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子夜血鸮
关灯
小
中
大
万历四十六年的冬夜,北京城死寂如墓。
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着雉堞起伏的城墙,寒风在空荡的街巷间尖啸穿梭,卷起地上碎雪和纸灰,抽打在打更人老刘头佝偻的脊背上。
他裹紧了打满补丁的破棉袄,瑟缩着敲了一下梆子,那“笃——笃——笃”的闷响立刻被风声吞没,连丝涟漪都没漾起。
南城兵马司后巷深处,几声狗吠突兀响起,又戛然而止,只剩风声呜咽,渗入骨髓的冷。
老刘头紧了紧衣领,昏黄灯笼只能照亮脚下三尺之地。
一股若有若无的腥气,混在腊月特有的煤烟味和冻土气里,钻入他的鼻孔。
老行伍的直觉让他头皮一麻。
他颤巍巍地挪动脚步,顺着那股子邪异的味道,拐进一条更窄的死胡同。
血腥味骤然浓烈起来,源头是胡同尽头一扇虚掩的院门,门前挂着块半旧的木牌——“赵记铁铺”。
门缝里漏出昏黄摇曳的光,投在门前积雪上,一片刺目的暗红正缓缓泅开。
“赵…赵老哥?”老刘头声音干涩,带着自己都不曾察觉的颤抖。
无人应答。
只有风打着旋儿,吹得那破门“吱嘎”作响。
他咽了口唾沫,猛地推开木门。
一股浓稠得化不开的腥甜热浪扑面涌来,混杂着铁锈和内脏的古怪气味,熏得他眼前发黑,差点栽倒。
灯笼“咣当”掉在雪泥里,光芒在湿冷的地面上跳跃着,照清了门内的炼狱景象—— 堂屋中央,魁梧的赵实扑倒在地,一身腱子肉此刻了无生气。
他的头朝外扭着,双目圆睁欲裂,浑浊的眼珠死死盯着门口的方向,布满惊骇与难以置信的绝望。
他粗糙的大手紧紧攥着一把已经扭曲变形的铁钳,虎口撕裂,暗红的血和黑色的铁锈混在一起。
他身旁,妻子王氏仰面倒在翻倒的矮桌旁,胸口插着一把式样奇特的短刃。
那刀刃薄如柳叶,在昏暗油灯下泛着一种不祥的幽蓝光泽,刃口布满了细小的逆齿,深深没入身体,只留一截乌木柄在外,像一条毒蛇的獠牙。
最刺目的,是偎在王氏臂弯里那个小小的身体——赵实刚满十岁的独子小虎子。
孩子的脖子被生生拧断,以一个绝不可能的角度歪向一边,小脸上残留着恐惧的泪痕,一只小手无力地摊开,攥着半块踩碎的芝麻糖糕。
黄澄澄的糕屑混合着暗红的血浆,黏在小手上,触目惊心。
堂屋里桌椅翻倒,粗瓷碗碟碎裂一地。
凝固的血泊如同丑陋的地毯,铺满了冰冷的地面,几行杂乱的、沾满泥雪的脚印从血泊边缘一直延伸到后窗——窗户洞开,冷风正裹着雪沫倒灌进来。
“杀…杀人了啊——!”老刘头凄厉的嚎叫撕破了死寂的冬夜,比那风声更瘆人,在逼仄的胡同里激起空洞的回响。
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密集的鼓点敲打冻土。
火把的光明撕开了胡同的黑暗,一队披甲执锐的兵士簇拥着几个身着青蓝色锦袍、腰挎狭长弯刀的矫健身影冲入院内。
刺鼻的血腥味让训练有素的军士都皱起了眉头。
为首者面容刚毅,眉骨处有一道寸许长的旧疤,正是南镇抚司校尉总旗岳铮。
他按着腰间的“绣春刀”,鹰隼般的目光扫过屋内的惨状,脸色阴沉如水,猛地一拳砸在门框上,震得浮灰簌簌落下。
“狗娘养的…连个孩子也不放过!”岳铮声音嘶哑,怒火在他胸膛里燃烧。
他身后一个年轻人上前一步,并未像其他人那样被惨状震慑,反而眼神锐利如刀,迅速扫视全场。
他是小旗官卫铮。
他没有第一时间去看倒在血泊里的王氏,反而蹲下身,用冻得微红的手指小心地探了探小虎子的脖颈和赵实夫妇的口鼻——冰冷僵硬。
他的动作迅捷而精准,带着一种冷酷的职业性。
