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喀尔巴阡烽火续:1915年3月的东线危局与破局

关灯
    1915年3月,喀尔巴阡山脉依旧被皑皑白雪覆盖,凛冽的寒风在山谷间呼啸,似乎要将这片大地的生机彻底冻结。

    然而,在这冰天雪地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战火却烧得愈发炽热,德奥联军与俄军的厮杀进入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阶段。

     一、战略调整下的新部署 经历了前两个月的激战,双方都意识到,若想打破僵局,必须对战略做出重大调整。

    在俄军西南方面军司令部,伊万诺夫将军的脸上满是疲惫与焦虑。

    地图桌上散落着电报和作战计划,参谋们围聚在一起,低声讨论着最新的战局。

     “我们的部队在斯特雷方向损失惨重,防线岌岌可危。

    ”一名参谋指着地图上的红色标记,忧心忡忡地说道。

     伊万诺夫微微点头,他深知当前局势的严峻。

    前几日,德奥联军集中优势兵力,对俄军左翼发动了猛烈进攻,俄军虽顽强抵抗,但仍难以抵挡敌人的攻势,被迫节节败退。

    “立即将第8集团军的部分兵力调往左翼,加强防御。

    ”伊万诺夫果断下达命令,“同时,催促第9集团军尽快完成集结,准备投入战斗。

    ” 与此同时,在德奥联军的指挥部,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与奥匈帝国的将领们也在商讨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俄军肯定会加强防御,我们不能再一味地正面强攻。

    ”法金汉的眼神冷峻,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我们可以从侧翼迂回,切断俄军的补给线,让他们不战自乱。

    ” 奥匈帝国的指挥官们对此表示赞同,但也提出了担忧:“喀尔巴阡山脉的地形复杂,侧翼迂回的部队很可能会遭遇俄军的伏击,而且补给也会成为大问题。

    ” “这些风险我们必须承担。

    ”法金汉的语气坚定,“这场战役关乎同盟国的命运,我们没有退路。

    ”最终,德奥联军决定抽调一部分精锐部队,组成突击集群,从俄军侧翼的薄弱环节发起进攻,同时加强正面防线的炮火支援,牵制俄军的主力。

     二、冰雪山谷中的残酷攻防 3月10日清晨,天色尚未完全放亮,德奥联军的突击集群便在皑皑白雪的掩护下,悄然向俄军侧翼进发。

    士兵们穿着白色的雪地伪装服,在雪地上艰难前行,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脚印。

    寒风如刀割般刮过他们的脸庞,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的杀意。

     “注意隐蔽,不要发出任何声响。

    ”德军中尉汉斯低声对身边的士兵们说道。

    他紧紧握着手中的步枪,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突然,前方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有埋伏!”汉斯心中一惊,他立刻卧倒在地,示意士兵们寻找掩护。

     原来,俄军早已察觉到德奥联军的意图,在侧翼的山谷中设下了埋伏。

    随着枪响,隐藏在岩石和积雪后的俄军士兵纷纷站起身来,端着步枪向德奥联军射击。

    密集的子弹在雪地上溅起一道道血花,德奥联军的士兵们顿时陷入了混乱。

     “反击!给我狠狠地打!”汉斯挥舞着手中的手枪,大声喊道。

    德奥联军的士兵们迅速反应过来,他们依托地形,与俄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山谷中回荡着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士兵们的惨叫声,硝烟弥漫,白雪被鲜血染红。

     在正面战场上,德奥联军的炮火也开始了猛烈的轰击。

    150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加农炮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俄军阵地上,炸得泥土和积雪四处飞溅。

    俄军的战壕被炸毁,士兵们伤亡惨重,但他们依旧顽强抵抗,用机枪和步枪向冲上来的德奥联军射击。

     “冲啊!为了祖国!”俄军上尉彼得洛夫挥舞着军刀,带领着士兵们向德奥联军发起冲锋。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