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赏三军元帅辞封爵 归花园春娘传假音
关灯
小
中
大
第二十二回 赏三军元帅辞封爵 归花园春娘传假音
再说贾春娘承太后之旨,同坐冯保母八人彩轿入宫。
宫中诸娥见他粉面含春,丹唇点樱,莫不一口称赞。
及太后召见,极许肖丽,又命续赋灵鹊诗,以识入宫之喜。
春娘把笔展纸,立书一诗,进呈太后前。
诗曰:报喜微诚只自知,虞廷幸逐凤凰仪。
秦楼春色花千树,三绕宁无借一枝。
太后览过,大许诗意之不俗,赏了锦衣一套。
春云下庭谢恩而退,又与秦中书相叙隆福庵脉脉不话的情。
兰阳取春娘诗看过,道:“春娘犹虑一枝之不能借乎?”相与大笑。
从此公主二人,友爱融洽,不下同胞;春娘与秦氏,情投意合,不能暂时相舍。
一日,春娘夜访秦氏于寝所,相对说叙情话。
话到深处,秦氏忽然气色惨淡,落下泪来。
春娘惊问道:“中书有何委屈,如此伤心?”秦氏收泪,良久乃道:“一言难荆妾本华阴人,亡父在御史职,以抗直不与时合,被奸党陷害,一门屠戮,惨灾飞祸,不啻如惊风急雨。
妾身没入掖庭,自拟断送一缕,非为难办。
自念秦氏一脉,惟妾一身。
尚冀仁天慈覆,奸党罪恶自露于天诛,天日复照于覆盆,苟延残躯。
不自意蒙万岁皇爷、太后娘娘天高地厚之德,又蒙贵主娘娘推食解衣之恩,得有今日。
但大仇未报,一缕未绝之前,何日忘卧薪尝之怀呢。
”乃呜咽不成声。
春娘为之掩涕,只自慰过,道:“天道循环,小人恶贯,自有败露之日。
”乃说自己早失怙恃,一身孤茕,厚蒙司徒、崔夫人收育之大恩,英阳娘娘视若同气,誓同苦乐之话,说了一遍。
秦氏亦为感叹,又说些闲话。
春娘又问道;“昔日华阴唱和杨柳诗,可得闻么?”秦氏惊道:“娘子何以知杨柳诗乎?”春娘道:“妾得侍尚书巾栉一岁有余,尚书常常咏杨柳诗,辄下泪伤心,妾得以闻娘子之诗,犹不闻尚书原诗了。
”秦氏就怀中取出杨公子石上诗以示。
春娘看过,十分咏叹,道:“娘子之藏诗于怀中,亦如尚书之怀娘子诗,两心相照,尤所感叹。
”秦氏道:“尚书犹带那诗于怀中乎?”春娘道:“可不是。
尚书每带在衣褂中,一日几回展看,见必凄怆。
娘子尚不知尚书之如此为心么?” 秦氏叹息道:“妾何由知之。
若然,则尚书之当面错过,不记妾之面目,何也?”春娘惊道:“娘子那里见尚书?尚书那里错过了?”秦氏遂以团扇出示,俱道其详。
春娘再四看玩,十分诧异,复怜秦氏之情事,重感皇爷之圣德,亦为之洒泪,道“娘子可云百回艰辛,绝处逢生的,且无咎尚书之不记楼中花容。
” 秦氏道:“何以言的?”春娘道:“妾想当日光景,一则娘子之在女中书列,尚书之不自意矣。
二来当时尚书醉眸迷离,不省傍事矣。
三则尚书承命撰宫娥之诗,那里敢正眼看觑女中书诸人面貌乎?此所以不知,实非错过当面了。
”秦氏笑道:“妾亦如此思之。
今娘子所道,亦可谓善恕人情,曲尽事理呢。
“春娘复笑道:“妾之一身珠翠佩饰,俱是那日润笔之资,皇爷使太监输赐的。
”秦氏道:“实盛世盛德之事。
”乃相与说笑,夜深各归寝所。
不在话下。
一日,太后设宴于蓬莱别殿,与两公主欢乐。
秦中书、贾春娘亦为陪席。
酒过三巡,太后顾谓两公主道:“杨元帅凯还之期将近,两女儿合卺,即可涓日,予以嘉悦无比。
但杨元帅曾为郑府之婚,三抗君命,以至激予以怒,退给聘币。
今虽归正,过了事且又不提,予之过中实由尚书,至今不甚妥意。
予思一番冒弄,欲报宿嫌,女儿之意何如?”兰阳对道:“女孩儿亦于尚书而自不免藏嫌,孩儿微服出宫,托以拜佛,欺胁英阳而入宫。
论以礼法,有非正经。
虽然事归遂心,枉尺直寻,行一不义,不幸近之。
如有因便冒弄,瞒得过的,这孩儿情愿,不下娘娘呢。
” 太后道:“英阳何无一语?”兰阳不待英阳之奏对,忙接口奏道:“英阳姐姐亦有宿嫌于尚书,已报他加倍云呢。
