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关灯
    悉能强记,诸生异之。

    复受八韵一轴,维诵之如初,因授之《孝经》。

    自是未半载,维博览经籍,下笔成文,于是请下山求书粮。

    至蒲陕间,遇一前资郡牧即世,请维志其墓。

    维立成数百言,有燕许风骨,厚获濡润。

    而乃性嗜煎饼,尝为文会,每个煎饼才熟,而维一韵赋成。

    咸通、乾符中,声名籍甚,竟无所成而卒。

     剧燕,蒲坂人也,工为雅正诗。

    王重荣镇河中,燕投赠王曰:“只向国门安四海,不离乡井拜三公。

    ”重荣甚礼重。

    为人多纵,陵轹诸従事,竟为正平之祸。

     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

    ”又”帚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

    ”又”落日长安道,秋槐满地花。

    ”皆脍炙人口。

    温飞卿任太学博士,主秋试,涛与卫丹、张郃等诗赋,皆榜于都堂。

     任涛,豫章筠川人也,诗名早著。

    有”露团沙鹤起,人卧钓船流。

    ”他皆仿此。

    数举败于垂成。

    李常侍骘廉察江西,特与放乡里之役,盲俗互有论列。

    骘判曰:“江西境内,凡为诗得及涛者,即与放色役,不止一任涛耳。

    ” 罗虬辞藻富赡,与宗人隐、邺齐名。

    咸通、乾符中,时号”三罗”。

    广明庚子乱后,去従鄜州李孝恭。

    籍中有红儿者,善肉声,常为贰车属意。

    会贰车骋邻道,虬请红儿歌而赠之缯彩。

    孝恭以副车所贮,不令受所贶。

    虬怒拂衣而起,诘旦,手刃绝句百篇,号比红诗,大行于时。

     周缄者,湖南人也,咸通初以辞赋擅名。

    缄尝为《角抵赋》,略曰:“前冲后敌,无非有力之人;左攫右拿,尽是用拳之手。

    ”或非缄善角抵。

     周繁,池州青阳人也。

    兄繇,以诗篇中第。

    繇工八韵,有飞卿之风。

     何涓,湘南人也,业辞。

    尝为《潇湘赋》,天下传写。

    少游国学,同时潘纬者,以《古镜诗》著名,或曰:“藩纬十年吟古镜,何涓一夜赋潇湘。

    ” 章碣,不知何许人,或曰孝标之子。

    咸通末,以篇什著名。

    乾符中,高侍郎湘自长沙携邵安石至京及第,碣赋东都望幸以刺之。

    复为《焚书坑诗》曰:“竹帛烟销帝业虚,昔年曾是祖龙居,坑灰未冷关东乱,刘项従来不读书。

    ” 来鹄,豫章人也,师韩、柳为文。

    大中末、咸通中,声价益籍甚。

    广明庚子之乱,鹄避地游荆襄,南返中和,客死于维扬。

     闵廷言,豫章人也,文格高绝。

    咸通中,初与来鹄齐名。

    王棨尝谓同志曰:“闵生之交,酷似西汉。

    ”有《渔腹志》一篇,棨尤所推伏。

     张乔,池州九华人也,诗句清雅,敻无与伦。

    咸通末,京兆府解,李建州时为京兆参军主试,同时有许棠与乔,及俞坦之、剧燕、任涛、吴罕、张宾、周繇、郑谷、李栖远、温宪、李昌符,谓之”十哲”。

    其年府《试月中桂诗》,乔擅场。

    诗曰:“与月长洪蒙,扶疏万古同;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每以圆时足,还随缺处空;影高群木外,香满一轮中。

