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回水族各神圣来参宗家三兄弟发圣

关灯
    第九十八回水族各神圣来参宗家三兄弟发圣 诗曰: 岸上花银总倒垂,水中花影几千枝。

    一枝一影寒山里,野水野花清露时。

    故国几年仍缙笏,异乡终日见旌旗。

    凯歌声息连云起,水族诸神知未知? 却说旗牌官报道:“船头下一道红光烛天而起,红光里面涌出三位神道,都是朱衣象简,伟貌丰髯,口口声声叫说道山呼、山呼,万岁、万岁,小的们不知是个甚么神道,特来禀告元帅老爷得知。

    ”三宝老爷原来抬出圣旨牌去,只指望鬼怪妖魔不来作吵,那晓得又惊动了这等一班有名神道。

    听知得这一场凶报,没奈何,只得挽求天师,怎么着发他们回去。

    天师到底是个惯家,即说道:“二位元帅不要吃惊,我和你且坐到将台上,—看他怎么来,却怎么回他去。

    ” 果然是二位元帅、一位天师,坐在将台之上。

    只见三位神道朱衣象简,伟貌丰髯,声声叫道:“万岁!万岁!”天师问道:“三神朝谒,愿通姓名。

    ”第一位说道:“小神洋子江上水府显灵至圣忠佐济江王之神。

    ”第二位说道:“小神洋子江中水府显灵顺圣忠佐平江王之神。

    ”第三位说道:“小神洋子江下水府显灵大圣忠佐通江王之神。

    ”天师道:“三位水府何事到此?”三位水府说道:“圣旨在上,特来朝参。

    ”天师道:“朝参已毕,请退。

    ”三位水府应一声“是”,一涌而去。

    道犹未了,船头下又是一道红光烛天而起,红光里面闪出一位神道,又是朱衣象简,伟貌丰髯,口口声声道:“山呼万岁!”天师道:“来者何神?早通名姓。

    ”其神道:“小神江渎广源顺济王楚屈原大夫是也。

    ”天师道:“庙祀何处?”江神道:“江之源发于岷峨山下。

    小神之庙,立于成都府中。

    ”天师道:“庙貌雄壮么?”江神道:“旧时庙貌卑浅不称,得宋公潞公重加修饰,焕然一新。

    ”天师道:“文潞公何由到此?”江神道:“文潞公少时随其父越任蜀州幕官,道过成都府,晋谒小神之庙。

    是小神先一晚,吩咐奉祀官等,收拾停当,洒扫祠庭,候宰相到此。

    奉祀官得之于心,明日伺候,果见文潞公到。

    奉祀官接之甚勤,且引导之细观画壁,且言祠庙废兴之故。

    文潞公大惊,说道:‘你这奉祀官何如此殷勤也?’奉祀官说道:‘夜来江渎灵神报说今日宰相下临。

    相公异日之宰相,不敢不敬。

    ’文潞公笑一笑,说道:‘宰相非所望,但得宦游成都,当令庙貌一新,不至若此卑浅。

    ’庆历中,文潞公果以枢密直知益州,听事之三日,谒小神庙,凄然有感,心上正在踌躇,忽前奉祀官叩头礼拜。

    文潞公叹一声,说道:‘事物兴废俱有数,人生何处不相逢。

    ’昔年多谢殷勤,今日果然宦游也。

    ’奉祀官说道:‘他日必为宰相,岂止官宦游我成都。

    ’文潞公道:‘原我说来宰相非所望,只得宦游成都,当令庙貌一新。

    此言岂敢自食!’即时下令鸠材饬工,计新祠庙。

    甫下令之明日,江水大涨,漫山漫岭而来。

    涨头上推下十抱之木有数千百根,竟奔小神之庙而止。

    未几涨消。

    文潞公大喜,说道:‘天从人愿。

    ’命工取之,充为庙材。

    物曲尽利,人官尽能,小神之庙遂雄壮甲于天下。

    这却不是庙貌旧时卑浅,得文潞公一新!”天师道:“你今日来此何干?”江神道:“圣旨在上,特来朝参。

    ”天师道:“朝参已毕,请退。

    ”江神应一声“是”,一涌而去。

     道犹未了,船头下又是一道红光烛天而起。

    红光里面闪出一位神道,庞眉皎发、美髭髯、面如童少,博带峨冠,连声道:“万岁!万岁!万万岁!”天师道:“来者何神?早通名姓。

    ”其神道:“小神九江八河之上灵通广济显应英佑侯姓萧名伯轩是也。

    ”天师道:“尊神原来是太洋洲上萧老官人。

    后面是那个?”萧公道:“后面是豚子萧祥叔。

    ”天师道:“再后面是那个?”萧公道:“再后面是小孙萧天任。

    ”天师道:“都是同时得道么?”萧公道:“小神生于宋,得道于咸淳初年。

    ”天师道:“尊神不消讲得,平生刚正自持,言笑不苟,美美恶恶,里闾咸为之质正,宋咸淳间为神。

    曾附童子,先事言祸福,动若发机。

    乡民相率朝谒,立庙于新淦之太洋洲,福泽一方,万代瞻仰。

    贫道附近在龙虎山,颇知颠末,只不知令嗣君几时得道?”萧公道:“豚子生于元至正中,仕为灵阳主簿。

    灵阳剧盗泼天王劫县库藏,逼勒县官,豚子不屈而死。

    上帝谓豚子生前忠正,死后刚方,命为神著于乡,乡人合祀于小神之庙。

    ”天师道:“令孙几时得道?”萧公道:“小孙于洪武中,仕为白沟河巡检司巡检,死王事。

    上帝谓死虽非命,聪明正直,足以为神。

    目今尚未著闻。

    ”天师道:“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为神也。

    可喜!可喜!”萧公道:“过承夸奖。

    ”天师道:“尊神来此贵干?”萧公道:“圣旨在上,特来朝参。

    ”天师道:“朝参已毕,请退。

    ”萧公应声“是”,领着子和孙一拥而去。

     去犹未了,只见船头下一道红光烛天而起,红光里面又闪出一位神道,浓眉虬髯,面如黑漆,纱帽圆领,皂靴角带,连声叫道:“万岁!万岁!万万岁!”天师道:“来者何神?早通名姓。