”太后惊异道:“英阳那里有何宿嫌于尚书?又用那法加倍报还? 必有来历神奇,传道些儿呢。
”兰阳遂将杨尚书假做女冠、郑府弹琴之事,贾春云为仙为鬼,前后一遍,一五一十,尽为奏达。
太后听来,拍案大笑道:“杨尚书真风流男子。
英阳以德报德之义,亦云善戏谑兮。
但春娘太放肆了,将以身事其人,冒弄丈夫,宜有公议。
” 此时英阳对冠评琴,至《凤求凰》曲,避身之勾,低头不举,飞红了两脸。
春娘又于“仙龙吠云外,知是杨郎来”之句语,满面通红,不敢出语。
太后见两人如此光景,爱之不胜,笑道:“今又瞒过尚书,为一番善谑,非春娘不能为呢。
”英阳道:“愿承娘子之教。
”春云道:“一之不可,其可再乎? “兰阳道:“常言道,一不做,二不休。
何伤之有?”春娘笑道:“臣妾异于发踪,其过不大,只从两公主娘娘之教罢了。
“太后笑道:“春娘隐然推诿于女儿们,先为拔足之计。
此便是都在我身上,何怕之有?只待尚书还朝之日,牢讳英阳入宫之事,只说英阳患病西归,使郑云镐如此如此,又使春娘这般这般,然后皇上谕以禁脔之选,更无所得。
杨尚书无言更辞,予以二女儿同事一人,并言于皇上谕之。
两女儿合卺之日,使尚书摸不着,如在梦中,以试尚书觉悟不觉悟。
俗语说的,做梦凶反为吉者,是也。
予意已定,女儿们日后尚书如以怒眼视,都推予身上。
”说罢,一座哄然都大笑起来。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
却说杨元帅同提督、先锋,一路上唱了凯歌,大军浩浩荡荡。
于路无话,所过安抚百姓。
到了京师,提督以下诸将,率令军马,在永定门外驻扎。
杨元帅先自入城诣阙,至丹墀下,八拜谢恩。
扬尘舞蹈,山呼万岁毕,天子宣召上殿。
元帅进伏龙案下,天子大喜,亲酌御酒三杯赐之,慰谕道:“卿等远劳风霜,建此大功。
卿以妙年,文武全才,诚国之柱石。
”元帅俯伏奏道:“总是陛下洪福,诸将力战,臣何功之有?” 天子即命光禄寺大设宴
宫中诸娥见他粉面含春,丹唇点樱,莫不一口称赞。
及太后召见,极许肖丽,又命续赋灵鹊诗,以识入宫之喜。
春娘把笔展纸,立书一诗,进呈太后前。
诗曰:报喜微诚只自知,虞廷幸逐凤凰仪。
秦楼春色花千树,三绕宁无借一枝。
太后览过,大许诗意之不俗,赏了锦衣一套。
春云下庭谢恩而退,又与秦中书相叙隆福庵脉脉不话的情。
兰阳取春娘诗看过,道:“春娘犹虑一枝之不能借乎?”相与大笑。
从此公主二人,友爱融洽,不下同胞;春娘与秦氏,情投意合,不能暂时相舍。
一日,春娘夜访秦氏于寝所,相对说叙情话。
话到深处,秦氏忽然气色惨淡,落下泪来。
春娘惊问道:“中书有何委屈,如此伤心?”秦氏收泪,良久乃道:“一言难荆妾本华阴人,亡父在御史职,以抗直不与时合,被奸党陷害,一门屠戮,惨灾飞祸,不啻如惊风急雨。
妾身没入掖庭,自拟断送一缕,非为难办。
自念秦氏一脉,惟妾一身。
尚冀仁天慈覆,奸党罪恶自露于天诛,天日复照于覆盆,苟延残躯。
不自意蒙万岁皇爷、太后娘娘天高地厚之德,又蒙贵主娘娘推食解衣之恩,得有今日。
但大仇未报,一缕未绝之前,何日忘卧薪尝之怀呢。
”乃呜咽不成声。
春娘为之掩涕,只自慰过,道:“天道循环,小人恶贯,自有败露之日。
”乃说自己早失怙恃,一身孤茕,厚蒙司徒、崔夫人收育之大恩,英阳娘娘视若同气,誓同苦乐之话,说了一遍。
秦氏亦为感叹,又说些闲话。
春娘又问道;“昔日华阴唱和杨柳诗,可得闻么?”秦氏惊道:“娘子何以知杨柳诗乎?”春娘道:“妾得侍
”秦氏就怀中取出杨公子石上诗以示。
春娘看过,十分咏叹,道:“娘子之藏诗于怀中,亦如尚书之怀娘子诗,两心相照,尤所感叹。
”秦氏道:“尚书犹带那诗于怀中乎?”春娘道:“可不是。
