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回 舜西教六戎 西王母来朝
关灯
小
中
大
第一百四十八回 舜西教六戎 西王母来朝
过了两日,西方诸侯已群到华山,帝舜就举行柴望大典,率诸侯恪恭将事。
然后觐见诸侯,问他们政治的得失和民间的疾苦,这亦是照例之事。
有一个析支国诸侯奏道:“臣的国境逼近西戎,他们政治既不讲求,风气又极犷悍,于戈日寻,互相吞并,不特人民遭殃,且恐将来为国家之大患。
臣土地偏小,无能有为,请帝察夺。
”帝舜道:“他们共有几国?”析支国君道:“从前不下十余国,现在共存六国,均以种类为结合。
一种叫作侥夷,一种叫作依貂,一种叫作织皮,一种叫作香羌,一种叫作鼻息,一种叫作天刚。
”帝舜道:“待遇远人,总以教化为先。
朕当遣人前往教导劝化,或者可以革其恶俗。
且待朕回京之后,与百官详细讨论,再设法口巴。
” 朝觐之礼既毕,照例两伯贡乐。
秋伯贡的乐其叫《蔡极》,他的歌声比小谣,名叫《革落》。
和伯贡的乐,他的舞叫《玄鹤》,他的歌声比中谣,名叫《归来》。
乐正夔舞照例的审定了一番,诸侯纷纷归去。
帝舜亦渡过大河,回到蒲坂,急急的先去省视二亲,原来已有半年多不见了。
相见之下,倍形依恋。
帝舜就将这次巡守所经历的事情和二亲谈谈。
到了晚间,帝舜侍膳,见瞽叟食量增加,觉得古怪。
后来私下问敤首,敤首道:“父亲自夏天以来,身体甚健,饮食因而增多又欢喜到外面去走走。
我和三哥说,照这样子父亲要活到二百岁呢。
”帝舜道:“父亲能如此,固然甚好。
但我看究竟是高年的人,饮食一切总以小心为是。
我不在家,妹妹总要你没法劝谏,不可使父亲多吃,宁可多吃两次,倒不妨事。
就是母亲欢喜吃肥浓亦非所宜。
我在这里总当劝劝。
我出门之后,三哥于卫生之道不甚讲求,两个嫂子又不善措词,全在吾妹留意。
”敤首唯唯称是。
过了几日,帝舜将教导六戎的方法与群臣商议妥贴,又选派几个干练明达之士叫他前去宣抚教导,那些西戎果然从此安静了。
这是后话不提。
且说帝舜回都一月有余,到了孟冬上旬,又拜辞父母,率领了伯夷、夔等径出北门到朔方去巡守,目的地是在恒山。
这时正值小阳春天气,一轮红日照得来非常之热,竟有初夏光景。
帝舜等在路上颇觉烦渴。
哪知行近太原,天气骤变,朔风凛烈,削面吹来。
又走了两日,飘飘荡荡的降下一天大雪,帝舜等依旧冒雪冲寒的前进。
哪知一路过去,山愈多,雪愈大,路愈难走,前行马足屡次失陷,车轮更难推动。
但是仰望天空,仍旧是一团一块的飘舞下来。
帝舜至此进退两难。
伯夷道:“前在彭蠡,那元秀真人说北岳不可去,这话可是应了。
”帝舜道:“此地是大茂谷,去恒山已不远,再等他几日吧。
”伯夷道:“依臣看来,就使此时雪止了,如此严寒,一时决不会融化,那么仍旧不能前进。
等亦无益,不如归去吧。
祭岳之典,通告诸侯,改期举行,亦未始不可。
”帝舜道:“这个未免太失信于诸侯了。
况且此刻北方诸侯来者已不少,所不到者只有恒山以东的诸侯。
此种已到之诸侯经过如许行路艰难,无端忽叫他们归去,下次再来,使他们多一次跋涉,于情理上亦说不过去。
”乐正夔道:“依臣的意思,不如在此向着北岳遥遥望致祭,已到此地的诸侯随同举行朝觐审乐之典,其余阻雪不能来者,俟下次再随同举行,此是从权之一法。
” 帝舜听了,觉得此法亦不甚妥善,但亦想不出别法。
