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 帝尧开凿尧门山 果老事尧为待中
关灯
小
中
大
第六十一回 帝尧开凿尧门山 果老事尧为待中
且说帝尧正要上船,只见山海中有无数大船,连翩直向此袄。
拢岸之后,为首的一个官员径到帝尧前行礼叩见。
帝尧一旨,乃是共工孔壬。
原来共工自从受命治水之后,一向总在西北方做他的工作,有时或同他的臣子相柳计议一切,有时与南方的驩兜通通消息。
这时听说帝尧巡守,料想要来观察河工,他布置妥当之后,就来迎驾,从华山直寻到此。
帝尧就问他治水的一切肯形。
共工铺张扬厉的说了一遍。
帝尧听了,也不言语。
共工便司帝尧:“此刻将往何处?”帝尧道:“朕往桥山。
”共工道:“那么不必再上船,从此地陆路一直向北就到了。
”帝尧道:“汝作向导亦使得。
” 于是大众就跟着共工前行。
到了一处,共工指着前面的一座山向帝尧道:“从前逾过这山,路程较近。
现在被洪水冲刷,山洛填塞,里面已变成一个大湖,不能行走,只能绕山西而行,但要多几日路程。
”帝尧听了,知道那渔夫的旧居就在这里,好好均田地,何以会变成湖?洪水冲刷,何以如此之厉害?心中终有氮疑惑,遂吩咐先到那座山上去望望。
不一时,到得半山,只见那山之缺处微微有水流下,并不甚大,想来是从那湖内溢出来均。
但是山路陡险,处处绝壁,无路可通。
正在彷徨之际,忽见西面山上远远的来了一个人,看他在崎呕峻峭之中飞步行走,竟像毫不经意的样子,不觉有点纳罕。
过了一会,已到帝尧面前,只见他头戴草笠,身着葛衣,足履芒鞋,手执竹杖,须髯飘飘,大有神仙之概。
一见帝尧,便拱手道:“圣天子驾到,迎候稽迟,死罪死罪。
”帝尧慌忙还礼,便问他:“贵姓?”那人道:“小道姓张,名果。
有些人以为小道有了些年纪,都呼小道为张果老,其实小道却是一个单名。
”帝尧问道:“汝今年高寿几何?”张果老笑笑道:“小呢,小呢,圣天子即位的那一年丙子,就是小道做人的第一年。
” 帝尧道:“那么汝今年只有三十六岁,并不算大,何以生得如此之苍老呢?”张果老道:“小道自己也不知道,大约是操劳太过的原故。
”帝尧道:“朕听见人说,此山之地将化为湖,汝早已知道,劝住在里面的人从速迁移,不知道有这回事吗?”张果老道:“是有的。
他们不肯听小道之言,枉死了一大半。
”帝尧道:“好好的山地,何以会变成湖?汝又何以能预知? 这个理由可赐教吗?”张果老道:“一得之愚,应该贡献。
不过在此崎岖的山上,立谈不便,不如下山去再说吧。
” 于是一齐下山,回到住宿之处,张果老便说道:“大凡地体主静,是不应该有变动的。
但是静极之后,不能不动。
古诗上有两句,叫作‘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便是动的现象。
但是为什么要动呢?因为地体之中含有水、火、风三种,这三种各安其位,不相侵犯,那么地面自然安静如常。
假使时候过久之后,水势大盛,去侵犯了火,水火相激,化为热气,冲动地面,那地面自然隆起,深谷就变成丘陵了。
或者火势大盛,却烘干了水,那地体渐渐收缩,高岸就变成深谷了。
或者地中之风吹撼了地水,扇动了地火,亦可以引起地的变动,这就是地陷成湖的理由。
” 篯铿在旁听了,忍不住问道:“地中有火有风吗?先生何以知之?”张果老道:“有证据。
你只要看葬了多年的坟墓,掘开之后,有些棺木骨殖都化为灰烬,这就是为地火所烧。
有些棺木尚在,而所有骨殖及殉葬物等都攒聚于棺之一隅或墓中之一隅,这就是为地风所卷。
你若不相信,只要去调查就是了。
”篯铿听了不语。
帝尧又问张果老道:“汝何以预知这山地将变为湖呢?”张果老道:“这是小道的经验。
