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反攻号角与战略筹备(1918年6月 - 10月)

关灯
    责传递情报。

    她在马厩里遇见贝内代蒂:“听说你们要给奥匈帝国挖坟?”贝内代蒂擦拭着步枪:“希望这次不是我们先躺进去。

    ”索菲亚突然压低声音:“我在乌迪内的线人说,奥匈士兵用步枪换酒喝,他们的将军连军刀都当掉了。

    ” 暗潮涌动:情报战线上的生死博弈 情报官埃琳娜·里佐每天要处理数百份密电。

    她的破译小组发现了奥匈帝国的致命漏洞——弗留利隘口的守军主力被调往镇压捷克起义,防线仅由老弱病残把守。

    但风险同样巨大:一旦行动暴露,意大利将陷入两线作战。

    “必须有人去实地确认。

    ”埃琳娜盯着地图上的红点,“我需要一名会说德语的志愿者。

    ” 贝内代蒂和加洛主动请缨。

    他们换上德军制服,混在运输队中潜入敌占区。

    在一座废弃的教堂里,他们撞见三名奥匈士兵正在分食马肉。

    “战争快结束了,皇帝连军饷都发不出。

    ”一名匈牙利士兵醉醺醺地说,“听说捷克人在布拉格挂起了红旗……”加洛的手指紧紧扣住藏在袖中的手枪,贝内代蒂却按住他:“听够了,这些烂醉的废物比情报更有价值。

    ”他们悄悄在酒桶里下了泻药,看着敌军整个连队在厕所前排队时,忍不住笑出了声。

     士气迷局:希望与恐惧的双重变奏 随着反攻日期临近,军营里弥漫着诡异的气氛。

    有人在帐篷里偷偷写遗书,也有人聚在一起赌钱。

    贝内代蒂在清理战壕时,发现新兵藏着的诗集。

    “你居然还带着这个?”他问。

    少年脸红了:“这是邓南遮的诗,他说战士的血会浇灌出自由之花。

    ”贝内代蒂沉默良久,把自己的护身符——一枚圣母像吊坠塞给对方:“留着吧,或许比诗更管用。

    ” 迪亚兹在视察时遇见了贝内代蒂。

    “你就是守住机枪阵地的那个士兵?”将军盯着他胸前的勋章,“这次想不想亲手给奥匈帝国送终?”贝内代蒂挺直腰板:“只要给我足够的子弹,将军。

    ”迪亚兹拍了拍他的肩膀:“子弹管够,但我要的是活着回来的英雄——卡波雷托的幸存者,不该死在胜利前夜。

    ” 1918年10月,当意大利的百万大军完成集结时,贝内代蒂站在队伍中,望着远处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

    他想起卡波雷托的溃败,想起圣迈克尔的血战,想起那些永远留在战场上的面孔。

    “这次,我们是猎人。

    ”他对身旁的加洛说。

    而在敌军防线后方,奥匈帝国的士兵正用最后的烈酒浇愁,浑然不觉,死亡的阴影已经笼罩头顶。

     喜欢一战,二战风云请大家收藏:()一战,二战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