随即,他的目光扫过赵实手中扭曲的铁钳,王氏胸前的异形匕首,孩子脖颈上的淤青和手里那块踩碎的糖糕…最后,他的指尖停留在一面被溅了少量血点的土墙上——几道不易察觉的、指甲划过浮灰留下的新鲜浅痕,以及小半块模糊的湿泥印,像是有人曾贴着墙根站立。
“致命伤都是瞬间毙命,”卫铮的声音如同浸过冰水,低沉而清晰,“赵师傅颈骨折断、王嫂子胸前那一刀直透心脉,下手的人功夫极狠极熟。
但那把刀…”他指着王氏胸口的短匕,指尖微微绷紧,“刃上幽蓝泛乌,是淬过特制药麻的,刃型带逆齿,专为放血致命…是西缉事厂‘寒鳞卫’的制式兵刃,名为‘逆鳞刺’。
”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指着那几道浅痕:“这里,有人背贴墙根站着过,不是凶手。
时间不长,泥印还是湿的。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地上小虎子手里攥着的糖糕上,“凶手走得很急,这糖糕应该是孩子死前抓在手里的,还没来得及吃,被踩碎了…” 话音未落,院外又是一阵急促杂沓的马蹄声响起,比先前更加粗暴、迅疾。
一群身着暗绛色劲装、眼神精悍、浑身透着阴戾气息的汉子粗暴地分开外围军士,大步闯了进来。
为首者是个面皮白净、无须的太监,约莫三十出头,双眼细长上挑,眼神阴鸷,嘴角却习惯性地向下撇着,像是挂着一丝刻薄和不耐烦的冷笑。
腰间无刀,只在右手拇指上套着一个墨玉扳指,缓缓捻动着。
来人正是西厂掌班太监柳逢春的心腹爪牙,档头胡贵,外号“笑面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让开让开!西厂办差,无关人等速速回避!”胡贵捏着尖细的嗓子喝道,目光越过岳铮等人,贪婪而冷漠地落在赵实夫妇的尸体上,尤其在王氏胸前那把“逆鳞刺”上定格了一瞬。
岳铮铁塔般的身躯横跨一步,沉声道:“胡档头,此案发生在我南镇抚司辖地,按律当由我锦衣卫先行勘察!你西厂的手,伸得太长了!” 胡贵“嗤”地一声笑了出来,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岳总旗,你这话说的,太生分了不是?”他慢条斯理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巴掌大小、通体莹白、雕工繁复的玉虎镇纸,边缘还沾着些许泥点和暗红污渍。
“昨个夜里,通惠河上丢了内库的一批御用贡品,别的还好说,唯独这件前朝的‘螭虎献瑞’和田玉镇纸,可是太后娘娘指名要的心头好。
咱家手下的番子已经查明,就是这个刁民赵实窝藏了!瞧瞧,赃物在此!”他说着,像是丢垃圾一样,将那沾血的玉虎“啪嗒”一声丢在赵实僵硬的尸体上。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赵贼分明是见东窗事发,惧罪自戕,至于这妇人…”胡贵轻蔑地瞟了一眼王氏,“哼,八成是想拿着赃物潜逃,被她那蠢男人给灭了口!案子清楚明白,你们还杵在这儿耽误咱家办什么差?” 围观的人群顿时一片压抑的哗然。
人群后面,一个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屠户——张屠子,正是赵实的邻居兼好友,拳头攥得咯吱作响,眼睛通红,恨不得扑上去,却被身边两个同样愤懑却理智些的街坊死死拉住。
卫铮的目光死死钉在那枚突兀出现的玉虎上,像是要将其刺穿。
“胡档头,”卫铮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骚动,他上前两步,站在胡贵对面,目光锐利如刀锋直刺对方眼底,“您的‘证据’,当真是来得恰到好处。