    ”其神道:“小神姓晏名成仔,官拜平浪侯,本贯临江府清江镇人氏。

    ”天师道:“原来是晏公都督大元帅。

    ”晏公道:“小神忝居天师桑梓,但上下之分相悬,不及请益。

    ”天师道:“尊神平生疾恶如探汤,人少不善,必面叱之。

    乡人起敬起畏,动辄曰‘得无晏君知乎?’贫道平日敬恭之有素者,只不知尊神初仕居何官?”晏公道:“小神元初以人材所选入官,为文锦局堂长。

    元人暴虐,征求无厌。

    局官旧管供应宫锦,有机户濮二者,坐织染累,鬻二女、一子赔偿上官。

    小神怜其无辜,出俸资代之;不足,脱妻簪珥满其数。

    濮得父子完聚,日夜焚香告天。

    上上帝素重小神刚正廉谨,遂命为神。

    小神承上帝命,奄忽于官,家人初不之知也。

    小神死之日,即先畅驺导于里之旷野,峨冠博带,护呵甚严,里中人见之愕然,莫不称叹,说道:‘晏氏之子荣归故乡,人材官如此夸耀。

    ’月馀,小神舆榇而归,里中人且骇且疑。

    及至相语,则见之日,即小神官舍死之日也。

    里中人始惊异。

    家人启棺相视,棺中一无所有,乃知小神尸解为神,立庙祀之。

    厥后小神颇奉职于九江八河之上,无少差失云。

    ”天师道:“久仰!久仰!今日到此,有何尊干?”晏公道:“因为宝船中有圣旨在外,故此特来朝参。

    ”天师道:“朝参已毕,请回罢。

    ”晏公应一声“是”,一拥而起。

     去犹未了,船头下又是一道红光烛天而起。

    红光里面闪出一位神道,金盔金甲,耀眼争光。

    兼且人物长大,声响如雷,连声叫道:“万岁!万岁!万万岁!”天师道:“来者何神?早通名姓。

    ”其神道:“小神姓风名天车,官拜沿江游奕神是也。

    ”天师道:“你可处出身?”游奕神说道:“小神生于蜀之酆都。

    生下地来,有三只眼,一只观天,凡遇烈风暴雨,无不先知;一只观地,凡有桑田沧海,无不先知;一只观人,凡有吉凶祸福,无不先知。

    因小神观天、观地、观人无不先知,故此上帝授小神一个沿江游奕之职,专一报天上之风云,江河之变迁,人间之祸福。

    ”天师道:“曾有何显应?”游奕神道:“宋丞相陈尧咨未遇之时,有远游,泊舟三山矾,先一日请谒,具告他来日午时有大风突至,舟行必覆,公宜避之,陈唯唯称谢。

    到明日,自朝至中,天清气朗,万里无云。

    舟人累请解缆,陈不许,舟人再三促之,陈说道:‘紧行,慢行,先行,只有许多路程,更待同行。

    ’舟一时开发殆尽,片帆风饱,无限悠扬,舟人嗟叹不已。

    甫及午牌时候,忽然西北上一朵黑云渐渐而起,起到大顶上之时,大风暴至,折木飞沙,怒涛如山。

    同行舟收拾不及,不免沉溺之患,陈舟如故。

    舟人始信陈语,跽而致谢。