    未种青霄日,应虚白兔宫;何当因羽化细得问神功。

    ”其年频以许棠在场席多年,以为首荐;乔与俞坦之复受许下,薛能尚书深知,因以诗唁二子曰:“何事尽参差,惜哉吾子诗;曰令销此道,天亦负明时。

    有路当重振,无门即不知;何曾见尧日,相与啜浇漓。

    ” 谢廷浩,闽人也。

    大顺中,颇以辞赋著名,与徐夤不相上下,时号”锦绣堆”。

     李巨川,字下已,姑臧人也,士族之鼎甲,工为燕许体文。

    广明庚子乱后,失身于人,佐兴元杨守亮幕;守亮,大阉复恭养子。

    守亮败,为华帅韩建所擒。

    建重其才,奏令掌书奏凡十余年,名振海内。

    乾宁中,驾幸三峰,巨川自使下侍御史,拜工部郎中,稍迁考功郎,中谏议大夫。

    时建奏勒诸王放散殿;后都雪岐,下宋文通,皆巨川之谋也。

    上返正,转假礼部尚书,充黄州节度判官。

    上至华清宫,遣使赐建御容一轴,时巨川草谢表以示吴子华,其中有”彤云似盖以长随,紫气临关而不度。

    ”子华吟味不已,因草篇与巨川对垒。

    略曰:“雾开万里,克谐披睹之心;掌拔一峰,兼助捧持之力。

    ”天祐初,大驾幸岐,梁太祖自东平拥师迎驾至三峰,单骑出降。

    既而素忌巨川多谋,遣人害之。

     陈象,袁州新喻人也,少为县吏,一旦愤激为文,有西汉风骨,著《贯子》十篇。

    南平王钟传镇豫章,以羔雁聘之,累迁行军司马,御史大夫。

    传薨,象复佐其子文政。

    为淮师攻陷,象被擒送维扬,戮之。

    象颇师黄老,讫至于此,莫知所自也。

     汤筼,润州丹阳人也,工为应用,数举败于垂成。

    李巢在湖南,郑续镇广南,俱以书奏受惠。

    晚佐江西钟传,书檄阗委,未尝有倦色。

    传女适江夏杜洪之子,时及昏暝,有人走乞障车文,筼命小吏四人,各执纸笔,倚马待制,既而四本俱成。

    天祐中,逃难至临川,忧恚而卒。

     陈岳,吉州庐陵人也,少以辞赋贡于春官氏,凡十上竟抱至冤。

    晚年従豫章钟传,复为同舍所谮;退居南郭,以坟典自娱。

    因之埔览郡籍,尝著书商较前史得失,尤长于班、史之业,评三传是非,著《春秋折衷论》三十卷;约《大唐实录》,撰《圣经》一百二十卷。

    以所为述作,号《陈子正言》十五卷。

    其辞、赋、歌、诗,别有编帙。

    光化中,执政议以蒲帛徵;传闻之,复辟为従事。

    后以谗黜,寻遘病而卒。

     李凝古,执事中损之子,冲幼聪敏绝伦,工为燕许体文。

    中和中,従彭门时溥,溥令制露布进黄巢首级。

    凝古辞学精敏,义理该通,凡数千言,冠绝一时,天下仰风。

    无何,溥奏诸将各领一麾,凝古获濡润而不之谢,溥因兹减薄。

     ○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 孟郊,字东野,工古风,诗名播天下,与李观、韩退之为友。

    贞元十二年及第,佐徐州张建封幕卒,使下廷评,韩文公作志,东野谥曰贞耀先生。

    贾岛诗曰:“身殁声名在,多应万古传;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

    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故人相吊处,斜日下寒天。

    ” 李贺,字长吉,唐诸王孙也,父瑨肃,边上従事。

    贺年七岁,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

    时韩文公与皇甫湜览贺所业,奇之,而未知其人。

    因相谓曰:“若是古人,吾曹不知者;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会有以瑨肃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见其子。

    既而总角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贺就试一篇,承命欣然,操觚染翰,旁若无人。

    仍目曰高轩过,曰:“华裾织翠青如葱,金镮压辔摇冬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殿前作赋声磨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元精炯炯贯当中。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负冥鸿,他日不羞蛇与龙。

