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东线风云:1915,奥匈帝国的挣扎与转机

关灯
    辞严厉:“贵军擅自行动将打乱整个战略部署。

    ”而康拉德的回电充满讽刺:“当奥匈帝国的领土被俄军践踏时,我们没有时间等待。

    ” 事实上,奥匈第3集团军已突破俄军防线,匈牙利第3集团军却在边境徘徊。

    蒂萨·伊什特万致电弗朗茨·约瑟夫:“除非保证匈牙利战后获得特兰西瓦尼亚,否则匈牙利军队将停止前进。

    ” 利沃夫城下:血色荣耀 5月12日,约瑟夫所在的部队抵达利沃夫郊外。

    这座加利西亚首府已被俄军占领七个月,街道上残留着奥匈帝国的双头鹰纹章。

     “准备毒气攻击!”德军指挥官的命令让约瑟夫感到恶心。

    他见过毒气弹的威力——士兵们在黄绿色烟雾中痛苦挣扎,眼睛和喉咙被灼伤。

     但俄军的防线远比想象中坚固。

    当奥匈第4军发起冲锋时,俄军的机枪阵地突然开火。

    约瑟夫亲眼看见匈牙利骠骑兵的战马在弹雨中嘶鸣倒地,米哈伊所在的连队被压制在开阔地。

     “撤退!”康拉德的命令传来时,奥匈军队已伤亡3.2万人。

    约瑟夫在撤退途中捡到一本俄军日记,上面用西里尔字母写着:“我们在为斯拉夫兄弟而战,而你们为谁?” 布达佩斯条约:帝国的妥协 1915年6月,弗朗茨·约瑟夫被迫签署《布达佩斯条约》。

    条约承诺匈牙利战后获得特兰西瓦尼亚,而奥匈帝国则需将波兰部分领土让与德国。

     蒂萨·伊什特万在签约仪式上阴沉着脸:“这是奥匈帝国的末日。

    ”贝希托尔德伯爵则反驳道:“若没有匈牙利的短视,我们本可以收复更多土地。

    ” 此时,东线传来捷报:德军第11集团军在戈尔利采突破俄军防线,奥匈第4集团军趁机收复利沃夫。

    但胜利的喜悦被残酷的现实冲淡——奥匈帝国已损失120万人,其中匈牙利占40万。

     世界格局: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 这场东线的胜利改变了欧洲战场的天平。

    德国得以将兵力调往西线,而俄国则陷入全面防御。

    但对奥匈帝国而言,胜利的代价是高昂的:匈牙利与奥地利的裂痕加深,多民族军队的忠诚度下降,而德国的控制欲愈发明显。

     1915年8月,约瑟夫·迈尔在伤兵医院收到家书。

    妹妹在信中写道:“维也纳开始rationingbread(面包配给),妈妈说我们可能要吃芜菁过冬。

    ” 同一时间,米哈伊·拉约什在匈牙利边境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罪名是“作战不力”。

    他在临刑前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为匈牙利而战,却死在奥匈帝国的枪口下。

    ” 喜欢一战,二战风云请大家收藏:()一战,二战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