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续集卷十
关灯
小
中
大
苍野,为相国宗人。
领兵巡海,泊舟山下。
一小寺僧骇曰:“此非泊舟所,得无惧乎?”王疑僧厌客。
又其地为港口,可避风。
而是夜宴寝,益谓僧言虚也。
旋登山顶,见古庙无人。
庙后台际,石长二丈有余,阔厚皆尺余,明莹如水晶,照见内趺坐金观音,大奇之。
问前僧曰:“此石谁主者?”僧曰:“无主。
第石名龙枕,晴时,常见二龙枕卧其上,谓不泊者,恐不可犯耳。
”王疑僧吓己,又恃力众,竟运至舟。
大喜,少顷,黑云四起,微见风雷。
而港口山自攒合,数十舟碎如□压,溺死者数十人。
王与众竭蹶奔山,乃得免。
愧见前憎。
及访山巅,石依旧在焉。
上清童子唐贞元中,岑文本尝于山亭避暑。
忽有叩山亭院门者,云:“上清童子元宝。
”文本纳之。
仪质爽迈,衣服纤异,冠青圆角,履青圆头,衣服轻细如雾,曰:“仆,生自汉,本于吴。
已得不凝滞之道,遂为吴王进入汉帝。
汉帝有事,拥遏教化,不得者无不相问。
仆尝以方圆行下,皆得通畅,由是自著。
文武二帝,迄今至哀帝,皆相眷。
王莽作乱,方出外方,所至皆沐人怜爱。
自汉成帝时,遂厌人间,乃尸解而去。
或秦或楚,不常厥居。
闻公好道,故此相谒耳。
”文本诘以汉、魏、齐、梁间君王社稷之事,了了如目睹。
因言史传间,屈者、虚者亦甚多。
文本曰:“冠帔,何制度之异?”对曰:“夫道,在于方圆之中。
仆外服圆而心方正,相时之仪也。
”又问曰:“衣服皆轻细何?”对曰:“此是上清五铢服。
”又问曰:“比闻六铢者,天人衣何五铢之异?”对曰:“尤细者,则五铢也。
”谈论不觉日晚,乃别去。
才出门,而忽不见。
文本知是异人,后令人潜送。
诣其所止,出山亭门,东行数步,于院墙下,瞥然而没。
文本命工掘之三尺,得一古墓。
墓中无余物,惟得古钱一枚。
文本方悟:上清童子,是青铜;名元宝,钱之文也;外圆心方,钱之状也;青衣,铜衣也;五铢服,亦钱之文也;汉时生于吴,是汉朝铸五铢钱于吴土也。
文本得之,而钱帛日盛,后官至中书令。
十余年,忽失古钱所在,而文本遂薨。
聚宝竹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
往来数十年,未尝失。
时绍兴七年,因涉大洋,遭风漂船,不知所届。
经五六日,得一山,修竹戛云,弥望极目,乃登岸伐十竿,拟为篙棹之用。
方毕事,见白衣翁云:“此非汝所当留,宜急回,不可缓也。
”篙师叩首白曰:“某辈已迷失路,将葬鱼腹,仙翁幸教归途。
”翁指东南,得还。
十竹已杂用其九。
临岸有倭客及昆仑奴,望桅樯拊膺大叫“可惜”者,不绝口。
既泊,众凝涕船内,见一竹尚存,争欲求买。
曰:“吾不论价,愿索钱二千缗。
”众齐声欢答,即就近取钱以偿。
愿曰:“此必定至宝也,非五千绢不可。
”昆仑奴尤喜,如其数,辇钱授之,而后立约。
约定,愿问之,曰:“此竹既成交易,不可反侮。
然我实不识为何宝,而汝曹竞欲售,盍为我言之?”对曰:“此乃宝伽山聚宝竹。
每立竿于巨浸中,则诸宝不采而聚,吾毕世寻求,视鲸波滔天如平地。
然但知其名,未尝获睹也,虽累千万价,亦所不惜。
尔奚知之。
”愿乃嗟叹而去。
龟宝徐太尉彦若之,赴广南,将渡小海,有随军于海浅濑中,得一小琉璃瓶,大如婴儿之拳。
内有一小龟,长可寸许,往来旋转其间,略不停止。
瓶口仅如钱,不知所人之由也。
因取而藏之。
是夕,忽觉舟重,而且欹,有危覆之状,亟起视之,乃有众龟,千万层叠,就船而上。
彦大惧,急取瓶投诸海,众龟遂散。
既而以告胡人,胡人曰:“此所谓龟宝也,希世之灵物。
若得而藏诸家,何虑宝藏之不丰哉。
