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先削发欲除烦恼后留须以表丈夫
关灯
小
中
大
第四回先削发欲除烦恼后留须以表丈夫
诗曰:
由来迹状甚殊常,脱落人间宅渺茫。
铛煮山川深有象,瓢藏世界妙无疆。
冲天净假能飞翼,服日长居不老乡。
汉武秦皇求未得,岂困浪说事荒唐! 却说这个金员外是玉皇案下一个金童,喻孺人是玉皇案下一个玉女,他两个都思凡,两个同下世,两个就结成鸾凤偶。
那灵霄殿上方才瞬息,不觉的人世上已经七七四十九岁。
这一日只因老祖临凡,他的万道金光直冲着灵霄宝殿,以此玉帝升殿,查点这金童,照刷那玉女,怕他不顷刻里复命归根?却说那产下来的娃娃又有许多的因果,越加耳不及闻,目不及见。
怎的娃子的因果,越加不闻不见?原来这娃子是个燃灯古佛临凡,解释五十年摩诃僧祗的厄难。
却又怎么叫做燃灯佛?他原当日在西天做太子,受生之初,一落地时,已自身边光焰如灯火之亮,故此叫做个燃灯佛。
因他锭身置灯,灯字又从金,因是锭身,后世翻为锭光佛,如今人省做这个单“定”字。
有偈为证,偈曰: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除是身畔灯,方才是慧日。
却说这娃子是燃灯老祖的色身,自出胎时,父母弃世,进了净慈寺里云寂长老名下做个弟子。
云寂长老看得他十分珍重。
只是这个弟子有许多的古怪蹊跷处。
怎么有许多的古怪蹊跷处?他自从进了山门之后,胎里带得素来。
素便罢了,还有一件来,一日与他三餐五餐,他餐餐的吃;一餐与他三碗五碗,他碗碗的吃,也不见他个饱;三日五日不与他吃,他也不来要吃,也不见他个饥。
还有一件来,也是一般的眼,也是一般的黑白,只是一个不睁开;也是一般样的口,也是一般样的舌头,只是一个不讲话;也是一般样的耳朵,也是一般样的轮廓,只是一个不听见;也是一般样的手,也是一般样的十指纤纤,只是一个不举起;也是一般样的脚,也是一般样的跟头,只是一个不轮动。
却只一个“坐”字,就是他的往来本命星君。
或在禅堂里坐,对着那个砖墙,一坐坐他个几个月;或在僧房里坐,对着那个板壁,一坐坐他个半周年。
迅驹骤隙,飞电流光,不觉的三三如九,已自九年上下。
师父虽则珍重他,他却有这许多不近人情处,不免也有些儿。
忽一日,一个游脚僧人自称滕和尚,特来叩谒云寂。
云寂请他至僧房里面相见。
云寂见他有些骨气,有些丰姿,就留他坐,待他茶,斋他饭。
两家子讲些经,翻些典。
正是空华落影,阳焰翻波,光发襟怀,影含法界。
滕和尚起头只看见一个弟子,囤囤的坐在板壁之下,问云寂道:“此位坐的是谁?”云寂道:“是小徒。
”滕和尚道:“他怎坐的恁端正哩?”云寂道:“小徒经今坐了九个年头。
”滕和尚道:“长老,你也不问他一声?”云寂道:“便自问他,他耳又不闻。
”只因这两句话,打动了一天星。
好个弟子,你看他轻轻的离了团坐,拽起步来,望禅房门外竞走。
你看他走到那里去?只见他一直走进佛殿之上,参了佛;礼了菩萨,拜了罗汉,上鼓楼上击几下鼓,上钟鼓上撞几下钟,翻身又进禅房里来,先对着师父一个问讯,后对着滕和尚一个问讯,睁开眼,调转舌,说道:“闻道道无可闻,问法法无可问。
”把个云寂满心欢喜,笑色孜孜。
滕和尚道:“果真可喜。
恁般的陀罗,声入心通,耳无顺逆。
”那弟子应声道:“迷人不悟色空,达者本无逆顺。
”滕和尚道:“法门尚多哩,难道个达者本无逆顺?”那弟子又应声道:“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过方寸。
”滕和尚道:“这方寸地上,烦恼其实有根,净华其实无种。
”那弟子道:“烦烦正是菩提,净华生于泥粪。
”滕和尚道:“你这话儿只好骇我游方僧。
”那弟子又应声道:“识取自家城邑,莫浪游他州郡。
