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续集卷五
关灯
小
中
大
沾蝴蝶粉,身惹鹰香尘,雨尤云浑未惯,枕边眉黛羞颦,轻怜痛惜莫辞频。
顾郎从此始,日近日相亲。
邀生继和,生遂次韵曰:记得书斋同笔砚,新人不是他人。
扁舟来访武陵春。
仙居邻紫府,人世隔红尘。
海誓山盟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
向人犹自语频频。
意中无别意,亲外有谁亲?二人相得之乐,虽翡翠之在赤霄,鸳鸯之游绿水,未足喻也。
未有一载,张士诚兄弟起兵高邮,尽陷淮东诸郡。
翠为其部下将李将军者所掠。
至正末,士诚纳款元朝,愿奉正朔,道途始通,行李无阻。
生于是辞别内外父母,愿求其妻。
星霜屡移,囊橐又竭,然而此心终不少阻。
草行露宿,丐乞于人,仅而得达湖州。
则李将军方贵重用事,威焰隆赫。
生仁立门墙,踌躇窥伺,将进而未能,欲言而不敢。
阍者怪而问焉,生曰:“仆,淮安人也。
丧乱以来,闻有一妹在于贵府。
今不远千里至此,欲求一见,非有他也。
”阍者曰:“然则汝何名姓,妹年貌若干?吾得一闻,以审虚实。
”生曰:“仆姓刘,名金定。
妹名翠翠,识字能文。
当失去时,年始十七,以岁月计之,今则二十有四矣。
”阍者闻之曰:“府中果有刘氏者,淮安人也。
年二十余,识字,善为诗,性又慧巧。
本使宠之专房,汝言信不虚,吾将告之于内,汝且以此以待。
”遂奔走入告。
须臾,令生入见。
将军坐于厅上,生再拜而起,具述其由。
将军,武人也,信而不疑。
即命内竖告于翠翠曰:“汝兄自乡中来此,当出见之。
”翠翠承命而出,以兄妹之礼见于厅前。
不能措一词,但悲伤硬咽而已。
将军曰:“汝既远来,道途疲倦,且于吾门下休息。
吾当徐为之所。
”即出新衣一袭,令其服之。
并以帏帐衾席之属,设于门西小馆,令生处焉,翌日,谓生曰:“汝妹既能识字,汝亦通书否?”生曰:“仆在乡中,以儒为业,以书为本。
凡六经群史,诸子百家,涉猎尽矣,又何疑哉?”将军喜曰:“某自少失学,乘乱崛起。
今方见用于时,趋附者众,宾客盈门,无人延款;书肩盈案,无人裁答。
汝便处吾门下,足充一记室矣。
”生,明敏者也。
性既温和,才又秀发,处于其门,益自检束。
应上接下,咸得其欢,代书回简,曲尽其意。
将军大以为得人,待之甚厚。
然而,生之来此,本为求访其妻。
自厅前一见之后,不可再得。
闺阁深远,内外颇严。
欲达一意,终无间可乘。
荏苒数月,时及授衣,西风夕起,白露为霜。
生独处空斋,终夜不寐,乃成一诗曰:好花移入玉栏杆,春色无缘得再看。
乐处岂知愁处苦,别时虽易见时难。
何时塞上重归马,此夜庭中独舞鸾。
雾阁云烟深几许,可怜辜负月团圆。
诗成,题于片纸,拆布衣之领而缝之。
以百钱纳于小竖,而告之曰:“天道已寒,吾衣甚薄,望持入付于吾妹,令其拆而缝纫之,将以御寒耳。
”小竖如言,持入。
翠翠解其意,拆衣而诗见。
大加伤感,吞声而位,别为一诗,亦缝于衣领之内,付出还生。
诗曰:一自乡关动战锋,旧愁新恨几重重。
肠虽已断情难断,生不相从死亦从。
长使德言藏破镜,终教子建赋游龙。
绿珠碧玉心中事,今日谁知也到侬。
生得诗,知其以死许之,无复致望。
但愈加抑郁,遂感沉疾。
翠翠闻之,请于将军,始得一至床前问候,而生病已亟矣。
翠翠以臂扶生而起,生引首侧视,凝泪满眶,长吁一声,奄然死于其手。
将军怜之,葬于道场山麓。
翠翠送殡而归,是夜得疾,不复饮药,展转衾席,将及一月。
一旦,告将军曰:“妾弃家相从,已得八载。
流离外郡,举眼无亲。
只有一兄,今又死矣。