”波斯人昔波斯人来闽,相古墓,有宝气,乃谒墓邻以钱数万,墓邻不许。
波斯曰:“此墓已无主五百年矣。
”墓邻始受钱。
波斯发之,见棺中惟存一心,坚如石。
锯开有佳山水,青碧如画,旁有一女,靓妆凭栏凝睇,益此女有爱山水癖,朝夕玩望,吞吐清气,故能融结如此。
陆传吴郡陆,家于长城,世以明经仕。
自幼嗜面为食,食愈多而质愈瘦。
及长,从本军贡于礼部。
既下第,遂为生太学中。
后数月,有胡人数辈,携酒食,诣其门。
既坐,顾谓曰:“吾,南越人,生长蛮貊。
闻唐天子罗天下英俊,且欲以文化动四夷,故我航海梯山来中华,将观太学文物之光。
惟吾子峨焉其冠,焉其,庄然其容,肃然其仪,真唐朝儒生也,我故愿与子交欢。
”谢曰:“幸得籍,名于太学,然无他才能、何足下见爱深也?”于是,相与欢宴,酪酊而去。
信士也,以为群胡不敢欺。
旬余,群胡又至。
持金缯为寿,始疑其有他,即固拒之。
胡人曰:“吾子居长安中,惶惶然有饥寒色,故持金缯,为子一日仆之费。
所以交吾子欢耳,无有他渎,幸勿疑也。
”不得已,受金缯。
及胡人去,太学中诸生闻之,偕来谓曰:“彼胡率爱利,不顾其身,争盐菜之微,尚致相贼杀者,宁肯弃金缯为子寿乎?且太学中诸生甚多,何为独厚君耶,是必有故,君宜匿身郊野间,以避之也。
”遂侨居渭上,杜门不出。
仅月余,群胡又诣其门,大惊。
胡人喜曰;“比君在太学中,我未得尽言。
今君退居郊野,果吾心也。
”既坐,胡人挈手而言曰:“我之来,非偶然也,盖有求君耳。
幸望诺之。
且我所祈,于君,固无害;于我,则大惠也。
”曰:“谨受教。
”胡人曰:“吾子好食面乎?”曰:“有之。
”曰:“食面者非君也,乃君腹中一虫耳。
今我欲以一粒药进君,君饵之,当吐出虫,则我以厚价从君易之,其可乎?”曰:“若诚有之,又安有不可耶?”已而,胡人出一粒药,其色光紫,命饵之。
有顷,遂吐出一虫,长二寸许,色青,状如蛙。
胡人曰:“此名消面虫,实天下之奇宝也。
”曰:“何以识之?”胡人曰:“吾每旦,见宝气亘天在大学中,故我辈得以谒君。
然自一月余,清旦望之,见其气移于渭水上,果君迁居焉。
此虫禀天地中和之气而结,故好食面。
盖以麦自秋始种,至来年夏季成实,受天地四时之全气,故嗜其味焉。
君宜以面食之,可见矣。
”即以面斗余致其前,虫乃食之,立尽。
又问曰:“此虫所用也?”胡人曰:“夫天下之奇宝,但禀中和之气,此虫乃中和之粹也。
执其本而取其未,其远乎哉。
”既而以筒盛虫,又以金函扃之,命置于寝室,谓曰:“明日当即来。
”及明旦,胡人以十两重辇金玉绢帛,约数万,献于。
共持金函而去。
自此大富,致园屋,为治生具,日食粱肉,衣鲜衣,游于长安中,号豪士。
仅岁余,群胡又来,谓曰:“吾子能与我偕游海中乎?我欲探海中之奇宝,以耀天下,而吾子岂非好奇之士耶?”既以甚富,素用闲逸自遂,即与群胡俱至海上。
胡人结宇而居,于是置油膏于银鼎中,构火其下,投虫于鼎中,炼之七日不绝燎。
忽有一童,分发,衣青襦,自海水中出,捧白盘。
盘中有径寸珠甚多,来献胡人。
胡人大声叱之,其童色惧,捧盘而去。
仅食顷,又有一玉女,貌极冶,衣露绡之衣,佩玉珠,翩翩自海中而出,捧紫玉盘,中有大珠数十,来献胡人。
胡人骂之,玉女捧盘而去。
俄有一仙人,戴碧瑶冠,衣紫霞衣,捧绛帕籍盘,中有一珠,径二寸许,奇光泛彩,照数十步,仙人以献胡人,胡人笑而受之,喜谓曰:“至宝来矣。
”即命绝燎,自鼎中收虫,置金函中。
其虫虽炼之且久,而跳跃如初。
胡人吞其珠,谓曰:“子随我入海中,慎无惧。
”即执胡人佩带,从而入焉。
其海水皆豁开十步,鳞甲之族皆辟易回避去,游龙宫,入鲛室,珍珠怪宝任意所择。
才一夕,而获甚多。
胡人谓曰:“此可以致亿万之富矣。
”已而,又以珍具数品遗于。
售于南越,得金千镒,由是益富。