尚书每带在衣褂中,一日几回展看,见必凄怆。
娘子尚不知尚书之如此为心么?” 秦氏叹息道:“妾何由知之。
若然,则尚书之当面错过,不记妾之面目,何也?”春娘惊道:“娘子那里见尚书?尚书那里错过了?”秦氏遂以团扇出示,俱道其详。
春娘再四看玩,十分诧异,复怜秦氏之情事,重感皇爷之圣德,亦为之洒泪,道“娘子可云百回艰辛,绝处逢生的,且无咎尚书之不记楼中花容。
” 秦氏道:“何以言的?”春娘道:“妾想当日光景,一则娘子之在女中书列,尚书之不自意矣。
二来当时尚书醉眸迷离,不省傍事矣。
三则尚书承命撰宫娥之诗,那里敢正眼看觑女中书诸人面貌乎?此所以不知,实非错过当面了。
”秦氏笑道:“妾亦如此思之。
今娘子所道,亦可谓善恕人情,曲尽事理呢。
“春娘复笑道:“妾之一身珠翠佩饰,俱是那日润笔之资,皇爷使太监输赐的。
”秦氏道:“实盛世盛德之事。
”乃相与说笑,夜深各归寝所。
不在话下。
一日,太后设宴于蓬莱别殿,与两公主欢乐。
秦中书、贾春娘亦为陪席。
酒过三巡,太后顾谓两公主道:“杨元帅凯还之期将近,两女儿合卺,即可涓日,予以嘉悦无比。
但杨元帅曾为郑府之婚,三抗君命,以至激予以怒,退给聘币。
今虽归正,过了事且又不提,予之过中实由尚书,至今不甚妥意。
予思一番冒弄,欲报宿嫌,女儿之意何如?”兰阳对道:“女孩儿亦于尚书而自不免藏嫌,孩儿微服出宫,托以拜佛,欺胁英阳而入宫。
论以礼法,有非正经。
虽然事归遂心,枉尺直寻,行一不义,不幸近之。
如有因便冒弄,瞒得过的,这孩儿情愿,不下娘娘呢。
” 太后道:“英阳何无一语?”兰阳不待英阳之奏对,忙接口奏道:“英阳姐姐亦有宿嫌于尚书,已报他加倍云呢。
”太后惊异道:“英阳那里有何宿嫌于尚书?又用那法加倍报还? 必有来历神奇,传道些儿呢。
”兰阳遂将杨尚书假做女冠、郑府弹琴之事,贾春云为仙为鬼,前后一遍,一五一十,尽为奏达。
太后听来,拍案大笑道:“杨尚书真风流男子。
英阳以德报德之义,亦云善戏谑兮。
但春娘太放肆了,将以身事其人,冒弄丈夫,宜有公议。
” 此时英阳对冠评琴,至《凤求凰》曲,避身之勾,低头不举,飞红了两脸。
春娘又于“仙龙吠云外,知是杨郎来”之句语,满面通红,不敢出语。
太后见两人如此光景,爱之不胜,笑道:“今又瞒过尚书,为一番善谑,非春娘不能为呢。
”英阳道:“愿承娘子之教。
”春云道:“一之不可,其可再乎? “兰阳道:“
何伤之有?”春娘笑道:“臣妾异于发踪,其过不大,只从两公主娘娘之教罢了。
“太后笑道:“春娘隐然推诿于女儿们,先为拔足之计。
此便是都在我身上,何怕之有?只待尚书还朝之日,牢讳英阳入宫之事,只说英阳患病西归,使郑云镐如此如此,又使春娘这般这般,然后皇上谕以禁脔之选,更无所得。
杨尚书无言更辞,予以二女儿同事一人,并言于皇上谕之。
两女儿合卺之日,使尚书摸不着,如在梦中,以试尚书觉悟不觉悟。
俗语说的,做梦凶反为吉者,是也。
予意已定,女儿们日后尚书如以怒眼视,都推予身上。
”说罢,一座哄然都大笑起来。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
却说杨元帅同提督、先锋,一路上唱了凯歌,大军浩浩荡荡。
于路无话,所过安抚百姓。
到了京师,提督以下诸将,率令军马,在永定门外驻扎。
杨元帅先自入城诣阙,至丹墀下,八拜谢恩。
扬尘舞蹈,山呼万岁毕,天子宣召上殿。
元帅进伏龙案下,天子大喜,亲酌御酒三杯赐之,慰谕道:“卿等远劳风霜,建此大功。
卿以妙年,文武全才,诚国之柱石。
”元帅俯伏奏道:“总是陛下洪福,诸将力战,臣何功之有?” 天子即命光禄寺大设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