尽管仰着头,睁着他重瞳的双眼看天空的雪。
遥望恒山,竟在白雾之中,丝毫看不见。
忽然在那白雾之中发现一颗点冉冉而来,愈近愈大,直到帝舜面前骤然落下,矗然大声,震动山谷。
那些不留意的人前仰后合,个个站立不祝帝舜亦为骇然,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大石。
这时,随从的人和会集的诸侯个个闻声而来。
伯夷道:“此石落下之地距帝所立处不过几步远,真危险呀。
”乐正夔道:“石是重物,自空下降,其势必急疾。
此石冉冉飞来,其势殊缓,甚觉可怪。
”于是众人纷纷揣测,有些说是陨星,但不会横空而来,有猜它是山崩的,但不会飞得如此之远。
后来有几个到过恒山的人说道:“这块石很像恒山顶上庙门旁边的那块石。
”有一个道:“是,是。
很像,很像。
”有一个道:“如果是那块石头,石上应该有‘安王石’三个字。
”有许多人听说,就跑过去看,那石已有一半埋在雪中。
掘开雪一寻,果然有“安王石”三个字刻在上面。
于是众人一齐欢呼起来,说道:“这是山灵不要帝踏雪冒险,所以飞下这块石来挡驾的。
不然,石何以会得飞?飞得这么远,而且巧巧落在帝面前呢?”这句话一传,大家都以为然,齐来劝帝不必前进。
帝舜还是犹豫。
乐正夔道:“臣刚才主张望祭,帝未俯允,想来以为太觉疏慢之故。
如今这块石远从恒山飞到此地,明明是恒山的代表请帝就向此石致祭,岂不是尽礼吗?”帝舜一想有理,于是就用此安王石代表恒山,率领已到的许多诸侯举行柴望之典,随即行朝觐之礼。
那时两伯之中到者仅冬伯一人,于是就叫他贡乐,其舞叫《齐落》,其歌叫《缦缦》。
乐正夔刚要照例审定,忽然外面有急使疾驰而至。
从者一问,才知道是宫中二女所发的。
帝舜一听,料想不妙,也故不得朝仪,立刻叫使者进来。
使者呈上二妃书信,帝舜拆开一看,上面只寥寥数语,是娥皇的手笔,大致谓君姑玉体忽然违和,请急归云云。
帝舜到此方寸顿乱,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归,忙向众诸侯道:“朕因母病,拟即归,汝等亦可归去矣。
”说着,就吩咐驾车,别了众诸侯,立刻上道。
心中起落万状。
凑得不巧,地上皆雪,车轮迟滞走了多日才到蒲坡。
急急归到宫中,只见弟象、妹敤首、娥皇、女英二妃、子商均都在他母亲房中,瞽叟却不见。
敤首见舜走到,泪汪汪的先迎上来,低声叫道:“你幸亏赶到,母亲的病势真不妙呢! ”帝舜一听,魂飞天外,也不及和敤首答话,直到床前,只见他母亲朝着里面睡着,喉间呼呼的痰声。
帝舜爬到床头,轻轻连叫母亲,那母亲亦不答应。
那象走过来扯舜的衣服道:“二哥不用叫了,母亲自那日得病之后亦没有开声过,并没醒人事过呢。
” 帝舜一面流泪,一面问道:“究竟如何得病?是什么病呢?”敤首道:“那天夜间起来小遗,不知如何一来跌倒了。
幸喜妹子外间听见声音,立刻起来,叫人帮着抬到床上,哪知已是牙关紧闭,昏不知人了。
后来医生陆续请来,都说是中风,无可挽救的,至多只能用药维持到二十天,如今已是二十天了,如何是好!”帝舜听了,知道无望,泪落不语。
忽然又问道:“父亲呢?”敤首道:“父亲因母亲这病,不免忧虑,前日亦觉有点不适,据医生说,是失于消化之故,刚才妹子伺候服了药,睡在那里。
”帝舜听了,又是惊心,慌忙来到瞽叟寝门之外,只听得瞽叟咳嗽之声,知道未曾睡熟,便到帐前问安。