”滕和尚道:“贫僧原有这等一个短偈,你这话儿都是雷同了我的。
”弟子道:“佛以一音而演说法,故一切法同此一音。
三世诸佛此一音,六代祖师此一音,天下和尚此一音,何雷同之有?”滕和尚道:“虽则一音,也分个昔日、今日前后之不同。
”弟子道:“昔日日,今日日,照无两鲜;昔日风,今日风,鼓无二动。
”滕和尚道:“这陀罗既有倾峡之口,倒岳之机,我且考你一考。
”那弟子道:“愿闻。
”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道?”弟子道:“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生不灭,性相自如,常住不迁,这就叫做个道。
”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禅?”弟子道:“万法俱明谓之谛,一切不取谓之禅。
”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佛?怎么又叫做个佛祖?”弟子道:“不睹恶而生嫌,不观善而劝措,不舍智而近愚,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通慧心,不与凡圣同缠,超然独诣,这就叫做个佛,这就叫做个佛祖。
”滕和尚道:“佛爷爷的法身何在?”弟子道:“无在无乎不在。
”滕和尚道:“这殿上坐的敢是法身么?”弟子道;“金姿丈六,不是法身。
”滕和尚道:“似此说来,佛岂无身?”弟子道:“有身。
”滕和尚道:“何为佛身?”弟子道:“六度为佛身。
”滕和尚道:“佛岂无头?”弟子道:“有头。
”滕和尚道:“何为佛头?”弟子道:“正念为佛头。
”滕和尚道:“佛岂无眼?”弟子道:“有眼。
”滕和尚道:“何为佛眼?”弟子道:“慈悲为佛眼。
”滕和尚道,“佛岂无耳?”弟子道:“有耳。
”滕和尚道:“何为佛耳?”弟子道:“妙音为佛耳。
”滕和尚道:“佛岂无鼻?”弟子道:“有鼻。
”滕和尚道:“何为佛鼻?”弟子道:“香林为佛鼻。
”滕和尚道:“佛岂无口?”弟子道:“有口。
”滕和尚道,“何为佛口?”弟子道:“甘露为佛口。
”滕和尚道:“佛岂无舌?”弟子道:“有舌。
”滕和尚道:“何为佛舌?”弟子道:“四辨为佛舌。
”滕和尚道:“佛岂无手?”弟子道:“有手。
”滕和尚道:“何为佛手?”弟子道:“四摄为佛手。
”滕和尚道:“佛岂无指?”弟子道,“有指。
”滕和尚道:“何为佛指?”弟了道;“平等为佛指。
”滕和尚道:“佛岂无足?”弟子道:“有足。
”滕和尚道:“何为佛足?”弟子道:“戒定为佛足。
”滕和尚道;“佛岂无心?”弟子道:“有心。
”滕和尚道:“何为佛心?”弟子道:“种智为佛心。
”滕和尚道:“陀罗却差矣!”弟子道:“怎见得差?”滕和尚道:“你又说无,你又说有,一脚踏了两家船,却不是差了?”弟子道:“妙有而复非有,妙无而复非无。
离无离有,乃所谓法身。
” 滕和尚道:“这些话儿,是被你抵搪过去了。
我还要考你一考。
”弟子道:“再愿闻。
”滕和尚道,“我且问你,读佛书可有个要领处?”弟子道:“衣之有领,网之有纲,佛书岂无个要领处?”滕和尚道:“要领处有多少哩?”弟子道:“只好一个字?”滕和尚道:“是一个甚么字?”弟子道:“是一个‘空’字。
”滕和尚就嗄嗄的大笑起,说道:“今番差了些。
”弟子道:“怎么会差了些?”滕和尚道:“一个‘空’字,能有几大的神通?怎么做得佛书的要领?”弟子道:“老师父看小了这个‘空’字。
”滕和尚道:“怎么会看小了他?”弟子道:“我也问你一声。
”滕和尚道:“你问来。
”弟子道:“佛爷爷可有忧?可有喜?”滕和尚道:“无忧无喜。
”弟子道:“佛爷爷可有苦?可有乐?”滕和尚道:“无苦无乐。
”弟子道:“佛爷爷可有得,可有丧?”滕和尚道:“无得无丧。
