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关灯
小
中
大
卷十一
○反初及第
刘轲,慕孟轲为文,故以名焉。
少为僧,止于豫章高安县南果园;复求黄老之术,隐于庐山;既而进士登第。
文章与韩、柳齐名。
○反初不第 张策,同文子也,自小従学浮图,法号藏机,粲名内道场为大德。
广明庚子之乱,赵少师崇主文,策谓时事更变,求就贡籍,崇庭谴之;策不得已,复兴博学宏辞,崇职受天官,复黜之,仍显扬其过。
策后为梁太祖従事。
天祐中,在翰林,太祖颇奇之,为谋府。
策极力媒孽,崇竟罹冤酷。
○无官受黜 襄阳诗人孟浩然,开元中颇为王右丞所知。
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者,右丞吟咏之,常击节不已。
维待诏金銮殿,一旦,召之商较《风》、《雅》,忽遇上幸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维不敢隐,因之奏闻。
上欣然曰:“朕素闻其人。
”因得诏见。
上曰:“卿将得诗来耶!”浩然奏曰:“臣偶不赍所业。
”上即命吟。
浩然奉诏,拜舞念诗曰:“此阙休上书,南山归卧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上闻之怃然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
终身不仕。
贾岛、字阆仙。
元和中,元白尚轻浅,岛独变格入僻,以矫浮艳;虽行坐寝食,吟味不辍。
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帚。
岛忽吟曰:“落叶满长安”,志重其冲口直致,求之一联,杳不可得,不知身之所従也。
因之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而释之。
又尝遇武宗皇帝于定水精舍,岛尤肆侮,上讶之。
他日有中旨令与一官,谪去乃受长江县尉,稍迁普州司仓而卒。
开成中,温庭筠才名籍甚;然罕拘细行,以文为货,识者鄙之。
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
时中书舍人裴坦当制,忸泥含毫久之。
时有老吏在侧,因讯之升黜,对曰:“舍人合为责辞,何者入策进士,与望州长马一齐资。
”坦释然,故有泽畔长沙之比。
庭筠之任,文士诗人争为辞送,惟纪唐夫得其尤。
诗曰:“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皇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饮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远,犹隔千山与万津。
” ○荐举不捷 张祜,元和、长庆中,深为令狐文公所知。
公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格诗三百篇表进。
献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
前件人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机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云云。
谨令录新旧格诗三百首,自光顺门进献,望请宣付中书门下。
祜至京师,方属元江夏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辞藻上下,稹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
”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
祜以诗自悼,略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 长沙日试万言王璘,辞学富赡,非积学所致。
崔詹事廉问,特表荐之于朝。
先是试之于使院,璘请书史十人,皆给砚,璘缜絺扪腹,往来口授,十吏笔不停辍。