病必不能起,乞埋骨兄侧,使黄泉之下,庶有依托,不至作他乡孤鬼也。
”言尽而卒。
将军不违其志,竟附葬于生坟左,宛然东西二丘焉。
洪武初,张氏既灭,翠翠家有一旧仆,以商贩为业,道由湖州过道场山下,见华屋数间,槐柳扶疏,翠翠与金生并肩而立于门。
遽呼之入,问父母存亡及乡井旧事,因留之宿。
明早以一启与之。
父母得书,甚喜。
其父即货舟访焉。
至道场山下,向日相遇留宿之处,则荒烟野草,狐兔之迹交道,前所见华屋,乃东西两坟耳,时日已暮,因宿于坟下。
三更后,忽见翠翠与金生拜于前,悲啼宛转。
父惊而抚问之,翠翠乃具述其始末曰:“往者乱起,萧墙祸生,衽席不能效窦氏女之死,乃致为沙咤利之驱,忍耻偷生,离乡去国。
恨以蕙兰之弱质,配兹狙狯之下材。
惟知夺石家买笑之姬,岂暇怜息国不言之妇。
叫九阍而无路,度一日如三秋。
良人不弃旧恩,特蒙远访。
托兄妹之名,而仅获一见;隔夫妇之义,而终遂不通。
彼感疾而先殂,妾含冤而继殒。
欲求附葬,遂得同归。
大略如斯,微言莫尽。
”言毕,因抱其父而大哭。
父遂惊觉,乃一梦也。
明以牲酒奠于墓下,与仆返棹而归。
至今往来者,指为金翠墓云。
太曼生传太曼生者,东海人。
风流尔雅,从父宦游四方,年十九。
自吉州还闽,僦寓城东,恶其嚣杂妨功,因税居于委巷。
屋虽数椽,而主人之园圃近焉。
草树扶疏,花柳间植,有濠濮间想。
生常散步园中,吟咏自适。
一日,偶值双鬟导一女郎,年可十六七,后园采花,不知生之先在也。
生逡巡避之。
女见生风神俊爽,且闻其善词章,情亦不能自禁。
回眸转盼,百倍撩人。
生自是神爽飞越,读书之念顿灰。
越旬余,复于园内遇向者双鬟,因殷勤询之曰:“君家女郎识字乎?”鬟曰:“女郎时手一编,日夕不辍,岂不识字乎?”生曰:“吾有一诗,欲致之,能为一达否?”鬟曰:“郎君善诗,女郎稔知之。
某当为作寄诗邮耳。
”生遂赋一绝云:春园花事斗芳菲,万绿丛中见茵衣。
自愧含毫非子建,水边能赋洛川妃。
女得诗,见其词翰双绝,吟不置口。
遂次其韵以答之,云:小园芳草绿菲菲,粉蝶联翩展画衣。
首愧一双莲步阔,隔花人莫笑潘妃。
自此槐黄期迫,生以省试促归,不敢通问。
及秋不第,复携书于别业。
女时时遣双鬟慰劳之。
由此荏苒,遂结同心。
定情之后,倍相狎昵。
因赠生玉半规,紫罗囊一枚。
生赋诗云:数声残漏满帘霜,青鸟衔笺事渺茫。
剖赠半规苍玉,分将百合紫罗囊。
空传垂手尊前舞,新结愁眉镜里妆。
一枕游仙终是梦,桃花春色误刘郎。
时生已约婚,而女亦受采。
女常居花楼之下,所著有《花楼吟》一卷,其寄生诗甚多。
有云:重门深锁断人行,花影参差月影清。
独坐小楼长倚恨,隔墙空听读书声。
逾年,生当就婚,女亦适人,踪迹遂永绝焉。
然诗札往来,岁犹一二。
至越数载,生举宾荐,戒行有日,女寄书以通殷勤。
生赋《柳梢青》一阕别之:茸莺声吞,蛾眉黛蹙,总是销魂。
银烛光沉,兰闺夜永,月满尊樽。
罗衣空湿啼痕。
肠断处,秋风暮猿,潞水寒冰,燕山残雪,谁与温存?后隔数月,女因念生得瘵疾,卧床日久,思一见生。
实出无名,生乃托为医以诊脉进。
女见生,挥涕如永诀状。
遂不交一言而出。
是夕,女一拗而卒。
生哭之以诗,曰:玉殒珠沉思悄然,明中流泪暗相怜。
常图峡蝶花楼下,记刺鸳鸯绣幕前。
只有梦魂能结雨,更无心胆似非烟。
朱颜皓齿归黄土,脉脉空寻再世缘。
不数日,而生亦卒。
乌山幽会记林生子真,读书乌石山房。
往返里巷间,有一姝,素服淡妆,倚门露半面曰:“徐徐行,谁氏郎君耶?”林愕然大惊,且口噤,猝无可语。
行道之人复沓至,目招而过之,阳顾侍儿言他事。
侍儿心知微指,志其居。
归,令复往通殷勤。
因访邻妪,知为张壁娘。
张壁娘者,良家女也,于归半岁夫亡。
