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机会

关灯
    ” 虞候思索片刻,“不妨这样说,是杨志勾结盗匪劫走了生辰纲,而谢都管因得罪了他,也被杨志挟持杀害了。

    ” “这个说法可行。

    ” 另一位虞候立即附议。

     众人商定应对之策。

     眼见天色昏暗,他们唯恐黄泥岗再次有匪徒出没,便急忙在夜色中下山,前往州府告状。

     ... 黄泥岗西侧的小树林里, 晁盖等人也相继清醒过来。

     回忆起正午时分丢失生辰纲的情景,众人皆神情沮丧。

     “唉,我们策划已久,却未料到辽人也在算计我们。

    ” 晁盖一声长叹, “如今生辰纲已被辽人夺走,接下来该怎么办,各位兄弟都发表看法吧。

    ” “哥哥,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刘唐握紧拳头,愤怒地说:“那些辽人胆敢**我们,我们必须立刻追赶,夺回生辰纲,并将辽人彻底击溃!” “我们在中计时,贺家兄弟曾提到要投奔金人。

    ” 吴用沉思道,“但那辽国公主廖天寿与金人为敌,这三人显然不是一路人。

    ” “而且,我们并不清楚他们走的是哪条路。

    ” 公孙胜无奈地说道,“即便我们知道他们会去金国,也有两条路径,要么向北经过河北和辽国,要么直接从登州出海到达辽东,那里都是金人的势力范围。

    ” “难道我们就此罢休不成?” 刘唐满腔怒火地质问。

     “不这么做又能怎样?” 晁盖语气低落,“我们是被辽人占了便宜,这件事不能报警,若去找其他江湖人士帮忙,此事一旦传开,我们在武林中的名声恐怕就毁了。

    ” “天王,此事即使我们不说,恐怕也隐瞒不住。

    ” 吴用叹息道,“我们在黄泥岗昏迷,醒来却发现身处异地,定是有人将我们转移了位置。

    ” “是谁做的这件事呢?难道是辽人?” 晁盖追问。

     “绝不可能,贺家兄弟得到生辰纲后,必定迅速赶往北方,不会顾及我们。

    ” 吴用分析道,“而大名府那群人若比我们先醒来,早就该将我们制服了。

    ” “再者,我们醒来时,那位辽国公主已经不见了踪影。

     她可能是比我们更早醒来,先行离开了。

    ” “要么就被贺家兄弟送去了辽东,献给金人了。

    ” “要么就是那些搬来我们这儿的人,把我们带到了这里!” “吴先生,你讲了半天,怎么让我越听越摸不清头脑呢?” 刘唐不耐烦地说:“你就直接说吧,到底是谁把我们弄到这里的?” “我也只是推测,” 吴用环顾众人,缓缓开口,“这次生辰纲途经山东,你们没觉得梁山太安静了吗?” “梁山总是自称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晁盖也疑惑道,“生辰纲是梁中书从大名府搜刮百姓所得,照理说梁山不该无动于衷才是。

    ” “依我猜测,梁山的人马很可能也埋伏在黄泥岗上,” 吴用分析道,“只是被我们抢先一步拿到了生辰纲。

     当梁山的人赶到时,我们已经被辽人制住,他们发现不对劲,或许念及旧情,便出手相助,把我们送到这里。

    ” “至于那个辽国公主,听说前几天梁山和一批辽人在对影山交战,梁山的人可能认识她,所以把她带走了。

    ” 晁盖点点头表示同意:“先生说得有道理,确实有可能!” “但即便搞明白了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白胜咧嘴抱怨,“生辰纲已经丢了,就算梁山从辽人手里夺回了它,会还给我们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话一出,其他人顿时哑口无言。

     是啊,就算知道了**,生辰纲终究是丢了,不可能再回到他们手中了。

     在梁山水泊北岸的军营里,杨志从床榻上醒来,看着陌生褶皱的营帐布料,心中一怔,随即迅速坐起身来。

     “生辰纲!我的生辰纲……” 他心急火燎地冲出营帐,看到周围来往的士兵,才意识到自己竟置身于一座军营中。

     “这是哪里?” 杨志还在恍惚,忽然听见有人欢喜地呼喊: “杨制使,你醒了?” “你……” 杨志注视着面前那张熟悉的脸庞,略显错愕。

     “林教头?” “哈哈,自去年冬天分别后,还能被杨制使记住,实属荣幸。

    ” 林冲拱手行礼。

     “林教头在此,这里是梁山的营地吗?” 杨志疑惑地问。

     “不错,这是梁山水泊北岸的营地……” 林冲话未落音,只见杨志脸色骤变,猛地挥拳朝他打去,口中怒吼: “梁山贼寇,速将生辰纲归还于我!” 林冲连连躲避,同时高声说道: “杨制使,请听我说清楚……” “还有何可说!必是你们见利忘义,夺走了生辰纲!” 杨志满含悲愤地道:“生辰纲对我而言,关系到我家能否重振往日荣耀。

    ” “若要化解此事,先交出生辰纲,否则……” 他话未说完,身旁早已对杨志**不满的梁山将领孙安厉声打断: “否则如何?莫非你想血洗梁山?” 说话者正是孙安。

     站在他周围的阮家三兄弟、徐宁、张顺、李逵等人,脸色皆阴沉难看。

     杨志这时才注意到周围还有这么多人,单是林冲一人已让他难以招架,更别说众人齐上。

     想到此,因失去生辰纲而焦躁的心绪瞬间平复。

     见武力无果,杨志改换策略,拱手道歉: “林教头,是我不对。

     生辰纲对我意义重大,请务必归还。

    ” 他连忙下拜道:“林教头,杨家到我这一代,已门庭寥落,威名不再。

     自小我就决心重振祖辈荣光!” “可这两年霉运连连,诸事不顺。

     如今这生辰纲对我而言至关重要,若丢了它,不仅得罪了梁中书与蔡相国,今后在朝中恐怕再难立足!” “还求林教头鼎力相助!” 眼见杨家后人竟为索取不义之财,如此卑躬屈膝,一众草莽出身的首领脸上满是轻蔑。