小道因为住在山洞里的时间多,又因为年纪痴长了些,各处跑来跑去,遇着过这种的事件很多。
又经过了长期的研究,所以未事之先,能够望气而知之。
但是这种望气之法,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譬如地要震了,土龙为之出窟,雉子为之惊飞。
它的出窟,它的惊飞,就是它们的能够前知。
然而问它们是什么原故,恐怕它们亦说不出呢。
” 帝尧听了这种迷离惝怳的话,将信将疑,但亦不再根究,便说道:“朕刚才察看情形,那山势并不甚高,不知里面的湖共有多少大?”张果老道:“里面并不甚大。
这支山脉本是桥山的分支,它的水就从桥山南端的水流下来。
若从这山越过,便是桥山大路。
现在因为山势一部忽然隆起,阻住了水路,所以蓄积而成湖,里面的面积当然不大。
”帝尧听了,想了一想,忽然向众臣道:“朕的意思,这个湖水既然不大,又在山内,绝无用处,又阻碍来往的交通,要它何用?朕拟将山凿它一口,将湖水泄去,依旧使它成为良田,恢复交通,汝等以为如何?”和仲道:“恐怕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篯铿道:“依臣愚见,可先考察一番,如果可以施功,不妨开凿,亦是推广农田、改良路政之一法。
”大家听了这话,都甚赞成。
帝尧回顾张果老道:“道者,汝看如何?”张果老笑道:“小道此来就专为此事。
小道早料此路必将复开了,此中地理小道都深知道的,何处可以泄水,何处可以开路,一经指点,包管半月之内可以成功,请圣天子放心决定吧。
”帝尧听了,颇以为然,便说道:“那么就请汝作指挥。
”当下决定了,共工就去召集民夫,预备工具。
数日之后动起工来,一切都由张果老指挥,和仲、和叔、共工三人分头监工。
赤将子舆本系木工出身,到此亦来修理器具,共同帮忙。
帝尧和篯铿两个每日来往,勉励工人,施以奖劝。
那篯铿有一项绝技,是善于烹调,无论什么蔬菜荤腥,一经他亲自动手,那滋味即与寻常不同,尤其擅长的是斟雉羹。
这次他看见山上的雉鸡甚多,随时猎获了,烹调起来,献与帝尧并且分饷和仲、和叔和那些工人。
大家吃了,无不口角生津,叹赏不绝。
便是帝尧向来不贪口味的人,吃了之后亦极口道好,所以特别为它多吃些。
从此篯铿的雉羹便名闻后世了。
闲话不提。
且说帝尧君臣上下齐心,通力合作,不到半个月,那湖中之水果然泄尽,但留了一条流水的通路,就是现在的洽峪水的上源。
又过了几日,工程全部完毕。
从下面上去,远望山顶,如同开了一扇门一般,后人就叫它做尧门山。
帝尧就率领众臣上去一望,只见里面一片平原,约有一二里,水势新退,沮洳难行。
幸喜连朝烈日,近边一带渐可涉足,于是大众就缓缓过去。
走了几里,张果老用手北指道:“那边就是小道的住宅,圣天子肯屈驾过去坐坐吗?”帝尧听了答应,遂和众臣跟了张果老一齐前行。
约有半日之久,到得一座山,只见山势并不甚高,四面群峰攒簇,景色尚佳。
张果老将众人领到苍松翠柏之中,有无数平石,就请帝尧等在平台上坐下,说道:“这就是小道的住所了。
”众人问他住在哪里,张果老用手向崖边一指,众人细看,茂草之中隐着一个山洞,并不甚大,仿佛亦不甚深,众人都诧异,便问道:“就住在这洞里吗?”张果老笑着点点头。
篯铿忍不住,跑过去一看,只见洞里面方广不过一丈,高不过一人,蝙蝠矢却布满在四边,就问张果老道:“先生,这里面可住吗?”张果老道:“修仙学道之人,居处岂能择地?饮食岂能随心?若要讲究饮食居处,何必求仙?做官去,做富翁去罢了。
”篯铿被他这一驳,不觉悚然,默默自去思索。
帝尧和众臣略坐了片时,便要起身。
张果老亦告辞道:“圣天子与诸位先生请便,小道就此失陪了。