壁娘光丽艳美,妖冶动人。
里中少年,闻其新寡,竞委币焉,张皆不受。
独窃从户窥林,心悦而好,恐不得当也。
张所居后即山,山上折而数十武,即林读书处。
张即期以旦日踏青来会。
当是时,载酒游者,趾相错也。
张出,适与诸游者会,诸游者薄而观之。
林亦混其中,各自引嫌,不交一语而归。
林郁郁不自得,乃赋诗云:秋波频传瞥檀郎,脉脉低回暗断肠。
只为傍人羞不语,缟衣缥缈但闻香。
张所居妆台之上,又有复阁枕山麓,甚秘。
先是林遣侍儿至张所,张阴教置之。
是夕,张使侍婢引林匿复阁中。
夜静,张篝灯至,遂为长夜之欢。
平明,林从山麓而出。
如是者累月。
而张亦时诣林读书山房,谑浪绸缪,无所不至。
无何,林移家临汀,就父公署。
临别之夕,不复与言,但与张极欢痛饮而已。
明日登车径去。
久之,张始知林去远,忽忽若有亡。
又以林去不为一言,轻负其德,感想懊恨,遂成沉疴。
因为诗一章,以寄林云:黄消鹅子翠消鸦,簟拂层波帐凡华。
裙帛褪来腰束素,钏金松尽臂缠纱。
床前弱态眠新柳,枕上回鬟压落花。
不信登墙人似玉,断肠空盼宋东家。
林得诗,始知张病,惟日饮泣而已,因觅入会城者,附书问起居,且与为约。
而张于数日前死矣。
使者归言其状,林失声投地,几不自胜。
因作悼亡二绝云:有客何来自越城,闻君去伴董双成。
相期总在瑶池会,不向人间哭一声。
潘岳何须赋悼亡,人间无验返魂香。
更怜三载穷途泪,犹洒秋风一万行。
明年,林自临汀归闽,逡巡过张所居。
尘网妆楼,燕鸣故垒,而张已埋玉西郊矣。
林自是不复读书旧馆,复赋感旧诗二章曰:落梅到地夜无声,挂空阶碎月明。
徙倚朱栏人不见,双悬清泪听寒更。
梅花历落奈愁何,梦里朱楼掩泪过。
记得去年今夜月,美人吹入笛声多。
壁娘素善音,而尤善吹萧,往诣林书房,曾倚梅三弄,故林诗及之云。
双鸳冢志林澄字太清,侯官人。
年十七。
与同时戴贵共学,馆于戴之西轩。
一日,购得佳书,期贵分录,澄匝旬犹未卒业,而贵五日已缮写成帖,且点画媚人。
澄心异之,徵其故。
贵曰:“余女弟伯磷,素闲翰墨,为我分其任,故速成耳。
”时生未议聘,而女亦未字人,因阴有所属,第不敢白之父母耳。
一日,适贵他往,女刺绣帘中,窥生容颜韶秀,相视目成者久之。
生归西轩,情不自禁,乃题一诗于团扇之上,云:目似秋波鬓似云,绣帘深处见红裙。
东风袅袅吹香气,梦里犹闻百和薰。
女有侍儿名寿娘者,颇亦解事。
值以他故之西轩,而见生所题之扇,因携以示女。
女见诗,知生之属意有在也。
乃密赋古风一章,命寿娘以寄生,云:妾本葑菲姿,青春谁为主。
欲结箕帚缘,严亲犹未许。
怜君正年少,胸中富经史。
相逢荷目成,愁绪千万缕。
咫尺隔重帘,脉脉不得语。
愿君盟勿渝,早谐鸾凤侣。
莫学楚襄王,梦中合云雨。
自后,书札往还,无间晨夕。
上元之夜,女至西轩,赴生期约。
鸡鸣而别,且订偕老之期。
生因赋诗云:四邻歌吹玉缸红,始信蓝桥有路通。
无赖汝南鸡唱晓,惊回魂梦各西东。
女亦有诗云:风透纱窗月影寒,鬓云掩乱晚妆残。
胸前罗带无颜色,尽是相思泪染斑。
踪迹由是益密,家人莫之觉也。
中秋之夕,生复会女于绣房。
枕席绸缪,极其款曲。
漏下四鼓,甫毕余欢,而贵之家奴贵郎阴知其事,因持斧突入,意有所挟。
而生急奔出,不谓触斧遽殒。
女见生气绝,乃取罗帕自经,双手抱生尸而死。
两家父母闻之,无不嗟悼。
检其箧,得诗数十首,皆情至之语。
不忍读竟焚之。
女兄贵素与生深交,议为合葬。
因殡于东郊清贵里,题曰:“双鸳家”云。
时有文士吴子明为之铭曰:壁碎珠沉,兰摧玉折。
生愿同衾,死期共穴。
冢号鸳鸯,魂为蝴蝶:华山畿,英台墓,连理枝,合欢树,古有之,今再遇。
时正德三年事也。
