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续集卷十六
关灯
小
中
大
教。
行修困惫甚。
因问老人曰:“此等何哉?”老人曰:“此原上有灵应九子母祠耳。
”老人行,引行修却至逆旅。
壁荧荧,枥马啖刍如故,仆夫等昏惫熟寐。
老人因辞而去。
行修心帻然一呕,所饮皂英子汤出焉。
时王公亡,移镇江西矣。
从是,行修续王氏之婚,后官至谏议大夫。
卢求杨嗣复,李翱之妹婿也。
卢求者,翱之子婿也。
嗣复主试时,卢求不第。
翱典合肥郡,识一道士,奇之。
令备奏章,问卢功名焉。
道士乃饮酒数斗,稍寝,整衣北拜。
对案手疏二缄,授翱曰:“有主试,方开小缄。
见榜,方开大缄。
不可错乱。
”及定主试,仍杨嗣复也。
小缄云:“裴头黄尾,三求六李。
”翱亦未知卢求之果得功名否也。
及张榜,状元即裴求也。
卢求次之。
榜未者黄驾也。
翱始开大缄,缄中并无他说,但抄录所张之榜耳。
翱益奇敬之。
后翱领襄阳,道士复来曰:“公之政美,当有善报。
盍出子女示之。
”既视翱子,乃曰:“不及公矣。
”又曰:“三女皆贵人母也,外孙必皆宰辅。
”后果卢求子卢携,郑亚子郑畋,杜审权子杜让能,皆官将相。
秀师言记唐建中未,崔晤、李仁钧,表兄弟也,同候调京师。
荐福寺一僧名神秀,晓阴阳术,崔李共问己之祸福焉。
僧不应,而私厚礼李曰:“君今选江南县,甚称意。
又六年,摄本府纠曹,合监刑小僧。
乞将小僧骸骨,葬于瓦棺寺后松林中,则僧愿也。
”言讫堕泪。
又曰:“崔之福,已尽此矣。
崔之孤子,君实扶之。
崔之孤女,君之继室也。
秘之秘之。
”崔诘朝问李,李曰:“无他说也,但云李当作崔之婿耳。
”崔妄其言不信。
后果僧坐泄宫中密事,付李笞死。
李捐俸,赁瓦棺寺地,筑浮图以葬之。
未几。
一军伶前白曰:“一女子求婚于君。
云君之表侄女也。
”召而问之,乃:知即崔晤之女也。
晤已死五六年矣。
晤子女因不能糊口,乃随叔晔来至李之任所,而晔又不知所之矣。
李怜而纳之,曰:“僧之言信也。
”尉迟敬德隋未,太原一书生,家邻官库,因穴入之。
内有金甲人持戈曰:“此钱数万贯,尉迟公之有也。
得尉迟帖来,任汝所取。
”书生乃遍访之,适裸身锻铁处得尉迟敬德焉。
尉迟方蓬首锻炼,书生乃伺其歇也,拜之曰:“生贫困,乞借君钱五百贯可乎?”尉迟曰:“吾打铁人耳,何故侮我。
”生曰:“若能哀悯,但赐一帖足矣。
尉迟大笑,即书付之。
书生以帖至库,金甲人即令书生系之于梁上,而以五百贯与之。
后敬德立殊功,请归乡里,敕赐钱一库。
阅其簿,则失五百贯矣。
主库者乃于梁上得帖,即尉迟之手笔也。
尉迟大惊,召书生问其故而礼之。
出库钱,聚故旧而分之。
车公唐贞元中,万年县捕贼官李公,以脍食客。
脍未至,适一客遽然来曰:“我能识定数。
”李公曰:“今日食脍,抑谁不得食者?”客微笑曰:“惟足下不得食耳。
”李公不信。
适京兆尹来召,李公趋赴,且曰:“庖人必留脍以待我。
”及李公归,御脍将食,适屋毁堕,盘碎脍泥,竟不得食。
崔洁太府乡进士陈彤,能知定数。
崔洁谓其妄,不信也。
同寓长安。
一日,陈谓崔曰:“我当与汝食于裴公亭。
”崔笑之,不应也。
至午,同过天门街,逢卖者。
崔爱其鲜也,买之,乃谋食所。