     唯有林冲与徐宁出身禁军世家,方能体谅杨志的苦楚。

     “杨制使,先请起,随我去见一人,到时自知分晓。

    ” 林冲扶起杨志,三人同行至军营深处,来到一处偏僻营帐前。

     刚到门口,便听见里面传来女子怒斥:“梁山自称替天行道,却干出强抢民女的丑事,你们有何颜面称豪杰……” “林教头,这是何意?” 杨志疑惑地问。

     他原以为是见寨主,没想却是见到一个被掳来的女子。

     “杨制使入内便明了。

    ” 林冲微笑示意,杨志掀开布帘,帐内并无床榻,仅有一长椅,椅上绑着一位容颜娇美、披头散发的女子。

     看清女子面容后,杨志双眼赤红! “是你!黄泥岗那伙人的书生!” 话音未落,杨志便欲上前,凶相毕露,似恨不得将女子生吞活剥。

     女子见状,先前的怒骂声瞬间止住。

     “你……你是那青面兽……” 这女子正是天寿公主,被梁山掳来后才刚苏醒不久。

     天寿公主本以为无人认出她,打算伪装成普通女子以避开注意。

     然而,她在营中意**到了受害的百姓。

     眼见杨志神情失控冲来,她心中满是恐惧。

     幸亏林冲与徐宁及时出手制止。

     "林教头,徐教头,正是此人假扮书生,伙同他人劫走了我押送的生辰纲!" 杨志奋力挣扎质问:"你们为何阻止我?" "杨制使,你知道这位姑娘是谁吗?" 林冲厉声说道:"她是答里孛,辽国的天寿公主!" "什么?"杨志顿时震惊,难以置信。

     天寿公主见瞒不住,遂坦然承认:"确实如此,本宫乃大辽魏王之女,辽帝亲封的天寿公主。

    ” "杨制使,你的生辰纲并不在梁山,而是..." 林冲详细讲述了晁盖等人在黄泥岗设局,用**对付杨志一伙的过程,以及后来的内部纷争。

     "杨制使,你的生辰纲恐怕已被那两个辽人送往辽东了。

    ” 徐宁补充道:"杨制使若存疑,尽可询问她本人。

     不过她身份尊贵,我等尚不知主人归期,不便擅断,请杨制使息怒,莫要伤害她。

    ” 三天后,赵言回到北岸军营,林冲等人正在搬运马车上的箱子,并向他报告这些日子里梁山上的重要事件。

     "兄长,河北疫区的隔离已完成,约有一万四千余人未受感染。

    ” 杜迁回应:"这些人已由船只送往金沙滩临时营地,待观察半月无恙后放行上山。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青壮年有多少?妇女、老人和孩童又分别有多少?” 赵言询问道。

     杜迁翻开记录灾民人口的册子,找到河北灾民的页面,念道: “这批灾民中,青壮年共计七千六百二十一人,妇女五千三百五十二人,孩童九百六十三人,年迈者二百七十七人。

    ” 这样的年龄分布显然不均衡,原因在于瘟疫的影响。

     老年人与儿童是最易被感染且容易恶化的群体,而青壮年及妇女的情况则相对较好。

     赵言回想起当初从须城接运灾民至水泊北岸时,总人数应有四万三千余人。

     他疑惑地问:“其余的三万多人是否都染上了瘟疫?” “如今已不是那个数目了。

    ” 杜迁语气沉重地回答,“这一个月以来,约六千名感染者因病情加重去世,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

    ” “在剩下的两万四千多人中,仅有两千余人病情严重,其余多数为轻症。

    ” 这意味着,在这两万四千人里,至少能够存活两万两千以上。

     而最初从须城接收的四万三千名难民中,大约有八千人因此丧生,接近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以现代的标准来看,这样的死亡率无疑会被指责为不负责任的行为。

     然而在此时,这样的比率实属罕见。

     通常情况下,一旦爆发瘟疫,人们往往选择隔离,能救则救,救不了便放任自流。

     许多村庄或城镇一旦发生疫情,病亡人数有时甚至超过半数,十户人家可能九户空。

     梁山地区近五分之四的存活率,在当时堪称奇迹般的存在! …… “兄弟,自从三天前得知生辰纲之事,杨制使便一直在水边发呆。

    ” 林冲建议道,“我们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可他根本听不进去。

     要不你去试试劝劝他?” 赵言虽敬重杨家将的威名与忠义,却更对这位出身名门却郁郁寡欢的杨制使充满同情。

     杨志肩负着家族的荣耀,这荣耀于他而言却是沉重的负担。

     他一心想要振兴衰败的杨家声望,渴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赢得朝廷认可,让家人共享荣华。

     无奈时运不济,先是在高俅手下办事不力,丢失花石纲;后又因祖传宝刀惹祸,被高俅义子送入牢狱。

     好不容易遇到赏识他的梁中书,却再次失误,丢失生辰纲。

     他多次试图通过努力重现家族辉煌,却屡遭挫折,只能浪迹天涯。

     倘若他执意追求仕途,投奔掌握军权的权臣或许是个出路,但命运并未给予他这样的机会。

     尽管他曾依附权贵,却仍坚守基本的做人准则,在污浊的环境中实属难得。

     喜欢水浒:系统激活,刺徽宗劫李师师请大家收藏:()水浒:系统激活,刺徽宗劫李师师