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换心帖

关灯
     "赵九。

    "周伯年轻声道,"你们二人,本就有段未了的因果。

    " 是夜,青阳县的更夫敲过三更,赵府和沈家的药香同时飘起。

    赵九吞下补心丹,只觉喉间一甜,颗血珠滚进药碗——那是淤积多年的黑血。

    沈莫为吞下换心丹,胸口突然发烫,像有团火在血管里烧。

     次日清晨,赵九醒了。

    他撑起身子,竟觉得浑身轻快,连呼吸都顺畅了。

    三姨太扑过来:"爷!您能坐起来了?" 赵九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又看向窗外。

    院角的老槐树上,麻雀正叽叽喳喳,他突然想起昨夜的梦——梦里有个穿青衫的书生,站在护城河边对他笑:"你害我爷爷,我害你心脉,如今换了心,该还了。

    " 与此同时,沈莫为也醒了。

    他坐起来,只觉胸中涌动着股热流,从前读《孟子》时总记不住的"浩然之气",此刻竟清晰得很。

    他掀开被子要下床,却见床头摆着碗热粥,还冒着热气——是他娘连夜熬的。

     "阿娘,我......"沈莫为想说话,喉咙却哽住了。

     他娘抹着泪笑:"周先生说,你服了换心丹,以后要多积德。

    " 半月后,青阳县新上任的县太爷在公堂上拍了惊堂木。

    赵九穿着青衫跪在堂下,手里攥着张地契:"大人,这是我自愿退还的陈家祖宅地契。

    当年我爹仗势欺人,强占了陈老先生的田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莫为站在堂下,看着赵九额头渗出的汗。

    他认得这张脸——正是昨夜在梦里见过的恶霸,可此刻的赵九,眼里没了从前的狠戾,倒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陈公子,"县太爷转头,"你前日递的状子,说赵九霸占码头、盘剥百姓,本官已查实。

    今日赵九既愿退产,你可还有话说?" 沈莫为上前一步,声音清亮:"学生愿替赵公子向百姓赔罪。

    "他从怀里掏出叠纸,"这是我新写的《劝善文》,想请县太爷帮忙刻版印刷,让更多人知道......" "好!"县太爷拍案,"陈公子胸怀磊落,本官定当举荐你入府学!" 是夜,周伯年在药铺后院煮茶。

    赵九提着两坛酒来赔罪,沈莫为抱着《劝善文》的刻板跟在后面。

     "周先生,"赵九红着脸,"我从前总想着钱是命,如今才明白,心才是命。

    " 沈莫为笑着递过盏茶:"我从前总想着读书光宗耀祖,如今才明白,读书是为了明心。

    " 周伯年望着两人,突然想起那本《千金方》里的旧帖。

    帖末有行小字:"心者,魂之舍也;魂者,德之镜也。

    换心者,非换其血肉,乃换其魂灵。

    " 窗外,桃花又开了。

    沈莫为的《劝善文》在青阳县传得很广,连邻县的孩童都会背:"人心本向善,如水向东流。

    恶念如泥沙,终会沉底留......" 赵九后来成了青阳县的义商,开粥铺、修桥铺路;沈莫为考中了举人,放了外任,每到一处都要修学堂、济寒士。

    有人说,他们换了心;也有人说,是他们原本的心,从未真正沉睡过。

     周伯年依旧每天在药铺里搓药杵,只是他的白胡子更白了,眼角的皱纹里总漾着笑。

    有人问他:"周先生,您这换心之术,可愿传给后人?" 他摸着药杵上的刻痕——那是"医者仁心"四个字,笑了:"哪有什么换心之术?不过是让该硬的心软些,该软的心硬些。

    人心本就有光,只是有时候蒙了灰。

    " 风掠过药铺前的青布幌子,"周记药行"四个金字被吹得一明一暗。

    远处传来敲糖人的吆喝声,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像首没写完的歌谣,在春夜里慢慢流淌。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