    ”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连镳而还所居,亲为束发。

    年未弱冠,丁内艰,他日举进士,或谤贺不避家讳,文公特著《辨讳》一篇,不幸未登壮室而卒。

     皇甫松,著《醉乡日月》三卷,自叙之矣,或曰,松,丞相奇章公表甥,然公不荐。

    因襄阳大水,遂为《大水辨》,极言诽谤。

    有”夜入真珠室,朝游瑇瑁宫”之句。

    公有爱姬名真珠。

     李群玉,不知何许人,诗篇妍丽,才力遒健。

    咸通中,丞相修行杨公为奥主,进诗三百篇,授麟台雠校。

     陆龟蒙,字鲁望,三吴人也。

    幼而聪悟,文学之外,尤善谈笑,常体江谢赋事,名振江左。

    居于姑苏,藏书万余卷;诗篇清丽,与皮日休为唱和之友;有集十卷,号曰《松陵集》。

    中和初,遘疾而终。

    颜荛给事为文志其墓,吴子华奠文千余言,略曰:“大风吹海,海波沦涟,涵为子文,无隅无边。

    长松倚雪,枯枝半折,挺为子文,直上巅绝。

    风下霜晴,寒钟自声,发为子文,铿锵杳清。

    武陵深阗,川长昼白,间为子文,涉茫岑寂。

    豕突禽狂,其来莫当。

    云沈鸟没,其去倏忽。

    腻若凝脂,软于无骨。

    霏漠漠,澹涓涓,春融冶,秋鲜妍。

    触即碎,潭下月;拭不灭,玉上烟。

    ” 赵光远,丞相隐弟子,幼而聪悟。

    咸通、乾符中,以为气焰温、李,因之恃才不拘小节,常将领子弟,恣游侠斜,著《北里志》,颇述其事。

     李甘,字龢鼎,长庆四年及第,《登科记》已注矣。

     温庭皓,庭筠之弟,辞藻亚于兄,不第而卒。

     刘得仁陆逵傅锡平曾贾岛刘稚圭顾邵孙沈佩 顾蒙,宛陵人,博览经史,慕燕许刀尺,亦一时之杰;余力深究内典,由是屡为《浮图碑》,仿欧阳率更笔法,酷似前人。

    庚子乱后,萍梗江浙间。

    无何,有美姬为润帅周宝奄有;蒙不能他去,而受其豢养,由此名价减薄。

    甲辰淮浙荒乱,避地至广州,人不能知,困于旅食,以至书《千字文》授于聋俗,以换斗筲之资。

    未几,遘疾而终。

    蒙颇穷《易象》,著《大顺图》三卷。

     罗邺,余杭人也,家富于财。

    父则,为盐铁小吏,有子二人,俱以文学干进,邺尤长七言诗。

    时宗人隐,亦以律韵著称,然隐才雄而粗疏,邺才清而绵致。

    咸通中,崔安潜侍郎廉问江西,志在弓旌,竟为幕吏所沮。

    既而俯就督邮,因兹举事阑珊,无成而卒。

     方干,桐庐人也,幼有清才,为徐凝所器,诲之格律。

    干或有句云:“把得新诗草里论。

    ”反语云村里老,谑凝而已。

    王大夫廉问浙东,干造之连跪三拜,因号”方三拜”。

    王公将荐之于朝,请吴子华为表草。

    无何公遘疾而卒,事不谐矣。

     前件人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辞,遍在时人之口;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

    但恐愤气未销,上冲穹昊,伏乞宣赐中书门下,追赠进士及第,各赠补阙、拾遗,见存明代。

    以惟罗隐一人,亦乞特赐科名,录升三级,便以特敕显示优恩。

    俾使已升冤人,皆沾圣泽;后来学者,更厉文风。

     论曰:工拙由人,得丧者命;非贤之咎,伊时之病。

    善不为名,而名随之;名不为禄,而禄従之。

    苟异于是不汨,而小人之儒也尤人,君子之儒也反己。

    《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