后竟不仕,老于闽越中。
领兵巡海,泊舟山下。
一小寺僧骇曰:“此非泊舟所,得无惧乎?”王疑僧厌客。
又其地为港口,可避风。
而是夜宴寝,益谓僧言虚也。
旋登山顶,见古庙无人。
庙后台际,石长二丈有余,阔厚皆尺余,明莹如水晶,照见内趺坐金观音,大奇之。
问前僧曰:“此石谁主者?”僧曰:“无主。
第石名龙枕,晴时,常见二龙枕卧其上,谓不泊者,恐不可犯耳。
”王疑僧吓己,又恃力众,竟运至舟。
大喜,少顷,黑云四起,微见风雷。
而港口山自攒合,数十舟碎如□压,溺死者数十人。
王与众竭蹶奔山,乃得免。
愧见前憎。
及访山巅,石依旧在焉。
上清童子唐贞元中,岑文本尝于山亭避暑。
忽有叩山亭院门者,云:“上清童子元宝。
”文本纳之。
仪质爽迈,衣服纤异,冠青圆角,履青圆头,衣服轻细如雾,曰:“仆,生自汉,本于吴。
已得不凝滞之道,遂为吴王进入汉帝。
汉帝有事,拥遏教化,不得者无不相问。
仆尝以方圆行下,皆得通畅,由是自著。
文武二帝,迄今至哀帝,皆相眷。
王莽作乱,方出外方,所至皆沐人怜爱。
自汉成帝时,遂厌人间,乃尸解而去。
或秦或楚,不常厥居。
闻公好道,故此相谒耳。
”文本诘以汉、魏、齐、梁间君王社稷之事,了了如目睹。
因言史传间,屈者、虚者亦甚多。
文本曰:“冠帔,何制度之异?”对曰:“夫道,在于方圆之中。
仆外服圆而心方正,相时之仪也。
”又问曰:“衣服皆轻细何?”对曰:“此是上清五铢服。
”又问曰:“比闻六铢者,天人衣何五铢之异?”对曰:“尤细者,则五铢也。
”谈论不觉日晚,乃别去。
才出门,而忽不见。
文本知是异人,后令人潜送。
诣其所止,出山亭门,东行数步,于院墙下,瞥然而没。
文本命工掘之三尺,得一古墓。
墓中无余物,惟得古钱一枚。
文本方悟:上清童子,是青铜;名元宝,钱之文也;外圆心方,钱之状也;青衣,铜衣也;五铢服,亦钱之文也;汉时生于吴,是汉朝铸五铢钱于吴土也。
文本得之,而钱帛日盛,后官至中书令。
十余年,忽失古钱所在,而文本遂薨。
聚宝竹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
往来数十年,未尝失。
时绍兴七年,因涉大洋,遭风漂船,不知所届。
经五六日,得一山,修竹戛云,弥望极目,乃登岸伐十竿,拟为篙棹之用。
方毕事,见白衣翁云:“此非汝所当留,宜急回,不可缓也。
”篙师叩首白曰:“某辈已迷失路,将葬鱼腹,仙翁幸教归途。
”翁指东南,得还。
十竹已杂用其九。
临岸有倭客及昆仑奴,望桅樯拊膺大叫“可惜”者,不绝口。
既泊,众凝涕船内,见一竹尚存,争欲求买。
曰:“吾不论价,愿索钱二千缗。
”众齐声欢答,即就近取钱以偿。
愿曰:“此必定至宝也,非五千绢不可。
”昆仑奴尤喜,如其数,辇钱授之,而后立约。
约定,愿问之,曰:“此竹既成交易,不可反侮。
然我实不识为何宝,而汝曹竞欲售,盍为我言之?”对曰:“此乃宝伽山聚宝竹。
每立竿于巨浸中,则诸宝不采而聚,吾毕世寻求,视鲸波滔天如平地。
然但知其名,未尝获睹也,虽累千万价,亦所不惜。
尔奚知之。
”愿乃嗟叹而去。
龟宝徐太尉彦若之,赴广南,将渡小海,有随军于海浅濑中,得一小琉璃瓶,大如婴儿之拳。
内有一小龟,长可寸许,往来旋转其间,略不停止。
瓶口仅如钱,不知所人之由也。
因取而藏之。
是夕,忽觉舟重,而且欹,有危覆之状,亟起视之,乃有众龟,千万层叠,就船而上。
彦大惧,急取瓶投诸海,众龟遂散。
既而以告胡人,胡人曰:“此所谓龟宝也,希世之灵物。
若得而藏诸家,何虑宝藏之不丰哉。
”波斯人昔波斯人来闽,相古墓,有宝气,乃谒墓邻以钱数万,墓邻不许。
波斯曰:“此墓已无主五百年矣。
”墓邻始受钱。
波斯发之,见棺中惟存一心,坚如石。