请教胡档头,这玉虎是在何处搜得?可有搜查笔录见证画押?是何人何时向您指认赵实窝藏?为何人赃并获之时,赵实夫妇已死,连报案都没来得及?”他语速平稳,字字清晰,“再者,凶器逆鳞刺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插在赵王氏胸前!若赵实杀人后自戕,他一个不通武艺的铁匠,何来西厂秘制的寒刃?用如此显眼、专属于你们西厂爪牙的凶器杀妻灭口,就为了掩盖一件他根本没机会出手的赃物…胡档头,这套说辞,怕是连刑房门口哭闹的三岁小儿也骗不过去!”他毫不避讳地点出了关键矛盾——矛头直指西厂! 胡贵脸上那点虚假的笑意瞬间凝固了。
他脸色骤然阴沉下去,如同覆上了一层寒冰,眼底闪过一丝被当众戳穿的惊怒。
他捻动玉扳指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放肆!”尖利的声音陡然拔高,划破夜空,“一个小小的芝麻绿豆官,也敢妄议西厂?!咱家说他是贼!他就是贼!说他是畏罪自戕,他就是畏罪自戕!再多嘴多舌,休怪咱家连你也一并拿了,让你去诏狱尝尝‘寒鳞’的滋味!拿下!”他身后的西厂番役齐刷刷抽出了腰间暗红色的短刀,刀光雪亮,寒气逼人。
一时间,院内杀气弥漫。
岳铮眼神一厉,手闪电般按上绣春刀锷,腰间饰物玉珠相撞,发出清脆声响。
他身后的锦衣卫也纷纷握紧刀柄,挺身上前。
小小的院子内,暗红(西厂番役服色)与青蓝(锦衣卫服色)形成鲜明对峙,刀光映着火光和血迹,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哦?是哪个不开眼的要拿我南镇抚司的人?” 一个略带沙哑却浑厚有力的声音,不疾不徐地从院门外传来。
声音不大,却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冰水,瞬间浇熄了满院的杀伐之气。
围观众人如潮水分开,一个身影缓步而入。
来人披着一件半旧的深青色棉布斗篷,遮住了大半身形,只露出一张略显苍老却不见丝毫颓态的脸。
鬓角花白,眼神温润平和,仿佛阅尽世事沧桑的古井深潭。
他踏过门槛,步履沉稳,看似寻常,却带着一股令人不敢逼视的从容气度。
来人正是锦衣卫南镇抚司掌印千户——楚怀山。
他身后只跟着一个沉默寡言的老者,像是管家模样。
“楚…楚千户?”胡贵脸上的凶狠瞬间被惊疑取代,迅速挤出几分恭敬,却难掩僵硬。
楚怀山微微颔首,目光先在岳铮和卫铮身上扫过,落在卫铮身上时微不可察地停留了一瞬,随即掠过满地狼藉与血污,最后定格在那枚躺在赵实尸体上的玉虎和那把刺目的“逆鳞刺”上。
他没有去看胡贵,像是打量着一件与己无关的寻常物件。
“楚大人!此案…”胡贵刚想抢白,就被楚怀山抬手制止。
楚怀山走到院中,斗篷在寒风中微动。
他看了一圈现场,尤其是在卫铮点出的墙根痕迹和那把“逆鳞刺”上停留片刻,深邃的目光仿佛洞悉了一切。
他既未对胡贵的“人赃并获”表示认同,也未直接反驳,脸上无悲无喜。
“胡档头,”楚怀山终于开口,声音平静无波,目光转向胡贵,“西厂办案雷厉风行,这么快就找回了宫里的物件,很好。
”他顿了顿,目光中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不过,赵实一家三口横死,毕竟是血案一桩。
事情发生在南城,又是我南镇抚司的职责所在。
按规矩,须经勘察录供、仵作验尸、卷宗齐全后,一并报指挥使大人知晓处置。
毕竟人命关天,何况是三条?总要走个章程,给朝廷、给天下人一个明白交代。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将流程说得滴水不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至于此案是否