”弟子道:“可知哩。
”滕和尚道:“怎见得可知哩?”弟子道:“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力割香途,何苦何乐?根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丧?忘忧喜,齐苦乐,轻得丧,这‘空’字把个佛爷爷的形境都尽了,莫说是佛书不为要领。
” 滕和尚道:“今番又被你胡塞赖了。
我还问你,经上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怎么是色?怎么又是空?”弟子道:“你不见水中月,镜里花,还是色?还是空?”滕和尚道:“经上又说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怎么叫做个无我?”弟子道:“‘火宅者,只我身’,可是句经?”滕和尚道:“这是一句经。
”弟子道:“若我是火宅,我应烧人。
既不能烧,明知无我。
”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无人?”弟子道:“‘人居色界’,可是经典?”滕和尚道:“这也是一句经。
”弟子道:“若人有色界,此土凭何而立?即无色界,明知无人。
”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无众生?”弟子道:“‘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可是经典?”滕和尚道:“这也是一句经。
”弟子道:“若有众生,应火不能坏,既火能坏,明知无众生。
” 滕和尚道:“这还要个考你的去处。
”弟子道:“真好鹘突人也!”滕和尚道:“陀罗也自怕考哩!”弟子道:“说甚么‘怕考’两个字?”滕和尚道:“一个蚯蚓,斩为两段,两头俱动,佛性还在那一头?”弟子道:“澄江一片月,三只船儿同玩赏。
顷刻之间,一只不动,一只往南,一只往北,月还在那个船上?”滕和尚道:“一般样的水,海自咸,河自淡,佛性还在咸处,还在淡处?”弟子道:“东边日出,西边下雨,天道还在雨处,还有晴处?”滕和尚道:“你恁的会答应,我还把个世故考你一考。
”弟子道:“甚么世故?”滕和尚道:“那个飞来峰,既飞得来,怎么不飞得去?”弟子道:“一动不如一静。
”滕和尚道:“观音大士怎么又念观音咒?”弟子道:“求人不如求己。
”滕和尚道:“长老怎么三日化的一文钱?”弟子道:“多得不如少得。
”滕和尚道:“你怎么今日走上殿去动一会响器?”弟子笑一笑道:“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 滕和尚未及开口,弟子说道:“师父考到弟子身上来,想只是肚子里干了。
待我弟子也考师父一考。
”滕和尚道:“也任你考。
”弟子道:“阎浮世界之中,万物不齐,这万物果有个一定么?”滕和尚道:“有个一定。
”弟子道:“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有生即死,有死即生,何得为定?”滕和尚道:“万物果真不定。
”弟子道:“万物若是不定,何不指天为地,呼地为天,召星为月,命月为星?”只消这两句话,把个滕和尚撑住了。
两下里正在作笑,忽听得半空中划喇喇一个响声,云寂说道:“恁两家说一个不住,致干天怒。
”道犹未了,只听得一个声气说道:“直饶有倾峡之辩,倒岳之机,衲僧门下,一点用他不着。
”把个云寂连忙的望空礼拜,说道:“小弟子不合饶舌,望乞恕罪。
”滕和尚自家想道:“话儿也是多了些。
”就此告辞。
”云寂道:“徒弟,你拜谢了滕师父。
”滕和尚道:“不用拜。
”云寂道:“要拜。
”好个滕和尚,望门外只是一跑。
