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石上谈玄空中飞盖 醮坛作法海市惊人

关灯
    第十七回 石上谈玄空中飞盖 醮坛作法海市惊人 词曰: 修道觅真铅,虚极先天运后天。

    九二见龙须下手,玄玄。

    剖腹分明说与贤。

    子午火烹煎,审察前弦与后弦。

    卯酉兔鸡宜沐浴,绵绵。

    文武刚柔次第研。

    (右调《南乡子》) 却说丘长春真人向白云和尚说道:“我此去欲建造几处丛林,禅师既有真心助我,权且收去,与汝栽培道根可也。

    ”那和尚听师之言,要建造丛林,复去取黄金一百两,向师道:“弟子闻师欲建造丛林,乃弟子之本愿也。

    再有金一百,乞师带去,与弟子求些忏悔。

    ”于是丘真人将二百黄金、五十白银一共收下。

    那和尚命二僧送师下山,众僧人送出山门,有五里之遥,跪地拜送,望师不见方回,二僧送了一日,到山下有一脚堂,歇宿一宵。

    明日二僧回寺,丘真人归国。

    不表。

     且说龙门洞赵虚静,自从师父西游去后,威仪教相,谨持清规,修身之人,更添茂盛。

    一日,与众道友说道:“俺师父西游,至今七载未归。

    那年师父下山之时,俺曾叩师归期,师父言香风西至之时,即其归也。

    众位道友们牢记。

    ”正在谈论之间,,摹然闻异香喷鼻,虚静道:“此香风来得各异。

    出洞去看,来而何风。

    若是西风,师父归矣。

    ”大众一同出洞观看,果然西来香风,阵阵喷鼻馨香。

    虚静道:“众位道友,可一同往西路迎接。

    ”时共有一十余人,尽皆欣然而去,只留一人看洞。

     众人齐往西走,有十里之遥,果见师父远远而来。

    众人喜之不已,拥簇上面拜迎,将师父的包囊各人抢背而去。

    长春真人先走,众门人后随,至于洞中坐下。

    众人罗列拜毕,赵虚静道:“恩师西游,越历七年,今朝始得回来。

    一路风尘劳苦,弟子等终日悬望。

    师游西域,诸邦人民可化否?”长春真人将西邦诸国之由略说一遍,复将灵鹫寺白云禅师作《封神传》、自作《西游记》之事细述一遍。

    遂打开包囊,取出《西游记》的草稿,付于虚静道:“可将此刊板,传流后世,有益于后学修身者也。

    ”遂命择日兴工造屋,就将这龙门洞开作丛林,招贤居住。

     长春真人居龙门年余,吩咐道坚,将家交于宋道安,自带赵道坚、郑志修等五人同往东行。

    过了潼关,至河南登封县地界,只见两座大山,彩云结盖,秀丽异常,东曰太室,西曰少室。

    太室者,即中岳嵩山也。

    长春道:“天下名山,五岳为首。

    五岳之中,嵩山居中。

    我欲丕畅玄风,必当立此为首,而后再兴别处可也。

    ”众门人俱道:“师父斯言尽妙。

    ” 于是师徒们齐至山下,四维遍览,至于山下之西南轩辕峰之下,离中岳庙不远,有古庙名长生宫,师徒居之。

    遂兴工重建,十方善土咸集,乐助喜舍,数载之间,功成告竣。

    共造房屋一百余间,共计殿宇三十六殿,将长生官改名崇福宫。

    你道真人师徒们居此数年,如何就能兴此大庙?却原来长春真人道成之后,常有天兵十万拥护其身,朱、王、殷、潘、岳、温、马、赵八大元师不离左右,更有山神、土地、城隍、龙神等众暗中扶持。

    不数年间,就将个崇福宫造成如同仙府一般。

    巍巍殿宇,俨若蕊宫贝阙;荡荡庙貌,似乎阆苑蓬壶。

    山门上镌着七个大字:“崇福宫十方丛林。

    ”自此以来,十方道侣叠叠而来,天下贤士源源而至。

    宗风丕畅,玄教日兴,三十六条清规,字字谨严;八十一行执事,个个有款。

    居者行住坐卧,犹若蓬瀛仙子。

    老幼贤愚,无不闻风而道化;刚强暴恶,并无见语不回心。

     那长春真人一日闲暇无事,与众同游山境,遍处玩赏。

    只见一块大石,生得平正,可坐数十人。

    丘师登与石上,坐下。

    时正逢三月天气,但见和风拂面,香气逼人;鱼跃鸢飞,水流花放。

    真人一时玄机发动,心花开放,向众人说道:“今日此等佳景,世罕相逢。

    人生在世,亦然如是。

    汝等得生中国,已入玄门,若不急早回心向道,空劳处世之机。

    光阴易迈,佳景难遇。

    花落到有复发之期,人死鲜见回阳之客。

    一息不来,命非已有,肉化清风,骨化污泥,荣华富贵,总成幻梦也。

    ” 时有门人王志明进跪师前,问曰:“弟子今闻师言,花落到有转放之期,人死鲜见回阳之客。

    世间可有长生不死、死而复生者?果有否?”丘师曰:“善哉,问乎!汝当复坐,众所乐闻者洗心谛听,无起他念,端拱冥心,听吾宣说。

    盖人从三皇五帝以来,迄至于今,未有不死者也。

    惟不死者仙也,佛也。

    有死而灵者,神也,鬼也。

    人生处世,作事公正,怀抱全心,忠孝节义有所兼者,本来天性未曾丧尽,死后皆可为神。

    是灵明不昧、正气不散之故也。

    所以为神、鬼者,纯阴而无阳。

    因人生在世,作事糊涂,邪淫妄语,奸盗诈伪,害人利己,妄贪妄求,凡有作为不合天理之事,起种种不良之心,朝消暮耗,将自身中精神气三宝败尽则死,天良败完,灵明丧尽。

    是为鬼也。

    阴府冥官,照过取罪,或堕三途,或为畜生,果报无差,不可尽说。

    仙佛者,纯阳而无阴。

    一团灵明本性,如明月相似,迷云拂尽,一轮孤月,高悬天际,大地山河,无不照彻,曰性、曰日,姹女、青龙,谓汞、谓砂,异名不一。

    总而言之,一点灵明本性,思之为识神,含之为元神,养之为胎神,出之为阳神。

    在方为东,在卦为震,在五行为木。

    木能生火,火者心也。

    心者性之子。

    能知修身者,割情断欲,妄想思虑之心灭尽,真性自现;不知修身者,纵情放欲,妄想贪求,朝消暮耗,心现性灭,愈用愈丧,性昧神昏,故死人鬼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