左右曰:“裴公亭近,可食也。
”崔始惊悟,谓陈曰:“解是者谁也?”陈曰:“第一部乐人,衣紫者也。
”乃备砧刀待之。
适衣紫者三四人来,熟视曰:“甚鲜也。
”其一人拊刀砧曰:“有脍不能解乎?我解之,但祈分而已。
”崔谓陈曰:“彼得食乎?”陈曰:“不得食也。
止有三千里外九品官,得食半碗汁耳。
”既解,忽人来呼紫衣曰:“驾幸龙首池,唤第一部乐人。
”紫衣急应呼而去。
崔、陈食毕,适延县尉李耿来谒。
崔索食之,止半碗汁矣。
李果捧食之而去。
张太京师有王四老,镪贯巨万。
张太者,其故人之子也。
贫无糊口,丐于王门,王遽叱之。
王妻曰:“叱者谁也?”王老曰:“故人子也。
”妻曰:“既故人子,不周之,而叱之何哉?”遂呼太礼食,教之话言,助之十金。
曰:“以是贸易,慎毋妄费。
”太亦能警省,王老亦颇爱之,遣侄随太贩木荆南。
奈江行甚迟,二子谋先陆进。
一夕,月下见水面有缸盛物,自远浮来,其行如飞。
二子揽之,缸流不止,止得缸爿一片。
明夕,舍于田翁。
田翁曰:“得非张太乎?”太曰:“子何以知我也?”翁曰:“昨夕得一缸金银,内有一银牌曰:‘张太应得五百金。
’故拱候久矣。
”随以五百金还张太。
复出五十金赠之,太不受。
翁乃作饼五十,每饼藏银一两送之。
二子途中渴甚,乞浆,一田妇欣然与之。
二子衔感,以五十饼酬之。
妇随以一付儿,以四十九示夫。
夫曰:“盍同一鸡,携送汝父,告借银息肩可乎?”妇之父,即得缸之田翁也。
翁笑曰:“饼中五十金不受,反来告贷耶?”妇惊,将儿手中饼开之,则又无银者。
翁究其故,乃知妻作饼时,偶有一饼失置银者。
翁乃叹曰:“数也,命也,不可强也。
”予女十金而遣之。
行修困惫甚。
因问老人曰:“此等何哉?”老人曰:“此原上有灵应九子母祠耳。
”老人行,引行修却至逆旅。
壁荧荧,枥马啖刍如故,仆夫等昏惫熟寐。
老人因辞而去。
行修心帻然一呕,所饮皂英子汤出焉。
时王公亡,移镇江西矣。
从是,行修续王氏之婚,后官至谏议大夫。
卢求杨嗣复,李翱之妹婿也。
卢求者,翱之子婿也。
嗣复主试时,卢求不第。
翱典合肥郡,识一道士,奇之。
令备奏章,问卢功名焉。
道士乃饮酒数斗,稍寝,整衣北拜。
对案手疏二缄,授翱曰:“有主试,方开小缄。
见榜,方开大缄。
不可错乱。
”及定主试,仍杨嗣复也。
小缄云:“裴头黄尾,三求六李。
”翱亦未知卢求之果得功名否也。
及张榜,状元即裴求也。
卢求次之。
榜未者黄驾也。
翱始开大缄,缄中并无他说,但抄录所张之榜耳。
翱益奇敬之。
后翱领襄阳,道士复来曰:“公之政美,当有善报。
盍出子女示之。
”既视翱子,乃曰:“不及公矣。
”又曰:“三女皆贵人母也,外孙必皆宰辅。
”后果卢求子卢携,郑亚子郑畋,杜审权子杜让能,皆官将相。
秀师言记唐建中未,崔晤、李仁钧,表兄弟也,同候调京师。
荐福寺一僧名神秀,晓阴阳术,崔李共问己之祸福焉。
僧不应,而私厚礼李曰:“君今选江南县,甚称意。
又六年,摄本府纠曹,合监刑小僧。
乞将小僧骸骨,葬于瓦棺寺后松林中,则僧愿也。
”言讫堕泪。
又曰:“崔之福,已尽此矣。
崔之孤子,君实扶之。
崔之孤女,君之继室也。
秘之秘之。
”崔诘朝问李,李曰:“无他说也,但云李当作崔之婿耳。
”崔妄其言不信。
后果僧坐泄宫中密事,付李笞死。