云寂忙忙的扯住他,说道:“既不用小徒拜谢,容贫僧一言。
”滕和尚道:“有何见谕?”云寂道:“小徒自进山门来,经今九岁,眼不开,耳
铛煮山川深有象,瓢藏世界妙无疆。
冲天净假能飞翼,服日长居不老乡。
汉武秦皇求未得,岂困浪说事荒唐! 却说这个金员外是玉皇案下一个金童,喻孺人是玉皇案下一个玉女,他两个都思凡,两个同下世,两个就结成鸾凤偶。
那灵霄殿上方才瞬息,不觉的人世上已经七七四十九岁。
这一日只因老祖临凡,他的万道金光直冲着灵霄宝殿,以此玉帝升殿,查点这金童,照刷那玉女,怕他不顷刻里复命归根?却说那产下来的娃娃又有许多的因果,越加耳不及闻,目不及见。
怎的娃子的因果,越加不闻不见?原来这娃子是个燃灯古佛临凡,解释五十年摩诃僧祗的厄难。
却又怎么叫做燃灯佛?他原当日在西天做太子,受生之初,一落地时,已自身边光焰如灯火之亮,故此叫做个燃灯佛。
因他锭身置灯,灯字又从金,因是锭身,后世翻为锭光佛,如今人省做这个单“定”字。
有偈为证,偈曰: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除是身畔灯,方才是慧日。
却说这娃子是燃灯老祖的色身,自出胎时,父母弃世,进了净慈寺里云寂长老名下做个弟子。
云寂长老看得他十分珍重。
只是这个弟子有许多的古怪蹊跷处。
怎么有许多的古怪蹊跷处?他自从进了山门之后,胎里带得素来。
素便罢了,还有一件来,一日与他三餐五餐,他餐餐的吃;一餐与他三碗五碗,他碗碗的吃,也不见他个饱;三日五日不与他吃,他也不来要吃,也不见他个饥。
还有一件来,也是一般的眼,也是一般的黑白,只是一个不睁开;也是一般样的口,也是一般样的舌头,只是一个不讲话;也是一般样的耳朵,也是一般样的轮廓,只是一个不听见;也是一般样的手,也是一般样的十指纤纤,只是一个不举起;也是一般样的脚,也是一般样的跟头,只是一个不轮动。
却只一个“坐”字,就是他的往来本命星君。
或在禅堂里坐,对着那个砖墙,一坐坐他个几个月;或在僧房里坐,对着那个板壁,一坐坐他个半周年。
迅驹骤隙,飞电流光,不觉的三三如九,已自九年上下。
师父虽则珍重他,他却有这许多不近人情处,不免也有些儿。
忽一日,一个游脚僧人自称滕和尚,特来叩谒云寂。
云寂请他至僧房里面相见。
云寂见他有些骨气,有些丰姿,就留他坐,待他茶,斋他饭。
两家子讲些经,翻些典。
正是空华落影,阳焰翻波,光发襟怀,影含法界。
滕和尚起头只看见一个弟子,囤囤的坐在板壁之下,问云寂道:“此位坐的是谁?”云寂道:“是小徒。
”滕和尚道:“他怎坐的恁端正哩?”云寂道:“小徒经今坐了九个年头。
”滕和尚道:“长老,你也不问他一声?”云寂道:“便自问他,他耳又不闻。
”只因这两句话,打动了一天星。
好个弟子,你看他轻轻的离了团坐,拽起步来,望禅房门外竞走。
你看他走到那里去?只见他一直走进佛殿之上,参了佛;礼了菩萨,拜了罗汉,上鼓楼上击几下鼓,上钟鼓上撞几下钟,翻身又进禅房里来,先对着师父一个问讯,后对着滕和尚一个问讯,睁开眼,调转舌,说道:“闻道道无可闻,问法法无可问。
”把个云寂满心欢喜,笑色孜孜。
滕和尚道:“果真可喜。
恁般的陀罗,声入心通,耳无顺逆。
”那弟子应声道:“迷人不悟色空,达者本无逆顺。
”滕和尚道:“法门尚多哩,难道个达者本无逆顺?”那弟子又应声道:“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过方寸。
”滕和尚道:“这方寸地上,烦恼其实有根,净华其实无种。
”那弟子道:“烦烦正是菩提,净华生于泥粪。
”滕和尚道:“你这话儿只好骇我游方僧。
”那弟子又应声道:“识取自家城邑,莫浪游他州郡。
”滕和尚道:“贫僧原有这等一个短偈,你这话儿都是雷同了我的。
”弟子道:“佛以一音而演说法,故一切法同此一音。
