视之山,山下出澄水泉。
其泉阔一百步,亦谓之流渠,虽投之金石,终不沉没,故洲人以瓦铁为船肪。
更有金池,方十数里,水石泥沙,皆如金色,其中有四足鱼。
又有金莲花,洲人研之如泥,以间彩绘,光辉焕烂,与真无异,但不能拒火而已。
更有金茎花如蝶,每微风至,则摇荡如飞,妇人竞采之以为首饰,且有语曰:“不戴金茎花,不得在仙家。
”更以强木造船,其上多饰珠玉,以为游戏。
强木,不沉木也,方一尺,重八百斤,巨石缒之,终不没。
藏几淹留既久,忽念中国。
洲人遂制凌风舸以送焉。
激水如箭,不旬即达于东莱。
问其国,乃皇唐也;询其年号,即贞元也;访其乡里,棒芜也;追其子孙,疏属也。
有隋大业元年至贞元年末,已二百年矣。
有二鸟,大类黄鹏,每翔翥空中,藏几呼之即至,或令衔珠,或令受人语。
乃谓之转言鸟,出沧洲也。
藏几工诗、好酒,混俗无拘检,十数年间,遍游江表,人莫之知。
而赵归真常与藏几弟子九华道士叶通微相遇,求得其实。
归真以藏几之异备奏上,上令谒者赍手诏急徵。
及至中路,忽然亡去,谒者惶恐即上疏具言其故。
上览疏咨嗟曰:“朕不如明皇帝,以降异人。
”后有人见藏几泛小舟于海上,至今江表道流,大传其事焉。
唐宪宗唐宪宗好神仙不死之术。
元和五年,内给事张维则自新罗国回,云于海中泊山岛间,忽闻鸡犬鸣吠,似有烟火,遂乘月闲步。
约及一二里,则见花木,楼台殿阁,金户银阙,其中有数公子,戴章甫冠,衣紫霞衣,吟啸自若。
维则知其异,遂请谒。
公子曰:“汝何所从来?”维则具言其故。
公子曰:“唐皇帝,乃吾友也。
当汝旋去,愿为传语。
”俄而,命一青衣捧出金龟印以授维则,乃置之于宝匣。
复谓维则曰:“致意皇帝。
”维则遂持之还舟中。
回顾旧路,悉元踪迹。
金龟印长五寸,上负黄金玉印,面方一寸八分,其篆曰“凤芝龙木受命无疆”。
维则至京师,即具以事上进。
宪宗曰:“朕前生岂非仙人乎?”及览金龟印,欢异良久,但不能谕其文耳。
因缄以紫泥玉锁置于帐内。
其后往往见五色光,可长丈余。
是月,寝殿前连理树上,生灵芝二株,宛如龙凤。
宪宗因叹曰:“凤芝龙木,宁非此兆乎?”时,又有处土伊祁玄解,缜发童颜,气息香洁,常乘一黄牝马,才三尺高,不啖刍粟,但饮醇酎,不施缰辔,惟以青毡籍其背,常游历青兖间。
若与人款曲,话千百年事,皆如目击。
帝知其异人,遂令密诏入宫内。
馆于九华之室,设紫茭之席,饮龙膏之酒。
紫茭席,类茭叶,光软香静,夏凉冬温。
龙膏酒,黑如纯漆,饮之令人神爽。
此本鸟戈山离国所献也。
鸟戈山离国,见班固西京赋。
帝每日亲自访问,颇加敬仰。
而玄解鲁朴,未尝娴人臣礼。
帝因问之曰:“先生春秋高而颜色不老,何也?”玄解曰:“臣家于海上种灵草食之,故得然也。
”即于衣间出三等药实,为帝种于殿前。
一曰双麟芝,二曰六合葵,三曰万根藤。
双鳞芝,色褐,一茎两穗,穗形如麒,头尾悉具,其中有子如琴瑟焉。
六合葵,色红而叶类于葵。
始生,六茎其上,合为一株,共生十二叶,内出二十四花。
花如桃花,而一朵千叶,一叶六影,其成实如相思子。
万根藤,一子而生万根。
枝叶皆碧,钩连盘曲,荫一亩。
其状类芍药,而蕊色殷红,细如丝发,可长五六寸。
一朵之内,不啻千茎,亦谓之绛心藤。
灵草既成,人乃莫见。
而玄解请帝自采饵之,颇觉神验,由是益加时礼重焉。
遇西域有进美玉者,一圆一方,径各五寸。
光彩凝冷,可鉴毛发。
时玄解方坐于帝前,熟视之,曰:“此一龙玉也,一虎玉也。
”惊而问曰:“何谓龙玉虎玉也?”玄解曰:“圆者龙也,生于水中,为龙所宝。
若投之于水,必有霓虹出焉。
方者虎也,生于岩谷,为虎所宝。
若以虎毛拂之,紫光迸逸,而百兽慑服。
”帝异其言,遂令尝之,各如所说。
询得玉之由,使人曰:“一自渔者得,一自猎者获。
”帝因命取龙虎二玉,以锦囊盛之于内府。
玄解将还东海,亟请于帝,未许之。
遇宫中刻木作海上三山,彩绘华丽,间以珠玉。
帝元日与玄解观之。
帝指蓬莱曰:“若非人仙,朕无由得及是境。
”玄解笑曰:“三岛咫尺,谁日难及?臣虽无能,试为陛下一游,以探物象妍丑。
”即踊体于空中,渐觉微小,俄而入于金银阙内。
左侧连声呼之,竟不复有所见。
帝追思叹恨,近成赢疹。
因号其山为藏真岛,每诘旦,于岛前焚凤脑香,以崇礼敬。
后旬日,青州奏云:“玄解乘黄牝马过海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