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着雉堞起伏的城墙,寒风在空荡的街巷间尖啸穿梭,卷起地上碎雪和纸灰,抽打在打更人老刘头佝偻的脊背上。
他裹紧了打满补丁的破棉袄,瑟缩着敲了一下梆子,那“笃——笃——笃”的闷响立刻被风声吞没,连丝涟漪都没漾起。
南城兵马司后巷深处,几声狗吠突兀响起,又戛然而止,只剩风声呜咽,渗入骨髓的冷。
老刘头紧了紧衣领,昏黄灯笼只能照亮脚下三尺之地。
一股若有若无的腥气,混在腊月特有的煤烟味和冻土气里,钻入他的鼻孔。
老行伍的直觉让他头皮一麻。
他颤巍巍地挪动脚步,顺着那股子邪异的味道,拐进一条更窄的死胡同。
血腥味骤然浓烈起来,源头是胡同尽头一扇虚掩的院门,门前挂着块半旧的木牌——“赵记铁铺”。
门缝里漏出昏黄摇曳的光,投在门前积雪上,一片刺目的暗红正缓缓泅开。
“赵…赵老哥?”老刘头声音干涩,带着自己都不曾察觉的颤抖。
无人应答。
只有风打着旋儿,吹得那破门“吱嘎”作响。
他咽了口唾沫,猛地推开木门。
一股浓稠得化不开的腥甜热浪扑面涌来,混杂着铁锈和内脏的古怪气味,熏得他眼前发黑,差点栽倒。
灯笼“咣当”掉在雪泥里,光芒在湿冷的地面上跳跃着,照清了门内的炼狱景象—— 堂屋中央,魁梧的赵实扑倒在地,一身腱子肉此刻了无生气。
他的头朝外扭着,双目圆睁欲裂,浑浊的眼珠死死盯着门口的方向,布满惊骇与难以置信的绝望。
他粗糙的大手紧紧攥着一把已经扭曲变形的铁钳,虎口撕裂,暗红的血和黑色的铁锈混在一起。
他身旁,妻子王氏仰面倒在翻倒的矮桌旁,胸口插着一把式样奇特的短刃。
那刀刃薄如柳叶,在昏暗油灯下泛着一种不祥的幽蓝光泽,刃口布满了细小的逆齿,深深没入身体,只留一截乌木柄在外,像一条毒蛇的獠牙。
最刺目的,是偎在王氏臂弯里那个小小的身体——赵实刚满十岁的独子小虎子。
孩子的脖子被生生拧断,以一个绝不可能的角度歪向一边,小脸上残留着恐惧的泪痕,一只小手无力地摊开,攥着半块踩碎的芝麻糖糕。
黄澄澄的糕屑混合着暗红的血浆,黏在小手上,触目惊心。
堂屋里桌椅翻倒,粗瓷碗碟碎裂一地。
凝固的血泊如同丑陋的地毯,铺满了冰冷的地面,几行杂乱的、沾满泥雪的脚印从血泊边缘一直延伸到后窗——窗户洞开,冷风正裹着雪沫倒灌进来。
“杀…杀人了啊——!”老刘头凄厉的嚎叫撕破了死寂的冬夜,比那风声更瘆人,在逼仄的胡同里激起空洞的回响。
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密集的鼓点敲打冻土。
火把的光明撕开了胡同的黑暗,一队披甲执锐的兵士簇拥着几个身着青蓝色锦袍、腰挎狭长弯刀的矫健身影冲入院内。
刺鼻的血腥味让训练有素的军士都皱起了眉头。
为首者面容刚毅,眉骨处有一道寸许长的旧疤,正是南镇抚司校尉总旗岳铮。
他按着腰间的“绣春刀”,鹰隼般的目光扫过屋内的惨状,脸色阴沉如水,猛地一拳砸在门框上,震得浮灰簌簌落下。
“狗娘养的…连个孩子也不放过!”岳铮声音嘶哑,怒火在他胸膛里燃烧。
他身后一个年轻人上前一步,并未像其他人那样被惨状震慑,反而眼神锐利如刀,迅速扫视全场。
他是小旗官卫铮。
他没有第一时间去看倒在血泊里的王氏,反而蹲下身,用冻得微红的手指小心地探了探小虎子的脖颈和赵实夫妇的口鼻——冰冷僵硬。
他的动作迅捷而精准,带着一种冷酷的职业性。
随即,他的目光扫过赵实手中扭曲的铁钳,王氏胸前的异形匕首,孩子脖颈上的淤青和手里那块踩碎的糖糕…最后,他的指尖停留在一面被溅了少量血点的土墙上——几道不易察觉的、指甲划过浮灰留下的新鲜浅痕,以及小半块模糊的湿泥印,像是有人曾贴着墙根站立。