三世诸佛此一音,六代祖师此一音,天下和尚此一音,何雷同之有?”滕和尚道:“虽则一音,也分个昔日、今日前后之不同。
”弟子道:“昔日日,今日日,照无两鲜;昔日风,今日风,鼓无二动。
”滕和尚道:“这陀罗既有倾峡之口,倒岳之机,我且考你一考。
”那弟子道:“愿闻。
”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道?”弟子道:“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生不灭,性相自如,常住不迁,这就叫做个道。
”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禅?”弟子道:“万法俱明谓之谛,一切不取谓之禅。
”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佛?怎么又叫做个佛祖?”弟子道:“不睹恶而生嫌,不观善而劝措,不舍智而近愚,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通慧心,不与凡圣同缠,超然独诣,这就叫做个佛,这就叫做个佛祖。
”滕和尚道:“佛爷爷的法身何在?”弟子道:“无在无乎不在。
”滕和尚道:“这殿上坐的敢是法身么?”弟子道;“金姿丈六,不是法身。
”滕和尚道:“似此说来,佛岂无身?”弟子道:“有身。
”滕和尚道:“何为佛身?”弟子道:“六度为佛身。
”滕和尚道:“佛岂无头?”弟子道:“有头。
”滕和尚道:“何为佛头?”弟子道:“正念为佛头。
”滕和尚道:“佛岂无眼?”弟子道:“有眼。
”滕和尚道:“何为佛眼?”弟子道:“慈悲为佛眼。
”滕和尚道,“佛岂无耳?”弟子道:“有耳。
”滕和尚道:“何为佛耳?”弟子道:“妙音为佛耳。
”滕和尚道:“佛岂无鼻?”弟子道:“有鼻。
”滕和尚道:“何为佛鼻?”弟子道:“香林为佛鼻。
”滕和尚道:“佛岂无口?”弟子道:“有口。
”滕和尚道,“何为佛口?”弟子道:“甘露为佛口。
”滕和尚道:“佛岂无舌?”弟子道:“有舌。
”滕和尚道:“何为佛舌?”弟子道:“四辨为佛舌。
”滕和尚道:“佛岂无手?”弟子道:“有手。
”滕和尚道:“何为佛手?”弟子道:“四摄为佛手。
”滕和尚道:“佛岂无指?”弟子道,“有指。
”滕和尚道:“何为佛指?”弟了道;“平等为佛指。
”滕和尚道:“佛岂无足?”弟子道:“有足。
”滕和尚道:“何为佛足?”弟子道:“戒定为佛足。
”滕和尚道;“佛岂无心?”弟子道:“有心。
”滕和尚道:“何为佛心?”弟子道:“种智为佛心。
”滕和尚道:“陀罗却差矣!”弟子道:“怎见得差?”滕和尚道:“你又说无,你又说有,一脚踏了两家船,却不是差了?”弟子道:“妙有而复非有,妙无而复非无。
离无离有,乃所谓法身。
” 滕和尚道:“这些话儿,是被你抵搪过去了。
我还要考你一考。
”弟子道:“再愿闻。
”滕和尚道,“我且问你,读佛书可有个要领处?”弟子道:“衣之有领,网之有纲,佛书岂无个要领处?”滕和尚道:“要领处有多少哩?”弟子道:“只好一个字?”滕和尚道:“是一个甚么字?”弟子道:“是一个‘空’字。
”滕和尚就嗄嗄的大笑起,说道:“今番差了些。
”弟子道:“怎么会差了些?”滕和尚道:“一个‘空’字,能有几大的神通?怎么做得佛书的要领?”弟子道:“老师父看小了这个‘空’字。
”滕和尚道:“怎么会看小了他?”弟子道:“我也问你一声。
”滕和尚道:“你问来。
”弟子道:“佛爷爷可有忧?可有喜?”滕和尚道:“无忧无喜。
”弟子道:“佛爷爷可有苦?可有乐?”滕和尚道:“无苦无乐。
”弟子道:“佛爷爷可有得,可有丧?”滕和尚道:“无得无丧。
”弟子道:“可知哩。