首题《黄河赋》三千字,数刻而成;复为《鸟散余花落诗》二十首,援毫而就。
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
璘曰:“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挥,斯须复十余篇矣。
时未亭午,已构七千余言。
詹事传语试官曰:万言不在试限,请屈来饮酒。
《黄河赋》复有僻字百余,请璘对众朗宣,旁若无人。
至京师时,路庶人方当钧轴,遣一介召之。
璘意在沽激,曰:“请俟见帝。
”岩闻之大怒,亟命奏废万言科。
璘杖策而归,放旷于杯酒间,虽屠沽无间然矣。
○已得复失 杨知至,会昌五年王仆射重奏五人:源重、杨和至、杨严、郑朴、窦缄,奉敕特放杨严,其余四人皆落。
知至咸恩自吊诗曰:“由来梁燕与冥鸿,不合翩翾向碧空。
寒谷谩随邹氏律,长天独遇宋都风。
当时泣玉情虽异,他日衔环事亦同。
二月春光花澹荡,无因得醉杏园中。
” 张汶,会昌五年陈商下状元及第,翰林覆落濆等八人,赵渭南贻濆诗曰:“莫向春风诉酒杯,谪仙真个是仙才。
犹堪与世为祥瑞,曾到蓬山顶上来。
” ○以德报怨 裴垍举宏辞,崔枢考之落第。
及垍为宰相,擢枢为礼部,笑谓枢曰:“聊以报德也。
” 贾泳父翛有义声,泳落拓不拘细碎,常佐武臣倅晋州。
昭宗幸蜀,三榜裴公,时为前主客员外,客游至郡,泳接之傲睨。
公尝簪笏造泳,泳戎装一揖曰:“主公尚书邀放鹞子,勿怪如此!”倥偬而退,贽颇衔之。
后公三主文柄,泳两举为公所黜;既而谓门人曰:“贾泳潦倒可哀,吾当报之以德。
”遂放及第。
○恶分疏 宋人许昼,闽人黄遘,遘尝宰滑州卫南,与昼声迹不疏。
光化三年,二人俱近事,遘谤昼尝笞背矣。
昼性卞急,时内翰吴融侍郎,西铨独孤损侍郎,皆尽知己,一旦昼造二君子自辨,因袒而视之。
二公皆掩袂而入。
昼、遘其年俱落。
光化中,苏拯与乡人陈涤同处。
拯与考功苏郎中璞初叙宗党,璞故奉常涤之子也。
拯既执贽,寻以启事温卷,因请陈涤缄封,涤遂误书己名,璞得之大怒。
拯闻之,苍黄复致书谢过。
吴子华闻之曰:“此书应更欢也。
” 文德中,刘子长出镇浙西,行次江西;时陆威侍郎犹为郎吏,亦寓于此。
进士褚载缄二轴投谒,误以子长之卷面贽于威;威览之,连有数字犯威家讳,威因拱而矍然。
载错愕白以大误,寻以长笺致谢,略曰:“曹兴之图画虽精,终惭误笔;殷浩之兢持太过,翻达空函。
” ○怨怒戆直附 李义山师令狐文公。
大中中,赵公在内廷,重阳日义山谒不见,因以一篇纪于屏风而去。
诗曰”曾共山公把酒卮,霜天白菊正离披。
十余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莫学汉臣栽苜蓿。
还同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更重窥。
” 张曙、崔昭纬,中和初西川同举,相与诣日者问命。
时曙自恃才句籍然,人皆呼为”将来状元”,崔亦分居其下。
无何,日者殊不顾曙,目崔曰:“将来万全高第。
”曙有愠色。
日者曰:“郎君亦及第,然须待崔家郎君拜相,当于此时过堂。
”既而曙果以惨恤不终场,昭纬其年首冠。
曙以篇什刺之曰:“千里江山陪骥尾,五更风水失龙鳞。
昨夜浣花溪上雨,缘杨芳草属何人?”崔甚不平。
会夜饮,崔以巨觥饮张,张推辞再三,崔曰:“但吃,却待我作宰相与你取状头。
”张拂衣而去,因之大不叶。
后七年,崔自内廷大拜,张后于三榜裴公下及第,果于崔公下过堂。
崔珏佐大魏公幕,与副车袁充常侍不叶,公俱荐之于朝。
崔拜芸阁雠校,纵舟江浒。
会有客以丝桐诣公,公善之,而欲振其名;命以乘马迎珏,共赏绝艺。
珏应召而至,公众容为客请一篇,珏方怀怫郁。
因此发泄所蓄。
诗曰:“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留得董亭兰。
”公大惭恚。
张楚《与达奚侍郎书》:“公横海殊量,干霄伟材,郁为能贤,特负公望,雄笔丽藻,独步当时,峻节清心,高迈流俗。
其为御史也,则察视臧否,纠遏奸邪。
其任郎官也,则弥纶旧章,发挥清议。
其拜舍人也,则专掌纶綍。
翱翔掖垣。
其迁侍郎也,则综核才名,规模礼物。
良由心照明镜,手掘纯钩,龙门少登,鹏翼孤运;犹且廉能下士,贵不易交。
顷辱音书,恍若会面,眷顾之重,宿昔不渝;执玩徘徊,缄藏反复,《伐木》之诗重作,《采葵》之咏再兴,何慰如之!幸甚,幸甚!仆诚鄙陋,素乏异能,直守愚忠,每存然诺。