娟娟传木生字元经,少有俊才。
成化中,以乡荐入大学,尝登泰山观日出。
夜宿秦观峰,梦有老妇携一女子,相见甚欢,如有平生之分。
既又遗一诗扇,展诵未终,忽钟鸣惊寤而起。
其所梦道路第宅,历历皆能记忆。
明年,将入都,道出武清,散步柳阴中。
过一溪桥,道旁有遗扇在草中。
收视之,上有诗云:烟中芍药朦胧睡,雨底梨花浅澹妆。
小院黄昏人定后,隔墙遥辨麝兰香。
仿佛是梦中所见者,珍袭藏之。
行未几,遥见一女郎从二女侍游树下,迤逦将近,生移避之。
时为三月既望,新雨初雾,微风扇暖。
女郎徐邀二侍穿别径结伴而去。
生仁立转盼,但见带袂飘举,环佩锵然。
百步之外,异香袭道,绰约若神仙中人。
遂以所佩错刀,削树为白,题一绝句曰:隔江遥望绿杨斜,联袂女郎歌落花。
风定细声听不见,茜裙红人那人家。
徙倚弥望,乃行前至野店中,问诸村民。
或曰:“此去里许,有田将军园林,岂即其家眷属乎?”生明日又往树下,竟日无所遇。
惟见溪水中落花流出,复题一绝句,续书于树曰:异鸟娇花不奈愁,湘帘初卷月沉钩。
人间三月无红叶,却任桃花逐水流。
自后,不复相闻。
然前所得遗扇,每遇良辰胜会,未尝不出入怀袖,把玩讽咏,爱如珙壁。
壬午,生谒选天官,隶名营缮。
当春,牡丹盛放,生拟闲游。
因勒马道旁。
值马渴奔水,左右皆前逐马。
生下立井畔民家,其家以贵客在门,召一邻翁延入。
初经重屋,仅庇风日,再过曲径,越小院,其中楼台栏,金碧辉耀,恍非人世。
生稍憩,便欲辞出。
翁曰:“内人乃老夫寡妹,年亦逾五旬矣。
幸暂留,伺马至,行无伤也。
”生起,挥扇逍遥,历览画壁。
翁从旁见其扇,进曰:“此扇何从得之?”生曰:“吾数年前过武清,所得道旁遗弃也。
”翁借观,遽持入内。
顷之,出告生曰:“天下事,萍梗遭逢,固有出于偶然者。
适见扇头诗,疑为吾甥女手笔。
入示吾妹,果非误也。
”生初入其室庐,皆若梦中所经行者,心已异之;及闻翁言,愈骇异。
再引入一曲室,帏帐妍丽,金玉焕然。
至一几榻整洁,琴瑟静好,莫能名状。
须臾,一老妇出拜。
自言:“姓钱氏,老夫田忠义,官至上轻车都尉。
往岁扈从西征,为流矢所中,舆疾归武清。
小女娟娟,时年十四,随侍汤药。
偶遗此扇,不意乃入君子之手。
今夫亡三载矣,睹物兴怀,不觉遂生伤感。
然当时溪树上有二绝句,不知何人所书?小女因寻扇,再至其地,经览而归,至今吟哦不绝于口。
”生请诵之,即其旧题也。
老妇因请命娟娟出见。
传呼良久,不至。
母自入谓女曰:“客即树上题诗人也。
”娟娟强起,严服靓妆,与母相携而出。
至则玉姿芳润,内美难征,严然秦观峰梦中所见也。
生又以梦告母,共相叹异久之。
马至,珍重辞谢而去。
明日,邻翁以娟母命来,请以弱女为君子姬侍。
生喜出望外,遂以其年四月成礼。
娟娟妙解音律,通贯经史,凡诸戏博杂艺,靡不精晓,情好甚笃。
未阅月,生以督运南行,乃锁院而去。
母先亦暂至武清,遣人间问。
娟娟从门隙中附诗于母,寄生曰:闻郎夜上木兰舟,不数归期只数愁。
半幅御罗题锦字,隔墙裹赠玉搔头。
是夕,生适自潞还,娟出迎。
生曰:“方从马上得诗,未有以复。
”即口占赠娟娟曰:碧窗无主月纤纤,桂影扶疏玉漏严。
秋蒲芙蓉偏献笑,半窗斜映水晶帘。
其冬十月,生以大夫人忧去职。
河冰既合,娟适病不能偕。
生存亡抱恨,计无所出。
邀母与娟同居,约以冰解来迎,相与悲咽而别。
明年春,娟病转剧,遣翁子钱郎,即以诗寄生曰:楚天风雨绕阳台,百种名花次第开。
谁遣一番寒食信,合欢廊下长莓苔。
生遣使往迎,比至则不起匝月矣。
辛卯冬,生再入都过母家,见娟娟画像,题诗其上曰:人生补过□张郎,已恨花残月减光。
枕上游仙何迅速,洞中乌兔太匆忙。