”众人听了,都觉诧异,问道:“何不随帝一同前去呢?”张果老道:“诸位先
拢岸之后,为首的一个官员径到帝尧前行礼叩见。
帝尧一旨,乃是共工孔壬。
原来共工自从受命治水之后,一向总在西北方做他的工作,有时或同他的臣子相柳计议一切,有时与南方的驩兜通通消息。
这时听说帝尧巡守,料想要来观察河工,他布置妥当之后,就来迎驾,从华山直寻到此。
帝尧就问他治水的一切肯形。
共工铺张扬厉的说了一遍。
帝尧听了,也不言语。
共工便司帝尧:“此刻将往何处?”帝尧道:“朕往桥山。
”共工道:“那么不必再上船,从此地陆路一直向北就到了。
”帝尧道:“汝作向导亦使得。
” 于是大众就跟着共工前行。
到了一处,共工指着前面的一座山向帝尧道:“从前逾过这山,路程较近。
现在被洪水冲刷,山洛填塞,里面已变成一个大湖,不能行走,只能绕山西而行,但要多几日路程。
”帝尧听了,知道那渔夫的旧居就在这里,好好均田地,何以会变成湖?洪水冲刷,何以如此之厉害?心中终有氮疑惑,遂吩咐先到那座山上去望望。
不一时,到得半山,只见那山之缺处微微有水流下,并不甚大,想来是从那湖内溢出来均。
但是山路陡险,处处绝壁,无路可通。
正在彷徨之际,忽见西面山上远远的来了一个人,看他在崎呕峻峭之中飞步行走,竟像毫不经意的样子,不觉有点纳罕。
过了一会,已到帝尧面前,只见他头戴草笠,身着葛衣,足履芒鞋,手执竹杖,须髯飘飘,大有神仙之概。
一见帝尧,便拱手道:“圣天子驾到,迎候稽迟,死罪死罪。
”帝尧慌忙还礼,便问他:“贵姓?”那人道:“小道姓张,名果。
有些人以为小道有了些年纪,都呼小道为张果老,其实小道却是一个单名。
”帝尧问道:“汝今年高寿几何?”张果老笑笑道:“小呢,小呢,圣天子即位的那一年丙子,就是小道做人的第一年。
” 帝尧道:“那么汝今年只有三十六岁,并不算大,何以生得如此之苍老呢?”张果老道:“小道自己也不知道,大约是操劳太过的原故。
”帝尧道:“朕听见人说,此山之地将化为湖,汝早已知道,劝住在里面的人从速迁移,不知道有这回事吗?”张果老道:“是有的。
他们不肯听小道之言,枉死了一大半。
”帝尧道:“好好的山地,何以会变成湖?汝又何以能预知? 这个理由可赐教吗?”张果老道:“一得之愚,应该贡献。
不过在此崎岖的山上,立谈不便,不如下山去再说吧。
” 于是一齐下山,回到住宿之处,张果老便说道:“大凡地体主静,是不应该有变动的。
但是静极之后,不能不动。
古诗上有两句,叫作‘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便是动的现象。
但是为什么要动呢?因为地体之中含有水、火、风三种,这三种各安其位,不相侵犯,那么地面自然安静如常。
假使时候过久之后,水势大盛,去侵犯了火,水火相激,化为热气,冲动地面,那地面自然隆起,深谷就变成丘陵了。
或者火势大盛,却烘干了水,那地体渐渐收缩,高岸就变成深谷了。
或者地中之风吹撼了地水,扇动了地火,亦可以引起地的变动,这就是地陷成湖的理由。
” 篯铿在旁听了,忍不住问道:“地中有火有风吗?先生何以知之?”张果老道:“有证据。
你只要看葬了多年的坟墓,掘开之后,有些棺木骨殖都化为灰烬,这就是为地火所烧。
有些棺木尚在,而所有骨殖及殉葬物等都攒聚于棺之一隅或墓中之一隅,这就是为地风所卷。
你若不相信,只要去调查就是了。
”篯铿听了不语。
帝尧又问张果老道:“汝何以预知这山地将变为湖呢?”张果老道:“这是小道的经验。
小道因为住在山洞里的时间多,又因为年纪痴长了些,各处跑来跑去,遇着过这种的事件很多。
又经过了长期的研究,所以未事之先,能够望气而知之。
