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缙云山黄帝修道 大姥山老母成仙

关灯
    第四十六回 缙云山黄帝修道 大姥山老母成仙 且说帝尧君臣上路,一日走过一山,山上有一座石城。

    赤将子舆道:“从前黄帝到缙云山去,总是经过此山的,所以后人筑起此城做一个纪念,就叫它做天子山,亦叫石城山。

    对面就是缙云山了。

    ”帝尧看这座山势,参差高下,仿佛如城墉的雉垛,无甚可观,亦不久留,即向缙云山前进。

    那缙云山孤石干云,高约三百丈,虽则没有黟山那样灵异,但是亦有一百零六个峰头,或如羊角,或如莲花,幽奇峻秀,颇惬心目。

    又有瀑布一道,日光照着仿佛晴虹,风所吹过有如细雨,尤觉可观。

     黄帝炼丹的地方,一切遗物经赤将子舆一一指点,帝尧都见过了。

    据赤将子舆说,黄帝在此炼丹的时候,一日有非红非紫的一种祥云出现,名叫缙云,所以这座山就叫缙云山。

     帝尧立在最高峰上,向东南一望,只见一片茫茫,都是大海。

    原来这座缙云山是紧贴海边的,海中群岛点点,如星之罗,如棋之布。

    赤将子舆指着说道:“这近前的岛屿名字叫瓯,远处的岛屿名字叫闽。

    瓯岛之中有一个岛,就是容成子修炼之所;又有一个岛上有方石,其形如匮,从前黄帝将玉版、金券、篆册等等藏在里面,所以亦叫作玉匮山。

    帝要过去望望吗?”帝尧道:“不可不可,愈走愈远了,且待将来有便,再说吧。

    现在且到海边望望。

    ” 于是,君臣等即便下山,到得海边,只见停泊着无数船舶,又有无数百姓扶老携幼,纷纷向海边而来,要上船去,手中各执着种种祭品,其中尤以妇女为多。

    帝尧看了不解,忙叫侍卫去打听。

     隔了些时,那些百姓老幼男女一齐走来。

    原来他们听见说圣天子在此,大家都想瞻仰瞻仰,兼且听听圣天子的言论,所以都跑来。

    行过礼之后,有一个百姓说道:“承圣天子下问,小民等是到仙姥岛上,拜仙姥去的。

    ”帝尧道:“仙姥是什么人?”百姓道:“是个老姥,住在岛上,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她的年龄亦不知道有多少岁。