秦娘似比当时瘦,李卫惭多旧日狂。
梅影横斜啼鸟散,绕天黄叶倚绳床。
时人多传诵焉。
顾郎从此始,日近日相亲。
邀生继和,生遂次韵曰:记得书斋同笔砚,新人不是他人。
扁舟来访武陵春。
仙居邻紫府,人世隔红尘。
海誓山盟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
向人犹自语频频。
意中无别意,亲外有谁亲?二人相得之乐,虽翡翠之在赤霄,鸳鸯之游绿水,未足喻也。
未有一载,张士诚兄弟起兵高邮,尽陷淮东诸郡。
翠为其部下将李将军者所掠。
至正末,士诚纳款元朝,愿奉正朔,道途始通,行李无阻。
生于是辞别内外父母,愿求其妻。
星霜屡移,囊橐又竭,然而此心终不少阻。
草行露宿,丐乞于人,仅而得达湖州。
则李将军方贵重用事,威焰隆赫。
生仁立门墙,踌躇窥伺,将进而未能,欲言而不敢。
阍者怪而问焉,生曰:“仆,淮安人也。
丧乱以来,闻有一妹在于贵府。
今不远千里至此,欲求一见,非有他也。
”阍者曰:“然则汝何名姓,妹年貌若干?吾得一闻,以审虚实。
”生曰:“仆姓刘,名金定。
妹名翠翠,识字能文。
当失去时,年始十七,以岁月计之,今则二十有四矣。
”阍者闻之曰:“府中果有刘氏者,淮安人也。
年二十余,识字,善为诗,性又慧巧。
本使宠之专房,汝言信不虚,吾将告之于内,汝且以此以待。
”遂奔走入告。
须臾,令生入见。
将军坐于厅上,生再拜而起,具述其由。
将军,武人也,信而不疑。
即命内竖告于翠翠曰:“汝兄自乡中来此,当出见之。
”翠翠承命而出,以兄妹之礼见于厅前。
不能措一词,但悲伤硬咽而已。
将军曰:“汝既远来,道途疲倦,且于吾门下休息。
吾当徐为之所。
”即出新衣一袭,令其服之。
并以帏帐衾席之属,设于门西小馆,令生处焉,翌日,谓生曰:“汝妹既能识字,汝亦通书否?”生曰:“仆在乡中,以儒为业,以书为本。
凡六经群史,诸子百家,涉猎尽矣,又何疑哉?”将军喜曰:“某自少失学,乘乱崛起。
今方见用于时,趋附者众,宾客盈门,无人延款;书肩盈案,无人裁答。
汝便处吾门下,足充一记室矣。
”生,明敏者也。
性既温和,才又秀发,处于其门,益自检束。
应上接下,咸得其欢,代书回简,曲尽其意。
将军大以为得人,待之甚厚。
然而,生之来此,本为求访其妻。
自厅前一见之后,不可再得。
闺阁深远,内外颇严。
欲达一意,终无间可乘。
荏苒数月,时及授衣,西风夕起,白露为霜。
生独处空斋,终夜不寐,乃成一诗曰:好花移入玉栏杆,春色无缘得再看。
乐处岂知愁处苦,别时虽易见时难。
何时塞上重归马,此夜庭中独舞鸾。
雾阁云烟深几许,可怜辜负月团圆。
诗成,题于片纸,拆布衣之领而缝之。
以百钱纳于小竖,而告之曰:“天道已寒,吾衣甚薄,望持入付于吾妹,令其拆而缝纫之,将以御寒耳。
”小竖如言,持入。
翠翠解其意,拆衣而诗见。
大加伤感,吞声而位,别为一诗,亦缝于衣领之内,付出还生。
诗曰:一自乡关动战锋,旧愁新恨几重重。
肠虽已断情难断,生不相从死亦从。
长使德言藏破镜,终教子建赋游龙。
绿珠碧玉心中事,今日谁知也到侬。
生得诗,知其以死许之,无复致望。
但愈加抑郁,遂感沉疾。
翠翠闻之,请于将军,始得一至床前问候,而生病已亟矣。
翠翠以臂扶生而起,生引首侧视,凝泪满眶,长吁一声,奄然死于其手。
将军怜之,葬于道场山麓。
翠翠送殡而归,是夜得疾,不复饮药,展转衾席,将及一月。
一旦,告将军曰:“妾弃家相从,已得八载。
流离外郡,举眼无亲。
只有一兄,今又死矣。
病必不能起,乞埋骨兄侧,使黄泉之下,庶有依托,不至作他乡孤鬼也。
”言尽而卒。
将军不违其志,竟附葬于生坟左,宛然东西二丘焉。
