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借此取笑

关灯
    了?" 林中传来几人脚步声,领头的怒道:"刚歇脚就听见争吵,烦死了!" 他们是附近贩枣的商贩,杨志忙劝解,却被村汉抢先说道:"我正当卖酒过路,谁不知我的买卖干净?分明是找借口抢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贩枣的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众人争执间,领头者开口道:“兄弟,眼下暑热难当,我们赶路贩枣,早已疲惫不堪。

     看你并无恶意,不如卖些米酒给我们解渴。

    ” 那村汉挑起担子,连连摆手拒绝:“不卖,不卖!” 正欲离去。

     书生见状忙站起拦住:“兄台,他们要一整桶,我只需一小葫芦,出一贯钱足矣。

    ” 远处的小山坡上,同样有人注视着这一幕。

     “鱼儿上钩了!” 刘慧娘放下千里镜,轻拍手掌。

     李逵挠头疑惑:“怎不见有鱼?俺啥都没瞧见。

    ” “小娘子” 之称让刘慧娘眉头微皱,她将千里镜递给身旁的孙安。

     屠龙手接过之后模仿着她的动作,眼中闪过惊讶:“果然奇妙,百丈外的事物仿佛近在眼前。

    ” “孙安兄,也让我试试!” 阮小七急切地抢过千里镜,同样惊叹不已。

     徐宁、张顺等人轮番观看后皆赞不绝口。

     徐宁感慨:“若军中探子持此物,可提前探知敌情,还可避免暴露。

    ” 孙安思索片刻:“此镜制作不易吧?能否多造几副?” “镜片以透明水晶磨制而成。

    ” 刘慧娘轻摇螓首,缓缓开口:"透明水晶本就稀有,稍有不慎便会在打磨时破碎。

     我翻遍了梁山的库房,费尽心力才制成这一架千里镜。

    ” "这般珍稀之物……" 千里镜再次落入孙安手中,他正准备仔细端详一番。

     却不料旁边忽然伸出一只手,迅速将千里镜夺走。

     "你们都已看过,该轮到铁牛瞧瞧了!" 李逵见众人皆对这东西啧啧称奇,心中早已按捺不住好奇。

     他一把抓过千里镜,迫不及待地贴近眼前。

     当他看到百丈外的景物仿佛近在咫尺时,不禁大吃一惊,手下一滑,千里镜眼看就要坠落。

     刘慧娘等人的心瞬间揪紧,要知道这千里镜耗费了梁山库房中的所有珍贵水晶才得以制成,堪称无价之宝。

     就在危急时刻,阮小七反应敏捷,一个弯腰俯身,如鱼跃水面般稳稳接住了千里镜。

     "铁牛,你这是作甚?" 孙安责备道:"千里镜乃宝物,若损坏了,再造一具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俺……" 李逵尚且茫然,呆立半晌后才直勾勾盯着刘慧娘说: "你这女子必擅妖法,不然怎能让百丈外之物现于眼前?" 刘慧娘轻哼一声,冷言相对:"若我会妖法,必定先封住你的臭嘴!" "铁牛,刘姑娘如今已是山寨中的头领,亦是咱们的同伴,称呼上还是应当尊重些。

    ” 阮小七苦笑道。

     "小七哥,难道我说错了吗?" 李逵不耐烦地道:"她既非男儿,又不会武功,怎能配得上做我的兄弟?你们待她如未来嫂子般恭敬便是,我才懒得管这些琐事。

    ” "李逵,你胡言乱语些什么?" 刘慧娘顿时脸颊绯红,厉声喝道:"谁、谁要嫁给他啊!" 孙安等一旁的人互相交换眼神,努力克制着笑意。

     李逵并没有说错。

     当初赵言把刘慧娘带到梁山,安排她成为自己的助手时,众位头领都以为赵言看中的是她的美貌,才将她留在身边。

     之后,赵言让刘慧娘进入工曹协助宋万工作,大家也认为这是为了让梁山上李师师找不到驱逐刘慧娘的理由。

     毕竟,工曹的工作包括建造房屋、打造兵器铠甲以及制造箭矢等事务。

     尽管赵言曾提到刘慧娘心灵手巧,擅长制作各种机关器物,但头领们都不信她能真正掌握这些技术。

     由于赵言在梁山威望极高,加上众人见他并未因美色影响大局,也就无人对此提出异议。

     然而今天,当刘慧娘展示千里镜后,头领们对她刮目相看,开始认同赵言对她的评价。

     可没想到,李逵这一下戳穿了大家的心思。

     刘慧娘察觉到孙安等人脸上带着戏谑的笑容,立刻意识到他们在想些什么,顿时羞得面颊发烫。

     她想解释几句,却又担心越描越黑,最终只能气恼地跺脚,跑到树后躲开尴尬。

     “你这莽夫,胡言乱语!” 孙安皱眉说道,“就算刘姑娘日后成了我们的嫂子,又碍着谁了?” “我觉得赵兄各方面都很好,就只有选女人的眼光差了些。

    ” 李逵冷哼一声,“娶这么个娇弱的小女子回家有何意义?我娘说过,还是找个结实的女人好生养。

    ” “最好是像我这样强壮的,既能帮赵兄生育后代,也能随他上战场打仗。

    ” 此话一出,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连躲在树后的刘慧娘也忍不住莞尔。

     “铁牛,你这话要是被赵兄听见,非得吓坏不可!” 张顺打趣道。

     黄泥岗密林深处,村汉听见书生愿出一贯钱买酒时,抬眼看了看他手中的葫芦。

     这样大小的葫芦,自己这一桶米酒足够装满二十多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这桶米酒,也只值五贯钱。