背憎噂沓,少小不为;蘧除戚施,平生所耻。
故得従游君子,厕迹周行,欢会之间,常多企慕;聊因翰墨,辄写刍荛。
公往在临淄,请仆为曹掾,喜奉颜色,得接徽猷。
美景良辰,必然邀赏;斗酒脔肉,何曾暂忘!分若芝兰,坚逾胶漆。
时范、穆二子,俱在属城,仆滥同人,见称四友。
尝因醉后,遂论晚慕官资,众识许公荣阳,勃然不顾,公诚相期于下郡,咸及为荣,志气之间,悬殊久矣。
今范郎中永逝,穆司直寻殂,惟仆尚存,得观荣贵。
此畴昔之情一也。
寻应制举,同赴洛阳,时是春寒,正值雨雪,俱乘款段,莫不艰辛;朝则齐镳,夜还连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及次新乡,同为口号。
公先曰:太行松雪,映出青天。
仆答曰:洪水烟波,半含春色。
向将百对,尽在一时,发则须酬,迟便有罚,并无所屈,斯可为欢。
此畴昔之情二也。
初到都下,同止客坊,早已酸寒,复加屯踬。
属公家竖逃逸,窃藏无遗;赖仆侨装未空,同爨斯在。
殆过时月,以尽有无,巷虽如穷,坐客常满;还复嘲谑,颇展欢娱。
公咏仆以衣袖障尘,仆咏公以浆粥和酒;复有憨妪,提携破筐,频来帚除,共为笑弄。
此畴昔之情三也。
公授郑县,归迎板舆;仆已罢官,时为贫士。
于焉贯酒,犹出荒郊,候得轩车,便成野酌。
留连数日,款曲襟怀;旋怆分离,远行追送,他乡旅寓,掺袂凄然;虽限山川,常怀梦想。
此畴昔之情四也。
公在畿甸,仆尉长安,多陪府庭,是称联吏,数游魏十四华馆,频诣武七芳筵。
婉娈心期,绸缪宴语,应接无暇,取与非他。
车公若无悒然不乐,黄生未见鄙吝偏形。
此畴昔之情五也。
公迁侍御,仆忝起居,执法记言,连行供奉,举目相见,为欢益深。
焕烂玉除之前,馥郁香炉之下;仰戴空极,尽睹朝仪;若在钧天,如临元圃。
此畴昔之情六也。
仆转郎署,先在祠曹,公自台端,俯临礼部,昔称同舍,今则同厅。
退朝每得陪行,就食寻常接坐;攀由鸿鹄,倚是蒹葭。
咫尺余光,环回末职,官连两载,事等一家。
此畴昔之情七也。
复考进士文策,同就侍郎厅房,信宿重阙,差池接席,掎摭之务,仰止弥高。
于时贤郎幼年辞翰,公以本司恐谤,不议祁奚。
仆闻善必惊,是敬王粲;骤请座主,超升甲科,今果飞腾,已迁京县。
虽云报国,亦忝知人。
此畴昔之情八也。
凡人有
少为僧,止于豫章高安县南果园;复求黄老之术,隐于庐山;既而进士登第。
文章与韩、柳齐名。
○反初不第 张策,同文子也,自小従学浮图,法号藏机,粲名内道场为大德。
广明庚子之乱,赵少师崇主文,策谓时事更变,求就贡籍,崇庭谴之;策不得已,复兴博学宏辞,崇职受天官,复黜之,仍显扬其过。
策后为梁太祖従事。
天祐中,在翰林,太祖颇奇之,为谋府。
策极力媒孽,崇竟罹冤酷。
○无官受黜 襄阳诗人孟浩然,开元中颇为王右丞所知。
句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者,右丞吟咏之,常击节不已。
维待诏金銮殿,一旦,召之商较《风》、《雅》,忽遇上幸维所,浩然错愕伏床下,维不敢隐,因之奏闻。
上欣然曰:“朕素闻其人。
”因得诏见。
上曰:“卿将得诗来耶!”浩然奏曰:“臣偶不赍所业。
”上即命吟。
浩然奉诏,拜舞念诗曰:“此阙休上书,南山归卧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上闻之怃然曰:“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
终身不仕。
贾岛、字阆仙。
元和中,元白尚轻浅,岛独变格入僻,以矫浮艳;虽行坐寝食,吟味不辍。
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帚。
岛忽吟曰:“落叶满长安”,志重其冲口直致,求之一联,杳不可得,不知身之所従也。
因之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而释之。
又尝遇武宗皇帝于定水精舍,岛尤肆侮,上讶之。
他日有中旨令与一官,谪去乃受长江县尉,稍迁普州司仓而卒。
开成中,温庭筠才名籍甚;然罕拘细行,以文为货,识者鄙之。
无何,执政间复有恶奏庭筠搅扰场屋,黜随州县尉。
时中书舍人裴坦当制,忸泥含毫久之。