洪武初,张氏既灭,翠翠家有一旧仆,以商贩为业,道由湖州过道场山下,见华屋数间,槐柳扶疏,翠翠与金生并肩而立于门。
遽呼之入,问父母存亡及乡井旧事,因留之宿。
明早以一启与之。
父母得书,甚喜。
其父即货舟访焉。
至道场山下,向日相遇留宿之处,则荒烟野草,狐兔之迹交道,前所见华屋,乃东西两坟耳,时日已暮,因宿于坟下。
三更后,忽见翠翠与金生拜于前,悲啼宛转。
父惊而抚问之,翠翠乃具述其始末曰:“往者乱起,萧墙祸生,衽席不能效窦氏女之死,乃致为沙咤利之驱,忍耻偷生,离乡去国。
恨以蕙兰之弱质,配兹狙狯之下材。
惟知夺石家买笑之姬,岂暇怜息国不言之妇。
叫九阍而无路,度一日如三秋。
良人不弃旧恩,特蒙远访。
托兄妹之名,而仅获一见;隔夫妇之义,而终遂不通。
彼感疾而先殂,妾含冤而继殒。
欲求附葬,遂得同归。
大略如斯,微言莫尽。
”言毕,因抱其父而大哭。
父遂惊觉,乃一梦也。
明以牲酒奠于墓下,与仆返棹而归。
至今往来者,指为金翠墓云。
太曼生传太曼生者,东海人。
风流尔雅,从父宦游四方,年十九。
自吉州还闽,僦寓城东,恶其嚣杂妨功,因税居于委巷。
屋虽数椽,而主人之园圃近焉。
草树扶疏,花柳间植,有濠濮间想。
生常散步园中,吟咏自适。
一日,偶值双鬟导一女郎,年可十六七,后园采花,不知生之先在也。
生逡巡避之。
女见生风神俊爽,且闻其善词章,情亦不能自禁。
回眸转盼,百倍撩人。
生自是神爽飞越,读书之念顿灰。
越旬余,复于园内遇向者双鬟,因殷勤询之曰:“君家女郎识字乎?”鬟曰:“女郎时手一编,日夕不辍,岂不识字乎?”生曰:“吾有一诗,欲致之,能为一达否?”鬟曰:“郎君善诗,女郎稔知之。
某当为作寄诗邮耳。
”生遂赋一绝云:春园花事斗芳菲,万绿丛中见茵衣。
自愧含毫非子建,水边能赋洛川妃。
女得诗,见其词翰双绝,吟不置口。
遂次其韵以答之,云:小园芳草绿菲菲,粉蝶联翩展画衣。
首愧一双莲步阔,隔花人莫笑潘妃。
自此槐黄期迫,生以省试促归,不敢通问。
及秋不第,复携书于别业。
女时时遣双鬟慰劳之。
由此荏苒,遂结同心。
定情之后,倍相狎昵。
因赠生玉半规,紫罗囊一枚。
生赋诗云:数声残漏满帘霜,青鸟衔笺事渺茫。
剖赠半规苍玉,分将百合紫罗囊。
空传垂手尊前舞,新结愁眉镜里妆。
一枕游仙终是梦,桃花春色误刘郎。
时生已约婚,而女亦受采。
女常居花楼之下,所著有《花楼吟》一卷,其寄生诗甚多。
有云:重门深锁断人行,花影参差月影清。
独坐小楼长倚恨,隔墙空听读书声。
逾年,生当就婚,女亦适人,踪迹遂永绝焉。
然诗札往来,岁犹一二。
至越数载,生举宾荐,戒行有日,女寄书以通殷勤。
生赋《柳梢青》一阕别之:茸莺声吞,蛾眉黛蹙,总是销魂。
银烛光沉,兰闺夜永,月满尊樽。
罗衣空湿啼痕。
肠断处,秋风暮猿,潞水寒冰,燕山残雪,谁与温存?后隔数月,女因念生得瘵疾,卧床日久,思一见生。
实出无名,生乃托为医以诊脉进。
女见生,挥涕如永诀状。
遂不交一言而出。
是夕,女一拗而卒。
生哭之以诗,曰:玉殒珠沉思悄然,明中流泪暗相怜。
常图峡蝶花楼下,记刺鸳鸯绣幕前。
只有梦魂能结雨,更无心胆似非烟。
朱颜皓齿归黄土,脉脉空寻再世缘。
不数日,而生亦卒。
乌山幽会记林生子真,读书乌石山房。
往返里巷间,有一姝,素服淡妆,倚门露半面曰:“徐徐行,谁氏郎君耶?”林愕然大惊,且口噤,猝无可语。
行道之人复沓至,目招而过之,阳顾侍儿言他事。
侍儿心知微指,志其居。
归,令复往通殷勤。
因访邻妪,知为张壁娘。
张壁娘者,良家女也,于归半岁夫亡。
壁娘光丽艳美,妖冶动人。
里中少年,闻其新寡,竞委币焉,张皆不受。
独窃从户窥林,心悦而好,恐不得当也。
张所居后即山,山上折而数十武,即林读书处。