但是这种望气之法,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譬如地要震了,土龙为之出窟,雉子为之惊飞。
它的出窟,它的惊飞,就是它们的能够前知。
然而问它们是什么原故,恐怕它们亦说不出呢。
” 帝尧听了这种迷离惝怳的话,将信将疑,但亦不再根究,便说道:“朕刚才察看情形,那山势并不甚高,不知里面的湖共有多少大?”张果老道:“里面并不甚大。
这支山脉本是桥山的分支,它的水就从桥山南端的水流下来。
若从这山越过,便是桥山大路。
现在因为山势一部忽然隆起,阻住了水路,所以蓄积而成湖,里面的面积当然不大。
”帝尧听了,想了一想,忽然向众臣道:“朕的意思,这个湖水既然不大,又在山内,绝无用处,又阻碍来往的交通,要它何用?朕拟将山凿它一口,将湖水泄去,依旧使它成为良田,恢复交通,汝等以为如何?”和仲道:“恐怕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篯铿道:“依臣愚见,可先考察一番,如果可以施功,不妨开凿,亦是推广农田、改良路政之一法。
”大家听了这话,都甚赞成。
帝尧回顾张果老道:“道者,汝看如何?”张果老笑道:“小道此来就专为此事。
小道早料此路必将复开了,此中地理小道都深知道的,何处可以泄水,何处可以开路,一经指点,包管半月之内可以成功,请圣天子放心决定吧。
”帝尧听了,颇以为然,便说道:“那么就请汝作指挥。
”当下决定了,共工就去召集民夫,预备工具。
数日之后动起工来,一切都由张果老指挥,和仲、和叔、共工三人分头监工。
赤将子舆本系木工出身,到此亦来修理器具,共同帮忙。
帝尧和篯铿两个每日来往,勉励工人,施以奖劝。
那篯铿有一项绝技,是善于烹调,无论什么蔬菜荤腥,一经他亲自动手,那滋味即与寻常不同,尤其擅长的是斟雉羹。
这次他看见山上的雉鸡甚多,随时猎获了,烹调起来,献与帝尧并且分饷和仲、和叔和那些工人。
大家吃了,无不口角生津,叹赏不绝。
便是帝尧向来不贪口味的人,吃了之后亦极口道好,所以特别为它多吃些。
从此篯铿的雉羹便名闻后世了。
闲话不提。
且说帝尧君臣上下齐心,通力合作,不到半个月,那湖中之水果然泄尽,但留了一条流水的通路,就是现在的洽峪水的上源。
又过了几日,工程全部完毕。
从下面上去,远望山顶,如同开了一扇门一般,后人就叫它做尧门山。
帝尧就率领众臣上去一望,只见里面一片平原,约有一二里,水势新退,沮洳难行。
幸喜连朝烈日,近边一带渐可涉足,于是大众就缓缓过去。
走了几里,张果老用手北指道:“那边就是小道的住宅,圣天子肯屈驾过去坐坐吗?”帝尧听了答应,遂和众臣跟了张果老一齐前行。
约有半日之久,到得一座山,只见山势并不甚高,四面群峰攒簇,景色尚佳。
张果老将众人领到苍松翠柏之中,有无数平石,就请帝尧等在平台上坐下,说道:“这就是小道的住所了。
”众人问他住在哪里,张果老用手向崖边一指,众人细看,茂草之中隐着一个山洞,并不甚大,仿佛亦不甚深,众人都诧异,便问道:“就住在这洞里吗?”张果老笑着点点头。
篯铿忍不住,跑过去一看,只见洞里面方广不过一丈,高不过一人,蝙蝠矢却布满在四边,就问张果老道:“先生,这里面可住吗?”张果老道:“修仙学道之人,居处岂能择地?饮食岂能随心?若要讲究饮食居处,何必求仙?做官去,做富翁去罢了。
”篯铿被他这一驳,不觉悚然,默默自去思索。
帝尧和众臣略坐了片时,便要起身。
张果老亦告辞道:“圣天子与诸位先生请便,小道就此失陪了。
”众人听了,都觉诧异,问道:“何不随帝一同前去呢?”张果老道:“诸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