瞽叟一见,”大喜,便说道:“舜儿,你回来了!我正盼望你呢!你母亲这病恐怕不好。
” 正说到此,只见象慌慌张张的跑来,叫道:“二哥快来,二哥快来,母亲不对了!”帝舜听了,只得叫父亲暂且宽心:“儿去看来。
”说罢,急急的再跑到母亲房中,只见他母亲这时,身体微微有点仰天,呼呼的痰声愈急。
娥皇、女英正持了药,还想去救。
帝舜忙过去看,哪知他后母痰声一停,眼睛一翻,竟呜呼了。
帝舜这时与二妃及弟、妹等一齐举起哀来。
这时瞽亦慢慢踱进来了,夫妇情深,禁不得亦是一场大哭。
帝舜等因瞽叟年老,兼在病中,不宜过悲,只好收住哭声,来劝瞽叟。
从此帝舜遂不视朝,只在宫中办那送终之事,一切尽礼,自不消说。
偶然想起母病之时,竟不能尽一日侍奉之职,非常抱恨。
转念一想,幸而大雪封阻,未到恒山,犹得有最后一面之缘。
假使到了恒山,往返时日更多,送终不及,那更是终身之憾了。
不言帝舜心中的思想,且说瞽叟自从那日悲伤之后,次日病势陡重,卧床不起。
医生诊治,都说脉象不好,须要小心。
帝舜等此时更觉窘急,既要悲哀死母,又须侍奉病父。
在病父榻前更不能再露哀痛之色,以撩父悲,真是为难极了。
一日晚上,瞽叟自觉不妙,将身勉强坐起,叫过帝舜来,说道:“舜儿呀,我这个病恐怕难好了。
”帝舜听到这一句,正如万箭攒心,禁不得泪珠直滚下来。
瞽叟见了,忙道:“你不要如此,你不要如此。
做儿子的死了父母当然是悲伤的;况且你刚刚死了母亲,又死父亲,这个悲痛的确是厉害。
但是古人说,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
你年纪已在六十之外,万万不可毁了。
我防恐你要毁,所以交代你,你须听我的话。
”帝舜听了,只得忍痛答应。
瞽叟又叫敤首过来,说道:“你和二哥是最友爱的。
二哥是大孝子,我死
然后觐见诸侯,问他们政治的得失和民间的疾苦,这亦是照例之事。
有一个析支国诸侯奏道:“臣的国境逼近西戎,他们政治既不讲求,风气又极犷悍,于戈日寻,互相吞并,不特人民遭殃,且恐将来为国家之大患。
臣土地偏小,无能有为,请帝察夺。
”帝舜道:“他们共有几国?”析支国君道:“从前不下十余国,现在共存六国,均以种类为结合。
一种叫作侥夷,一种叫作依貂,一种叫作织皮,一种叫作香羌,一种叫作鼻息,一种叫作天刚。
”帝舜道:“待遇远人,总以教化为先。
朕当遣人前往教导劝化,或者可以革其恶俗。
且待朕回京之后,与百官详细讨论,再设法口巴。
” 朝觐之礼既毕,照例两伯贡乐。
秋伯贡的乐其叫《蔡极》,他的歌声比小谣,名叫《革落》。
和伯贡的乐,他的舞叫《玄鹤》,他的歌声比中谣,名叫《归来》。
乐正夔舞照例的审定了一番,诸侯纷纷归去。
帝舜亦渡过大河,回到蒲坂,急急的先去省视二亲,原来已有半年多不见了。
相见之下,倍形依恋。
帝舜就将这次巡守所经历的事情和二亲谈谈。
到了晚间,帝舜侍膳,见瞽叟食量增加,觉得古怪。
后来私下问敤首,敤首道:“父亲自夏天以来,身体甚健,饮食因而增多又欢喜到外面去走走。
我和三哥说,照这样子父亲要活到二百岁呢。
”帝舜道:“父亲能如此,固然甚好。
但我看究竟是高年的人,饮食一切总以小心为是。
我不在家,妹妹总要你没法劝谏,不可使父亲多吃,宁可多吃两次,倒不妨事。
就是母亲欢喜吃肥浓亦非所宜。
我在这里总当劝劝。
我出门之后,三哥于卫生之道不甚讲求,两个嫂子又不善措词,全在吾妹留意。