张即期以旦日踏青来会。
当是时,载酒游者,趾相错也。
张出,适与诸游者会,诸游者薄而观之。
林亦混其中,各自引嫌,不交一语而归。
林郁郁不自得,乃赋诗云:秋波频传瞥檀郎,脉脉低回暗断肠。
只为傍人羞不语,缟衣缥缈但闻香。
张所居妆台之上,又有复阁枕山麓,甚秘。
先是林遣侍儿至张所,张阴教置之。
是夕,张使侍婢引林匿复阁中。
夜静,张篝灯至,遂为长夜之欢。
平明,林从山麓而出。
如是者累月。
而张亦时诣林读书山房,谑浪绸缪,无所不至。
无何,林移家临汀,就父公署。
临别之夕,不复与言,但与张极欢痛饮而已。
明日登车径去。
久之,张始知林去远,忽忽若有亡。
又以林去不为一言,轻负其德,感想懊恨,遂成沉疴。
因为诗一章,以寄林云:黄消鹅子翠消鸦,簟拂层波帐凡华。
裙帛褪来腰束素,钏金松尽臂缠纱。
床前弱态眠新柳,枕上回鬟压落花。
不信登墙人似玉,断肠空盼宋东家。
林得诗,始知张病,惟日饮泣而已,因觅入会城者,附书问起居,且与为约。
而张于数日前死矣。
使者归言其状,林失声投地,几不自胜。
因作悼亡二绝云:有客何来自越城,闻君去伴董双成。
相期总在瑶池会,不向人间哭一声。
潘岳何须赋悼亡,人间无验返魂香。
更怜三载穷途泪,犹洒秋风一万行。
明年,林自临汀归闽,逡巡过张所居。
尘网妆楼,燕鸣故垒,而张已埋玉西郊矣。
林自是不复读书旧馆,复赋感旧诗二章曰:落梅到地夜无声,挂空阶碎月明。
徙倚朱栏人不见,双悬清泪听寒更。
梅花历落奈愁何,梦里朱楼掩泪过。
记得去年今夜月,美人吹入笛声多。
壁娘素善音,而尤善吹萧,往诣林书房,曾倚梅三弄,故林诗及之云。
双鸳冢志林澄字太清,侯官人。
年十七。
与同时戴贵共学,馆于戴之西轩。
一日,购得佳书,期贵分录,澄匝旬犹未卒业,而贵五日已缮写成帖,且点画媚人。
澄心异之,徵其故。
贵曰:“余女弟伯磷,素闲翰墨,为我分其任,故速成耳。
”时生未议聘,而女亦未字人,因阴有所属,第不敢白之父母耳。
一日,适贵他往,女刺绣帘中,窥生容颜韶秀,相视目成者久之。
生归西轩,情不自禁,乃题一诗于团扇之上,云:目似秋波鬓似云,绣帘深处见红裙。
东风袅袅吹香气,梦里犹闻百和薰。
女有侍儿名寿娘者,颇亦解事。
值以他故之西轩,而见生所题之扇,因携以示女。
女见诗,知生之属意有在也。
乃密赋古风一章,命寿娘以寄生,云:妾本葑菲姿,青春谁为主。
欲结箕帚缘,严亲犹未许。
怜君正年少,胸中富经史。
相逢荷目成,愁绪千万缕。
咫尺隔重帘,脉脉不得语。
愿君盟勿渝,早谐鸾凤侣。
莫学楚襄王,梦中合云雨。
自后,书札往还,无间晨夕。
上元之夜,女至西轩,赴生期约。
鸡鸣而别,且订偕老之期。
生因赋诗云:四邻歌吹玉缸红,始信蓝桥有路通。
无赖汝南鸡唱晓,惊回魂梦各西东。
女亦有诗云:风透纱窗月影寒,鬓云掩乱晚妆残。
胸前罗带无颜色,尽是相思泪染斑。
踪迹由是益密,家人莫之觉也。
中秋之夕,生复会女于绣房。
枕席绸缪,极其款曲。
漏下四鼓,甫毕余欢,而贵之家奴贵郎阴知其事,因持斧突入,意有所挟。
而生急奔出,不谓触斧遽殒。
女见生气绝,乃取罗帕自经,双手抱生尸而死。
两家父母闻之,无不嗟悼。
检其箧,得诗数十首,皆情至之语。
不忍读竟焚之。
女兄贵素与生深交,议为合葬。
因殡于东郊清贵里,题曰:“双鸳家”云。
时有文士
生愿同衾,死期共穴。
冢号鸳鸯,魂为蝴蝶:华山畿,英台墓,连理枝,合欢树,古有之,今再遇。
时正德三年事也。
娟娟传木生字元经,少有俊才。
成化中,以乡荐入大学,尝登泰山观日出。
夜宿秦观峰,梦有老妇携一女子,相见甚欢,如有平生之分。
既又遗一诗扇,展诵未终,忽钟鸣惊寤而起。
