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喀尔巴阡寒冬:1915年2月的东线烽火

关灯
    ,我们的弹药快用完了!”一名俄军士兵跑到彼得洛夫面前,焦急地说道。

     彼得洛夫心中一沉,他知道,没有弹药,他们将无法抵挡敌人的进攻。

    “告诉弟兄们,节省弹药,用刺刀和敌人拼!”他咬着牙下达了命令。

     三、补给线上的生死竞速 随着战斗的持续,补给线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俄军的补给车队在蜿蜒的山路上艰难前行,马匹在积雪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车夫们不断挥舞着鞭子,试图让车队加快速度。

    但恶劣的天气和险峻的路况让车队的行进速度极为缓慢,许多车辆还没到达前线,就因为故障或陷入雪坑而被迫停下。

     “该死!这样下去我们的士兵都要被饿死在阵地上!”负责后勤的俄军少校安德烈愤怒地踢着车轮,他的脸上满是焦虑。

    他看着周围被困在雪中的车辆,心中充满了无奈。

     而在德军一侧,他们同样面临着补给难题。

    虽然德军的后勤体系相对完善,但喀尔巴阡山脉的特殊地形让补给变得异常困难。

    为了确保前线的物资供应,德军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组建了专门的山地运输部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批弹药必须在明天天亮前送到前线!”德军后勤指挥官对着士兵们大声吼道。

    士兵们肩扛手抬,将一箱箱弹药沿着陡峭的山路运往阵地。

    他们的脚步在雪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

     在这场补给线上的生死竞速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俄军因为补给不足,许多士兵在战斗中因为饥饿和寒冷而失去了战斗力;德军虽然勉强维持着物资供应,但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后勤压力越来越大。

     四、危机中的战略抉择 2月中旬,喀尔巴阡山脉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俄军在德奥联军的猛烈进攻下,防线多处告急。

    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内,伊万诺夫将军再次召集参谋们开会,商讨应对之策。

     “我们不能再这样被动挨打了,必须想办法扭转战局。

    ”伊万诺夫的脸色严峻,他的目光在参谋们的脸上一一扫过。

     “要不我们从东线其他地区抽调兵力,增援喀尔巴阡山脉?”一位参谋提议道。

     “不行,”伊万诺夫立刻否决了这个建议,“东线其他地区同样面临着敌人的威胁,抽调兵力会让那里的防线变得薄弱,我们不能顾此失彼。

    ” 会议室里陷入了沉默,每个人都在思考着破局之法。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布鲁西洛夫将军开口了:“我认为我们可以改变战术,不再与敌人正面硬拼。

    我们可以利用山区的地形,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从侧翼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 伊万诺夫听了,微微点头,他觉得布鲁西洛夫的建议有一定的可行性。

    但这也意味着要冒很大的风险,如果迂回部队被敌人发现并包围,将会遭受重大损失。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伊万诺夫最终做出了决定:采纳布鲁西洛夫的建议,组建一支精锐的迂回部队,从侧翼对德奥联军发动攻击。

    同时,命令正面防线的部队继续坚守,牵制敌人的主力。

     在德奥联军的指挥部,法金汉也在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

    他察觉到了俄军的意图,决定加强侧翼的防御,同时加大对俄军正面防线的进攻力度,试图在俄军迂回部队发动攻击之前,突破他们的防线。

     1915年2月的喀尔巴阡山脉,成为了一座巨大的战争绞肉机,双方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资源,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鲜血,每一个士兵都在为了国家和荣誉而战。

    随着双方战略的调整,未来的战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将会走向何方,也没有人知道,还会有多少生命将消逝在这片冰冷的山脉之中。

     喜欢一战,二战风云请大家收藏:()一战,二战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