“致命伤都是瞬间毙命,”卫铮的声音如同浸过冰水,低沉而清晰,“赵师傅颈骨折断、王嫂子胸前那一刀直透心脉,下手的人功夫极狠极熟。
但那把刀…”他指着王氏胸口的短匕,指尖微微绷紧,“刃上幽蓝泛乌,是淬过特制药麻的,刃型带逆齿,专为放血致命…是西缉事厂‘寒鳞卫’的制式兵刃,名为‘逆鳞刺’。
”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指着那几道浅痕:“这里,有人背贴墙根站着过,不是凶手。
时间不长,泥印还是湿的。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地上小虎子手里攥着的糖糕上,“凶手走得很急,这糖糕应该是孩子死前抓在手里的,还没来得及吃,被踩碎了…” 话音未落,院外又是一阵急促杂沓的马蹄声响起,比先前更加粗暴、迅疾。
一群身着暗绛色劲装、眼神精悍、浑身透着阴戾气息的汉子粗暴地分开外围军士,大步闯了进来。
为首者是个面皮白净、无须的太监,约莫三十出头,双眼细长上挑,眼神阴鸷,嘴角却习惯性地向下撇着,像是挂着一丝刻薄和不耐烦的冷笑。
腰间无刀,只在右手拇指上套着一个墨玉扳指,缓缓捻动着。
来人正是西厂掌班太监柳逢春的心腹爪牙,档头胡贵,外号“笑面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让开让开!西厂办差,无关人等速速回避!”胡贵捏着尖细的嗓子喝道,目光越过岳铮等人,贪婪而冷漠地落在赵实夫妇的尸体上,尤其在王氏胸前那把“逆鳞刺”上定格了一瞬。
岳铮铁塔般的身躯横跨一步,沉声道:“胡档头,此案发生在我南镇抚司辖地,按律当由我锦衣卫先行勘察!你西厂的手,伸得太长了!” 胡贵“嗤”地一声笑了出来,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岳总旗,你这话说的,太生分了不是?”他慢条斯理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巴掌大小、通体莹白、雕工繁复的玉虎镇纸,边缘还沾着些许泥点和暗红污渍。
“昨个夜里,通惠河上丢了内库的一批御用贡品,别的还好说,唯独这件前朝的‘螭虎献瑞’和田玉镇纸,可是太后娘娘指名要的心头好。
咱家手下的番子已经查明,就是这个刁民赵实窝藏了!瞧瞧,赃物在此!”他说着,像是丢垃圾一样,将那沾血的玉虎“啪嗒”一声丢在赵实僵硬的尸体上。
“人赃并获!铁证如山!赵贼分明是见东窗事发,惧罪自戕,至于这妇人…”胡贵轻蔑地瞟了一眼王氏,“哼,八成是想拿着赃物潜逃,被她那蠢男人给灭了口!案子清楚明白,你们还杵在这儿耽误咱家办什么差?” 围观的人群顿时一片压抑的哗然。
人群后面,一个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屠户——张屠子,正是赵实的邻居兼好友,拳头攥得咯吱作响,眼睛通红,恨不得扑上去,却被身边两个同样愤懑却理智些的街坊死死拉住。
卫铮的目光死死钉在那枚突兀出现的玉虎上,像是要将其刺穿。
“胡档头,”卫铮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骚动,他上前两步,站在胡贵对面,目光锐利如刀锋直刺对方眼底,“您的‘证据’,当真是来得恰到好处。