锯开有佳山水,青碧如画,旁有一女,靓妆凭栏凝睇,益此女有爱山水癖,朝夕玩望,吞吐清气,故能融结如此。
陆传吴郡陆,家于长城,世以明经仕。
自幼嗜面为食,食愈多而质愈瘦。
及长,从本军贡于礼部。
既下第,遂为生太学中。
后数月,有胡人数辈,携酒食,诣其门。
既坐,顾谓曰:“吾,南越人,生长蛮貊。
闻唐天子罗天下英俊,且欲以文化动四夷,故我航海梯山来中华,将观太学文物之光。
惟吾子峨焉其冠,焉其,庄然其容,肃然其仪,真唐朝儒生也,我故愿与子交欢。
”谢曰:“幸得籍,名于太学,然无他才能、何足下见爱深也?”于是,相与欢宴,酪酊而去。
信士也,以为群胡不敢欺。
旬余,群胡又至。
持金缯为寿,始疑其有他,即固拒之。
胡人曰:“吾子居长安中,惶惶然有饥寒色,故持金缯,为子一日仆之费。
所以交吾子欢耳,无有他渎,幸勿疑也。
”不得已,受金缯。
及胡人去,太学中诸生闻之,偕来谓曰:“彼胡率爱利,不顾其身,争盐菜之微,尚致相贼杀者,宁肯弃金缯为子寿乎?且太学中诸生甚多,何为独厚君耶,是必有故,君宜匿身郊野间,以避之也。
”遂侨居渭上,杜门不出。
仅月余,群胡又诣其门,大惊。
胡人喜曰;“比君在太学中,我未得尽言。
今君退居郊野,果吾心也。
”既坐,胡人挈手而言曰:“我之来,非偶然也,盖有求君耳。
幸望诺之。
且我所祈,于君,固无害;于我,则大惠也。
”曰:“谨受教。
”胡人曰:“吾子好食面乎?”曰:“有之。
”曰:“食面者非君也,乃君腹中一虫耳。
今我欲以一粒药进君,君饵之,当吐出虫,则我以厚价从君易之,其可乎?”曰:“若诚有之,又安有不可耶?”已而,胡人出一粒药,其色光紫,命饵之。
有顷,遂吐出一虫,长二寸许,色青,状如蛙。
胡人曰:“此名消面虫,实天下之奇宝也。
”曰:“何以识之?”胡人曰:“吾每旦,见宝气亘天在大学中,故我辈得以谒君。
然自一月余,清旦望之,见其气移于渭水上,果君迁居焉。
此虫禀天地中和之气而结,故好食面。
盖以麦自秋始种,至来年夏季成实,受天地四时之全气,故嗜其味焉。
君宜以面食之,可见矣。
”即以面斗余致其前,虫乃食之,立尽。
又问曰:“此虫所用也?”胡人曰:“夫天下之奇宝,但禀中和之气,此虫乃中和之粹也。
执其本而取其未,其远乎哉。
”既而以筒盛虫,又以金函扃之,命置于寝室,谓曰:“明日当即来。
”及明旦,胡人以十两重辇金玉绢帛,约数万,献于。
共持金函而去。
自此大富,致园屋,为治生具,日食粱肉,衣鲜衣,游于长安中,号豪士。
仅岁余,群胡又来,谓曰:“吾子能与我偕游海中乎?我欲探海中之奇宝,以耀天下,而吾子岂非好奇之士耶?”既以甚富,素用闲逸自遂,即与群胡俱至海上。
胡人结宇而居,于是置油膏于银鼎中,构火其下,投虫于鼎中,炼之七日不绝燎。
忽有一童,分发,衣青襦,自海水中出,捧白盘。
盘中有径寸珠甚多,来献胡人。
胡人大声叱之,其童色惧,捧盘而去。
仅食顷,又有一玉女,貌极冶,衣露绡之衣,佩玉珠,翩翩自海中而出,捧紫玉盘,中有大珠数十,来献胡人。
胡人骂之,玉女捧盘而去。
俄有一仙人,戴碧瑶冠,衣紫霞衣,捧绛帕籍盘,中有一珠,径二寸许,奇光泛彩,照数十步,仙人以献胡人,胡人笑而受之,喜谓曰:“至宝来矣。
”即命绝燎,自鼎中收虫,置金函中。
其虫虽炼之且久,而跳跃如初。
胡人吞其珠,谓曰:“子随我入海中,慎无惧。
”即执胡人佩带,从而入焉。
其海水皆豁开十步,鳞甲之族皆辟易回避去,游龙宫,入鲛室,珍珠怪宝任意所择。
才一夕,而获甚多。
胡人谓曰:“此可以致亿万之富矣。
”已而,又以珍具数品遗于。
售于南越,得金千镒,由是益富。
后竟不仕,老于闽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