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江东密使 鄱阳水底藏杀机

关灯
    江陵祭天大典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向四方。

    最受刺激的,莫过于江东柴桑。

     水寨高阁,周瑜面沉似水,手中的白羽扇几乎要被他捏碎。

    他看着斥候送回的密报——关于玉玺显圣的描述,关于江陵军民狂热的拥戴,关于刘晔那“克复汉室”的宣言。

     “玉玺……天命所归?哼!”周瑜冷笑一声,声音冰冷刺骨,“刘子扬,好手段!先以霹雳惊雷破我军,再以玉玺蛊惑人心!此人不除,必成江东心腹大患!”他心中那根刺,被刘晔此举狠狠地搅动,痛彻心扉。

    庐江之败的耻辱,江陵壮大的威胁,让他寝食难安。

     数日后,一支打着“恭贺刘使君克复江陵”旗号的江东使团抵达江陵。

    为首者乃江东重臣张昭之子张承,态度谦恭,礼数周全,献上明珠、锦缎等厚礼。

    然而,在看似友好的外交辞令之下,张承却提出了一个关键要求:希望江陵能与江东“永结盟好”,共同对抗北方强曹,并“恳请”刘晔看在同盟份上,将扼守长江上游水道、原属荆州但位置靠近江东的“江夏”部分地区,“暂借”江东水师驻防,“以保航道安全,共御曹贼”。

     此议一出,刘晔与诸葛亮、庞统等人立刻嗅到了其中的陷阱。

    名为借地联防,实为欲壑难填,妄图将势力楔入荆州腹地,控制战略要冲! 诸葛亮羽扇轻摇,淡然应对,言辞恳切却绵里藏针:“孙将军美意,晔心领之。

    抗曹大业,自当戮力同心。

    然江夏乃荆州门户,牵一发而动全身。

    借地驻军,事关重大,非晔一人可决,需与荆襄士民共议,更需请示刘荆州(刘表)之意。

    望贵使转告孙将军,稍安勿躁,待晔理顺江陵事务,必亲自修书,与孙将军共商抗曹大计。

    ”一番话,将皮球踢回,既不失礼数,又牢牢守住了底线。

     张承碰了个软钉子,只得悻悻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