    陈心亦异小神之报,每欲谢无由。

    他日焦见下又见小神,陈揖小神近前致礼,问小神故。

    小神具告他是沿江游奕神,以公他日当做宰相,故奉告。

    陈说道:‘何以报德?’小神说道:‘贵人所至,百神理当接卫,不敢望报。

    但愿求《金光明经》一部,乘其力,稍可迁秩。

    ’陈唯唯。

    这正叫做:君子一言重于九鼎。

    陈他日专遣人送三部《金光明经》,诣三山矶投之。

    小神原日只求一部,因得陈三部,连升三级。

    陈宰相得小神免一时沉舟之患,小神得陈宰相升平等数级之官。

    这一段情由,就是小神显应。

    ”天师道:“今日到此何干?”游奕神说道:“因为宝船之上有圣旨在外,特来朝参。

    ”天师道:“朝参已毕,请回罢。

    ”游奕神应声“是”,天师又说道:“尊神且慢去,贫道还有一事相问。

    ”游奕神说道:“有何事见教?”天师道:“你职掌游奕,可晓得朝廷么?”游奕神说道:“朝廷一动一静,神鬼护佑;一语一嘿,神鬼钦承。

    岂有不晓得之理?”天师道:“你既晓得,这如今万岁爷可在南京么?”游奕神说道:“在南京。

    ”天师道:“前日有信,闻说道朝廷营建北京,有迁移之意,果是真么?”游奕神说道:“是真。

    万岁爷已曾御驾亲临北京城里,这如今又转南京来也。

    迁都之意已决,只还不曾启行。

    ”天师道:“不曾启行,还是贫道们有缘。

    ”游奕神拜辞而去。

    老爷道:“怎见得不曾启行还是有缘?”天师道:“便于复命,不是有缘何如?” 道犹未了,船头上一道黑烟烛天而起。

    老爷道:“黑烟起处,又是个甚么神道么?”天师道:“多谢元帅老爷照顾,今日中间抬出圣旨牌去,接待了这一日江河上有名神道。

    今番却又不是个神道,却又有些确气哩!”老爷道:“怎见得不是个神道?”天师道:“先前的神道,都是红光赤焰,瑞气祥烟,并没有些黑气,今番黑气冲天,一定是个妖魔鬼怪也。

    ”道犹未了,一声响,一道气,半边青,半边红,上拄天,下拄地,拦住在船头之下。

    元帅老爷吃了一慌,问说道:“这是甚么?”天师道:“这却古怪,是一段长虹。

    ”老爷道:“这虹是些甚么出处?”天师道:“虹即螮(虫系),阴阳交接之气,著于浅色者。

    ”王爷道:“古有美人虹,那是甚么出处?”天师道:“那时《异苑》上的话,说道古时有一夫一妇,家道贫穷,又值饥馑,食菜根而死,俱化成青红之气,直达斗牛之墟,故此名为美人虹。

    苏味道不有一首诗可证?诗说道:纡余带星渚,窈窕架天浔。

    空因壮士见,还共美人沉。

    逸势含良玉,神光藻瑞金。

    独留长剑彩,终负昔贤心。

    三宝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