时有老吏在侧,因讯之升黜,对曰:“舍人合为责辞,何者入策进士,与望州长马一齐资。
”坦释然,故有泽畔长沙之比。
庭筠之任,文士诗人争为辞送,惟纪唐夫得其尤。
诗曰:“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皇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饮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远,犹隔千山与万津。
” ○荐举不捷 张祜,元和、长庆中,深为令狐文公所知。
公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格诗三百篇表进。
献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
前件人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机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
”云云。
谨令录新旧格诗三百首,自光顺门进献,望请宣付中书门下。
祜至京师,方属元江夏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辞藻上下,稹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
”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
祜以诗自悼,略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 长沙日试万言王璘,辞学富赡,非积学所致。
崔詹事廉问,特表荐之于朝。
先是试之于使院,璘请书史十人,皆给砚,璘缜絺扪腹,往来口授,十吏笔不停辍。
首题《黄河赋》三千字,数刻而成;复为《鸟散余花落诗》二十首,援毫而就。
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
璘曰:“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挥,斯须复十余篇矣。
时未亭午,已构七千余言。
詹事传语试官曰:万言不在试限,请屈来饮酒。
《黄河赋》复有僻字百余,请璘对众朗宣,旁若无人。
至京师时,路庶人方当钧轴,遣一介召之。
璘意在沽激,曰:“请俟见帝。
”岩闻之大怒,亟命奏废万言科。
璘杖策而归,放旷于杯酒间,虽屠沽无间然矣。
○已得复失 杨知至,会昌五年王仆射重奏五人:源重、杨和至、杨严、郑朴、窦缄,奉敕特放杨严,其余四人皆落。
知至咸恩自吊诗曰:“由来梁燕与冥鸿,不合翩翾向碧空。
寒谷谩随邹氏律,长天独遇宋都风。
当时泣玉情虽异,他日衔环事亦同。
二月春光花澹荡,无因得醉杏园中。
” 张汶,会昌五年陈商下状元及第,翰林覆落濆等八人,赵渭南贻濆诗曰:“莫向春风诉酒杯,谪仙真个是仙才。
犹堪与世为祥瑞,曾到蓬山顶上来。
” ○以德报怨 裴垍举宏辞,崔枢考之落第。
及垍为宰相,擢枢为礼部,笑谓枢曰:“聊以报德也。
” 贾泳父翛有义声,泳落拓不拘细碎,常佐武臣倅晋州。
昭宗幸蜀,三榜裴公,时为前主客员外,客游至郡,泳接之傲睨。
公尝簪笏造泳,泳戎装一揖曰:“主公
后公三主文柄,泳两举为公所黜;既而谓门人曰:“贾泳潦倒可哀,吾当报之以德。
”遂放及第。
○恶分疏 宋人许昼,闽人黄遘,遘尝宰滑州卫南,与昼声迹不疏。
光化三年,二人俱近事,遘谤昼尝笞背矣。
昼性卞急,时内翰吴融侍郎,西铨独孤损侍郎,皆尽知己,一旦昼造二君子自辨,因袒而视之。
二公皆掩袂而入。
昼、遘其年俱落。
光化中,苏拯与乡人陈涤同处。
拯与考功苏郎中璞初叙宗党,璞故奉常涤之子也。
拯既执贽,寻以启事温卷,因请陈涤缄封,涤遂误书己名,璞得之大怒。
拯闻之,苍黄复致书谢过。
” 文德中,刘子长出镇浙西,行次江西;时陆威侍郎犹为郎吏,亦寓于此。
进士褚载缄二轴投谒,误以子长之卷面贽于威;威览之,连有数字犯威家讳,威因拱而矍然。
载错愕白以大误,寻以长笺致谢,略曰:“曹兴之图画虽精,终惭误笔;殷浩之兢持太过,翻达空函。
” ○怨怒戆直附 李义山师令狐文公。