    她是专门炼金丹的,那金丹有九转玄功,她也不知道炼了多少年。

    前五年,忽然修炼成功,服了金丹,白日飞升,成仙而去。

    岛上百姓就给它立了一座庙,并且将它的生日作为纪念日。

    到得这一日,无论远近各处的人,都要去朝拜顶礼,烧些香料的。

    小民等此去就是为此。

    ”帝尧道:“仙姥生日是几时?”百姓道:“六月十九。

    ”帝尧道:“汝等去求些什么?是不是求仙吗?”百姓道:“不是求仙。

     这位仙姥,平日在世是很慈善的,无论哪一个对于她有什么请求,凡是她所做得到的,无不答应。

    又最喜欢济人之急,救人之难,所以大家都给她上一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的徽号。

    小民等这番跑去,或是求财,或是求子,或是求寿,或是求福,或是求病愈,种种不一呢。

    ” 帝尧听了,不禁叹口气道:“据朕看来,汝等此种念头未免弄错了。

    ‘天道福善而祸淫’这句话,古时候固然是有的。

     但是,必定行了善,天才降之以福;必定作了恶,天才降之以祸。

    假使并未行善,天就降之以福;并未作恶,天就降之以祸;那么天道不公不明,不成其为天了。

    汝等自己想想,曾经行过善事吗?如果行过善事,就使不到那边去拜求仙姥,皇天自会赐汝等以福。

    汝等再想想看,曾经行过恶事吗?如果没有作过恶事,就使不到那边去朝拜仙姥,皇天亦决不会罚汝等以祸。

     假使没有行过善事,那么赶快回去行善;假使已经作过恶事,那么赶快回去改过修行。

    要知道作了恶事,不行善事,徒然跑到仙姥那边去,磕几个头,烧些香料,祭她一祭是无用的。

    仙姥究竟是什么样一个人,朕不知道。

    就算她已成了仙,是个神人,既然是神人,当然替天行道。

    福善祸淫,自有一个标准,决不会因汝等去朝拜了她,她不问善恶就赐汝等以福的道理,亦决不会因汝等不去朝拜她,她不问善恶就降祸于汝等的道理。

    所以朕说,汝等的念头未免弄错了。

    ”那些百姓道:“帝的话固然不错,但是小民等朝拜烧香,正是修行行善呀!”帝尧听了这话,更不对,便说道:“汝等这话又错了。

    朕且问汝等,怎样叫作善?怎样叫作恶?善恶二字,究竟是怎样解说的?” 百姓听了,面面相觑,大家都答不出。

    帝尧道:“朕告诉汝等,有益于人类的事情叫作善。

    譬如汝等刚才所说,那个仙姥最喜欢济人之急,救人之难,大慈大悲,广大灵感,那才叫作善。

    有益于少数的人是小善,有益于多数的人是大善,有益于极多数的人是至善。

    善这个字,是从人类上面发生出来的;不从人类上面发生出来,无论如何,都不能叫它是善。

    因为人类在世,是应该互相扶助,互相救济的。

    假使不互相扶助,不互相救济,那么汝等想想看,还成个世界吗?朕且问汝,汝等去朝拜仙姥,不要说仅仅磕几个头,就使将汝等之头一齐磕破,可谓至诚极了,然而与人类有何益处?不要说仅仅烧些香料,就使将天下世界所有的香料统统拿来烧去,亦可谓尽心极了,然而与人类有何益处?不但与人类没有益处,就是对于仙姥亦没有益处。

    她已经成仙了,所有人世间一切关系,早已脱离而无所系恋。

    大家去朝拜她,于她有什么光荣?大家去供祭她,她又受不到实惠。

    大家去烧些香料,她又有什么用处?汝等想想看,岂不是无谓之至吗?还有一层,人生在世,善是应该行的,并不是因为行了善可以得到福,才去行善的;恶是决不应该作的,并不是因为作了恶必定得祸,才不去作恶的。

    这个就叫作人之良心。

    假使因为可以得福才去行善,那么这个行善之心就是假的,假的善就靠不住了。

    假使恐怕得祸的原故,才不去作恶,那么这个不作恶之心亦是假的。

    假的又就靠不住了。

     要知道‘福善祸淫’,是上天的公理,是上天的权衡,并不是上天开了一个交易所,向人间作买卖,你拿了多少善来,我给你多少福,决没有这种事情。

    况且现在汝等拿了区区一点祭品,区区一点香料,跑过去向仙姥磕几个头,就算是行善,要向她求子得子,求财得财,求寿得寿,求福得福,就算上天果然开了一个交易所,亦决没有这样便宜的事情。

    汝等再仔细想想,以为何如?” 那百姓道:“照帝这样讲来,确有至理。

    那么仙姥山,小民等就不去朝拜了?”帝尧道:“这又不然。

    崇拜她是一件事情,求她又是一件事情,不能连拢来说。

    譬如这个仙姥,是修炼到九转金丹,白日升仙的,又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的,那么汝等先自己想一想,我究竟崇拜她的那一项?假使崇拜她的炼丹成仙,徒然朝拜朝拜是无益的。

    最要紧是自己亦学炼起来。

    神仙之事,虽说渺茫,但是她既可以因此成仙,汝等亦何尝不可以因此成仙呢?假使崇拜她的大慈大悲,那么尤其应该学她。

    救苦救难本来是人类应该做的事情。

    我能够学她就是她的同志,即使不去朝拜她,她未始不来扶助我,保佑我的。

    假使不去学她,仅仅敬重她,崇拜她亦是无益,侥幸求福更不必说了。

    所以朕说崇拜是一件事,求她又是一件事,还有学她又是一件事,遇到圣贤豪杰、英雄神仙,崇拜他,是极应该的。

    崇拜他可以得到一个做人的榜样,不过不去学他终是枉然。

    汝等知道吗?” 那时,百姓男女老幼听了无不满意,齐声说:“知道知道。

    ”帝尧道:“仙姥生日,既然在六月十九,离现在还有一个月左右,汝等去得这样早,为什么?”百姓道:“海船难行,全靠风力。

    风顺到得早,风逆到得迟。

    小民等深恐风逆,误了日期,所以不能不赶早一点。

    ”帝尧向那些停泊的船一望,只见它又高又大,上面矗立着无数的桅杆,里面情形不知如何。

    帝尧从未坐过海船,便想趁此看一看,遂向众百姓道:“汝等上船吧。

    朕亦来看看海船的内容,见识见识。

    ” 众人听了,欢迎之至,簇拥了帝尧君臣上船。

    只见船中分作无数舱位,约有几百个人好住,一切器用俱全。

    另有一舱专储粮食、淡水。

    另有一舱,专供炊爨。

    当中一舱,却供着一位女神,神面前放着一根雕刻精致的木棍。

    帝尧便问:“这是什么神祗?”百姓答道:“这位女神姓林,是前面闽海中一座岛上的人。

    据说她在童年的时候,已非常神异。

    她看见海上往来的船常有覆溺的危险,她便发心要去救,或是叫人去救,或是自己冒险去救。

    父母因她年幼禁止她,她的灵魂竟能于夜间飞越海上,往来救人,岂不是神异吗!后来她年岁大了亦不嫁人,专在海边设法做这救人的事业,几十年不倦。

    死了之后,有的人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