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瓮中鱼,火中蝶
关灯
小
中
大
跨进门槛时,抬头望了眼天——乌云不知何时又聚了起来,月光被遮得只剩一线,像极了他袖中那封调包的密函,正静静躺着,等着天亮后掀起更大的风浪。
谢无尘的靴底碾过沈府后巷的青石板时,门内的铜铃恰好听见第三声轻叩。
小桃掀开门帘的手顿了顿,借着门缝漏出的烛火,看清来者腰间那块淡青玉佩——前日小姐说过,这是"送棋谱"的暗号。
她忙拉开门,潮湿的夜气裹着梅香涌进来,谢无尘的青衫下摆沾了星点泥渍,却仍站得笔直,像根浸在墨里的竹。
"小姐在西厢房。
"小桃接过他手中的油纸包,压低声音,"方才还在看您上月送的《盐铁论》,灯芯挑了三次。
" 谢无尘跟着她穿过抄手游廊,廊下的海棠被夜露打湿,花瓣落在他脚边。
西厢房的窗纸透出暖黄的光,他停在门前,听见里面传来瓷器轻碰的脆响——是沈璃在温茶。
指节即将叩响门环的刹那,门从内打开,沈璃立在光影里,鬓边碎玉步摇随着动作轻颤,每一粒"沈"字都泛着冷冽的光。
"谢大人来得巧。
"她侧身让他进去,案上的铜炉飘出沉水香,"我刚让人煨了荔枝蜜茶,北地的夜凉,喝这个暖些。
" 谢无尘落座时,目光扫过她案头——摊开的不是《盐铁论》,而是半幅未完成的绣品,针脚细密处隐约能辨出"沉冤"二字。
他将袖中密函取出,放在茶盏旁,青瓷与羊皮纸相触,发出极轻的响:"殿下昨日咬碎了丝帕,血渗进密函里。
我调包时,原函的火漆印还带着他掌心的温度。
" 沈璃的指尖悬在密函上方,并未急着打开。
她望着谢无尘眼下淡淡的青影,忽然问:"你劝过太子三次远离林晚卿,第一次是在御花园他为林氏折梅,第二次是林氏私审宫娥,第三次..."她顿了顿,"是沈家被抄那日,你跪在东宫门前求他网开一面?" 谢无尘的瞳孔微缩。
案上的烛火忽明忽暗,映得他腰间玉佩上的"谢"字时隐时现。
他垂眸盯着茶盏里浮动的蜜沫:"臣原以为,殿下要的是贤名与江山。
可林氏用'专情'二字捆住他,他便甘愿做困在金丝笼里的雀儿——直到今日,他还以为北狄的刀是护他登位的剑,却不知那刀早磨得锃亮,要砍他的头。
" 沈璃终于拿起密函,指尖抚过上面萧承璟的亲笔字迹。
墨迹未干时被撕过,边缘还留着毛糙的纤维,像极了前世她被拖出沈府时,阿娘拽住她衣袖的手。
"他若不贪,这密函本是他的护身符。
"她将密函收进妆匣底层,与那日从质子府得来的原信并排,"可他贪权、贪名、贪林晚卿的那点虚情,便成了瓮里的鱼,任人拿捏。
" 谢无尘端起茶盏,蜜香裹着温热熨帖喉咙。
他望着沈璃将妆匣锁进暗格,忽然说:"前日在金銮殿,陛下看您的眼神,像在看一把开了刃的刀。
" "刀要见血才有用。
"沈璃转身时,碎玉步摇撞在妆台角上,发出清脆的响,"明日卯时三刻,兵部会收到边关急报——北狄提前三日出兵了。
" 谢无尘的茶盏停在唇边。
他忽然明白,为何沈璃昨日要将三份抄本分别送到御史台、兵部、礼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些老臣们看惯了东宫的体面,总得先信"通敌"的铁证,才敢接"太子失德"的刀子。
而北狄的兵锋,正是悬在萧承璟头顶的第二把刀。
"殿下已乱了阵脚,下一步,该您落子了。
"他放下茶盏,青瓷底与案几相碰,发出一声清越的响。
沈璃望着妆匣上的铜锁,忽然笑了:"棋子早归位了。
刘管事的护院守着质子府的马车,药铺的账房抄了林氏医馆的底,连太医院的王院判,都收了我送的南海珍珠——"她抬眼时,眼底映着烛火,亮得惊人,"就等这把火,烧穿东宫的琉璃瓦。
" 更夫敲过三更时,谢无尘告辞离去。
沈璃站在廊下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巷口,小桃捧着狐裘过来:"小姐,夜凉,披上吧。
" "不用。
"沈璃望着天际渐露的鱼肚白,"明日会更冷。
" 次日午时三刻,金銮殿的蟠龙柱还沾着晨露,兵部尚书的急报便被快马送进了宫。
沈璃立在城楼的女墙后,望着禁军如潮水般涌向东宫方向,玄甲卫的银甲在日光下刺得人睁不开眼。