”敤首唯唯称是。
过了几日,帝舜将教导六戎的方法与群臣商议妥贴,又选派几个干练明达之士叫他前去宣抚教导,那些西戎果然从此安静了。
这是后话不提。
且说帝舜回都一月有余,到了孟冬上旬,又拜辞父母,率领了伯夷、夔等径出北门到朔方去巡守,目的地是在恒山。
这时正值小阳春天气,一轮红日照得来非常之热,竟有初夏光景。
帝舜等在路上颇觉烦渴。
哪知行近太原,天气骤变,朔风凛烈,削面吹来。
又走了两日,飘飘荡荡的降下一天大雪,帝舜等依旧冒雪冲寒的前进。
哪知一路过去,山愈多,雪愈大,路愈难走,前行马足屡次失陷,车轮更难推动。
但是仰望天空,仍旧是一团一块的飘舞下来。
帝舜至此进退两难。
伯夷道:“前在彭蠡,那元秀真人说北岳不可去,这话可是应了。
”帝舜道:“此地是大茂谷,去恒山已不远,再等他几日吧。
”伯夷道:“依臣看来,就使此时雪止了,如此严寒,一时决不会融化,那么仍旧不能前进。
等亦无益,不如归去吧。
祭岳之典,通告诸侯,改期举行,亦未始不可。
”帝舜道:“这个未免太失信于诸侯了。
况且此刻北方诸侯来者已不少,所不到者只有恒山以东的诸侯。
此种已到之诸侯经过如许行路艰难,无端忽叫他们归去,下次再来,使他们多一次跋涉,于情理上亦说不过去。
”乐正夔道:“依臣的意思,不如在此向着北岳遥遥望致祭,已到此地的诸侯随同举行朝觐审乐之典,其余阻雪不能来者,俟下次再随同举行,此是从权之一法。
” 帝舜听了,觉得此法亦不甚妥善,但亦想不出别法。
尽管仰着头,睁着他重瞳的双眼看天空的雪。
遥望恒山,竟在白雾之中,丝毫看不见。
忽然在那白雾之中发现一颗点冉冉而来,愈近愈大,直到帝舜面前骤然落下,矗然大声,震动山谷。
那些不留意的人前仰后合,个个站立不祝帝舜亦为骇然,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大石。
这时,随从的人和会集的诸侯个个闻声而来。
伯夷道:“此石落下之地距帝所立处不过几步远,真危险呀。
”乐正夔道:“石是重物,自空下降,其势必急疾。
此石冉冉飞来,其势殊缓,甚觉可怪。
”于是众人纷纷揣测,有些说是陨星,但不会横空而来,有猜它是山崩的,但不会飞得如此之远。
后来有几个到过恒山的人说道:“这块石很像恒山顶上庙门旁边的那块石。
”有一个道:“是,是。
很像,很像。
”有一个道:“如果是那块石头,石上应该有‘安王石’三个字。
”有许多人听说,就跑过去看,那石已有一半埋在雪中。
掘开雪一寻,果然有“安王石”三个字刻在上面。
于是众人一齐欢呼起来,说道:“这是山灵不要帝踏雪冒险,所以飞下这块石来挡驾的。
不然,石何以会得飞?飞得这么远,而且巧巧落在帝面前呢?”这句话一传,大家都以为然,齐来劝帝不必前进。
帝舜还是犹豫。
乐正夔道:“臣刚才主张望祭,帝未俯允,想来以为太觉疏慢之故。
如今这块石远从恒山飞到此地,明明是恒山的代表请帝就向此石致祭,岂不是尽礼吗?”帝舜一想有理,于是就用此安王石代表恒山,率领已到的许多诸侯举行柴望之典,随即行朝觐之礼。
那时两伯之中到者仅冬伯一人,于是就叫他贡乐,其舞叫《齐落》,其歌叫《缦缦》。
乐正夔刚要照例审定,忽然外面有急使疾驰而至。
从者一问,才知道是宫中二女所发的。
帝舜一听,料想不妙,也故不得朝仪,立刻叫使者进来。
