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赏三军元帅辞封爵 归花园春娘传假音

关灯
    筵,一边大犒三军,各赐匹帛,罢兵归本衙,总领元帅以下诸将,各赐进秩。

    大元帅杨少游,进拜大丞相、魏国公,食邑三万户。

    其余选部,各拟加秩授职,赏赐金银彩帛,以表赏功酬劳之典。

     元帅下庭伏地,叩头辞谢,乃奏道:“臣本遐士一布衣,特际圣世,位跻卿月,涯分已逾。

    不意倭酋冒犯,臣以龆龄,特受简拔之旨,赦罪领兵,出境征讨。

    伏蒙圣德天大,多赖将佐齐力,贼丑远遁。

    臣犹恨巢穴之未灭,臣尚有罪,滥受封爵之盛,于理不可。

    且臣父母远在,国家多事,臣不遑将父母,臣未有室而将娶。

    圣德如以臣尺寸之劳,特许长暇,还乡归觐,许臣已聘之婚,得遂室家之愿,臣当结草含珠,歌咏圣化,以终余生。

    伏乞天地父母,谅臣至恳,哀臣至情,亟收成命,以安微分,千万之至。

    ” 天子听罢,嘉其辞逊之志,下旨道:“卿以不世不勋,辞逊至此。

    特收王爵之封,以完卿惜福之志。

    又允归觐之由,父子完聚。

    至如初心愿娶,今无其地,卿其再思。

    ”元帅承诏谢恩,心内想道:“圣上以太后娘娘之退还郑氏聘币,尚此靳持。

     今不当力恳,更当上表再陈,冀回天。

    ”如是思量。

     光禄寺奏:“宴筵已备。

    ”天子下诏:军马已罢,提督、先锋以下将佐,复宣召入侍上殿。

    庭下迭奏鼓乐,首作征军凯歌之曲,尽日欢乐,并赐封爵赏赍:敕拜征倭大元帅杨少游,进授大丞相、魏国公,原任中极殿大学士,食邑二万户,钦赐黄金三百镒,白金五千两,彩缎三百端。