她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转头时,谢无尘的青衫被风掀起一角,腰间玉佩闪着幽光。
"边关八百里加急。
"他将信笺递给她,"北狄的先锋已过雁门关,守将的血书里说,敌军的行军路线与太子密函上的分毫不差。
" 沈璃展开血书,暗红的字迹在宣纸上洇开,像极了前世刑场上沈家的血。
她将信笺递给谢无尘:"拿给陛下看,就说这是'东宫通敌'的铁证。
" "陛下已经信了。
"谢无尘望着远处被禁军围住的东宫,"方才玄甲卫去封殿时,太子砸了三盏茶盏,喊着'是沈璃! 一定是她! ',可他连殿门都出不去了。
" 风卷着旌旗猎猎作响,沈璃的衣袂被吹得翻卷。
她望着东宫方向那抹明黄的飞檐,轻声说:"东宫将倾,我不杀你,天也会杀你。
" 谢无尘望着她被风吹乱的鬓发,忽然问:"小姐,接下来的一步,是要逼宫吗?" 沈璃没有回答。
她望着皇宫方向翻涌的乌云,想起昨夜在佛堂抄经时,烛火突然爆了个灯花——阿爹说过,灯花爆,冤仇消。
此时,东宫的角楼上传来急促的梆子声,是林晚卿的贴身侍女在敲紧急示警。
沈璃听着那声音由急转缓,最终消失在风里,像是某种预兆。
"去告诉刘管事,让护院们再守紧些。
"她转身走向城楼阶梯,碎玉步摇在鬓边轻颤,"东宫的火,才刚烧起来呢。
" 此时东宫承庆殿内,林晚卿攥着半幅被撕烂的绣帕,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望着紧闭的殿门,听着外面玄甲卫的脚步声,终于想起前世看过的话本里常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可她喊哑了嗓子求见太子,只换来小太监战战兢兢的回禀:"殿下说...谁都不见。
" 殿外的风卷着梅瓣扑在窗纸上,林晚卿望着案头那对"一生一世"的并蒂莲瓷瓶,忽然想起沈璃鬓边的碎玉——每一粒都刻着"沈"字,像极了扎进她心里的针。
而此刻,东宫的宫墙之外,无数双眼睛正盯着这座华丽的牢笼,等着看里面的雀儿,如何被自己织的网,勒断咽喉...... 喜欢绣球砸东宫:商女屠龙手册请大家收藏:()绣球砸东宫:商女屠龙手册
谢无尘的靴底碾过沈府后巷的青石板时,门内的铜铃恰好听见第三声轻叩。
小桃掀开门帘的手顿了顿,借着门缝漏出的烛火,看清来者腰间那块淡青玉佩——前日小姐说过,这是"送棋谱"的暗号。
她忙拉开门,潮湿的夜气裹着梅香涌进来,谢无尘的青衫下摆沾了星点泥渍,却仍站得笔直,像根浸在墨里的竹。
"小姐在西厢房。
"小桃接过他手中的油纸包,压低声音,"方才还在看您上月送的《盐铁论》,灯芯挑了三次。
" 谢无尘跟着她穿过抄手游廊,廊下的海棠被夜露打湿,花瓣落在他脚边。
西厢房的窗纸透出暖黄的光,他停在门前,听见里面传来瓷器轻碰的脆响——是沈璃在温茶。
指节即将叩响门环的刹那,门从内打开,沈璃立在光影里,鬓边碎玉步摇随着动作轻颤,每一粒"沈"字都泛着冷冽的光。
"谢大人来得巧。
"她侧身让他进去,案上的铜炉飘出沉水香,"我刚让人煨了荔枝蜜茶,北地的夜凉,喝这个暖些。
" 谢无尘落座时,目光扫过她案头——摊开的不是《盐铁论》,而是半幅未完成的绣品,针脚细密处隐约能辨出"沉冤"二字。
他将袖中密函取出,放在茶盏旁,青瓷与羊皮纸相触,发出极轻的响:"殿下昨日咬碎了丝帕,血渗进密函里。
我调包时,原函的火漆印还带着他掌心的温度。
" 沈璃的指尖悬在密函上方,并未急着打开。
她望着谢无尘眼下淡淡的青影,忽然问:"你劝过太子三次远离林晚卿,第一次是在御花园他为林氏折梅,第二次是林氏私审宫娥,第三次..."她顿了顿,"是沈家被抄那日,你跪在东宫门前求他网开一面?" 谢无尘的瞳孔微缩。
案上的烛火忽明忽暗,映得他腰间玉佩上的"谢"字时隐时现。
他垂眸盯着茶盏里浮动的蜜沫:"臣原以为,殿下要的是贤名与江山。
可林氏用'专情'二字捆住他,他便甘愿做困在金丝笼里的雀儿——直到今日,他还以为北狄的刀是护他登位的剑,却不知那刀早磨得锃亮,要砍他的头。
" 沈璃终于拿起密函,指尖抚过上面萧承璟的亲笔字迹。
墨迹未干时被撕过,边缘还留着毛糙的纤维,像极了前世她被拖出沈府时,阿娘拽住她衣袖的手。