请教胡档头,这玉虎是在何处搜得?可有搜查笔录见证画押?是何人何时向您指认赵实窝藏?为何人赃并获之时,赵实夫妇已死,连报案都没来得及?”他语速平稳,字字清晰,“再者,凶器逆鳞刺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插在赵王氏胸前!若赵实杀人后自戕,他一个不通武艺的铁匠,何来西厂秘制的寒刃?用如此显眼、专属于你们西厂爪牙的凶器杀妻灭口,就为了掩盖一件他根本没机会出手的赃物…胡档头,这套说辞,怕是连刑房门口哭闹的三岁小儿也骗不过去!”他毫不避讳地点出了关键矛盾——矛头直指西厂! 胡贵脸上那点虚假的笑意瞬间凝固了。
他脸色骤然阴沉下去,如同覆上了一层寒冰,眼底闪过一丝被当众戳穿的惊怒。
他捻动玉扳指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放肆!”尖利的声音陡然拔高,划破夜空,“一个小小的芝麻绿豆官,也敢妄议西厂?!咱家说他是贼!他就是贼!说他是畏罪自戕,他就是畏罪自戕!再多嘴多舌,休怪咱家连你也一并拿了,让你去诏狱尝尝‘寒鳞’的滋味!拿下!”他身后的西厂番役齐刷刷抽出了腰间暗红色的短刀,刀光雪亮,寒气逼人。
一时间,院内杀气弥漫。
岳铮眼神一厉,手闪电般按上绣春刀锷,腰间饰物玉珠相撞,发出清脆声响。
他身后的锦衣卫也纷纷握紧刀柄,挺身上前。
小小的院子内,暗红(西厂番役服色)与青蓝(锦衣卫服色)形成鲜明对峙,刀光映着火光和血迹,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哦?是哪个不开眼的要拿我南镇抚司的人?” 一个略带沙哑却浑厚有力的声音,不疾不徐地从院门外传来。
声音不大,却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冰水,瞬间浇熄了满院的杀伐之气。
围观众人如潮水分开,一个身影缓步而入。
来人披着一件半旧的深青色棉布斗篷,遮住了大半身形,只露出一张略显苍老却不见丝毫颓态的脸。
鬓角花白,眼神温润平和,仿佛阅尽世事沧桑的古井深潭。
他踏过门槛,步履沉稳,看似寻常,却带着一股令人不敢逼视的从容气度。
来人正是锦衣卫南镇抚司掌印千户——楚怀山。
他身后只跟着一个沉默寡言的老者,像是管家模样。
“楚…楚千户?”胡贵脸上的凶狠瞬间被惊疑取代,迅速挤出几分恭敬,却难掩僵硬。
楚怀山微微颔首,目光先在岳铮和卫铮身上扫过,落在卫铮身上时微不可察地停留了一瞬,随即掠过满地狼藉与血污,最后定格在那枚躺在赵实尸体上的玉虎和那把刺目的“逆鳞刺”上。
他没有去看胡贵,像是打量着一件与己无关的寻常物件。
“楚大人!此案…”胡贵刚想抢白,就被楚怀山抬手制止。
楚怀山走到院中,斗篷在寒风中微动。
他看了一圈现场,尤其是在卫铮点出的墙根痕迹和那把“逆鳞刺”上停留片刻,深邃的目光仿佛洞悉了一切。
他既未对胡贵的“人赃并获”表示认同,也未直接反驳,脸上无悲无喜。
“胡档头,”楚怀山终于开口,声音平静无波,目光转向胡贵,“西厂办案雷厉风行,这么快就找回了宫里的物件,很好。
”他顿了顿,目光中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不过,赵实一家三口横死,毕竟是血案一桩。
事情发生在南城,又是我南镇抚司的职责所在。
按规矩,须经勘察录供、仵作验尸、卷宗齐全后,一并报指挥使大人知晓处置。
毕竟人命关天,何况是三条?总要走个章程,给朝廷、给天下人一个明白交代。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将流程说得滴水不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至于此案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