”滕和尚道:“怎见得可知哩?”弟子道:“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力割香途,何苦何乐?根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丧?忘忧喜,齐苦乐,轻得丧,这‘空’字把个佛爷爷的形境都尽了,莫说是佛书不为要领。
” 滕和尚道:“今番又被你胡塞赖了。
我还问你,经上说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怎么是色?怎么又是空?”弟子道:“你不见水中月,镜里花,还是色?还是空?”滕和尚道:“经上又说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
’怎么叫做个无我?”弟子道:“‘火宅者,只我身’,可是句经?”滕和尚道:“这是一句经。
”弟子道:“若我是火宅,我应烧人。
既不能烧,明知无我。
”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无人?”弟子道:“‘人居色界’,可是经典?”滕和尚道:“这也是一句经。
”弟子道:“若人有色界,此土凭何而立?即无色界,明知无人。
”滕和尚道:“怎么叫做个无众生?”弟子道:“‘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可是经典?”滕和尚道:“这也是一句经。
”弟子道:“若有众生,应火不能坏,既火能坏,明知无众生。
” 滕和尚道:“这还要个考你的去处。
”弟子道:“真好鹘突人也!”滕和尚道:“陀罗也自怕考哩!”弟子道:“说甚么‘怕考’两个字?”滕和尚道:“一个蚯蚓,斩为两段,两头俱动,佛性还在那一头?”弟子道:“澄江一片月,三只船儿同玩赏。
顷刻之间,一只不动,一只往南,一只往北,月还在那个船上?”滕和尚道:“一般样的水,海自咸,河自淡,佛性还在咸处,还在淡处?”弟子道:“东边日出,西边下雨,天道还在雨处,还有晴处?”滕和尚道:“你恁的会答应,我还把个世故考你一考。
”弟子道:“甚么世故?”滕和尚道:“那个飞来峰,既飞得来,怎么不飞得去?”弟子道:“一动不如一静。
”滕和尚道:“观音大士怎么又念观音咒?”弟子道:“求人不如求己。
”滕和尚道:“长老怎么三日化的一文钱?”弟子道:“多得不如少得。
”滕和尚道:“你怎么今日走上殿去动一会响器?”弟子笑一笑道:“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 滕和尚未及开口,弟子说道:“师父考到弟子身上来,想只是肚子里干了。
待我弟子也考师父一考。
”滕和尚道:“也任你考。
”弟子道:“阎浮世界之中,万物不齐,这万物果有个一定么?”滕和尚道:“有个一定。
”弟子道:“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有生即死,有死即生,何得为定?”滕和尚道:“万物果真不定。
”弟子道:“万物若是不定,何不指天为地,呼地为天,召星为月,命月为星?”只消这两句话,把个滕和尚撑住了。
两下里正在作笑,忽听得半空中划喇喇一个响声,云寂说道:“恁两家说一个不住,致干天怒。
”道犹未了,只听得一个声气说道:“直饶有倾峡之辩,倒岳之机,衲僧门下,一点用他不着。
”把个云寂连忙的望空礼拜,说道:“小弟子不合饶舌,望乞恕罪。
”滕和尚自家想道:“话儿也是多了些。
”就此告辞。
”云寂道:“徒弟,你拜谢了滕师父。
”滕和尚道:“不用拜。
”云寂道:“要拜。
”好个滕和尚,望门外只是一跑。
云寂忙忙的扯住他,说道:“既不用小徒拜谢,容贫僧一言。
”滕和尚道:“有何见谕?”云寂道:“小徒自进山门来,经今九岁,眼不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