     想到这里,村汉连忙停下脚步。

     “还是公子懂得欣赏。

    ” 他笑着揭开酒桶盖子,却突然犯了难。

     “客官,我这儿没有舀酒的器具,没法给您装酒啊?” 酒桶盖子刚打开,浓郁的酒香弥漫开来,贩枣的汉子和众军汉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就连杨志也不禁喉头微动,显露出几分渴望。

     眼看这笔交易可能要告吹,村汉脸上浮现出失望之色。

     旁边的贩枣客人见状,急忙开口: “兄弟,我们那儿有瓢,只要你卖给我们一桶,我们就借你用,怎么样?” “这……” 村汉犹豫片刻,最终点头同意。

     “也好,卖给你们,我也省了不少力气!” 于是,几个贩枣的汉子中有两人去松林中的枣车前拿了两个瓢回来,另外一人则捧了一大把枣子。

     村汉将一桶米酒搬到他们面前,贩枣的汉子便站在桶边,一边吃枣子一边轮流用瓢舀酒喝。

     接着,村汉拿起另一个瓢,将桶里的米酒灌入葫芦中。

     葫芦装满后,书生急不可耐地接过,赶紧一口气喝了大半。

     一旁的仆人眼巴巴地看着,等书生喝够了,才将葫芦递给他。

     仆人接过来摇晃了一下,苦着脸说:“公子,酒已经喝完了!” “没了?” 书生毫不在意地摆摆手:“那就再给那人两贯钱,再买一葫芦不就行了?” 旁边一桶米酒才卖五贯钱,这两个葫芦却能赚两贯,卖酒的汉子自然喜出望外,赶忙接过葫芦,用瓢往里灌酒。

     一群军士闻着米酒香气,见他人畅饮,更加嘴馋。

     忽有一人眼珠一转,高声说道:“老先生,您虽患病多日,但至水泊梁山寻访神医,必能痊愈。

    ” 旁人一听,立刻领会其意,纷纷附和强调此病的严重性。

     这时,书生的随从正准备饮酒,听到议论声,顿时变色。

     “公子,我们竟忘了,这些人中有染病者,之前戴了口罩尚且担心,现在取下口罩饮酒,岂不是危险?” “还在犹豫什么?快逃,莫要染病!” 书生急忙跃上马背,往林中奔去。

     随从也盖好酒葫芦,紧随其后。

     原本不信军士之言的卖枣人,见到书生与随从狼狈模样,立刻紧张起来,咒骂着走向枣车。

     “真是晦气,我们绕路就是为了避开瘟疫,怎知还是遇上了!” 卖酒村民也惊恐万分,急忙收拾酒桶准备离开,却被两名军士拦住。

     “哎呀,我头好烫,怕是也染上了。

    ” “我也如此,怕是路上被传染了!” 两人摇晃着朝村民倒去,村民吓得面色发白,丢下东西匆匆下坡。

     待村民远离,两人才起身大笑。

     “谢都管,枣子桶里的酒差不多没了,幸好还有另一桶。

    ” “杨提辖,大家确实口渴难耐,不如让大家喝点解渴?” 谢都管与两位虞候一同劝说。

     杨志终究抵挡不住众人的反复恳求,加之想起先前那些买枣之人饮下一整桶酒后均无异样,就连那位身形瘦弱的书生也畅快地喝了葫芦酒,还能策马疾驰而去,显然酒中并无毒害。

     这般念头闪过,他轻点下颌。

     军士们顿时欢腾起来,争相取酒豪饮。

     有人特意盛了一瓢献给杨志。

     杨志本就口渴难耐,又受酒香熏染良久,早已按捺不住,接过瓢便大口饮下,顿感清爽无比。

     原本满满一桶米酒,先已被书生灌入两葫芦,余下的片刻即被众人分光。

     一名军士还未来得及称赞酒品之佳,便觉头重脚轻,瞬间摔倒。

     其余人紧随其后,纷纷昏倒。

     杨志虽持朴刀勉强支撑,却也双目昏花、四肢乏力。

     察觉中计后,他懊恼不已,刚欲挥刀反击,却已力竭倒地。

     就在他失去意识之际,林间走出**人,正是那群卖枣、卖酒者及书生与仆从。

     “你……你们……” 杨志颤抖着举起武器,却已无力前行。

     贩枣的、卖酒的纷纷鼓掌大笑,书生也露出得意笑容。

     杨志心中悲凉至极,深知生辰纲已然失守,重振杨家威名的梦想亦彻底破灭。

     …… “成功了!” 喜欢水浒:系统激活,刺徽宗劫李师师请大家收藏:()水浒:系统激活,刺徽宗劫李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