     敕拜兵马提督、副元帅李尚好,进授五军都督府兵马使、奉直大夫,赐黄金百镒,白金三千两,彩缎一百端。

     敕拜大将军、征倭上先锋廖钢,进授兵部左侍郎、兼光禄寺卿、中议大夫,钦赐白金一千两,彩缎五十端。

     敕授济南督抚江有古,特进济南都转运监司同知,仍兼本带督抚,钦赐白金五百两,彩缎三十端。

     敕授济南太守程瑞麟,特进都察院佥都御史,钦赐白金三百两,彩缎三十端。

     泰安州府尹寇继俊,以地方失守罪,宜降秧从军。

     元帅有功,将功赎罪,只带旧职。

     偏将军万世业,敕授兵部武库四司郎中。

     偏将军孟国辉,敕授刑部十三道清吏司员外郎。

     封爵赏赍毕,元帅以下,各各谢恩退朝。

    济南督抚江有古等三人,俱以传驿传旨。

    太守程瑞麟,还朝拜职,江有古、寇继俊,仍在职所,只受谢恩。

    此是后话,不在话下。

     且说杨丞相退朝,直到郑司徒府中。

    司徒不在,惟郑十三下堂迎接。

    上堂礼毕,坐定献茶。

    云镐道:“恭贺丞相,建不世之功,久劳风霜,凯还百福,封爵谢逊,进秩赏赍,荣动一世,曷胜欣诵庆贺。

    ” 丞相谦让一回,道:“总是国家洪福。

    小弟远离岳父母膝下,今为三换星霜。

    司徒金体泰安,夫人又为大好么?岳丈如何不在外堂?”云镐?然道:“三岁间,人事倏变。

    叔叔、婶婶自见膝下之惨,疾病侵寻,杜门谢客。

    今于丞相荣归,不能欣然相迎。

    丞相惟拜内堂。

    ”丞相闻之愕然,半日口不能言,乃道:“岳丈膝下,有谁之戚?”十三道:“叔叔只有一女,无他子星,丞相所知。

    妹妹自从丞相出征之后,长在婶婶膝下,安慰婶婶之怀,不有疾玻及至仲春晦日,俄忽之顷,坐化西归,异香满室,空中隐隐有鼓乐之声,彩云不散,有似宝幢绣盖,前引后拥。

    见者莫不异之,必是前身仙宫之娥,一时谪降,反本归正。

    只是下界之人,徒以存没为悲。

    丞相入见叔叔,无为悲戚之容,以伤叔叔、婶婶之怀。

    ” 丞相虽然口应,泪下如雨,饮抑不禁。

    十三慰道:“人之寿夭,命也。

    婚姻,缘也。

    破镜不可再圆,死者无以复生。

    丞相宽悲,无为无益之悲。

    叔叔知丞相之来,必延伫而久待,丞相无滞。

    ”丞相欲为起身,两只脚却像缠着棉花一般软了,气得发昏,欲起还仆。

     十三挽手,同入内堂。

    司徒独坐欣迎,丞相再拜请安。

    司徒独答以半礼,握手道:“丞相手握数万之师,蹴踏强倭百万之众。

    捷书翩跹,凯歌唱还,封爵隆厚,赐赍重叠。

    霜天雾地,阅岁经月,均体金安,吉人天相。

    老夫赞喜,自倍于人。

    ” 丞相对道:“仗皇上洪休威武,赖将佐齐心力争,得不愤事。

    晚生何有于功?因功滥爵,大非涯分,将拟纳官阵恳,以回天心,欺遂夙昔之愿。

    千万不自意人事倏变,万念都休。

    不徒存没之感,从此踽凉,实如失侣之鸟,无所依旧。

    ”乃泪泛烂。

     司徒道:“总是天命,言之无益。

    贤婿远劳风霜,惟望珍重。

    ”十三在傍,又数目丞相,丞相不便他话,又自掩抑不堪,只自告退。

     退至花园,春娘下阶迎上。

    丞相一见春娘,三魂飞越,七魄消灭,眼泪无从,衣襟尽湿,口呆不能发言。

    春娘敛社进慰道:“姐姐西归,暂时谪降之仙,今日反本归元,可喜而不可悲如以存没为念,彭殇莫非天命。

    伏愿丞相以护贵体。

    妾身初以姐姐之命,得侍丞相,几过年余,丞相之眷爱逾分。

    不意太后之严命,以至退币之境。

    姐姐一身,无所止泊。

    妾身不敢以自得其所,孤负誓同乐之初心,敢自告辞于丞相,永侍姐姐之余生。

    今也姐姐西归,妾身依归无所。

    姐姐西归前日嘱咐于妾:“我若不在于世,无帅归后,另侍巾栉,以慰无帅之思念。

    元帅当膺禁脔之贵,曾闻贵主关雎之德,大有南国之化。

    一枝之栖,不徒你也。

    你其慎之。

    ’妾以姐姐之言,出于不祥,不敢有对。

    心不自在,竟至姐姐坐化归元。

    妾窃想,妾既有归侍之日,今日丞相还朝,妾不敢不迎于花园,以告姐姐申覆之教。

     妾自拟敬侍姐姐灵筵以终。

    三年之后,倘丞相不弃菲薄之身,复侍箕帚之末。

     丞相听来春娘如此重复之言,垂泪道:“小姐垂念薄福之人,如此郑重,敢不铭肺于幽明之中乎!”说毕,春娘复告辞而人。

    丞相不敢复挽,独坐花园,想道:“刚才皇上无其他之旨意,我认为退币绝婚之意,不料如此之地。

    ”转益悲切,至夜转辗不寐,度了一夜。

     次日,丞相告病不朝。

    忽有当班报道:“夏太监奉诏而来。

     “丞相颠倒出门迎诏。

     未知诏命何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