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至上清见张天师 参符录奏名真人

关灯
    第五回 至上清见张天师 参符录奏名真人 却说萨君治了魍魉之精,迤逦而行,来到江西广信府贵溪龙虎山。

    这一座龙虎山,果是一所福地。

    但见:山脉是迢迢递递的峰峦,流水是弯弯曲曲的河道。

    左边列的是蜿蜿蜒蜒的青龙,右边绕的是端端正正的白虎。

    山上腾起的是缥缥缈缈的祥云,洞前凝结的是氤氤氲氲的瑞霞。

    栽的松是苍苍翠翠的古松,种的竹是猗猗森森的劲节。

    飞的飞,舞的舞,是烨烨采采的紫莺;唳的唳,叫的叫,是昂昂藏藏的白鹤。

    芳的芳,菲的菲,是奇奇异异的琪花;柔的柔,软的软,是萋萋茸茸的瑶草。

    有三十六宫,宫宫的焚着馥馥芬芬麝脑龙涎;又有七十二观,观观的吹着咿咿哑哑凤笙象管。

    有诗为证,诗曰: 云拥芝房饱俗氛,琪花瑶草四时春。

    结庐高处无人到,夜半新鸾栖绿筠。

     上清宫的景致,今且不提。

    萨君乃袖着靖道人一纸书札,迳来拜叩天师府。

    只见这天师府景致尤妙尤妙。

    门外有几湾流河,清清湛湛,地生成罗带;河外有数叠好山,嵯嵯峨俄,天开的画图。

    朱楼突突兀兀,高逼云霄;画阁虚虚明明,平分日月。

    萨君进着头门,只见头门上有对联云: 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

     萨君进了头门又到二门,只见二门之上亦有对联云: 红云拥白鹤归来,即此地便是人间洞府。

    瑶草并琪花生出,更何方别求海上蓬莱。

     萨君既进了此门,连登了几个阶级,遂至天师府堂之上。

    一见天师就叩头下拜,说道:“贫道自西蜀而来,途中遇有一个靖道人,言与真人爷爷有旧,寄有一纸书在此,伏望收下。

    ”天师叫当直的接过了那书,命萨君退于廊下。

    遂拆书一看,只见是父亲虚靖的笔迹,遂放声大哭,不觉的就惊动了母亲元君。

    元君慌忙的走将出来,问道:“我儿何为恸哭?”天师乃将父亲之书递与元君,元君惊道:“此汝父之笔也。

    ”亦放声而哭,既而问于天师:“此书从何处得来?”天师道:“适才一道人寄来。

    ”元君道:“道人今在何处?”天师道:“今退在廊庑之下。

    ”遂命人呼出问之。

    萨君见了元君,遂拜伏于地。

    元君问道:“尔从何处得此纸书来?”萨君道:“贫道蜀西河人氏,慕虚靖天师的高风,兼慕建昌王方平、江州葛仙翁三仙的道法,远来相叩。

    来至峡口亭,遇着三位道人,一人是靖道人,一人是平道人,一人是翁道人,言虚靖天师及王葛二先生皆死,三位先生各传贫道法术。

    此一封书,正是靖道人所寄来的。

    ”元君道:“据尔所言,平道人乃王方平,翁道人乃葛仙翁,靖道人乃虚靖天师也。

    ”萨君一闻此言,始骇悟,说道:“信然,信然。

    假若不是三师,焉得所受之法,咒枣枣来,救死死起,驱邪邪灭。

    ”元君又与天师道:“且看尔父书中之语何如?”天师乃细念一遍,其书云: 父字达吾儿知之。

    吾尸解矣,遨游玉京,非死也。

    尔母子不必恸焉。

    尔袭天师之印,须尽乃职,克继尔祖仙风,不坠法教,吾所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