其所梦道路第宅,历历皆能记忆。
明年,将入都,道出武清,散步柳阴中。
过一溪桥,道旁有遗扇在草中。
收视之,上有诗云:烟中芍药朦胧睡,雨底梨花浅澹妆。
小院黄昏人定后,隔墙遥辨麝兰香。
仿佛是梦中所见者,珍袭藏之。
行未几,遥见一女郎从二女侍游树下,迤逦将近,生移避之。
时为三月既望,新雨初雾,微风扇暖。
女郎徐邀二侍穿别径结伴而去。
生仁立转盼,但见带袂飘举,环佩锵然。
百步之外,异香袭道,绰约若神仙中人。
遂以所佩错刀,削树为白,题一绝句曰:隔江遥望绿杨斜,联袂女郎歌落花。
风定细声听不见,茜裙红人那人家。
徙倚弥望,乃行前至野店中,问诸村民。
或曰:“此去里许,有田将军园林,岂即其家眷属乎?”生明日又往树下,竟日无所遇。
惟见溪水中落花流出,复题一绝句,续书于树曰:异鸟娇花不奈愁,湘帘初卷月沉钩。
人间三月无红叶,却任桃花逐水流。
自后,不复相闻。
然前所得遗扇,每遇良辰胜会,未尝不出入怀袖,把玩讽咏,爱如珙壁。
壬午,生谒选天官,隶名营缮。
当春,牡丹盛放,生拟闲游。
因勒马道旁。
值马渴奔水,左右皆前逐马。
生下立井畔民家,其家以贵客在门,召一邻翁延入。
初经重屋,仅庇风日,再过曲径,越小院,其中楼台栏,金碧辉耀,恍非人世。
生稍憩,便欲辞出。
翁曰:“内人乃老夫寡妹,年亦逾五旬矣。
幸暂留,伺马至,行无伤也。
”生起,挥扇逍遥,历览画壁。
翁从旁见其扇,进曰:“此扇何从得之?”生曰:“吾数年前过武清,所得道旁遗弃也。
”翁借观,遽持入内。
顷之,出告生曰:“天下事,萍梗遭逢,固有出于偶然者。
适见扇头诗,疑为吾甥女手笔。
入示吾妹,果非误也。
”生初入其室庐,皆若梦中所经行者,心已异之;及闻翁言,愈骇异。
再引入一曲室,帏帐妍丽,金玉焕然。
至一几榻整洁,琴瑟静好,莫能名状。
须臾,一老妇出拜。
自言:“姓钱氏,老夫田忠义,官至上轻车都尉。
往岁扈从西征,为流矢所中,舆疾归武清。
小女娟娟,时年十四,随侍汤药。
偶遗此扇,不意乃入君子之手。
今夫亡三载矣,睹物兴怀,不觉遂生伤感。
然当时溪树上有二绝句,不知何人所书?小女因寻扇,再至其地,经览而归,至今吟哦不绝于口。
”生请诵之,即其旧题也。
老妇因请命娟娟出见。
传呼良久,不至。
母自入谓女曰:“客即树上题诗人也。
”娟娟强起,严服靓妆,与母相携而出。
至则玉姿芳润,内美难征,严然秦观峰梦中所见也。
生又以梦告母,共相叹异久之。
马至,珍重辞谢而去。
明日,邻翁以娟母命来,请以弱女为君子姬侍。
生喜出望外,遂以其年四月成礼。
娟娟妙解音律,通贯经史,凡诸戏博杂艺,靡不精晓,情好甚笃。
未阅月,生以督运南行,乃锁院而去。
母先亦暂至武清,遣人间问。
娟娟从门隙中附诗于母,寄生曰:闻郎夜上木兰舟,不数归期只数愁。
半幅御罗题锦字,隔墙裹赠玉搔头。
是夕,生适自潞还,娟出迎。
生曰:“方从马上得诗,未有以复。
”即口占赠娟娟曰:碧窗无主月纤纤,桂影扶疏玉漏严。
秋蒲芙蓉偏献笑,半窗斜映水晶帘。
其冬十月,生以大夫人忧去职。
河冰既合,娟适病不能偕。
生存亡抱恨,计无所出。
邀母与娟同居,约以冰解来迎,相与悲咽而别。
明年春,娟病转剧,遣翁子钱郎,即以诗寄生曰:楚天风雨绕阳台,百种名花次第开。
谁遣一番寒食信,合欢廊下长莓苔。
生遣使往迎,比至则不起匝月矣。
辛卯冬,生再入都过母家,见娟娟画像,题诗其上曰:人生补过□张郎,已恨花残月减光。
枕上游仙何迅速,洞中乌兔太匆忙。
秦娘似比当时瘦,李卫惭多旧日狂。
梅影横斜啼鸟散,绕天黄叶倚绳床。
时人多传诵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