大中中,赵公在内廷,重阳日义山谒不见,因以一篇纪于屏风而去。
诗曰”曾共山公把酒卮,霜天白菊正离披。
十余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莫学汉臣栽苜蓿。
还同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更重窥。
” 张曙、崔昭纬,中和初西川同举,相与诣日者问命。
时曙自恃才句籍然,人皆呼为”将来状元”,崔亦分居其下。
无何,日者殊不顾曙,目崔曰:“将来万全高第。
”曙有愠色。
日者曰:“郎君亦及第,然须待崔家郎君拜相,当于此时过堂。
”既而曙果以惨恤不终场,昭纬其年首冠。
曙以篇什刺之曰:“千里江山陪骥尾,五更风水失龙鳞。
昨夜浣花溪上雨,缘杨芳草属何人?”崔甚不平。
会夜饮,崔以巨觥饮张,张推辞再三,崔曰:“但吃,却待我作宰相与你取状头。
”张拂衣而去,因之大不叶。
后七年,崔自内廷大拜,张后于三榜裴公下及第,果于崔公下过堂。
崔珏佐大魏公幕,与副车袁充常侍不叶,公俱荐之于朝。
崔拜芸阁雠校,纵舟江浒。
会有客以丝桐诣公,公善之,而欲振其名;命以乘马迎珏,共赏绝艺。
珏应召而至,公众容为客请一篇,珏方怀怫郁。
因此发泄所蓄。
诗曰:“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留得董亭兰。
”公大惭恚。
张楚《与达奚侍郎书》:“公横海殊量,干霄伟材,郁为能贤,特负公望,雄笔丽藻,独步当时,峻节清心,高迈流俗。
其为御史也,则察视臧否,纠遏奸邪。
其任郎官也,则弥纶旧章,发挥清议。
其拜舍人也,则专掌纶綍。
翱翔掖垣。
其迁侍郎也,则综核才名,规模礼物。
良由心照明镜,手掘纯钩,龙门少登,鹏翼孤运;犹且廉能下士,贵不易交。
顷辱音书,恍若会面,眷顾之重,宿昔不渝;执玩徘徊,缄藏反复,《伐木》之诗重作,《采葵》之咏再兴,何慰如之!幸甚,幸甚!仆诚鄙陋,素乏异能,直守愚忠,每存然诺。
背憎噂沓,少小不为;蘧除戚施,平生所耻。
故得従游君子,厕迹周行,欢会之间,常多企慕;聊因翰墨,辄写刍荛。
公往在临淄,请仆为曹掾,喜奉颜色,得接徽猷。
美景良辰,必然邀赏;斗酒脔肉,何曾暂忘!分若芝兰,坚逾胶漆。
时范、穆二子,俱在属城,仆滥同人,见称四友。
尝因醉后,遂论晚慕官资,众识许公荣阳,勃然不顾,公诚相期于下郡,咸及为荣,志气之间,悬殊久矣。
今范郎中永逝,穆司直寻殂,惟仆尚存,得观荣贵。
此畴昔之情一也。
寻应制举,同赴洛阳,时是春寒,正值雨雪,俱乘款段,莫不艰辛;朝则齐镳,夜还连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及次新乡,同为口号。
公先曰:太行松雪,映出青天。
仆答曰:洪水烟波,半含春色。
向将百对,尽在一时,发则须酬,迟便有罚,并无所屈,斯可为欢。
此畴昔之情二也。
初到都下,同止客坊,早已酸寒,复加屯踬。
属公家竖逃逸,窃藏无遗;赖仆侨装未空,同爨斯在。
殆过时月,以尽有无,巷虽如穷,坐客常满;还复嘲谑,颇展欢娱。
公咏仆以衣袖障尘,仆咏公以浆粥和酒;复有憨妪,提携破筐,频来帚除,共为笑弄。
此畴昔之情三也。
公授郑县,归迎板舆;仆已罢官,时为贫士。
于焉贯酒,犹出荒郊,候得轩车,便成野酌。
留连数日,款曲襟怀;旋怆分离,远行追送,他乡旅寓,掺袂凄然;虽限山川,常怀梦想。
此畴昔之情四也。
公在畿甸,仆尉长安,多陪府庭,是称联吏,数游魏十四华馆,频诣武七芳筵。
婉娈心期,绸缪宴语,应接无暇,取与非他。
车公若无悒然不乐,黄生未见鄙吝偏形。
此畴昔之情五也。
公迁侍御,仆忝起居,执法记言,连行供奉,举目相见,为欢益深。
焕烂玉除之前,馥郁香炉之下;仰戴空极,尽睹朝仪;若在钧天,如临元圃。
此畴昔之情六也。
仆转郎署,先在祠曹,公自台端,俯临礼部,昔称同舍,今则同厅。
退朝每得陪行,就食寻常接坐;攀由鸿鹄,倚是蒹葭。
咫尺余光,环回末职,官连两载,事等一家。
此畴昔之情七也。
复考进士文策,同就侍郎厅房,信宿重阙,差池接席,掎摭之务,仰止弥高。
于时贤郎幼年辞翰,公以本司恐谤,不议祁奚。
仆闻善必惊,是敬王粲;骤请座主,超升甲科,今果飞腾,已迁京县。
虽云报国,亦忝知人。
此畴昔之情八也。
凡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