使者呈上二妃书信,帝舜拆开一看,上面只寥寥数语,是娥皇的手笔,大致谓君姑玉体忽然违和,请急归云云。
帝舜到此方寸顿乱,恨不得立刻插翅飞归,忙向众诸侯道:“朕因母病,拟即归,汝等亦可归去矣。
”说着,就吩咐驾车,别了众诸侯,立刻上道。
心中起落万状。
凑得不巧,地上皆雪,车轮迟滞走了多日才到蒲坡。
急急归到宫中,只见弟象、妹敤首、娥皇、女英二妃、子商均都在他母亲房中,瞽叟却不见。
敤首见舜走到,泪汪汪的先迎上来,低声叫道:“你幸亏赶到,母亲的病势真不妙呢! ”帝舜一听,魂飞天外,也不及和敤首答话,直到床前,只见他母亲朝着里面睡着,喉间呼呼的痰声。
帝舜爬到床头,轻轻连叫母亲,那母亲亦不答应。
那象走过来扯舜的衣服道:“二哥不用叫了,母亲自那日得病之后亦没有开声过,并没醒人事过呢。
” 帝舜一面流泪,一面问道:“究竟如何得病?是什么病呢?”敤首道:“那天夜间起来小遗,不知如何一来跌倒了。
幸喜妹子外间听见声音,立刻起来,叫人帮着抬到床上,哪知已是牙关紧闭,昏不知人了。
后来医生陆续请来,都说是中风,无可挽救的,至多只能用药维持到二十天,如今已是二十天了,如何是好!”帝舜听了,知道无望,泪落不语。
忽然又问道:“父亲呢?”敤首道:“父亲因母亲这病,不免忧虑,前日亦觉有点不适,据医生说,是失于消化之故,刚才妹子伺候服了药,睡在那里。
”帝舜听了,又是惊心,慌忙来到瞽叟寝门之外,只听得瞽叟咳嗽之声,知道未曾睡熟,便到帐前问安。
瞽叟一见,”大喜,便说道:“舜儿,你回来了!我正盼望你呢!你母亲这病恐怕不好。
” 正说到此,只见象慌慌张张的跑来,叫道:“二哥快来,二哥快来,母亲不对了!”帝舜听了,只得叫父亲暂且宽心:“儿去看来。
”说罢,急急的再跑到母亲房中,只见他母亲这时,身体微微有点仰天,呼呼的痰声愈急。
娥皇、女英正持了药,还想去救。
帝舜忙过去看,哪知他后母痰声一停,眼睛一翻,竟呜呼了。
帝舜这时与二妃及弟、妹等一齐举起哀来。
这时瞽亦慢慢踱进来了,夫妇情深,禁不得亦是一场大哭。
帝舜等因瞽叟年老,兼在病中,不宜过悲,只好收住哭声,来劝瞽叟。
从此帝舜遂不视朝,只在宫中办那送终之事,一切尽礼,自不消说。
偶然想起母病之时,竟不能尽一日侍奉之职,非常抱恨。
转念一想,幸而大雪封阻,未到恒山,犹得有最后一面之缘。
假使到了恒山,往返时日更多,送终不及,那更是终身之憾了。
不言帝舜心中的思想,且说瞽叟自从那日悲伤之后,次日病势陡重,卧床不起。
医生诊治,都说脉象不好,须要小心。
帝舜等此时更觉窘急,既要悲哀死母,又须侍奉病父。
在病父榻前更不能再露哀痛之色,以撩父悲,真是为难极了。
一日晚上,瞽叟自觉不妙,将身勉强坐起,叫过帝舜来,说道:“舜儿呀,我这个病恐怕难好了。
”帝舜听到这一句,正如万箭攒心,禁不得泪珠直滚下来。
瞽叟见了,忙道:“你不要如此,你不要如此。
做儿子的死了父母当然是悲伤的;况且你刚刚死了母亲,又死父亲,这个悲痛的确是厉害。
但是古人说,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
你年纪已在六十之外,万万不可毁了。
我防恐你要毁,所以交代你,你须听我的话。
”帝舜听了,只得忍痛答应。
瞽叟又叫敤首过来,说道:“你和二哥是最友爱的。
二哥是大孝子,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