李捐俸,赁瓦棺寺地,筑浮图以葬之。
未几。
一军伶前白曰:“一女子求婚于君。
云君之表侄女也。
”召而问之,乃:知即崔晤之女也。
晤已死五六年矣。
晤子女因不能糊口,乃随叔晔来至李之任所,而晔又不知所之矣。
李怜而纳之,曰:“僧之言信也。
”尉迟敬德隋未,太原一书生,家邻官库,因穴入之。
内有金甲人持戈曰:“此钱数万贯,尉迟公之有也。
得尉迟帖来,任汝所取。
”书生乃遍访之,适裸身锻铁处得尉迟敬德焉。
尉迟方蓬首锻炼,书生乃伺其歇也,拜之曰:“生贫困,乞借君钱五百贯可乎?”尉迟曰:“吾打铁人耳,何故侮我。
”生曰:“若能哀悯,但赐一帖足矣。
尉迟大笑,即书付之。
书生以帖至库,金甲人即令书生系之于梁上,而以五百贯与之。
后敬德立殊功,请归乡里,敕赐钱一库。
阅其簿,则失五百贯矣。
主库者乃于梁上得帖,即尉迟之手笔也。
尉迟大惊,召书生问其故而礼之。
出库钱,聚故旧而分之。
车公唐贞元中,万年县捕贼官李公,以脍食客。
脍未至,适一客遽然来曰:“我能识定数。
”李公曰:“今日食脍,抑谁不得食者?”客微笑曰:“惟足下不得食耳。
”李公不信。
适京兆尹来召,李公趋赴,且曰:“庖人必留脍以待我。
”及李公归,御脍将食,适屋毁堕,盘碎脍泥,竟不得食。
崔洁太府乡进士陈彤,能知定数。
崔洁谓其妄,不信也。
同寓长安。
一日,陈谓崔曰:“我当与汝食于裴公亭。
”崔笑之,不应也。
至午,同过天门街,逢卖者。
崔爱其鲜也,买之,乃谋食所。
左右曰:“裴公亭近,可食也。
”崔始惊悟,谓陈曰:“解是者谁也?”陈曰:“第一部乐人,衣紫者也。
”乃备砧刀待之。
适衣紫者三四人来,熟视曰:“甚鲜也。
”其一人拊刀砧曰:“有脍不能解乎?我解之,但祈分而已。
”崔谓陈曰:“彼得食乎?”陈曰:“不得食也。
止有三千里外九品官,得食半碗汁耳。
”既解,忽人来呼紫衣曰:“驾幸龙首池,唤第一部乐人。
”紫衣急应呼而去。
崔、陈食毕,适延县尉李耿来谒。
崔索食之,止半碗汁矣。
李果捧食之而去。
张太京师有王四老,镪贯巨万。
张太者,其故人之子也。
贫无糊口,丐于王门,王遽叱之。
王妻曰:“叱者谁也?”王老曰:“故人子也。
”妻曰:“既故人子,不周之,而叱之何哉?”遂呼太礼食,教之话言,助之十金。
曰:“以是贸易,慎毋妄费。
”太亦能警省,王老亦颇爱之,遣侄随太贩木荆南。
奈江行甚迟,二子谋先陆进。
一夕,月下见水面有缸盛物,自远浮来,其行如飞。
二子揽之,缸流不止,止得缸爿一片。
明夕,舍于田翁。
田翁曰:“得非张太乎?”太曰:“子何以知我也?”翁曰:“昨夕得一缸金银,内有一银牌曰:‘张太应得五百金。
’故拱候久矣。
”随以五百金还张太。
复出五十金赠之,太不受。
翁乃作饼五十,每饼藏银一两送之。
二子途中渴甚,乞浆,一田妇欣然与之。
二子衔感,以五十饼酬之。
妇随以一付儿,以四十九示夫。
夫曰:“盍同一鸡,携送汝父,告借银息肩可乎?”妇之父,即得缸之田翁也。
翁笑曰:“饼中五十金不受,反来告贷耶?”妇惊,将儿手中饼开之,则又无银者。
翁究其故,乃知妻作饼时,偶有一饼失置银者。
翁乃叹曰:“数也,命也,不可强也。
”予女十金而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