"他若不贪,这密函本是他的护身符。
"她将密函收进妆匣底层,与那日从质子府得来的原信并排,"可他贪权、贪名、贪林晚卿的那点虚情,便成了瓮里的鱼,任人拿捏。
" 谢无尘端起茶盏,蜜香裹着温热熨帖喉咙。
他望着沈璃将妆匣锁进暗格,忽然说:"前日在金銮殿,陛下看您的眼神,像在看一把开了刃的刀。
" "刀要见血才有用。
"沈璃转身时,碎玉步摇撞在妆台角上,发出清脆的响,"明日卯时三刻,兵部会收到边关急报——北狄提前三日出兵了。
" 谢无尘的茶盏停在唇边。
他忽然明白,为何沈璃昨日要将三份抄本分别送到御史台、兵部、礼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些老臣们看惯了东宫的体面,总得先信"通敌"的铁证,才敢接"太子失德"的刀子。
而北狄的兵锋,正是悬在萧承璟头顶的第二把刀。
"殿下已乱了阵脚,下一步,该您落子了。
"他放下茶盏,青瓷底与案几相碰,发出一声清越的响。
沈璃望着妆匣上的铜锁,忽然笑了:"棋子早归位了。
刘管事的护院守着质子府的马车,药铺的账房抄了林氏医馆的底,连太医院的王院判,都收了我送的南海珍珠——"她抬眼时,眼底映着烛火,亮得惊人,"就等这把火,烧穿东宫的琉璃瓦。
" 更夫敲过三更时,谢无尘告辞离去。
沈璃站在廊下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巷口,小桃捧着狐裘过来:"小姐,夜凉,披上吧。
" "不用。
"沈璃望着天际渐露的鱼肚白,"明日会更冷。
" 次日午时三刻,金銮殿的蟠龙柱还沾着晨露,兵部尚书的急报便被快马送进了宫。
沈璃立在城楼的女墙后,望着禁军如潮水般涌向东宫方向,玄甲卫的银甲在日光下刺得人睁不开眼。
她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转头时,谢无尘的青衫被风掀起一角,腰间玉佩闪着幽光。
"边关八百里加急。
"他将信笺递给她,"北狄的先锋已过雁门关,守将的血书里说,敌军的行军路线与太子密函上的分毫不差。
" 沈璃展开血书,暗红的字迹在宣纸上洇开,像极了前世刑场上沈家的血。
她将信笺递给谢无尘:"拿给陛下看,就说这是'东宫通敌'的铁证。
" "陛下已经信了。
"谢无尘望着远处被禁军围住的东宫,"方才玄甲卫去封殿时,太子砸了三盏茶盏,喊着'是沈璃! 一定是她! ',可他连殿门都出不去了。
" 风卷着旌旗猎猎作响,沈璃的衣袂被吹得翻卷。
她望着东宫方向那抹明黄的飞檐,轻声说:"东宫将倾,我不杀你,天也会杀你。
" 谢无尘望着她被风吹乱的鬓发,忽然问:"小姐,接下来的一步,是要逼宫吗?" 沈璃没有回答。
她望着皇宫方向翻涌的乌云,想起昨夜在佛堂抄经时,烛火突然爆了个灯花——阿爹说过,灯花爆,冤仇消。
此时,东宫的角楼上传来急促的梆子声,是林晚卿的贴身侍女在敲紧急示警。
沈璃听着那声音由急转缓,最终消失在风里,像是某种预兆。
"去告诉刘管事,让护院们再守紧些。
"她转身走向城楼阶梯,碎玉步摇在鬓边轻颤,"东宫的火,才刚烧起来呢。
" 此时东宫承庆殿内,林晚卿攥着半幅被撕烂的绣帕,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她望着紧闭的殿门,听着外面玄甲卫的脚步声,终于想起前世看过的话本里常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可她喊哑了嗓子求见太子,只换来小太监战战兢兢的回禀:"殿下说...谁都不见。
" 殿外的风卷着梅瓣扑在窗纸上,林晚卿望着案头那对"一生一世"的并蒂莲瓷瓶,忽然想起沈璃鬓边的碎玉——每一粒都刻着"沈"字,像极了扎进她心里的针。
而此刻,东宫的宫墙之外,无数双眼睛正盯着这座华丽的牢笼,等着看里面的雀儿,如何被自己织的网,勒断咽喉...... 喜欢绣球砸东宫:商女屠龙手册请大家收藏:()绣球砸东宫:商女屠龙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